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臣催讲御阶西,云静觚棱晓色低。天辟神州卑两汉,地连碣石转三齐。
侍臣催讲御阶西,云静觚棱晓色低。天辟神州卑两汉,地连碣石转三齐。
含香昼永閒青琐,视草堂幽湿紫泥。最忆东山老松树,秋风应有鹤来栖。
含香昼永閒青琐,视草堂幽湿紫泥。最忆东山老松树,秋风应有鹤来栖。

shàngjīngyōngxuéshìyùnèrshǒu--wángshì

shìchéncuījiǎngjiē西yúnjìngléngxiǎotiānshénzhōubēiliǎnghànliánjiéshízhuǎnsān

hánxiāngzhòuyǒngxiánqīngsuǒshìcǎotángyōu湿shīzuìdōngshānlǎosōngshùqiūfēngyīngyǒulái

王士熙

王士熙

东平人,字继学。王构子。善画山水。英宗时为翰林待制。泰定帝时历官治书侍御史,中书参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铁儿流远州。后为文宗起用,任江东廉访使,以南台御史中丞卒。 ▶ 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东望山阴¹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译文: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注释:¹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寄语红桥¹桥下水,扁(piān)²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mèi)³,鬓(bìn)几缕茶烟里。
译文: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注释:¹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²扁舟:小船。³愁无寐:愁中失眠。⁴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⁵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前人诗词,少见这样写。这一句是全词意境最佳的创新之句。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自然得来。陆游心境如此,感触自心中油然而发,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言只凭设想,相寻了无定期,用笔不多,而酸楚之情却更深一层了。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为中心,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故用自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陆游早年即以经济自负,又以纵饮自豪,同于杜牧;而后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信手拈用其诗,如同已出,不见用典的痕迹。这三句,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86-1387

jiāào ·zhònggāo

yóu sòngdài 

dōngwàngshānyīnchùshì <style= "color:red; " >  < /span>wǎnglái<style= "color:blue; " >  < /span>wànsānqi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iějiāshūkōngmǎnzhǐ <style= "color:red; " >  < /span>liúqīnglèi <style= "color:red; " >  < /span>shūhuíshìmíngniánshì <style= "color:red; " >  < /span>
hóngqiáoqiáoxiàshuǐ <style= "color:red; " >  < /span>piānzhōuxúnxiōng <style= "color:red; " >  < /span>xíngbiàntiānzhēnlǎo <style= "color:red; " >  < /span>chóumèi <style= "color:red; " >  < /span>bìncháy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
檐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
(yán)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¹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
译文:屋檐前的雨声渐渐停止,只剩人语阵阵更觉凄凉。伴城头几声鸦啼,传过更鼓三声夜已茫茫。
注释:三弦:一弦乐器名。木筒兩端蒙蛇皮,上置长柄,有弦三根,故名。¹乌:乌鸦。
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院歌钟。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
漫劳醉墨纱笼¹,且娱别院歌钟²。怪底³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
译文:想起饭后之钟,碧纱笼诗有何用场?如今且陶醉这歌钟悠扬。朵朵烛花缘何爆裂?是小楼上的三弦如寒风激荡。
注释:¹醉墨纱笼:以纱笼醉时所书墨迹。碧纱笼:纱笼墨迹,诗以人重之意。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载:“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 播继以二绝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阇黎,即阇梨,梵语“阿阇梨”之略,指教育僧徒之轨范师,高僧,亦泛指僧人。²歌钟:击乐器打拍。³怪底:难怪。

  这首词,通过凄凉的夜话,别院的歌钟,表现了词人深沉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种苦闷与悲哀,隐寓着词人的故国乔木之思,壮志未酬之感。别馆,即别墅。三弦,乐器名,古代的方头琵琶、龙首琵琶、直颈琵琶,均为三弦。

  词一开头,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个夜雨初停,余沥尚滴的阴沉景象,它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的忆昔思往的情绪。词人用“一阵凄凉话”,概括了许多可悲可歌的往事。“恰思量,已是廿年前凄凉话。” (《满江红·何明瑞先生筵上作》)词人的这两句词,正好可以互为注脚。它包含了“三十年前,铜驼恨积” (《夏初临·本意》) 的故国之思,也包含了“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好事近·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饮》的成败之叹,还包含了“四十诸生,落拓长安”(《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 的沦落之感,更包含了“只恨人生,些些往事,也成流水” (《水龙吟·秋感》)的年华易逝之悲。总之,“无数前情,许多往事” (《琵琶山·阊门夜泊》),一时都涌上了词人的心头。越回忆,越愤激; 越思量,越凄凉,这是词的第一层意思。“城上老乌声哑哑,街鼓已经三打”,是夜话之久的补充,是沦落之感的深化。它暗用了曹操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短歌行》) 的诗意。“街鼓三打”,正是“月明星稀”的深夜,“哑哑”哀鸣,正是词人 “家何在?在天末” (《贺新郎·秋夜呈芝麓先生》) 的叹息,也正是词人“愿天公还我,那年一带,玉楼银砌”(《水龙吟·秋感》) 的祝愿。真是用典如着盐在水,视之无形,品之有味。还要附带谈一下的,这个“打”字是以俗为雅,与韦庄《应天长》的“泪沾红袖黦”的“黦”,李清照《声声慢》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 “黑”,都是纯乎天籁,妙手偶得,不许第二人押的。而词人却往往押得妙绝。“故国十年归不得,旧田园、总被寒潮打” (《贺新郎·赠何铁》) 的“打”,虽是袭取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意境,但以 “打”字为韵,仍然是炼字上的一个创新。诚如其弟宗石为其词所作的序言所说的: “甚至俚语巷谈,一经点化,居然典雅”。说明词人遣词炼字的工夫,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过片用的暗转手法,既结束了忆昔的“凄凉话”,又引出了谈今的牢骚语。“漫劳”两句,既是对世态炎凉的讽刺,又是对“行乐须及时”的人生哲学的嘲弄。前一句运用了《唐摭言·起自寒苦》条中有关王播的故事,据说播少孤贫,客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食,僧厌之,乃将鸣钟开饭改为饭后鸣钟。播闻钟而至,不复得食,乃辞去。及贵,复游寺中,见昔日所题寺壁之诗,已用碧纱覆盖,播不胜感慨,复题诗云: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一句运用了鲍照的“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 (《数诗》)和李白的“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的诗意,言聊且听听艺人的演唱,让自己从苦闷中解脱出来。它不仅起到了点明题目的作用,而且引出了词人的许多身世之感,逼出了“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语意双关的话来。它表面上是描写演唱时的激昂雄壮,骨子里是抒发内心的慷慨悲愤之情。结语中一个“怒”字、一个“吼”字,便把那种悲愤的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词人惯于借音乐的悲凉之气,发心中的不平之鸣。“学龙吟,屈杀床头铁。风正吼,烛花裂” ( 《 贺新郎·冬夜不寐写怀》) ,是这么进行艺术构思的,“铁拨纵横,声声迸碎鸳鸯瓦”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也是这么进行艺术构思的。结语字夹风霜,寒光逼人,可以看出词人的嵚崎磊落之气,抑郁悲愤之情。陈廷焯说他的词“沉雄俊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 (《白雨斋词话》卷三),读了这首词,觉得这样的品评,是对迦陵词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造诣,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的。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qīngpíngèr--chénwéisōng

yánqiánzhènliánghuàchéngshànglǎojiējīngsān

mànláozuìshālóngqiěbiéyuànzhōngguàizhúhuālièxiǎolóuhǒushuāngfēng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¹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注释:¹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征人所在的远方。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mèi)¹湿斑红泪²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注释:¹袂:衣袖。²红泪:泪从涂有胭脂的面上洒下,故为“红泪”。又解,指血泪。文学作品中常把女子悲哭的泪水称为“红泪”。

  这首词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上片写小楼远望。一个“独”字写出她上楼并非为了赏心,而是怀念远人的表现;第二句写出所望的地点是“玉关”,以显示征人去地之远。“芳草路”虚实相生,有芳草萋萋,王孙不归的感叹。“消息”三句是“愁望”后的行动,表现了无可奈何的伤感。

  下片写空闺叹息:望落花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罗衣湿透。结末二句,是女主人公的特殊心理活动:千山万水与征人相隔遥望,但自己却未去过。妙在“不曾行”三字,她归怨于不曾行千山万水,故梦魂难觅。翻腾一笔,声哀情苦。

  韦庄词的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而叙事性的特点是它的动作性。即以此词为例,写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方良人,不是如一般词作者那样静止地以景物描写烘托她的愁思离绪,而是动态地写她此时此刻的行为举止,以此显现她内心世界中纷乱的愁云:她独自走上小楼,眺望远方的道路,未见人影而又怅然回到闺房之中。她寂寞地坐看着庭院中的落花,眼泪不觉又流了下来,沾湿了衣袖,滴湿了衣襟……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静态的画面,而是一连串不断变化着的动作。如果以此为脚本,让一位演员采表演,定然会作出几个连续性的小品。而这种特点在其他同类题材的词作中是比较少见的。

  下面沿着上下两阕的顺序进一步审视一下这首词动作性描写的特点:“独上小楼”,似乎看到女主人上楼时倦慵的步履。此时春天将尽,柳絮飘绵,独守空闺的少妇的缭乱春愁可以想见。她双眉不展,痴痴地望着蜿蜒曲折地通向玉关的小路,路边萋萋芳草益发引动了她念远的情思。古诗云:“春草兮萋萋,王孙兮不归”;“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天涯正是离恨的象征、盼归的触媒。然而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远方的消息仍是杳如黄鹤,于是她的希望又变成泡影,只好锁着眉头,又悻悻地下楼回屋,尽管是锦帐绣帘也令人难耐难栖……这一阕中连用“上”“望”“逢”“敛”“归”等五个动作性词语,大家不仅看到她敛眉的愁容,也看到她来往的身影,透过容态身影略已窥见她寂寞的灵魂。

  下阕写的是她“归绣户”后的情态和心迹,也仍然贯穿着动作性的特征,她坐看落花、空自叹息,罗袖掩面,泪珠频滴。这里连用“坐”“叹”“湿”“滴”四个动作性词语写出她的静中之动,大家似乎听到她叹息的声音,看到她久坐的身影,落花的飘零,泪珠的晶莹。“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虽然写的是女主人公“坐看落花”时的心理活动,但也仍然富有动作性的特征:从此地到玉关中间隔着万水千山,我从未走过一次,即使入睡后梦魂想去寻找他,也因不识去路而不知该怎样去寻觅。这里也连用“行”“觅”二字,表明动作性特点也渗透于心理活动的描写之中。这最后二句堪称妙词妙笔:白天未曾走过的路,夜间梦魂也无法去寻觅,这种推理好象具有逻辑的合理性;然而即使是白天作过的事,梦中怎么能够重复,这又显出了这种推理的想当然性。词人故意以这种带有很大或必然性的推理来表现人物思远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她在梦中也不能与良人相会,这就更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寂寞。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当初聚散¹。便唤作、无由再逢²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xiá)里,敛(liǎn)著眉儿长叹³。惹起旧愁无限。
译文:当时离开的时候,就说了,没有机会再和你见面。最近呢,没有想到我们却再次相遇。闲暇的时候,喝着酒,你皱着眉头叹气。又想起旧时的无限忧愁。
注释:¹聚散:离开。²再逢:再次相遇。³叹:叹气。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盈盈泪眼¹。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²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nèn)别无萦(yíng)绊。不免收心,共伊³长远。
译文:你眼睛里闪着泪光,在我耳边说着你的万种怨恨。但是我也许多的无可奈何,不可能这样永远陪你。等我没有什么牵绊的时候,我就会和你永远在一起。
注释:¹泪眼:闪着泪的眼。²奈:无可奈何。³伊:你。

  风流才子柳永仕途失意后,终日冶游,过着偎红倚翠的放浪生活,这首俚词可为代表作。年轻时在汴京的一次宴会上,他与一个已经分手的歌妓不期而遇,重逢交谈终于达成谅解。这是一段悲欢离合的事,虽然只是宴会上这一场面,却将词人和她的恩恩怨怨写得细腻逼真。上阕先写彼此散后,突然相遇的神态。他认为没有缘由再与她合好,又见她席上强装笑颜,不时皱眉长叹,那楚楚动人的神态勾起他对旧日恩爱的缕缕情思。只见她双眼泪盈,不顾约束,对着他的耳边倾吐着种种隐藏在内心的肺腑之言。而且她对他情感却始终专一。他表示要她“待信真个”,即割断了一切羁绊,他才“收心”,“共伊长远”对前番误会表示谅解后长远相爱。

  柳永的俚词特色多方言口语,既通俗又妥贴而曲尽其意,这是他在接触市民口语中获得的。也因为他对市民观察入微,摹写入物的情态、语气及心理变化,才下笔如此传神。

qiūyuè ·dāngchūsàn

liǔyǒng sòngdài 

dāngchūsàn biàn便huànzuò yóuzàiféngmiàn jìnlái érhuìchónghuānyàn xiàngzūnqián xiánxiá liǎnzhuóméiérchángtàn jiùchóuxiàn 
yíngyínglèiyǎn mànxiàngěrbiān zuòwànbānyōuyuàn nàijiāxīnxià yǒushìnánjiàn dàixìnzhēn nènbiéyíngbàn miǎnshōuxīn gòngchángyuǎn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鸥鹭(lù)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译文:鸥鹭和鸳鸯羽翼不同如何能在一个池子里生活?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东君¹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译文:春天的神若是不为花儿做主,还不如不要让其生长出那连理枝。
注释:¹东君:掌管春天的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