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一川禾黍正苍苍。了见西成有望。论甚天涯海角,尽他关外山荒。目前无事即仙乡。且恁随缘豁畅。
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一川禾黍正苍苍。了见西成有望。论甚天涯海角,尽他关外山荒。目前无事即仙乡。且恁随缘豁畅。
尹志平

尹志平

尹志平(1169~1251)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 1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虽云万重岭,所玩终一丘。
虽云万重岭,所玩¹终一丘。
译文:虽说有千山万岭,所喜爱的也不过是那一丘一壑。
注释:休沐:就是官吏休息沐浴,即例假。这是继承汉代的官吏休假制度。¹玩:喜好。
阶墀幸自足,安事远邀游?
阶墀(chí)¹幸自足,安事远邀游²
译文:每天登登台阶就已感到幸运自足,哪里还用得着到远处去游乐?
注释:¹阶墀:台阶。²遨游:游乐。
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临池清溽(rù)¹,开幌(huǎng)²望高秋³
译文:面对水池而神清志爽,燥热全消,打开幔帐才知已到了天高气爽的初秋。
注释:¹“临池”句:面对水池而神清志爽,燥热全消。溽暑: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²幌:帘幔。³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
园禽与时变,兰根应节抽。
园禽¹与时变²,兰根应节³
译文:庭园里的飞禽随时令而变化,木兰花根应着节气萌发。
注释:¹园禽:庭园里的飞禽。²与时变:随时令而变化。³应节:应时。⁴抽:长出,萌发。
凭轩搴木末,垂堂对水周。
凭轩¹(qiān)²木末³,垂堂对水周
译文:倚着堂前屋檐下的栏杆,檐下堂阶前就是池水边处。
注释:¹“凭轩” 凭,倚,靠。轩,堂前屋檐下的栏干。²搴:拔,摘取。³木末:树梢。⁴垂堂:堂边檐下地。⁵周:环绕。
紫箨开绿筿,白鸟映青畴。
紫箨(tuò)¹开绿筿(xiǎo)²,白鸟映青畴³
译文:紫色的竹子,上冒出绿色的竹箭,雪白的鸟儿映着绿油油的田畴。
注释:¹箨:竹皮。²筿:小竹,细竹。³青畴 :绿色的田野。
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
¹叶弥南浦²,荷花绕北楼。
译文:水边长满了艾草,荷花围住了北楼。
注释:¹艾:多 年生草本植物,名冰台,又名艾蒿。一说“艾”疑为“芰”之误。艾是生长在陆地的植物,不能“弥浦”。²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
送日隐层阁¹,引月入轻帱(chóu)²
译文:目送斜阳隐没在层台重阁之中,迎看明月的清辉酒入深闱轻帐。
注释:¹层阁:犹层楼。²轻帱:轻薄的帐子。
爨熟寒蔬剪,宾来春蚁浮。
(cuàn)¹熟寒蔬²剪,宾来春蚁浮³
译文:新煮的饭刚切的菜蔬,客人来了捧上热腾腾的酒。
注释:¹爨:升火煮饭。²寒蔬:越冬的菜蔬,古人以为美味,这里泛指菜蔬。³蚁浮:酒面的浮沫叫做“浮蚁”。为协韵称“蚁浮”。
来往既云倦,光景为谁留?
来往既云¹倦,光景²为谁留?
译文:客人散后有些倦,这样好的风光景色不享受留给谁享受?
注释:¹云:说。²光景 :光阴,时光。

  这是一首娱情遣意、抒撼怀抱的篇章。诗开头四句写乘闲暇之隙,得游赏大自然之趣,而其求只在“阶墀幸自足”,无远游之望。接下去诗人用十二句描叙了他在宅前庄后所赏识的大自然初秋景色。最后四句诗人以大自然的美,写到邀友人之乐趣。最后一句反语表述了诗人要及时享受大自然的美与友人间的乐。全诗起人高论,具征达旨,语言秀逸。

  诗的开头四句,将诗人特殊心恋吐露出来。自然造化,气象万千,千层叠峰,万重风烟,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为音,好景如画,美不胜收。但诗人所求,止在一丘一壑。而漫步石阶,逍遥庭院,自可耳聆山水墀音,目接江河秀色,不必再劳心费神、天涯漫游,这四句诗人借此表明了知足常乐、天下不易其志的胸怀。所以一花一鸟,一草一木,都足以逗引浓厚的兴趣,寄托遥深的情怀。

  接下来六联铺写庄前宅后的旖旎风光。诗人心净如水,气墀似秋,临小池而神墀志爽,燥热之心全消;开兰幌而心旷神怡,烦恼之怀顿释。“临池”“开幌”动作感很强,表明诗人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内心自我走向外界自然,因而着一“望”字统领下文。随着诗人推开窗幌,眺望高秋,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便絡绎迭现,一一映入诗人的眼帘。“因禽”八句写景,时空上跳跃性较大。兰根劲抽,紫箨爆笋,是舂景;艾叶满浦,荷花绕楼,则是夏景;而凭轩搴木,垂堂对水,则又是写眼前之秋景。这八句诗当是诗人“开幌望高秋"时,触目兴想,列述的四时之佳致。时节上,春、夏、秋三景络绎叠现,佳境纷陈;画面上,紫、绿、白、青、蓝、红等各种色彩,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写“时变”是其脉络,而壮秋兴抒秋怀才是其中心。至此,诗人自己也被深深地吸引了,不由得流连忘返,澹然忘归。“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眼看着一轮斜阳,徐徐隐没在层台重阁之中,而一弯明月,已冉冉升起,把银白色的墀辉,洒满了深闹轻帐。这里,两个动词“送”“引”用得出神。“送"“引”本身都表示时态推移,一“送”一“引”,移时入神,诗人的专注之心和流连之情,便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而且,在“送”斜阳与“引”新月之间,还暗寓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流程,留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空白,任凭读者运用想象去填补,去体会,从而使诗呈现出含蓄蕴藉的风致来。最后四句,诗从环境之美,写到朋友之乐,写到心性之愉。一位瞩目于佳景、忘怀于秋情的诗人形象粲然出现了。诗人想到在这幽雅的环境里,煮上粗茶淡饭,聊备芳香美酒,招待来往的朋友,是惬意的。“来往既云倦”,辜负了这令人心旷神怡的良辰美景,末句反诘,既有独自欣喜、自我陶醉之乐,又有劝勉朋友寄意皋壤之意。明山净水,舒心养性,不可多得,不可再得。言语之间,流露了无限的春念之情。

  这首诗景色的描写、构图和笔法上都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有些铺写甚至还嫌噜苏。但因诗人是怀着一丘一整足以自乐的心情来观赏并描写的,所以意味就非同一般。诗人并不在乎环境本身怎么样,只要心性自乐,便“阶算幸自足”了,平凡的景物也能引起美的愉悦和快感。所以,他才要尽情地去欣赏,不厌其烦地去描写,把所能见到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详细描写出来,并尽量写得更优美些,更令人惬意些,以此反映出诗人高洁的志趣。不必过分苛求诗人的噜苏,也不会责怪写景没能出新了;相反,诗人笔下寻常的山水丘壑、花鸟日月之中写出诗人澹然自适的心迹,并由此咀嚼到那馥郁着人生哲理的滋味。就像品尝一杯芳香美酒,味之愈久,醇香愈浓,所获愈多。

参考资料:
1、 盛庆斌编著.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77-178

xiū怀huái--shěnyuē

suīyúnwànzhònglǐngsuǒwánzhōngqiū

jiēchíxìngānshìyuǎnyāoyóu

línchíqīngshǔkāihuǎngwànggāoqiū

yuánqínshíbiànlángēnyīngjiéchōu

píngxuānqiānchuítángduìshuǐzhōu

tuòkāi绿筿xiǎobáiniǎoyìngqīngchóu

àinánhuāràoběilóu

sòngyǐncéngyǐnyuèqīngchóu

cuànshúhánshūjiǎnbīnláichūn

láiwǎngyúnjuànguāngjǐngwèishuíliú

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木鱼噪。渡船过岸行官道。
斗转星移天渐晓¹。蓦然听得鹈(tí)(hú)²叫。山寺钟声人浩浩³。木鱼噪。渡船过岸行官道。
译文:斗转星移,天渐渐地亮了,突然间听见鹈鹕的叫声,山寺的钟声回荡,人声喧闹。木鱼敲击着,发出噪音,渡船穿过岸边,行走在官道上。
注释:¹晓:天刚亮的时候。²鹈鹕:别称塘鹅或河鸟,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大型游禽。³浩浩:引申木喧闹。
轻舟再奈长江讨。重添香饵为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呵呵笑。思量天下渔家好。
轻舟再奈长江讨。重添香饵木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呵呵笑。思量天下渔家好。
译文:轻舟再也无法征服长江的怒涛,再次装备香饵,作木鱼钩诱饵,成功地钓到锦鳞,它在船里跳跃,哈哈大笑着。深思熟虑,感叹天下渔家的生活多么美好。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北阙(què)¹圣人²歌太康³,南冠君子窜遐(xiá)
译文:朝廷的大人们在教颂盛世的太平安康,我一个罪囚却被放逐到遥远荒僻的地方。
注释:¹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为大臣等候朝见的地方。此代指朝廷。²圣人:指皇帝。³太康:太平安康。⁴南冠君子:此指被郑人俘虏并献到晋国的楚国伶人钟仪。⁵遐荒:远方荒僻之地。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汉酺(pú)¹闻奏钧天乐²,愿得风吹到夜郎。
译文:闻道朝廷大赦赐酺,奏钧天乐章,多想得到那东风,把这消息吹到夜郎。
注释:¹汉酺:汉时之酺,此以汉代唐。²钧天乐:天庭仙乐。这里用以指朝廷赐酺时所奏的乐曲。

  这首诗开头以钟仪自况。钟仪被俘为囚,仍然戴南冠,操南音,眷念楚国;李白也是如此,既关心国运,又眷念唐朝,而且他又在南方被拘囚流放,处境与钟仪相近。李白在浔阳狱中写的《万愤词投魏郎中》有句云:南冠君子,呼天而啼“,也是以钟仪自比,可以彼此参照。唐朝国势好转,大赦赐酺,固然使人欢欣鼓舞;但诗人却要远窜遐荒,命运乖舛。“北阙”二句使用了整齐的对偶,一边写朝廷歌舞升平,一边写自己垂老投荒,真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可见诗人的情绪是非常凄凉和悲伤的。

  前二句是写事实,后二句则写希望。李白希望钧天乐这样美妙的乐曲,随着风势远吹到夜郎,使他能够听到。实际上,他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而是渴望大赦的恩泽,自己也能受到沾溉,得以免除远窜遐荒的处分。对于远方暂时不能接触到的事物,李白在诗篇中往往幻想凭借风力来达到目标。比如当他怀念远贬龙标的王昌龄时,就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流夜郎闻酺不预》末二句与之相似,只是他不是要自己的思想感情吹向远方,而是要朝廷的恩泽吹到自己身上来。这些都表现出他善于驰骋想象以表达自己激荡感情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54-256

liúlángwén--bái

běiquēshèngréntàikāngnánguānjūnzicuànxiáhuāng

hànwénzòujūntiānyuànfēngchuīdàoláng

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接。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无遗者。
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zāo)¹设于路侧;又爱著(zhuó)²(jī)³,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接。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zhé)无遗者
译文:猩猩在山谷中出没行走,常都是几百只一群。(他们喜欢喝酒)村里人就把酒和酒糟放在路边。猩猩又喜欢穿木屐,村里人就编了不少草鞋,并用绳子勾连起来,也放在路旁。猩猩一见摆着的鞋和酒,就知道这是村里人设置的机关,猩猩还知道设置机关的人的长辈的名字,便指明道姓的骂到道:“你们这些家伙,想诱捕我们吗?我将放弃这些东西离开。”这样持续了许多次后,猩猩们便相互商议说:“咱们试着品尝一点酒。”等到尝到味道,并很快就醉了,于是就取鞋子穿,终于被这些村里人抓住了,并且全部被抓了,没有一个漏网逃脱者。
注释:¹糟:酒糟。²著:穿。³屐:木底有齿的鞋子。⁴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设:设置。⁵奴:奴仆,混蛋,骂人语。⁶逮:直到。⁷辄:就。⁸遗者:漏网逃脱者。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采莲湖上棹(zhào)¹船回,风约²湘裙翠³。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译文:荷花湖上,采莲女子划船返回,晚风轻轻把那翠绿裙儿吹得紧紧裹住身体。江上突然传来衰怨的琵琶声,引得人伤心流泪。盼着远方的人归来,可是荷花都开过凋谢了还没有消息。傍晚时分有多少凄凉的心事涌上心头,看那鸳鸯、白鹭,随时随地哪有不双宿双飞!
注释:¹棹:桨,作动词用,犹“划”。²约:束,裹。³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⁴芙蓉:荷花的别名。谐“夫容”,一语双关。

xiǎotáohóng ·cǎiliánshàngzhàochuánhuí

yángguǒ yuándài 

cǎiliánshàngzhàochuánhuí fēngyuēxiāngqúncuì shùhánglèi wàngjūnguī róngkāijìnxiāo wǎnliángduōshǎo hóngyuānbái chùshuāng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