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远于隔,乃在天一方。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
公子远于隔,乃在天一方。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
别前秋叶落,虽后春花芳。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
别前秋叶落,虽后春花芳。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
怅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
怅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

yǒusuǒ--xiāotǒng

gōngziyuǎnnǎizàitiānfāngwàngwàngjiāngshānyōuyōudàozhǎng

biéqiánqiūluòsuīhòuchūnhuāfāngléitànshēngxiǎnglèichéngxíng

chàngwàngqíngqīngxīnháishāng

萧统

萧统

(501—531)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
较量武艺论勋庸(yōng)¹,曾发将军箭落鸿。
注释:¹勋庸:亦作“勋庸”。功勋。
握内从夸弯似月,眼前还怕撇来风。
握内从夸弯似月,眼前还怕撇来风。
只知击起穿雕镞,不解容和射鹄功。
只知击起穿雕镞(zú)¹,不解²容和射鹄功。
注释:¹镞:箭头。²不解:不能解开;不能分开。
得病自从杯里后,至今形状怕相逢。
得病¹自从杯里后,至今形状怕相逢²
注释:¹得病:患病,生病。²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yǒnggōng--zhāngxiàobiāo

jiàoliànglùnxūnyōngcéngjiāngjūnjiànluò鸿hóng

nèicóngkuāwānshìyuèyǎnqiánháipiēláifēng

zhǐzhī穿chuāndiāojiěróngshègōng

bìngcóngbēihòuzhìjīnxíngzhuàngxiāngféng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稚子¹金盆脱晓冰²,彩丝穿取当(dàng)银钲(zhēng)³。(银钲 一作:银铮)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注释:¹稚子:幼儿,小孩子。²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³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敲成玉磬(qìng)¹穿林响,忽作玻璃²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译文: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
注释:¹磬: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²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一、二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金盆,古时把金属的东西统称作金,这里指铜盆。脱,脱离,取出。晓,清晨。钲(读zhēng),锣。说清晨起来,儿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童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磬(读qìng),乐器名,古时常用玉石雕成。悬于架上,以物敲击。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无疑,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穿”字,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2,第95页
2、 邹德金主编,名家注评 全宋词 下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1,第419页

zhìnòngbīng

yángwàn sòngdài 

zhìjīnpéntuōxiǎobīng cǎichuān穿dàngyínzhēng  (yínzhēngzuò yínzhēng )
qiāochéngqìngchuān穿línxiǎng zuòsuìshēng  (zuò  )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¹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译文: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注释:¹金风:秋风。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此夕穷涂¹士,郁(yù)²伤寸心。
译文: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注释:¹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²郁陶:忧思积聚貌。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野平葭(jiā)¹合,村荒藜(lí)(huò)²深。
译文:原野平芜夕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注释:¹葭苇:蒹葭芦苇。²藜藿: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眺听良多感,徙倚¹独沾襟。
译文: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注释:¹徙倚:犹徘徊、逡巡。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译文: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译文: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kuài)¹市井徒,萧何²刀笔吏。
译文: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注释:¹樊哙: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作者从杨玄感反隋失利,隐于淮阳。²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译文: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寄言世上雄,虚生¹真可愧。
译文: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注释:¹虚生:徒然活着。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3-44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译文:提着酒壶,走在春风扑面的长安街面上,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头上插满红色绚烂的繁花。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看尽人间兴¹²³,不曾富贵不曾穷。
译文:看尽人间世事。只觉人生之间朝朝暮暮,起起伏伏是再正常不过,最后没有谁富贵也没有谁穷。
注释:¹兴:指兴盛。²废:指衰败。³事:指兴废的历史。

--yóu

zhǎngānshìshàngzuìchūnfēngluànchāfánhuāmǎnmàohóng

kànjǐnrénjiānxìngfèishìcéngguìcéngqióng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竹里风生¹月上门²。理³秦筝(zhēng),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sī)。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¹⁰
译文:竹林里传来阵阵风声,月光悄悄地溜进闺门。她面对云屏,调试秦筝。轻轻地拨弄筝弦,恐难听见那马儿的嘶叫。她含恨娇媚地独自言语:只怪我呀只怪我,今晚相约的时间太迟了!
注释:¹竹里风生:风吹竹丛,竹叶瑟瑟有声。²月上门:月亮初生,照上门楣。³理:温习,重复地弹奏。⁴秦筝:即筝,原出于秦地。⁵云屏:用云母装饰的屏风,一说指上有云彩图饰的屏风。⁶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⁷恐:担心。⁸马嘶声:情郎来到时的马叫声。⁹含恨含娇:带着怨恨和娇嗔。¹⁰太迟生:即太迟,意谓时间过得太慢。生:语尾助词,无意。

  不同作家的笔下,对爱情的描写却纷呈着不同的光彩,从而使这一道不尽说不完的相同主题,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和凝的这首《江城子》,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初恋的女子在约会时,等待情人到来的焦灼情态。笔法细腻,体贴入微,十分生动。

  “竹里风生月上门”,词的起句先描绘出主人公约会的环境和时间。夜幕降临,微风从屋外的竹林吹过,送来阵阵清香的气息,竹叶“沙沙”作晌,更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天际缓缓升起,偷偷地爬上门楣,透过绣帘,似在窥探女主人公的芳姿。这里作者用“生”和“上”二字,来分别修饰“风”和“月”,使这幽静的画面产生了动态之感,从而也使幽会的场面更加动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良辰美景,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痴如迷的向往之中了。

  “理秦筝,对云屏”,此句由屋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屋内主人公的刻画。她情意绵绵,如痴如醉,热切地盼望着情人的到来,但是,毕竟时间还早,离约会的时刻还有一段时光,枯坐等待,反而更加焦急,所以只好拿出秦筝对着云屏弹奏起来,把思念和焦虑排遣在筝声之中。作者这里不直按说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而是用“理”和“对”这两个动作来展示她的心态,显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寻味。读者仿佛从那缠绵悄l恻的筝声中,感受到主人公那因热切的向往而不能平静的情态。

  “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这一句真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它把女主人急切盼望与情人相会的神情意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主人公弹起秦筝,本来是要消磨时光,但她时时刻刻却想着情人的到来,所以在阵阵如怨如艾的筝声中,她时时留意于“筝外之音”。忽然她感到了马的嘶鸣声,莫非是情郎骑马而来?但夹杂着筝声,那嘶鸣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因此她不由爵下意识地放轻手法,仔细谛听辨别,慢慢地不知不觉停止了弹奏。作者用一个“轻”字把主人公凝神谛听辨别的神态反映了出来,用一个“恐”字则把她既欲弹筝,又怕筝声淹没马嘶声的矛盾心态细腻而又逼真地刻画出来。至此,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体贴之细致,描罄之传神,手法之高超了。

  词的最后两句“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主人公的思恋之情推向顶峰。她停止了弹奏,仔细地谛听,原来那马的嘶鸣声只不过是自己的错觉,一般怨艾之情便油然而生:难道他失信负约,今晚不来了?可是转眼一想,现在还没有到约会的时刻呢,不由得又对自己的过于心急和多余的想法感到好笑。“含恨含娇”四字,把一个既痴情又娇羞的初恋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最后一“今夜约,太迟生!”以主人公自怨自艾、似怨似嘲的语气作结,机趣横生,使全词显得十分活脱生动。江尚质说:“《花间》词状物描情,每多意态”(《古今词话》卷下引),这个结尾,就是如此。

  这首词语言平易流畅,无一难字奇字,但却极富情韵。作者善于通过细节的描摹来刻画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情态,使主人公的形象宛在目前。全词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委婉细腻,在描写爱情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416-417

jiāngchéngzi··zhúfēngshēngyuèshàngmén--níng

zhúfēngshēngyuèshàngménqínzhēngduìyúnpíngqīngzhūxiánkǒngluànshēnghánhènhánjiāojīnyuētàichí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