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淡淡日迟迟,正是名园扑蝶时。却忆小桥流水过,东山春色在桃枝。
春光淡淡日迟迟,正是名园扑蝶时。却忆小桥流水过,东山春色在桃枝。

dōngshānchūnjǐng--ōuyángxuán

chūnguāngdàndànchíchízhèngshìmíngyuándiéshíquèxiǎoqiáoliúshuǐguòdōngshānchūnzàitáozhī

欧阳玄

欧阳玄

元代史学家、文学家。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 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幽兰生前庭,含薰(xūn)¹待清风。
译文: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注释:¹薰:香气。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清风脱然¹至,见别萧艾(ài)²中。
译文: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注释:¹脱然:轻快的样子。²萧艾:指杂草。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行行¹²故路³,任道或能通。
译文: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
注释:¹行行:走着不停。²失:迷失。³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⁴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¹
译文: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注释:¹鸟尽废良弓: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yǐnjiǔ ·yōulánshēngqiántíng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yōulánshēngqiántíng hánxūndàiqīngfēng 
qīngfēngtuōránzhì jiànbiéxiāoàizhōng 
xíngxíngshī rèndàohuònéngtōng 
juédāngniànhuán niǎojìnfèiliánggōng 
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译文:昨天夜里山中月色甚是美好,不知不觉便想起远隔千里的你。
清光到枕上,袅袅凉风时。
清光¹到枕上,袅(niǎo)袅凉风时。
译文:清浅的月光映照在我的枕头上,窗外的习习凉风让人倍感舒畅。
注释:¹清光: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永意能在我,惜无携手期。
永意能在我,惜¹无携(xié)²期。
译文:你我之间的深厚情谊从未改变,只可惜我们想要共聚一堂仍是遥遥无期啊。
注释:¹惜:感到遗憾,哀痛。²携手:指聚首,聚会。

chóuèrshíxiùcáijiàn--lángshìyuán

zuóshānyuèhǎorénguǒxiāng

qīngguāngdàozhěnshàngniǎoniǎoliángfēngshí

yǒngnéngzàixiéshǒu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译文:一日不作诗,自己的心就如同那废弃的水井一样干枯。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笔砚为辘(lù)(lu)¹,吟咏作縻(mí)(gěng)²
译文:笔砚好似那汲水辘轳,作诗时的吟咏就像那将水从井中提上来的告诉绳索。
注释:¹辘轳:用手动绞车牵引水桶自井中汲水的提水工具。²縻绠:绳索。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朝来砚汲引,依旧得清冷。
译文:虽然每日都思绪翻飞不停作诗,仍然可以作出新的清冷诗句。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书赠同怀人¹,词中多苦辛。
译文:这首诗是想告诉志同道合的朋友,作诗乃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辛苦事。
注释:¹同怀人:即志同道合之人。

  这首诗首联“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直接指出一口井如果没有了水,固然是废井;倘若有水而无人汲,也依然是废井。诗人从这个角度比喻作诗。颔联“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中的“笔砚”、“吟咏”互文见义,皆指创作活动。辘轳是汲取井水的起砚装置,即在井上树立支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系上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汲取井水。縻绠即井绳,与前辘轳意思相同,都是借汲水的过程,喻指作诗时思绪飞动的状态。那么,既然天天要作诗,诗思会不会枯竭呢。作者认为不会,正如从井里汲水一样,虽然每天都汲,可是“朝来砚汲引,依旧得清冷”,给人的感觉仍是全新的。

  这首诗的尾联“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点明该诗是赠给“同怀人”,同时贾岛是中唐苦吟诗派的砚要代表人物。尽管他曾说过“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送僧》)一类的话,但落实到作诗上,却从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气韵,而总是在费尽心思地雕章琢句,仿佛是要通过“渐修”得到作诗的真谛。这种诗的艺术风格,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也作过论述:“贾岛同时代的人,初唐的华贵,盛唐的壮丽,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腻味了,而且容易引起一种幻灭感。他们需要一点清凉,甚至一点酸涩来换换口味。”僧房和山野的清寂幽僻就与“清凉”和“酸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苦吟的手段来达到这一境界又是一些才气一般却又希望有所作为的诗人的较好方法。所以,前人认为晚唐五代是贾岛的时代不无道理。《唐摭言》卷十曾记载了晚唐李洞尊崇贾岛的事迹:他铸贾岛的铜像,经常手持念珠念贾岛佛。如知道谁喜欢贾诗,他就手录贾诗赠之,并再三叮咛说:这无异于佛经,应该焚香而拜。李洞的做法虽有些极端,但足以说明贾岛诗的独特风格对晚唐五代诗人的深刻影响。综上所述,就不难看出该诗尾联中的“多苦辛”。

zèngyǒurén

jiǎdǎo tángdài 

zuòshī xīnyuānfèijǐng 
yànwéi yínyǒngzuògěng 
zhāoláichóngyǐn jiùqīnglěng 
shūzèngtónghuái怀rén zhōngduōxīn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¹随之²³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¹⁰戏耳¹¹。”曾子曰:“婴儿非与戏¹²也。婴儿非有知¹³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¹⁴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pēng)¹⁵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注释:曾参:孔子的学生,也叫曾子。¹子:孩子,子女(注意不是特指儿子)。²之:她,代曾子之妻。³而:则,就。⁴女:通“汝”,你,你们。⁵反:通“返”,返回。⁶彘:猪。⁷适:到……去。⁸止:制止。⁹特:只。¹⁰婴儿:小孩子。¹¹耳:罢了。¹²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¹³有知:懂事。¹⁴子:你,对对方的尊称。¹⁵烹:杀。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诚实守信,不能说了做不到和说谎。

  教育子女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到他人信任。以后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要为以后着想。以后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能信口雌黄。

céngcānpēngzhì--hánfēi

céngzizhīzhīshìzisuízhīéryuēháifǎnwèishāzhìshìshìláicéngzizhìshāzhīzhǐzhīyuēyīngérěrcéngziyuēyīngérfēiyīngérfēiyǒuzhīdàiérxuézhětīngzhījiàojīnzizhīshìjiàoziziziérxìnfēisuǒchéngjiàosuìpēngzhì

xuǎnhánfēiziwàichǔshuōzuǒshàng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寂寂东坡一病翁(wēng),白须¹萧散满霜风。
译文:孤苦寂然的东坡老翁我在病中,须发萧然,就像一世不散的霜风。
注释:¹须:一本作“头”。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小儿¹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译文:小儿子欣喜地夸我脸色泛红,我木然一笑露出了真相,原来是酒后的醉容。
注释:¹小儿:指作者第三子苏过,他是随到岭南的。
作者在诗中自嘲衰老。首句,写处境寂寞,因衰病而成老翁。次句,以风吹“萧散”的白须申述衰老。“霜”字既显须白之色,又带凄寒之气。这二句使人感到萧飒可伤。后二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表现轻快的情绪,诗境转为绚烂。白居易《醉中对红叶》诗:“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陆游《久雨小饮》诗:“樽前枯面暂生红。”也是写“醉面”之“红”,但直接指出不是“真红”。苏轼此诗,先写旁观的肯定,再写自己的否定,用笔较为曲折,也显得洒脱。“小儿误喜”,可能是儿子安慰父亲的话,更可能是诗人故作设想之辞。因为这时候,随侍诗人身边的儿子苏过,年已二十八岁,不会幼稚到把“酒红”当作“真红”,但诗人为了表达欢悦的心情,有意借儿子的话引来“喜”字;儿子之喜又引来他的“一笑”。但在“朱颜”与“喜”之前,先着一“误”字;经过“一笑”之后,又点破“朱颜”原是“酒红”。对儿子之喜的否定又回到对衰老的肯定。这里,诗人的情绪改变了,诗境改变了,但前面所写的可伤之事并没有改变。诗篇的成功之处,就是通过情绪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内容的反复的否定和肯定,表现了诗人能用达观的态度、风趣的笔墨去对待和描写引人感伤之事,显得曲折坦荡,情趣风生,有过人的胸襟和笔力。
参考资料:
1、 陈祥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2、 韩林元.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0-21

zòngsānshǒu ·

shì sòngdài 

dōngbìngwēng báixiāosànmǎnshuāngfēng 
xiǎoérzhūyánzài xiàozhīshìjiǔ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