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浮空无尽头,寒云风切水西流。
一叶浮空无尽头,寒云风切水西流。
蒹葭月里村村杵,蟋蟀霜中处处秋。
蒹葭月里村村杵,蟋蟀霜中处处秋。
客思夜通千里梦,钟声不散五更愁。
客思夜通千里梦,钟声不散五更愁。
孤踪何地堪相托,漠漠荒烟一钓舟。
孤踪何地堪相托,漠漠荒烟一钓舟。

zhōujiāng--wángwēi

kōngjǐntóuhányúnfēngqièshuǐ西liú

jiānjiāyuècūncūnchǔshuàishuāngzhōngchùchùqiū

tōngqiānmèngzhōngshēngsàngèngchóu

zōngkānxiāngtuōhuāngyāndiàozhōu

王微

王微

(415—453)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玄。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 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高登桥¹下水汤(shāng)²,朝涉河³边露气凉。
译文:我经过高登桥的时候,于朦胧夜色中,见得桥下水流汤汤,河边露气正浓,带有凌晨的丝丝凉气。
注释:淇(qí)县:今属河南,淇水流经此地。¹高登桥:桥名,在淇县城南。²汤汤:大水急流貌。³朝涉河:在淇县南。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行过淇园¹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译文:当我走过淇园的时候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天边,挂着一钩下弦的残月,近处的杏花,在清晓淡淡的月光之下,正吐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注释:¹淇园:在淇县西北。产竹。

  前两句写诗人早行经过高登桥与朝涉河。“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从这两句来看,可见诗人行之早。“汤汤”用词是极为恰当的。后一句写到清凉的露气,前面写到“朝涉河”,前后贯通一体,使人满心欢悦。这类遣词用语微细之处,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经意,却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素养。这里面包含着高超的语言技巧,却又使人读来不觉,此正大家手笔。

  后两句写诗人经淇园的竹园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气。“行过淇园天未晓”及前二句均写诗人早行经过的三个地方,皆为平列。“一痕残月杏花香”,既写早行所见,又描绘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颇有画意。前面流水汤汤,写听觉;露气清凉,写触觉;这两句,写视觉和嗅觉。天边,残月一痕;眼前,杏花满枝;耳边,流水汤汤;肤上,凉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胧的晨光和露气中,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读者仿佛能够感到,画面上满纸的水墨还湿漉漉的没有干。

  这一首短短七绝中,调动眼、耳、身、鼻多种感官,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环境,令人神往。小诗写得这样浑然天成,似信手拈来,清俊自然,别有韵致。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6
2、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83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经年¹尘土满征衣²,特特³寻芳上翠微
译文: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注释:¹经年:常年。²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³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⁴寻芳:游春看花。⁵翠微:指翠微亭。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好水好山看不足¹,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注释:¹看不足:看不够。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参考资料:
1、 [清]黄邦宁 编.《岳忠武王全集》:扫叶山房,1927年10月第3版
2、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 ,1987.12(2012.7重印): 第886-887页

chízhōucuìwēitíng

yuèfēi sòngdài 

jīngniánchénmǎnzhēng xúnfāngshàngcuìwēi 
hǎoshuǐhǎoshānkàn cuīchènyuèmíngguī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译文:暖暖的春日薰得杨柳抽枝发芽,浓浓的春意使海棠盛开,红颜如醉。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放慵(yōng)¹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译文:放下官务是如此的悠闲自在,应对官场俗务让人无比苦恼。
注释:¹放慵:疏懒。相妨:互相妨碍、抵触。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huàn)¹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译文:我本性愚笨,官场交际中只能勉强应付强颜欢笑,与人交情疏浅。
注释:¹宦:做官。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译文:无论世俗如何变化,我都独自安坐,举手焚香,闲适自得。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¹余。
译文:与弟弟离别有三年了,回家重聚有一天多了。
注释:¹一日:一作“十日”。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lù)(líng)¹今夕酒,缃(xiāng)(zhì)²去时书。
译文:今晚的醁醽美酒,离家时缃帙包着的书。
注释:¹醁醽:酒名。²缃帙:浅黄色的包书布。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病骨¹²能在,人间底事无?
译文:一身病痛现在还能活着回来,这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
注释:¹病骨:病身。²犹:一作“独”。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¹
译文:何必要问五木名色,抛出去管它是“枭”还是“卢”。
注释:¹牛马、枭卢:古代有掷五木的博戏,五木其形两头尖,中间平广,一面涂黑色,画牛犊以为花样,一面涂白,画雉以为花样。

  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首二句点明时间。“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归来而态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诉衷肠,自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乐趣。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装的仍是离家时带的那些书籍,又不禁悲从中来。这里虽只字未提名场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况,已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形象,执简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后四句抒发感慨。“病骨醽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意思是说:“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牛马”和“枭卢”是古代赌具“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赌博时,按名色决定胜负。“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意思是说:“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彩)“卢”(胜彩)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这首诗,当是李贺诗中“章法井然”的一个例子,音韵和谐,对仗亦较工稳。全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表面相对或相反,其实相辅相成。一者显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调都是忧伤愤激。诗人装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2-993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pò)¹娟娟²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注释:¹素魄:月亮,洁白的月亮。²娟娟:美好的样子。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啼得花残¹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注释:¹啼得花残:辛弃疾《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因为杜鹃啼声,如曰“不如归去。”又“此鸟鸣则芳菲歇。”故曰“啼得花残”,“叫得春归。”
两首均写怨妇的离别相思之情,意脉相连,步步深入。字斟句酌,含蓄蕴藉。

pínglánrén··guīyuàn--wángyuándǐng

chuíliǔyānjuānjuāndāngxiùxuānqièshēnmiányuèyuánrénwèiyuán

huācánshēnggèngbēijiàochūnguīlángwèizhījuānqiànwènlá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