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门昼暖柳啼鸦,兰閤窗深月照纱。腰素轻盈珠衱稳,鬓云松乱玉钗斜。
徽门昼暖柳啼鸦,兰閤窗深月照纱。腰素轻盈珠衱稳,鬓云松乱玉钗斜。
春风一去空陈迹,暮雨三生只当家。自倚广平肠似石,不妨绮语赋梅花。
春风一去空陈迹,暮雨三生只当家。自倚广平肠似石,不妨绮语赋梅花。

cuīshēng--xiāogòng

huīménzhòunuǎnliǔlánchuāngshēnyuèzhàoshāyāoqīngyíngzhūjiéwěnbìnyúnsōngluànchāixié

chūnfēngkōngchénsānshēngzhǐdāngjiā广guǎngpíngchángshìshífángméihuā

萧贡

萧贡

(?—1223)金京兆咸阳人,字真卿。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执政以为能。累除翰林修撰,论时政五弊,言路四难,词意切至。历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好学,读书至老不倦。有《注史记》。 ▶ 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一路经行处,莓苔¹见履(lǚ)²
译文: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注释:¹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²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白云依静渚(zhǔ)¹,春草²闭闲门。
译文: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注释:¹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²春草:一作“芳草”。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译文: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¹
译文: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¹“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云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云松色,随山到水源”。这云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云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云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7-229

xúnnánchángshāndàorényǐn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jīngxíngchù méitáixiànhén 
báiyúnjìngzhǔ chūncǎoxiánmén 
guòkànsōng suíshāndàoshuǐyuán 
huāchàn xiāngduìwàngyán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阴阴日欲暮,迢迢¹春望稀。
译文:夕阳西下,夜幕将至,天地一片昏沉。眺望远方,只觉春天的日子越来越短了。
注释:¹迢迢:形容遥远。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野色¹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译文:一阵风吹风,原野的景色带着浓浓的寒气。树林间的乌鸦逆着风雨飞向自己的巢穴。
注释:¹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孤城还麦秀,白首且花飞。
孤城还麦吹,白首且花飞。
译文:这座孤立于天地间的城池之外,麦田里的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即使人老了,头发白了,花也如常应季盛开凋落。
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译文:靠近路边的杨柳树,细长的枝条在随风翩翩起舞。上一个王朝已经远去,今天已经不同往日。

chéngchūnwàng--mèngyáng

yīnyīntiáotiáochūnwàngchuīhánlínguī

chéngháimàixiùbáishǒuqiěhuāfēilínzhǎngyángniǎoqiáncháojīnshìfēi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金妆¹宝剑藏龙口²,玉带红绒挂虎头³。绿杨影里骤骅(huá)(liú)。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译文:使用的宝剑上装饰着黄金,龙形纹饰的剑鞘包裹着锋利的刀刃。装饰着红绒的虎头金牌悬挂在玉带下。骏马在苍翠茂密的杨树树影下飞驰,如同快速流动的银光闪耀。天气秋高气爽,志气豪迈,期待为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注释:喜春来:曲牌名,又名《阳春曲》《喜春风》《喜春儿》。此调入“中吕宫”,亦入“正宫”。小令兼用。¹金妆:黄金装饰。²龙口:有龙形纹饰的剑鞘。³虎头:指虎头牌,皇帝颁发给从军武将便宜行事的金牌。⁴骅骝:是周穆王八骏之一,骏马。⁵凤凰楼:宫中的楼阁。这里指代朝廷。

  这首小令刻画出一位古代大将威武雄壮的姿态,表现出立下卓著战功后志得意满的心情。虽仅二十九个字,却因为作者高超的技艺传达出异常丰盈的信息,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现场感。语言简洁凝练,人物形象描绘,人物内心的描写,都生动传神。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用整饬的对句为威风凛凛的将军写形。黄金做装饰的宝剑藏在龙形纹饰的剑鞘里,一个“藏“字,欲扬反抑,带给人的是“匣中宝剑夜有声”(宋陆游《长歌行》),按捺不住绝鞘欲出的张力。玉带轻摇,红绒婆娑,虎头金牌缠在腰际,在威猛的底色上又加抹一笔俊逸洒脱之姿,一个“挂”字,金牌随身摇摆跳脱的轻快意趣隐隐流出。”金”“玉”“红”描颜色质地,“龙口”“虎头”壮气势声威,绝无一字落空。

  “旌旗影里骤骅骝”与前两句的实处写形不同,转为影中传神,流光幻彩,往来驰骤,颇有“光影驰西流"(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的观感。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有“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骏马如飞,在旌旗耀眼斑斓的光影间倏忽而过,“骤”字言速度气势,更言风采神韵,举重若轻,把铁马漫卷的元军描述得有如天兵天将般飘洒烂漫。

  最后,“得志秋,喧满凤凰楼”中“凤凰楼”可能是实景,杨果《越调·小桃红》有“玉箫声断凤楼”句,这里指朝廷、京城。这一句写凯旋还朝,举城欢腾。至此,几个画面一气贯下,一幅比一幅气势足,一幅比一幅动感强,如鼓角横吹,战鼓频催。最后,色彩、光影、音声、动静、神情等所有信息全由一个牢拢场面气氛感极强的“喧”字点化,一支首尾完具流光幻彩的小令便这样遏云而出。为了造成这样一种干净利落的表达,作者在动词的选择上很讲究。”藏”“挂”“骤”“满”,下字稳重响亮,与句尾平声的平滑清扬相衬相应,抑扬顿挫,金石铿锵,讽咏之间颇有列队前行的战阵进行曲的声势。

  跟伯颜小令指点江山气定神闲的丞相气质相比,这一首的虎啸风生、奔腾驰骤正突显出一位冲杀万马军中不可羁约的勇将本色。在云一窝、月一梭叹世归隐情绪弥漫的元代曲坛,这首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夫马上之曲可称独步。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编. 元曲鉴赏辞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146-147.

chūnlái ·jīnzhuāngbǎojiàncánglóngkǒu

zhānghóngfàn yuándài 

jīnzhuāngbǎojiàncánglóngkǒu dàihóngróngguàtóu 绿yángyǐngzhòuhuáliú qiū míngmǎnfènghuánglóu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¹白玉盘²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注释:¹呼作:称为。²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又疑¹(yáo)²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¹疑:怀疑。²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仙人¹垂两足,桂树何团团²
译文: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注释:¹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望舒,又名纤阿。²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白兔捣药成,问言¹与谁²餐?
译文: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注释:¹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²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chán)(chú)¹蚀圆影²,大明夜已残。
译文: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注释:¹蟾蜍: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²圆影:指月亮。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羿(yì)¹昔落九乌,天人²清且安。
译文: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注释:¹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²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阴精¹此沦惑(huò)²,去去³不足观。
译文: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注释:¹阴精:指月。²沦惑:沉沦迷惑。³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忧来其如何?凄怆(chuàng)¹摧心肝。
译文: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注释:¹凄怆:悲愁伤感。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疑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5-357 .
2、 熊礼汇 .李白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50-51 .
3、 郑国铨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0-241 .

lǎngyuèxíng

bái tángdài 

xiǎoshíshíyuè zuǒbáipán 
yòuyáotáijìng fēizàiqīngyúnduān 
xiānrénchuíliǎng guìshùtuántuán 
báidǎoyàochéng wènyánshuícān 
chánchúshíyuányǐng míngcán 
羿luòjiǔ tiānrénqīngqiěān 
yīnjīnglúnhuò guān 
yōulái chuàngcuīxīngān 
寒甃千寻汲井花,病身一浴不胜佳。
寒甃(zhòu)¹千寻²(jí)井花³,病身一浴不胜⁴佳。
译文:从深井里汲来一桶冷水,冲了冲凉,只感觉十分舒爽。
注释:¹寒甃:寒凉的水井。甃,本意是指以砖瓦等砌的井壁,亦用以指井。²千寻:形容极长或极高。古时以八尺为一寻。³井花:指清晨初汲的水。在此诗中当泛指井水。⁴不胜:非常,十分。
追凉不得浑闲事,烧眼生憎半幅霞。
追凉不得浑闲事¹,烧眼生憎²半幅霞。
译文:荷池纳凉不成,本来有些失望,在冲凉之后,对“追凉不得”已经不放在心上了。看到天边火红的晚霞,好像眼睛都被它灼伤一般。
注释:¹浑闲事:犹言寻常事。²生憎:最恨,偏恨。

yóuchíshàngshǒu ·èr

yángwàn sòngdài 

hánzhòuqiānxúnjǐnghuā bìngshēnshèngjiā 
zhuīliánghúnxiánshì shāoyǎnshēngzēngbànxi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