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径沾衣湿,登台试屐危。乾坤增壮观,江海得深期。
晓径沾衣湿,登台试屐危。乾坤增壮观,江海得深期。
历乱瑶华吐,纷披玉树枝。精微谁与并?顾陆颇相宜。
历乱瑶华吐,纷披玉树枝。精微谁与并?顾陆颇相宜。

wángyòuchéngxuěèrshǒu--zhèn

xiǎojìngzhān湿shīdēngtáishìwēigānkūnzēngzhuàngguānjiānghǎishēn

luànyáohuáfēnshùzhījīngwēishuíbìngxiāng

吴镇

吴镇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 2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译文:丈夫如同杨花,很轻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朝三暮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海潮虽然只是暂时到来,却好歹会来。
注释:一落索: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两阕平仄格式,各三仄韵。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紫府¹碧云为路。好相将²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译文:丈夫啊,我一直思量着,如果真的有仙宫的话,夫妻俩应是帮扶着赶向那里。谁知道你就像摧花的残风一样,那么薄幸,根本不懂得替我做主,我还有什么盼头呢?
注释:¹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²相将:相与,相共。

  这是一首闺怨词,重在对男子薄幸的怨怼不满,抒情婉转而造语浅近。上片以杨花的终日飞舞与海潮短暂回归作对照,用心不在前者的飞舞“终日”,看似长久,所取却在海潮回归虽然短暂,但去来有信,行动有期。四句歌词,却两用对比,前两句是用杨花的终日的“空飞舞”,与其无法长久留驻作对照,后两句则是用海潮的暂时回归,与其“堪凭处”作对比。词人选取这两组意象,是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杨花终日飞舞,实指春景又至,春事再繁,实寓有美人迟暮之感和闺中寂寞之意。海潮的意象就更是含蕴丰富了。唐诗人李益有《江南曲》诗拟闺中怨妇云:“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词人实际上是翻用其诗意,以海潮虽短却有信,表达出对男子一去之后即杏无音讯的愤懑和不满。

  下片也是利用两组意象的对比来抒发词情:碧云有路可相将归去,五更风却不解与花为主。在这里,词人将女主人公的怨情推进了一层,从上片的单纯抱怨,发展到如今的殷切期盼。所谓恨之深,正是因为爱之挚。在对碧云归路的向往中,读者似乎可以感受到闺中人那炽烈迸发的情感热流,虽然置身孤独与寂寞之中,但她仍然憧憬着“相将归去”的美好生活。在对薄幸五更风的责难声中,我们又似乎可以体味到她对情有所归心有所属的人生的美好追求。特别是末句,用“不解与花为主”作为对薄幸人的抱怨之辞,很值得品昧。对于一个彻夜未眠的思妇而言,其心绪的烦乱,是可想而知的。这里,让闺中人把一腔的怨气发泄到五更风上,可以说是很切合人物心理的。更妙的是,这一声抱怨之中,还包含着她满腹的心思。此女以花自喻,以五更风不知护花惜花的薄幸行为,比拟男子的薄情寡义,词情含蓄蕴藉,造语又生新可喜,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妙句。

  整首词抒情流畅清新,布局工稳,针脚细密,其情感发展的脉络也是相当明晰的,“奈”、“却有”、“好”、“肯如”等虚词,将每句话的前一层意思都作了推进,从中可以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怨情,由无奈到抱怨、到企盼、到最后失落和愤恨,在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或者说上升。但同时,在这种怨愤背后,又显然有一种殷切的热望在心头:对杨花飞舞难驻的无奈,正因为意在希望两情长久;对海潮虽说短暂却守信约的赞颂,用意正在强调彼此贞信的可贵;对紫府碧云相将归去的向往,无非意在期盼着两情依依;抱怨五更风的不解与花为主,又可以看出她对爱的渴望。就是这样,一取一舍,句意不断转换,在对反面做出否定的同时,又对正面作了更大程度的肯定,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彼此穿插、相互交织,用语虽简,而语意却丰。除此之外,词中实际上还暗含有一条更深的隐线,那就是时间线索。词以杨花飞舞的白昼开头,以夜深更残结束,中间作了大胆的省略,在形成前后呼应之时,也暗地里勾勒出闺中人日夜相思、苦自煎熬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155页

luòsuǒ··yánghuāzhōngkōngfēi--qínguān

yánghuāzhōngkōngfēinàijiǔzhǎngnánzhùhǎicháosuīshìzànshíláiquèyǒukānpíngchù

yúnwèihǎoxiāngjiāngguīkěnbáoxìnggèngfēngjiěhuāwèizhǔ

人亡有此忽惊喜, 兀兀对之呼不起。
人亡有此¹忽惊喜, 兀(wù)(wù)²对之³呼不起。
译文:突然发现已失去的人有遗像感到很惊喜,用心的看着它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
注释:¹此:指遗像。²兀兀:用心的样子。³对之:看着它。
嗟余只影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嗟余¹只影²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译文:感叹余生孤零零的一个人,为什么一起活着却不一起死呢?
注释:¹嗟余:感叹余生。²只影:孤零零的一个人。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译文:一起死了还能够在地下相见,我们的白骨还可一起埋在荒山中。
及我生时悬我睛, 朝朝伴我摩书史。
及我生时悬我睛¹, 朝朝伴我摩书史²
译文:等到投胎出生时悬挂着我的眼睛,看着你每天陪伴着我研究书画史书。
注释:¹悬我睛:本用伍子胥典,此处仅用其字面,悬挂我的眼睛。²摩书史:研究书画史书。
漆棺幽閟是何物? 心藏形貌差堪拟。
漆棺幽閟¹(bì)何物? 心藏形貌差²³
译文: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是什么?心里面你的声容相貌跟实际的的差不多啊。
注释:¹漆棺幽閟: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²差:差不多。³堪:可以。⁴拟:相似。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cǐ)¹
译文:上一次的欢笑早已是很久以前,梦魂中偶念旧事,亦不禁流下泪水。
注释:¹泪泚:流下清泪。
此诗是陈师曾为继室汪春绮所作,全诗纯用白描,感情跌宕起伏,是悼亡诗中的杰作。前二句,人虽已故,犹有遗像在焉,犹可朝夕相对,这是一喜,然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翻成悲怆。三四句承上,所悲者,留己一人苟活于世,“如何同生不同死”,问得痴绝。五六句再承上句,用顶真格,句法密不透风,然则即便同死,亦不得相见,惟留一双白骨没于荒山而已。六句间感情大开大阖,令人动容。后六句宕开一笔,极写夫妻感情之深。悬睛,本用伍子胥典,此处仅用其字面。伊人虽逝,音容笑貌宛在,而梦魂中偶念旧事,亦不禁流下清泪。全篇字字血泪,师曾可谓深于情者。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ù)¹涧底松²,离离³山上苗
译文: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注释:¹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²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涧:两山之间。³离离:下垂的样子。⁴山上苗:山上小树。苗:初生的草木。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以彼¹径寸茎(jīng)²,荫(yìn)³百尺条
译文: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注释:¹彼:指山上苗。²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径寸:直径一寸。径:直径。³荫:遮蔽。⁴此:指涧底松。⁵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世胄(zhòu)¹(niè)²高位,英俊沉下僚(liáo)³
译文: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注释:¹世胄:世家子弟。胄:长子。²彼:履、登。³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zhāo)¹
译文: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注释:¹“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¹²(jiè旧业,七叶³(ěr)汉貂(diāo)
译文: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注释:¹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²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³七叶:七代。⁴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公¹岂不伟²,白首不见招³
译文: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注释:¹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²伟:奇。³不见招:不被进用。招:招见。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彼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彼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抱负,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98-399页

yǒngshǐ

zuǒ wèijìn 

jiànsōng shānshàngmiáo 
jìngcùnjīng yìnbǎichǐtiáo 
shìzhòuniègāowèi yīngjùnchénxiàliǎo 
shìshǐ使zhīrán yóuláifēizhāo 
jīnzhāngjièjiù ěrhàndiāo 
fénggōngwěi báishǒujiànzhāo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长溪¹杨声伯²典长沙楫(jí)(zhào)³,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shū)¹⁰,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¹¹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¹²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译文:长溪人杨声伯任职于长沙,主管水上的船舶,居住在濒临湘江的地方,从窗户上望去,景色如同燕公、郭熙的山水画一般,起居十分幽雅自在。丙午七月十六日,杨声伯约我和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几人,乘大船同游湘江,行至江心,但见山野空阔,江水清寒,烟雾月色交相辉映,一派萧瑟的秋光。船中坐客都头戴小帽、身着布衣,有的弹琴,有的高歌,有的饮酒,有的提笔写诗。我创作这首曲子,乃是《念奴娇》的鬲指声,改为双调吹奏。鬲指声也叫“过腔”,见于晁无咎词集。凡是能吹奏竹笛的人,就能过腔。
注释:¹长溪:古县名,在今浙江霞浦县南。²杨声伯:长溪人,姜夔好友,生平不详。³典长沙楫棹:任主管长沙水上船舶的官职。⁴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⁵郭熙:五代北宋间人,善山水寒林。⁶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⁷既望:农历十六日。⁸赵景鲁、景望:被约的同游人。⁹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均为萧德藻的子侄,姜夔妻子的兄弟辈。¹⁰綀服:粗布衣。綀,粗麻织成的布。¹¹鬲指:即隔指,古音乐术语,谓萧管或笛子声间隔一孔。¹²晁无咎:即晁补之,无咎是他的字。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五湖¹旧约,问经年底事²,长负清景?暝(míng)入西山³,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tīng)洲冷。中流容与,画桡(ráo)不点清镜
译文:曾在太湖相约,问这一年发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愿,长久辜负了这清美的景色。太阳落入西山,渐渐听见有人呼唤我,大家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劳累的渔民大都收网回家了,水鸟按时归巢。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静。待船行至中流,更加从容舒缓,人们停止摇桨,水面澄清如镜。
注释:¹五湖:此指江苏太湖。²底事:何事。³暝入西山:谓暮色进入西山。暝,日落。⁴夷犹:从容自在。⁵时度:按时。⁶容与:悠然自得貌。⁷画桡:有画饰的船桨。⁸清镜:指清澈的水面如镜子一般。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谁解唤起湘灵¹,烟鬟(huán)雾鬓(bìn)²,理哀弦鸿阵³。玉麈(zhǔ)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译文:谁能唤起湘水女神,摇曳着如烟似雾的长发,拨弄着琴弦,弹奏出幽怨的琴曲。同游坐客高谈阔论,感叹在座之人,都是风流雅士。风吹柳枝发出萧萧之声,夜空中星星缓慢坠落,夜深才知道现已经是秋天了。想起家乡的美味,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会去了解。
注释:¹湘灵:湘水女神,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其善于鼓瑟。²烟鬟雾鬓:形容鬓发美丽。³鸿阵:指鸿雁飞行时发出的叫声。⁴玉麈谈玄:东晋士大夫常执玉麈高谈玄理。这里用以形容同游坐客有名士风度。⁵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⁶冉冉:形容天宇群星缓缓降落。

  这首词宛如一篇充满情趣的月夜泛舟游江记,诗情画意十分深浓。

  词的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容向江心驶去。“暝入”三句点明傍晚应邀乘舟出游,“一叶夷犹乘兴”一句表现出自在悠闲、雅兴盎然的风致。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轮渐渐升入长空,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词人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妙处在于以虚写实,主要写静景,而静中有动,景中有人,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转而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呼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不妨活用,令其弹筝。以下由幻境收回到实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婉丽的女神与悠然的名士雅集,正可互相映衬。词接下来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容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蕴含两层意思,既是同行人游兴勃勃,大有乐而忘归之慨,故曰“谁省”。而反问语气,又隐隐流露出自身怀思“旧家乐事”之心情。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烟云”所缭绕。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这首词含蕴深厚,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

参考资料:
1、 刘乃吕.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1:12-14
2、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766-1768

xiāngyuè··jiùyuē--jiāngkuí

zhǎngyángshēngdiǎnzhǎngshāzhàobīnxiāngjiāngchuāngjiānsuǒjiànyàngōngguōhuàyōushìbǐngyuèwàngshēngyuēzhàojǐngjǐngwàngxiāoshígōngzhōuxiāngfàngzhōngliúshānshuǐkōnghányānyuèjiāoyìngránwèiqiūzuòjiēxiǎoguānshūhuòdànqínhuòhàohuòzhuóhuòyuánsōuniànjiāozhīzhǐshēngshuāngdiàozhōngchuīzhīzhǐwèizhīguòqiāngjiàncháojiùfánnéngchuīzhúzhě便biànnéngguòqiāng

jiùyuēwènjīngniánshìzhǎngqīngjǐngmíng西shānjiànhuànyóuchéngxìngjuànwǎngdōushōuguīqínshíyuèshàngtīngzhōulěngzhōngliúrónghuàráodiǎnqīngjìng

shuíjiěhuànxiānglíngyānhuánbìnāixián鸿hóngzhènzhǔtánxuántànzuòduōshǎofēngliúmíngshèngànliǔxiāoxiāofēixīngrǎnrǎnjiǔzhīqiūxìnyīnghǎojiùjiāshìshuíshěng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殿帐清炎气,辇(niǎn)¹含秋阴。
译文:殿内散去夏日的炎热之气,辇道上亦能感觉秋天的阴凉。
注释:¹辇道:可乘辇往来的宫中道路。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¹
译文:秋风似乎融进筑乐声,秋水似乎流进琴乐声。
注释:¹虞琴:同“舜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译文:风起云动,送别南飞而落后的大雁,月亮升起,树木历历而显清净。
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滴沥(lì)¹露枝响,空濛烟壑(hè)²深。
译文:夜露滴落枝叶,沥沥作响,远处山壑,在月下迷蒙幽深。
注释:¹滴沥:水下滴声。²烟壑:云雾弥漫的山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