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生红焰,山头起白波。洁庵欢乐处,时听木人歌。
海底生红焰,山头起白波。洁庵欢乐处,时听木人歌。

shuāngzèngchéngjiéānshíliùshǒuliù--dàochún

hǎishēnghóngyànshāntóubáijiéānhuānchùshítīngrén

李道纯

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1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¹
注释:¹禁烟:寒食节。古代逢此节日,禁止烟爨。亦称禁火。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此词写春怨。上片写景。春波软荡,碧水红楼。下片写人因别离而消瘦。情思缠绵,温柔含蓄。全词轻柔俊雅,别样风流。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闲居昼掩扉(fēi)¹,门柳荫(yīn)蔬畦(qí)²
译文:闲居处就算是白天也关着门,门前柳树成荫,还有整齐的菜地。
注释:¹扉:门扇。²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译文:因为病了才收别人送的药,寻找僧人才渡过小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译文:平时很少有人来拜访,不时有春燕衔泥而来。
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译文:潇洒清闲,没有杂事所扰,高雅的名声谁能比得过。

guòchùshìshān--yáo

xiánzhòuyǎnfēiménliǔyīnshūyīnbìngfāngshōuyàoxúnsēngshǐ

shǎoféngréndàoshíyǒuyànxiánxiāoshēnshìmínggāoshú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¹乘舟,泛泛²其景³。愿言思子,中心养(yǎng)
译文: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烦躁不安。
注释:¹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²泛泛:飘荡貌。³景:通“憬”,远行的样子。⁴愿:思念貌。⁵养养:心中烦躁不安。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xiá)¹有害!
译文: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渐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注释:¹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此诗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毛传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现代学者有认同“闵伋、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恐怕也无错处。总之坐实诗的本事,似乎比较牵强,还是将此篇视为一首送别诗比较合适。

  这一次动情的送别,发生在河边。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骋目远望,悠悠无限思念之情。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蓝天之下、长河之中逐渐远去,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两句,是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朋友、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同是一首送别诗,《邶风·二子乘舟》写得远比《邶风·燕燕》单纯。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情感的抒泻,也没有《燕燕》那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细节表现。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为空白,便为读者的联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因为背景全无,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为谁,其表现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适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为一种具有极大涵盖面的“人间之情”。它之能够激发各种身份的读者之共鸣,而与诗人一起唏嘘、一起牵挂,甚至一起暗暗祈告,也就毫不奇怪了。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6-87页
2、 (春秋)孔子等编选;沐言非编著,诗经详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1,第62页

èrchéngzhōu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èrchéngzhōu fànfànyǐng yuànyán zhōngxīnyǎngyǎng 
èrchéngzhōu fànfànshì yuànyán yǒuhài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阮光禄在剡(shàn)¹,曾有好车²,借者³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借而不敢言。阮后闻,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¹⁰?”遂¹¹焚之¹²
译文: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
注释:¹阮光禄在剡:阮(ruǎn)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阮裕是东晋时期河南陈留人,与阮籍同宗,以通情达理、爽快无私著称。阮裕官至侍中,能常在皇帝身边。但东晋时期的政权多数集中在辅政的大臣手里,侍中一职无很大职权。阮裕又没有功名心,觉得在首都生活无趣,便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去了会稽(今浙江绍兴)。阮裕在会稽买了一套房子,并拒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阮裕收藏了很多车子,由于是老古董很值钱。剡,即剡县,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嵊州。²曾有好车:该车是东汉时代传下来的,有百多年的历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装饰,看上去很漂亮。这辆车木材好,很皮实,包括貂蝉后爹王司徒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坐过此车。尽管阮裕视此车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应。³者:……的人。⁴皆:都。⁵意:心里想。⁶欲:想要。⁷而:但。⁸闻:听说。⁹之:代词,代这件事。¹⁰何……为:干什么。¹¹遂:就,于是。¹²之:代词,代那辆车。

  《阮裕焚车》是一篇质朴的散文,用的虽是口语,但短小精悍、意味隽永、耐人回味。本文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喜读,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其所述的阮裕这一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影响很大。

  文章中阮裕的形象,首先无私助人,让人尊敬。一个与阮裕没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来较为晦气的事向阮裕借车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爱心。其次,阮裕不愿意保留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阮裕焚烧了马车,使自己的私心绝灭。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最后,通过阮裕的正面形象,本文还讽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的人。这也体现了《世说新语》一贯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于民雄.此情可待成追忆——读《世说新语》几个感人的故事[J].贵阳文史.2013(1)
2、 匿名.阮裕焚车[J].小学生心理成长导刊(中年级·个性乐园版).2005(5)
3、 浙江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边让¹今朝忆蔡邕(yōng),无心裁曲²卧春风。
译文: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注释:¹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²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译文:房舍南面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等老了后就在溪边做个钓鱼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