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晚骎骎,池塘生半阴。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
斜日晚骎骎,池塘生半阴。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
落花还就影,惊蝉乍失林。游鱼吹水沫,神蔡上荷心。
落花还就影,惊蝉乍失林。游鱼吹水沫,神蔡上荷心。
翠竹垂秋采,丹枣映疏砧。无劳夜游曲,寄此托微吟。
翠竹垂秋采,丹枣映疏砧。无劳夜游曲,寄此托微吟。

liángshī--xiāogāng

xiéwǎnqīnqīnchítángshēngbànyīnshǔgāoqīngfēngshíjīn

luòhuāháijiùyǐngjīngchánzhàshīlínyóuchuīshuǐshéncàishàngxīn

cuìzhúchuíqiūcǎidānzǎoyìngshūzhēnláoyóutuōwēiyín

萧纲

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 2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兹晨¹戒流火²,商飙(biāo)³早已惊。
译文:从这天的早晨起,暑气消去,秋风阵阵而起。
注释:¹兹晨:这个清晨。或者现在的清晨。²流火:七月流火,暑去秋来的意思。戒流火,应指同义。³商飙:秋风的意思。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译文:天阔云高夏色已收,树木在风中作响,是秋天的声音。

qiū

liúyánshǐ tángdài 

chénjièliúhuǒ shāngbiāozǎojīng 
yúntiānshōuxià dòngqiūshēng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宾于人。在邦¹无怨,在家²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说:“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百姓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诸侯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注释:¹邦:诸侯统治的国家。²家:卿大夫的封地。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¹,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xiàng)²也吾见(xiàn)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gāo)(yáo)³,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是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各种奸邪之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管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注释:¹举直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错,通“措”,废置,罢黜。²乡:同“向”过去。见于,被接见。³皋陶:舜时的贤。⁴伊尹:商汤时辅相。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日心怀恭谨,做事严肃认真,待人真心实意。这几种品德,纵使是到蛮夷之邦,也是不能废弃的。”
紫陌开行树,朱城出晚霞。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
(zǐ)(mò)¹开行树,朱城出晚霞。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
注释:¹紫陌:大路的意思,紫陌单个的意思是大道 “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交亲望归骑,几处拥年华。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交(jiāo)(qīn)¹望归骑,几处拥年华。
注释:¹交亲:谓相互亲近,友好交往。
卢僎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回京城的激动心情情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津亭¹杨柳碧毵(sān)²,人立东风酒半酣(hān)³
译文: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人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
注释:¹津亭:渡口驿亭。²毵: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³酣:饮酒至舒畅的程度。半酣,半醉。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万点落花舟一叶¹,载将²春色过江南。
译文: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
注释:¹一叶:形容轻舟。²将:作助词,表示动作的开端。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已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舟一叶”,“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三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 :1315
2、 候健 李世凯 史继中.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02:178

dàisòngrénzhīxīnān--juān

jīntíngyángliǔsānsānréndōngfēngjiǔbànhān

wàndiǎnluòhuāzhōuzàijiāngchūnguòjiāngnán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mó)(hē)¹上追游路,红绿参(cēn)(cī)²春晚。韶光³(yán),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译文:暮春时节,宣华苑的摩诃池畔,游人如织,到处是一派绿围红绕的融融春意。春光是那样妍丽明媚,海棠花开得正盛,那鲜艳的花朵活像美人微醉泛红的脸蛋儿,而盛开的桃花则以其浓烈的芬芳欲将暖风醺醉。挑菜节刚刚过去不久,才清闲了一阵,寒食节又要到了,满城的丝竹管弦乐声已经拉开了寒食春游的序幕。只见路上宝马争道,装饰着华丽车盖的香车扬起点点轻尘,人们都争着预订下新亭馆,以备春游时歇宿。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¹摩诃池:古时成都地名,隋代蜀王杨秀所开,为蜀中游览胜地之一。²参差:长短、大小、高低不齐的样子。³韶光:美丽的春光。⁴妍媚:美好可爱。⁵挑菜:宋代民间习俗,以农历二月初二为挑菜节。⁶禁烟:旧俗,冬至后一百晕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也称禁烟。⁷一城丝管:指成都歌舞娱乐之风甚盛。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代指音乐。⁸金鞍:金饰的马鞍,代指宝马。
惆怅年华暗换。点销魂、雨收云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惆怅年华暗换¹。点销魂²、雨收云散³。镜奁(lián)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lěi),危楼飞观¹⁰。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¹¹,向东风满。
译文:岁月暗暗流逝,使我惆怅不已。雨收云散中,又一个春天即将逝去,我只有黯然销魂。梳妆匣内如满月一般的宝镜被合了起来;钗头凤被拆成了两股,遗弃一旁;那弦柱排列如雁阵的小秦筝再也无心弹起。而今我身在远离故乡和朝廷的边远之地,每日只能面对着迷乱的群山、废弃的营垒,或高楼飞观,独自傍徨。仿佛只有暮春里乘东风漫天飞舞的杨花才理解我的痛苦,一副凝愁含恨的样子。
注释:¹年华暗换:岁月暗暗流逝。本自苏轼《洞仙歌》词:“但屈指、酉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²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的样子。³雨收云散:喻指冶游之事己成过去。⁴镜奁掩月:把镜子关进匣子里。月,喻镜。⁵钗梁拆凤:凤钗被折为两段。喻指情人分离。⁶秦筝:古乐器名,十三弦,传说为秦代蒙恬所造。⁷斜雁:秦筝十三弦的弦柱如雁行排列。这里用李商隐《昨日》诗:“十三弦柱雁行斜。”这句实际上是暗示欢会已成过去,乐器在那里闲放着。⁸孤垒:废弃的防御工事。⁹危楼:高楼。¹⁰飞观:商耸的楼观。¹¹和恨:含恨。

  这首词的写上阙春日游摩诃池所见,表现出一派上下安于逸乐,毫不以国难为念的局面;下阙表达词人惆怅年华渐老,功名梦断,只能茫茫然地随众人沉醉于安乐的满腔郁闷。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

  上阙首句以“追游”二字总括,下文铺展开来。词中点染出诱人的美景,暗示春光对游人的召唤。词中又描绘了锦城士人“金鞍争道,香车飞盖”的那种近乎疯狂的游春热潮。五彩缤纷,笑语喧闹,作者的笔下有声有色,写来相当传神。

  下阙笔锋陡转,在欢乐的游春人群中出现了一位独自向隅满怀愁绪的特殊游客,这就是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陆游自己。他一方面叹老,由于“年华暗换”、“雨收云散”,心境已自不同,面对繁华热闹的场景,他的脑子里却充满了摒除丝竹、收拾铅华之类的反向叫思维。另一方面是思乡,由于愁绪满怀,他眼中的春景也失去了光彩,只不过是一片“乱山孤垒”,几座“危楼飞观”而已。作者抒写自己的愁绪,用笔很是别致,尤其是“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三句,把美好的东西涂成灰暗的色调,饶奁无光,风钗散落,筝柱歪斜着闲列两旁。这是以物喻人,而且达到了深入内心的程度。结尾处,以漫天飞舞的杨花比喻愁苦,很像北宋词人“贺梅子”笔下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而陆游却是把自己的愁绪混和入于其中,使之充塞于天地之间。

  全篇运用以乐景衬衷情的方法结构成章。上片,极写成都名胜摩诃池暮春景色之明媚多彩及士女游乐之狂荡奢靡。冶游者中,自然有诗人的身影,但他似乎别有心事。“看金鞍争道”云云,一个“看”字,暗含冷眼旁观之意。换头处忽以“惆怅年华暗换”一句跌出铺叙春游景象的本意:美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而自己却一事无成,“身在天涯”,流宕无归!“镜奁掩月…”的男女旧欢之丧失,只是一个陪衬,“乱山孤垒,危楼飞观”的身世家国之悲才是抒情的主线。篇末“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融情人景,以飘零的杨花自喻身世,更是凄恻感人。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注评.陆游诗词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245-24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