内苑属嘉辰,初收百药新。预知氛疠息,天意在生民。
内苑属嘉辰,初收百药新。预知氛疠息,天意在生民。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半醒半醉问¹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译文:半醉半醒间去访问黎姓友人,归去时误入竹刺藤梢迷失了方向。
注释:被酒:带醉,刚喝过酒。四黎: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¹问:访问。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但寻牛矢(shǐ)¹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译文:只好沿着有牛粪的路行走,因为我的家就在牛栏之西。
注释:¹牛矢:牛粪。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总角¹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²送迎翁³
译文:三四个扎着小辫儿的黎族儿童,口中吹着葱叶路送着我这个略带醉意的老翁。
注释:¹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²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³翁:苏轼自称。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译文:不必对万里流放生涯过于在意,溪边自有祈雨舞蹈的土著民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投梭(suō)¹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²
注释:¹投梭:织布。²春梦婆:比喻人事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共骇(hài)¹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²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
注释:¹骇:惊骇。²木兰舟:这里指龙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云旗猎猎翻青汉¹,雷鼓嘈(cáo)嘈殷(yīn)²碧流。
译文: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注释:¹青汉:云霄。²殷:震动。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屈子冤魂终古¹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译文: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注释:¹终古:从古至今。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江亭暇(xiá)¹堪高会²,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注释:¹暇日:空闲。²高会:指端午节会船竞渡。

  《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首联是写端午节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

  颔联全面描写了龙舟的装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颈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祭念屈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

  尾联直接抒情,诵读《离骚》,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这首诗沉稳平淡,风格朴质,包含着诗人对爱国民众英雄的崇敬心情。

guānjìng

biāngòng míngdài 

gònghàiqúnlóngshuǐshàngyóu zhīyuánshìlánzhōu 
yúnlièlièfānqīnghàn léicáocáoyīnliú 
yuānhúnzhōngzài chǔxiāngzhìjīnliú 
jiāngtíngxiákāngāohuì zuìfěngsāojiěchóu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此地曾经翠辇(niǎn)¹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译文: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萧然。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注释: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¹翠辇:皇帝的车驾。辇:原是车名,秦汉后特指皇帝坐的车。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香销¹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译文:美人们香消玉殒,她们将自己的满腹怨恨化为芳草,随东风生长蔓延。
注释:¹香销:指美女之死。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残柳宫前空¹露叶²,夕阳川上浩³烟波。
译文:如今这行宫已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凄凄芳草在无言地诉说着炀帝当年的荒淫残忍。夕阳西下,水面上烟波浩渺,满眼凄迷,行宫前那几棵残存的柳树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姿,枯枝败叶在风中萧索地摇曳。
注释:¹空:空有,无人欣赏。²露叶:露珠泛光之叶。³浩:广远,宏大。据载,隋炀帝喜欢柳树,曾经在行宫外的大堤上种了成排的杨柳,春风吹拂,杨柳婀娜多姿,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行人¹遥起广陵²思,古渡月明闻棹(zhào)歌。
译文:我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
注释:¹行人:远行之人,指诗人自己。²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首联“此地”,即指炀帝行宫。炀帝于此玩美女、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但曾几何时,一个广袤四海的美好江山,便付诸东流了。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不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这“竟如何”三字,尽情地嘲弄了这个昏君的迅速亡国。这种寓严肃于调侃的笔法,最为警策。

  颔联转入对炀帝罪行的控诉:“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此联之妙,在于实景寓意。以实景论,它是写行宫的破落、荒凉,宫内早已空无一人。从这情景中也清楚地看到了炀帝的荒淫残暴。“香销”,香销玉殒,蛾眉亡身;而且已是“南国美人尽”。为了满足一己的淫欲,搜罗尽了而且也毁灭尽了南国的美女,真是罪恶滔天。“怨入”承上句,主要写“美人”之怨。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入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这就把抽象的感情写成了具体而真实可感的形象。如为一般郊野旅游,“东风芳草”自然不失为令人心旷神怡之景;但此处为炀帝行宫,这断瓦颓墙,芳草萋萋,却是典型的伤痍之景;这萋萋的芳草,犹含美人怨魂的幽泣。“多”字更令人毛骨悚然。

  颈联写出宫所见。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而此时是“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尽波。”“空”,空有,无人欣赏;“露叶”,露珠泛光之叶。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下句,尽波浩浩,川水渺渺,空余堤柳,龙舟不在。且各冠以“残柳”和“夕阳”,给晚照之景笼上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这里虽无一讥讽语,却得思与景偕、物与神游之妙。

  尾联回应诗题,却不是直吐胸中块垒。《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这“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就是“以景语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行人”,作者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地想起这些广陵(即扬州)旧事──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南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但诗之妙,却在于作者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诗人“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内容,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见诗人沉思之际,在这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渔歌。作者亦不明言棹歌的内容是什么。但联系诗人“喜谈今古”、“深怨唐室”的身世,自然地使人想到屈原《渔父》中的名句:“举世皆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古贤和隐者的唱答,也正是诗人此刻的心声;从而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完成了诗的题旨。

  此诗之可贵,在于诗人咏古别具一格,写得清新自然,娓娓动听,挹之而源不尽,咀之而味无穷。全诗共八句,句句是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长、意远,构成了此诗特有的空灵浪漫风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4-1245页.

jīngyángxínggōng--liúcāng

céngjīngcuìniǎnguòyúnliúshuǐjìng

xiāngxiāonánguóměirénjǐnyuàndōngfēngfāngcǎoduō

cánliǔgōngqiánkōngyángchuānshànghàoyān

xíngrényáo广guǎnglíngyuèmíngwénzhào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秋风何冽(liè)¹,白露为朝霜²
译文:秋风是那么的凛冽,白露凝结成了晨霜。
注释:¹冽冽:寒冷的样子。²露为朝霜:露凝结为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柔条¹旦夕劲²,绿叶日夜黄³
译文:原本柔软的枝条日夜生长得越来越坚劲,翠绿的叶子经霜而渐黄。
注释:¹柔条:柔弱的枝条。²旦夕劲:日夜生长得越来越坚劲。³日夜黄:叶经霜而渐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明月出云崖¹,皦(jiǎo)²流素光³
译文:明月从云际露条,流泄下皎洁的月光。
注释:¹云崖:云际。²皦皦:白净的样子。³流素光:月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披轩¹临前庭,嗷嗷²晨雁翔。
译文:打开轩窗面对前庭,早晨飞翔的大雁嗷嗷叫唤。
注释:¹披轩:开窗。²嗷嗷:众鸟叫声。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高志¹局四海²,块然³守空堂。
译文:崇高的志向局促于四海,只能孤独的守在空堂。
注释:¹高志:高尚的志向。²局四海:四海虽大仍感到局促。³块然:孤独的样子。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壮齿¹不恒居²,岁暮³常慨(kǎi)(kāng)
译文:少年时期不能长存,倏忽之间已经衰老,时常激愤感叹。
注释:¹壮齿:少年。《六臣注文选》:吕向注:“壮齿,谓少年也。言少年颜色不常居住,忽即衰老,故常为叹。”²不恒居:不常驻。³岁暮:即暮年。⁴慨慷:感伤之意。

  这首诗是作者于冷落处境中的心境写照。此诗前四句描写秋景,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中间四句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最后四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感慨。此诗语言质朴,凝练含蓄;造语遒劲有力。

  此诗的语言质朴,凝练含蓄。开篇“秋风”四句描写秋景,渲染悲秋气氛,以时令物候变化,表现时光流逝,寄寓对人生的感叹。“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写出了秋天萧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秋的气氛;“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描写了物候的变化,柔条似乎在一夕之间就变得强韧了,绿叶又在一夜之中变得枯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时光流逝而青春易老。面对这样的荣枯之变,诗人顿生感慨,愁思满怀,以至于一夜不寐。

  “明月出云崖”由泛写秋景而转入写诗人所处的特定生活环境,表现诗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郁之感。月夜不寐,愁思感伤是古诗常见的表现内容,但表现的具体内容多是游子思妇之情。左思的这四句则结合自身深切的感受,写他月明难寐,清晨开门,望晨雁高翔,从侧面表现他内心深重的苦闷,写得深刻委婉。另外,“明月出云崖”写月初出之时,“嗷嗷晨雁翔”则是次日清晨之景,暗示诗人整夜未眠,表现诗人精神愁苦之状更为具体,且以“晨雁”引出下文,写法巧妙。

  “高志”四句是诗人直抒胸臆。“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诗人曾经抱有比四海还要远大的志向,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使得他壮志难酬,落得终老空室的下场。“局四海”与“守空堂”对比鲜明,愈发表现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哀。“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青壮之时为了理想奔波不已,却一事无成,到垂垂老矣空有无限感慨。诗人回首一生沉浮,郁愤感慨之情与开篇的悲秋之意相融合,使得全诗的感情更为厚重沉痛。

参考资料:
1、 邱玉婷,郭晓康,倪淑慧.汉魏六朝文选: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11:100

shī··qiūfēnglièliè--zuǒ

qiūfēnglièlièbáiwèicháoshuāng

róutiáodànjìn绿huáng

míngyuèchūyúnjiǎojiǎoliúguāng

xuānlínqiántíngáoáochényànxiáng

gāozhìhǎikuàiránshǒukōngtáng

zhuàng齿chǐhéngsuìchángkǎikāng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万点猩红将吐萼(è),嫣(yān)然迥(jiǒng)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¹。明朝寒食²了,又是一年春。
注释:¹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²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¹起自微因。绿云蔽(bì)²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注释:¹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²蔽日:遮蔽日光。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年以后,又将是一番摸样了。下片承接说:“细干柔条才数尺”,这是现在的样子,但已迥出凡尘,将来“千寻起自微因”,不知该是如何的可爱了。所以下面词人就沉入了希望的遐想:“绿云蔽日树输囷”,树长得参天高大而盘曲,当然这不无夸张,但夸张正表现了面前这位种花人的欣喜中的厚望。她还希望它不要忘记种花人的辛勤栽种与呵护。

línjiāngxiān ·qīngmíngqiánzhònghǎitáng

tàiqīng qīngdài 

wàndiǎnxīnghóngjiāngè yānránjiǒngchūfánchén láizhòngzhūmén míngzhāohánshíliǎo yòushìniánchūn 
gànróutiáocáishùchǐ qiānxúnwēiyīn 绿yúnshùlúnqūn chéngyīnjiéhòu zhònghuā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