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难忘酒,隆冬客异乡。门前风凛凛,天外雪茫茫。
何处难忘酒,隆冬客异乡。门前风凛凛,天外雪茫茫。
候馆人烟少,前途道路长。此时无一盏,安得解愁肠。
候馆人烟少,前途道路长。此时无一盏,安得解愁肠。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被迫与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3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阴 一作:叶)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¹长。
译文: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荫已遮满道路。
注释: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¹阴:同“荫”。一作“叶”。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sī)桐出门思旧乡¹
译文: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注释:¹“青山”二句:是说陈章甫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一说因为思乡很快就回来了,意即早晨辞别故乡的青山,晚上又见到了。嘶:桐鸣。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陈侯¹立身何坦荡,虬(qiú)²虎眉仍大颡(sǎng)³
译文: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注释:¹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²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³大颡:宽大的脑门。颡:前额。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腹中贮(zhù)¹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译文: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注释:¹贮:保存。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东门酤(gū)¹²我曹³,心轻万事如鸿毛
译文: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注释:¹酤酒:买酒。²饮:使……喝。³曹:辈,侪。⁴如:一作“皆”。⁵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译文: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¹停舟渡不得。
译文: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注释:¹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郑国游人¹未及家,洛阳行子²空叹息。
译文: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注释:¹郑国游人:指陈章甫,河南在春秋时郑国故地,陈章甫曾在河南居住很近,故作者称其为“郑国游人”。²洛阳行子:李颀自称,因李颀曾任新乡县尉,地近洛阳,故名“洛阳行子”。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¹
译文: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注释:¹“闻道”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你已经罢了官,现在他们会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乡。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对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04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4 .

sòngchénzhāng

 tángdài 

yuènánfēngmàihuáng zǎohuāwèiluòtóngyīncháng  (yīnzuò  )
qīngshānzhāobiéhuánjiàn chūménjiùxiāng 
chénhóushēntǎndàng qiúméiréngsǎng 
zhōngzhùshūwànjuàn kěntóuzàicǎomǎng 
dōngménjiǔyǐncáo xīnqīngwànshìhóng鸿máo 
zuìzhībái yǒushíkōngwàngyúngāo 
chánglàngtóuliántiānhēi jīnkǒutíngzhōu 
zhèngguóyóurénwèijiā luòyāngxíngkōngtàn 
wéndàolínxiāngshíduō guānzuójīn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
译文:一叶落木,可识岁秋,一瓶水结冰,即知天寒。
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桂枝¹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译文:桂枝一日一日绽绿,枝条高拂凌云端。
注释:¹桂枝:喻人才之秀出者。上句喻丹丘德才之美,下句喻丹丘即将入朝。
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
弱龄¹接光景,矫(jiǎo)翼攀鸿鸾(luán)
译文:少年壮心豪迈,矫翼欲攀鸿雁,青云直上。
注释:¹弱龄:即少年。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
投分¹三十载,荣枯²同所欢。
译文:我俩交往有三十年了吧,荣辱一体,悲喜同欢。
注释:¹投分:即缔交。²荣枯:偏义复词,此处偏用荣义。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
长吁(xū)望青云,镊(niè)¹坐相看。
译文:望青云而长吁,相坐看镊白发。
注释:¹镊白:即镊白发。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
译文:铜镜里已是衰老的秋颜,曾经黑油油的壮发凋落在高冠之下。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
穷与鲍生¹贾,饥从漂母²餐。
译文:穷困时和管仲一样与鲍生一起做生意,饥饿时从漂母处乞讨她一餐饭。
注释:¹鲍生:即鲍叔牙。²漂母:用韩信事,信尝从漂母乞食。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
¹来极天人,道²在岂吟叹。
译文:时来云转之时位极天人,胸中有道,何需吟叹不已?
注释:¹时:指风云感会之时。极天人,此谓显贵之入。²道:此指己之素志。岂吟叹,不用感伤。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
乐毅¹方适赵,苏秦²初说韩。
译文:我就像乐毅刚刚到赵国,苏秦刚刚去游说韩国一样。
注释:¹乐毅:战国时燕将。²苏秦,战国时策士。方适赵、初说韩,皆言功业虽未有成,而用世之心方盛。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卷舒¹固在我,何事空摧残。
译文:卷舒自如固然在我自己,为什么时光要摧残我的青春?
注释:¹卷舒:犹言或进或退,或仕或隐,固在我本人意愿如何,何必空自摧残二句亦自我慰勉之辞。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意指已有先见之明。“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意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可报效祖国,施展才华。前四句主要是写诗人借描绘“木落”“瓶冰”“桂枝”“拂雪”等景物来表达自己雄大的智略,以及坦荡无畏惧的气魄,想报效祖国,干一番事业。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意指李白与元丹丘相识很早,他二十多岁在四川家乡的时候,就与元丹丘相识。李白五十多岁时有一首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中说“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说明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都是非常亲密要好的朋友。李白与元丹丘曾一起漫游四川、湖北安陆、襄阳、河南嵩山、石门山,从李白与元丹丘来往的书信诗文内容来看,这位元丹丘显然是一位隐居山林游仙的职业道士。

  “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吁叹岁月不饶人,人已渐渐年老,蕴念有不堪蹉跎之意。

  “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李白用此诗形容自己与元丹丘之间的交情犹如管鲍之交,由于此时李白的境遇有类管仲微贱之时,故在这首诗中有“穷与鲍生贾”之语。

  “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有感叹自身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悲壮情感。虽有自我慰勉之意,但仍对未来仕途充满着希望。

  “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借用典故,诉说功业虽然还没有成功,但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犹在。

  “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面对现实的残酷,有自我慰勉之意。

  此诗意寓出诗人既有热血满腔的爱国豪情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虽然岁月蹉跎,功业无成,加上仕途颠簸、官运不济,胸有大志而不受皇帝重用,但是诗人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qiūliànyàoyuànnièbáizèngyuánliùxiōnglínzōng--bái

luòshísuìqiūpíngbīngzhītiānhán

guìzhī绿xuělíngyúnduān

ruòlíngjiēguāngjǐngjiǎopān鸿hóngluán

tóufēnsānshízàiróngtóngsuǒhuān

zhǎngwàngqīngyúnnièbáizuòxiāngkàn

qiūyánxiǎojìngzhuàngdiāowēiguān

qióngbàoshēngjiǎcóngpiàocān

shíláitiānréndàozàiyíntàn

fāngshìzhàoqínchūshuōhán

juǎnshūzàishìkōngcuīcán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细雨茸(róng)¹湿楝(liàn)²花,南风树树熟枇(pí)(pá)³
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注释:¹茸茸: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²楝: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³枇杷: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徐行¹不记山深浅²,一路莺啼送到家。
译文: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¹徐行:慢慢地走。²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17页

tiānpíngshānzhōng

yáng míngdài 

róngróngshī湿liànhuā nánfēngshùshùshú 
xíngshānshēnqiǎn yīngsòngdàojiā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花花¹,满枝红似霞。罗袖²画帘肠断,卓香车³。回面共人闲语,战篦(bì)金凤斜。惟有阮(ruǎn)春尽、不归家
译文:千万朵花儿窜上枝头,将枝头披满红霞。美人伫立在香车上,收卷画帘的罗袖,摇曳着心底相思的牵挂。回头与人闲语的时候,只见凤钗金篦斜斜地簪住浓发。莫非她的爱人也做了阮郎,春光逝尽却还不归家。
注释:思帝乡:又名“万斯年曲”,原唐教坊曲,温庭筠始创为词调。此词单调三十六字,七句五平韵,第一、二、四、六、七句押韵。¹花花:言花朵繁多,即花花朵朵之意。²罗袖:罗衫之袖。此处代指闺中人。³卓香车:站在散发芬芳的车上。卓,站立。香车,古代车乘求其精美,常用优质木材造成,饰以珠玉,涂以香料。⁴战篦:装饰在 女子头上微微颤动篦子。战,摇晃,颤动。篦,篦子,篦梳,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更密,亦可做头饰。⁵阮郎:泛指心爱的男子。此处借指远游未归之人。⁶归家:一作“还家”。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这首词以春景起兴,写女子对丈夫的眷恋之情。开头“花花”二句首先渲染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春光烂熳,百花盛开,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罗袖”二句,写女主人公出场,她穿着罗衣,面对画帘,思念情人肠欲断。由春日美景转到相思之情的描写,其中“肠断”二字把景与情的和谐气氛打破,乐景哀情相映,情更哀。“卓香车”,是说女子于画帘之内,伤怀已极,故立车遣愁。

  后四句摄取对话的特写镜头:回头闲聊,神态绰约。“回面”二句写女主人公坐在车上与街上的熟人说话,这是女子掩饰自己情感的举动,看似平静,实为她在排遣自己“肠断”的心情。结句写女主人公因烦闷而向人诉说丈夫“不归家”,很有情趣。女子之言实为衷曲,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说明她“肠断”的原由。这里借用刘晨、阮肇典故,意指情人久出未归。一个“惟”字,表现出女子对爱的专一和执着。

  全词围绕“断肠”写人,时而绘景,时而动作与心情俱见,时而将心情隐于动作之中,时而又把心情寄之于话语之内,运笔多变,将人的内在心曲揭示无遗,极富神韵。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5-86

xiāng ·huāhuā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huāhuā mǎnzhīhóngxiá luóxiùhuàliánchángduàn zhuóxiāngchē 
huímiàngòngrénxián zhànjīnfèngxié wéiyǒuruǎnlángchūnjìn guījiā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凤吹从上得,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缅怀崆峒¹事,须继箫管声。
注释:¹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域中¹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注释:¹域中:寰宇之间;国中。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屈己由济物,尧心¹岂所荣。
注释:¹尧心:谓圣君的心愿、抱负。

fèngshèngzhìzhōngyuánfèngjìng--cuīyuánhàn

miàodàofēiběnshuōshūchéngmíng

shèngrényàohuàqúnshēng

fèngchuīcóngshàngyuànlónggōngliánwàichéng

huāmánlièhòu殿diànyúnchēzhùqiántíng

sōngzhúhánxīnqiūxuānchuāngyǒuqīng

miǎn怀huáikōngdòngshìxiāoguǎnshēng

xiāngjìngdōuwàngyángèngjīng

zhōngxìnchēngtiānxiànǎiwèiqīng

yóuyáoxīnsuǒr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