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¹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shù)不其之甚也²!”
译文: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难道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吗?为什么广大士民都说您不好呢?”
注释:¹其:用在谓语“有”之前,表示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可能”、“或许”等。²何士民众庶不其之甚也:为什么那么多士民不称其您呀?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说许多士民在指责你。何,用于句首,与句末的“也”相配合,表示反问或感叹的语气。士民,这里指学道艺或习武勇的人。古代四民之一。众庶,庶民,众民。其,称其,赞美。甚,厉害,严重。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曰:“唯¹,然²,有之!愿³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yǐng)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zhǔ)¹⁰而和(hè)¹¹者数千人。其为《(ē)》、《薤(xiè)露》¹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¹³,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¹⁴商刻¹⁵¹⁶,杂¹⁷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¹⁸其曲弥高,其和弥(mí)¹⁹寡。
译文:宋玉回答说:“是的,不错,有这么回事。但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百人,后来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杂以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都城里聚拢来跟着唱的不过数人而已。这说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
注释:¹唯:独立成句,表示对对方的话已经听清楚或同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嗯”等。²然:这样。用来代上文所说的情况。³愿:希望。⁴毕:完毕,结束。⁵客:外来的人。⁶歌:唱。⁷郢: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⁸《下里》《巴人》:楚国的民间歌曲,比较通俗低级。下里,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⁹国:国都,京城。¹⁰属:连接,跟着。¹¹和:跟着唱。¹²《阳阿》《薤露》: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阳阿》,古歌曲名。《薤露》,相传为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的挽歌,出殡时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说人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一瞬即干。¹³《阳春》《白雪》:楚国高雅的歌曲。¹⁴引:引用。¹⁵刻:刻画。¹⁶商、羽、徽:五个音级中的三个。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¹⁷杂:夹杂,混合。流。流畅。¹⁸是:这。¹⁹弥:愈,越。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故鸟有凤¹而鱼有鲲(kūn)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³云霓(ní),负苍天,足乱浮云,翱(áo)(xiáng)(yǎo)之上。夫¹⁰(fán)¹¹之鷃(yàn)¹²,岂¹³能与之¹⁴¹⁵天地之高哉?鲲鱼朝(zhāo)¹⁶¹⁷昆仑¹⁸之墟(xū)¹⁹,暴²⁰(qí)²¹于碣(jié)²²,暮宿于孟诸²³。夫尺泽²⁴之鲵(ní)²⁵,岂能与之量²⁶江海之大哉?故非独²⁷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guī)意琦(qí)²⁸,超然独处,世俗之民²⁹,又安³⁰知臣之所为哉?”
译文:“故此,鸟中有凤凰而鱼中有大鲲。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青天,在高渺的天空展翅翱翔;而那跳跃于篱笆之间的鷃雀,哪能和凤凰同样衡量天地的高大呢?鲲鱼早上从昆仑大山出发,在碣石晒背曝鳍,晚上在孟诸大泽投宿;那处于小小池塘之中的鱼儿,怎能与大鲲一样测知江海的浩瀚呢?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啊!在‘士’中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高洁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行,超世独立;而那些世上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注释:¹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一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常都称作“凤”。²鲲: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鱼。³绝:尽,穷。⁴云霓:指高空的云雾。⁵负:背,用背驮东西。⁶苍天:天。⁷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⁸乎:用法相当于介词“于”,在。⁹杳冥:指极远的地方。¹⁰夫:那,那个。用在作主语的名词之前,起指示作用。下文的“夫”同。¹¹藩篱:篱笆。¹²鷃:一种小鸟。¹³岂:用在谓语“料”前,与句末的“哉”一起,表示反诘。¹⁴之:作介词“与”的宾语,代上文的“凤凰”。下文的“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的“岂”、“哉”、“之”同。¹⁵料:估量,估计。¹⁶朝:早晨。¹⁷发:出发。¹⁸昆仑:我国西北部的著名大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境内。¹⁹墟:土丘。²⁰暴:暴露。²¹鬐:鱼脊。²²碣石:渤海边上的一座山。在今河北昌黎北。²³孟诸:古代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²⁴尺泽:尺把大的小池。²⁵鲵:小鱼。²⁶量:衡量,计量。²⁷非独:不但。²⁸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²⁹世俗之民:这里是指一般的人,普通人。世俗:指当时的一般人。多含有平常、凡庸的意思。³⁰安:怎么,哪里,表示反问。³¹

  全文结构简洁明晰,一问一答,毫无枝蔓。

  《对楚王问》是问对体,即假设主客问答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所以文章一开头,就写楚顷襄王听信谗言,责问宋玉。宋玉宕开一笔,满口承认有“遗行”,不作申辩,只是希望宽恕,让他把话说完。

  其次,写宋玉的答辞。其答辞以讲故事的形式,表面与“遗行”无关,实则均为“遗行”进行辩驳。分三个层次:一是讲一位歌手在郢都唱歌,唱“下里巴人”低级通俗的歌时,唱和者数千人;唱“阳阿薤露”较高级的歌时,应和者数百人;唱高雅的“阳春白雪”之歌时,能跟着唱的不过数十人;最后唱高难度的变化无穷的歌时,能和者只有几人。可见“曲高和寡”,暗示智高之人不为人理解。二是以凤凰、鲲鱼与鷃雀、小鲵的对比,说明渺小的鹦雀、小鲵之类的谗佞小人不会理解如凤凰、鲲鱼一类大智者的胸怀与能力。三是以圣人与世俗之民的对比,说明凡夫俗子哪能了解我(圣人)的所作所为。三重对比中,宋玉白比为高雅之乐曲、鸟中之凤、鱼中之鲲、人中“圣”人,说明自己情操高尚,与那些鼠目寸光的谗佞小人有天壤之别,故遭到他们的诬陷也就不足为怪。尽管宋玉没有对“遗行”进行辩解,但“故事”一完,“遗行”之诬也就不攻自破。宋玉的高洁清高、孤芳自赏自然显现,楚顷襄王及周围佞臣的昏庸、恶劣昭然若揭。 [6]  有力地反驳了楚王的责问,真是笔力千钧,水到渠成。不仅抒发了作者孤高自傲、不同流俗的品格,同时也流露了宋玉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愤懑之情,具有骚情雅意,隽永无穷!

  全文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理寓其中;逐层推进,逐层深入;答辩一完,戛然而止,如载奔马,干净利落,有余音绕梁之效。

  此作的笔法高绝之处,是在“不经意为文”。作者并不是精心着意地作文,只是从生活中撷取普通问对,打打比方,在不经意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流露出隐隐的不满情绪,值得细加玩味。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 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115~119
2、 傅德岷,赖云琪.古文观止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75
3、 黄季耕.《中华历代名文评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53~55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难道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吗?为什么广大士民都说您不好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不错,有这么回事。但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百人,后来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杂以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都城里聚拢来跟着唱的不过数人而已。这说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和唱的就越少。”

“故此,鸟中有凤凰而鱼中有大鲲。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青天,在高渺的天空展翅翱翔;而那跳跃于篱笆之间的鷃雀,哪能和凤凰同样衡量天地的高大呢?鲲鱼早上从昆仑大山出发,在碣石晒背曝鳍,晚上在孟诸大泽投宿;那处于小小池塘之中的鱼儿,怎能与大鲲一样测知江海的浩瀚呢?不只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鲲啊!在‘士’中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那些高洁的人物有如美玉一般的品行,超世独立;而那些世上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注释

其:用在谓语“有”之前,表示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可能”、“或许”等。

何士民众庶不其之甚也:为什么那么多士民不称其您呀?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说许多士民在指责你。何,用于句首,与句末的“也”相配合,表示反问或感叹的语气。士民,这里指学道艺或习武勇的人。古代四民之一。众庶,庶民,众民。其,称其,赞美。甚,厉害,严重。

唯:独立成句,表示对对方的话已经听清楚或同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嗯”等。

然:这样。用来代上文所说的情况。

愿:希望。

毕:完毕,结束。

客:外来的人。

歌:唱。

郢: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下里》《巴人》:楚国的民间歌曲,比较通俗低级。下里,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国:国都,京城。

属:连接,跟着。

和:跟着唱。

《阳阿》《薤露》: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阳阿》,古歌曲名。《薤露》,相传为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的挽歌,出殡时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说人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一瞬即干。

《阳春》《白雪》:楚国高雅的歌曲。

引:引用。

刻:刻画。

商、羽、徽:五个音级中的三个。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

杂:夹杂,混合。流。流畅。

是:这。

弥:愈,越。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一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常都称作“凤”。

鲲: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鱼。

绝:尽,穷。

云霓:指高空的云雾。

负:背,用背驮东西。

苍天:天。

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

乎:用法相当于介词“于”,在。

杳冥:指极远的地方。

夫:那,那个。用在作主语的名词之前,起指示作用。下文的“夫”同。

藩篱:篱笆。

鷃:一种小鸟。

岂:用在谓语“料”前,与句末的“哉”一起,表示反诘。

之:作介词“与”的宾语,代上文的“凤凰”。下文的“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的“岂”、“哉”、“之”同。

料:估量,估计。

朝:早晨。

发:出发。

昆仑:我国西北部的著名大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东延入青海境内。

墟:土丘。

暴:暴露。

鬐:鱼脊。

碣石:渤海边上的一座山。在今河北昌黎北。

孟诸:古代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尺泽:尺把大的小池。

鲵:小鱼。

量:衡量,计量。

非独:不但。

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世俗之民:这里是指一般的人,普通人。世俗:指当时的一般人。多含有平常、凡庸的意思。

安:怎么,哪里,表示反问。

宋玉

宋玉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 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 ▶ 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¹纱窗晓。
译文:一夜东风,吹散了枕边多少愁。纱窗外,传来数声鸟啼声,惊扰了“我”的春梦。
注释:¹梦转:犹梦觉。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¹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译文:你来的时候正是初春,离开的时候已是暮春。长亭外的古道,芳草萋萋,充满了离别的味道,只有当你归来之时,春愁才可解,一切才算是好。
注释:¹长亭: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饯别、暂歇之处。
此词写闺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一夜东风,原应罗愁织恨,而词中却说“枕边吹散愁多少”;“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往往引起人们叹春惜花,无限感伤,而词中偏说“只有归时好”。在即将结束羁旅生活、踏上归程的征人眼中,长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着他内心的喜悦。全词清丽婉约,情景交融。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韦编¹屡绝铁砚(yàn)²穿,口诵手钞³那计年。
译文:书的装订线常常被磨断,铁质的砚台也已磨穿,不知道这是我诵读和抄书的多少个年头了。
注释:¹韦编:简策书联接的形式与材料。泛指古籍。²铁砚:指铁铸的砚台。³钞:同“抄”,抄写。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不是爱书即欲¹死,任从²人笑作书颠³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爱读书而活着那还不如死掉,随便别人怎么笑话我是个“书颠”。
注释:¹欲:想要。²任从:任随,听凭。³书颠:指读书入迷,忘形似颠。

hánshū--yóu

wéibiānjuétiěyàn穿chuānkǒusòngshǒuchāonián

shìàishūrèncóngrénxiàozuòshūdiān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尘劳¹(jiǒng)²事非常,紧把³绳头做一场。
译文: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
注释:¹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²迥脱:远离,指超脱。³紧把:紧紧握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shàngtángkāishìsòng

huángnièchánshī tángdài 

chénláojiǒngtuōshìfēicháng jǐnshéngtóuzuòcháng 
jīngfānhánchè zěnméihuāxiāng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二年客¹东都,所历²³机巧
译文: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诡诈之事,最使人厌恶。
注释:¹客:旅居他乡。²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历:经过。³厌:厌恶。⁴机巧:诡诈。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野人对¹(shān)(xīng)²,蔬食常不饱。
译文: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注释:¹对:对头,敌手。²膻腥:则臭味弗投。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¹²人精饭,使我颜色好。
译文:难道我就不能吃人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
注释:¹岂:难道。²无:没有。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¹乏大药²资,山林迹如扫。
译文: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注释:¹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²大药:道家的金丹。人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李侯金闺(guī)¹(yàn)²,脱身事幽讨³
译文: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注释:¹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²彦:旧时士的美称。³幽讨:谓寻讨幽隐。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yáo)¹
译文: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注释:¹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zèngbái

 tángdài 

èrniándōng suǒyànqiǎo 
rénduìshānxīng shūshíchángbǎo 
qīngjīngfàn shǐ使yánhǎo 
yào shānlínsǎo 
hóujīnguīyàn tuōshēnshìyōutǎo 
yǒuliángsòngyóu fāngshíyáocǎo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qī)萋,却绿到天涯,酿(niàng)成春色。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luán)¹密约,凤屧(xiè)²旧尘,梦回凄忆。
注释:任公:梁启超号。梦窗:吴文英号。石帚:南宋词人姜石帚。¹鸾钗:妇女首饰。²凤屧:绣凤的鞋荐。屧,亦可解作屐。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¹。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²
注释:¹乌盼头白:燕太子丹质干秦,秦王对他无礼。²恁生见得:如何见得。恁生,怎生。
此词咏梁启超和戊戌变法事。宛转缠绵,寄喻殊深。“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托情男女,实指君臣间之关系。“蓬山路阻”三句,喻君臣分手,不得再见。“近夕阳”三句,以暮春黄昏光景,比喻国运。全词含蓄蕴藉,真挚感人。

jiěliánhuán··chóurèngōngyòngmèngchuāngliúbiéshízhǒuyùn--màimènghuá

怀huáiqiānjiéshùzhēng鸿hóngguòjǐnyúnguàiduànchángfāngcǎoquè绿dàotiānniàngchéngchūnjǐnyǒuqīngyīnwèiyīnghènyún西běizhīluánchāiyuēfèngxièjiùchénmènghuí

niánhuáshìjiànzhìtànpéngshānpàntóubáijìnyángchùchùjuāngèngchǎnluànhóngànliánchóuyuànxiāngdài西liúcháochūnzàichóunènshē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