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一帘¹病枕(zhěn)²五更钟³,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⁶。
译文:病枕上传来帘外五更时的晨钟,风驱散了空中的云层,四处飘飞着残红。无情的春天,已悄然离去,几时才能重逢?添我千行伤春的清泪,留春天不住,苦于春天走得太匆匆。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¹一帘:此处指卧室。²病枕:病倒在床。³五更钟:《宋史》记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之谣预兆宋朝的灭亡,后应验,这里借指明亡。⁴残红:指落花。红,指朱明王朝,朱是红色,又是指汉族国家,古称炎汉,炎为南方之火,也是红色。⁵清泪:凄清的泪水。⁶苦匆匆:苦于春色的短暂。匆匆,急遽。
楚宫吴苑(yuàn)¹草茸(róng)²,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³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译文:茂密的野草已长满吴楚的苑宫,依恋着零落的芳丛,仍有飞绕的游蜂,料想到了来年,还能与它在美丽的画屏中相见,到那时只有人们为时光流逝独自伤心,花怒而放春色依旧,只能靠南来北去的燕子去咒骂变幻盛衰的东风。
注释:¹楚宫吴苑:指一度建都南京、旋即覆亡的南明弘光朝的故宫。吴、楚,江浙福建,是南明福王、唐王的统治地区,这里确切点明帝王驻跸所在。²茸茸:柔密丛生的样子。³画屏:彩绘的屏风。⁴燕子: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典故。⁵东风:暗指清王朝,清起自辽东,故借言东风。

  上片一开头,上片起句的描述即烘托了悲感的气氛,似乎从李后主《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中脱化出来。词人卧病枕上,夜夜倾听五更钟声,今病起晨望,则见晓色中风卷落红,扫地以尽。春天在词人卧病时悄悄地过去了,这对“病起”的词人来说,不啻于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里的“病”字,不仅指体内的病痛,而且更是词人心灵创痛的真切流露。接着的“晓云空,卷残红”是非凡想象的描写,写的是晓云散后,空无所有,残红,残余花朵,片片被东风卷起,春色情地抛却人间而长逝,以春色无情衬托出词人对故国的多情。福王亡,唐王败逃,词人一切努力都化作流水,复国之梦日趋遥远。感念及此,多病的词人不免再添上几行清泪去挽留“春天”,无奈的挽留并不奏效,看似一股的伤春之辞,实寓国破家亡之痛。“苦”,是极甚之辞,包涵了词人从希望到失望、痛苦难言的情感。

  下片笔锋一转,词人的笔触便落在了“楚宫吴苑”上。遥想当年,“楚宫吴苑”也曾有过春天,那里也有茂密的青草,繁盛的鲜花,以及绕飞的游蜂。如今已是花落春去,杂草丛生,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一句所描绘的一番惨景。“恋芳丛”二句所写游蜂对芳丛的留恋,“游蜂”包含忠于南明的志士仁人、爱国遗民在内,一个“绕”字则说明了他们对故国的依恋和对复国的无限希望。“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正流露出词人对复国充满了信念,虽然目睹楚宫吴苑的景象不禁为之伤心,然而对于胜利的向往,又使词人从心中发出了“花自笑”的遐想。花落还会重开,这“自笑”之花是来年重开之花,“自笑”之时是来年重开之日,隐喻来年便可以恢复故国河山。肯定的语气,体现了词人胜利的信心,乐观的精神。“人自伤心”顶“楚宫吴苑”句,也顶上片;“花自笑"顶“恋芳丛”四句,深寓了忧国的情怀。最后两句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故君不知何处,而桃花依旧含笑。这仍然是对胜利的乐观。东风是卷去残红、送走了春天的无情之物,因此要叫燕子去咒骂它。这里借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的典故,以表达词人对清军的南侵屠杀所抱有刻骨的仇恨。

  此词上片比兴,亡国之恨隐藏于春尽之恨之中,下片从实赋其事写入,全词描绘了一幅春光消逝、景色惨淡的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复国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716-718
2、 陈邦炎 主编.词林观止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974-975
3、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562-563
4、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199-200

jiāngchéngzi··bìngchūnjǐn--xiàwánchún

liánbìngzhěngèngzhōngxiǎoyúnkōngjuǎncánhóngqíngchūnshíféngtiānqiānxíngqīnglèiliúzhùcōngcōng

chǔgōngyuàncǎorōngrōngliànfāngcóngràoyóufēngliàoláiniánxiāngjiànhuàpíngzhōngrénshāngxīnhuāxiàopíngyànzidōngfē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病枕上传来帘外五更时的晨钟,风驱散了空中的云层,四处飘飞着残红。无情的春天,已悄然离去,几时才能重逢?添我千行伤春的清泪,留春天不住,苦于春天走得太匆匆。

茂密的野草已长满吴楚的苑宫,依恋着零落的芳丛,仍有飞绕的游蜂,料想到了来年,还能与它在美丽的画屏中相见,到那时只有人们为时光流逝独自伤心,花怒而放春色依旧,只能靠南来北去的燕子去咒骂变幻盛衰的东风。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一帘:此处指卧室。

病枕:病倒在床。

五更钟:《宋史》记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之谣预兆宋朝的灭亡,后应验,这里借指明亡。

残红:指落花。红,指朱明王朝,朱是红色,又是指汉族国家,古称炎汉,炎为南方之火,也是红色。

清泪:凄清的泪水。

苦匆匆:苦于春色的短暂。匆匆,急遽。

楚宫吴苑:指一度建都南京、旋即覆亡的南明弘光朝的故宫。吴、楚,江浙福建,是南明福王、唐王的统治地区,这里确切点明帝王驻跸所在。

茸茸:柔密丛生的样子。

画屏:彩绘的屏风。

燕子: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典故。

东风:暗指清王朝,清起自辽东,故借言东风。

创作背景

  此词无从确指创作于何年,有的学者(如陈寅恪)以为此词是在明代崇祯九年前后所写,由此将“晓云空”中的“云”当做“阿云”(柳如是),继而认为此词是反映男女之情的作品,但就全词内容来看,大概是南明福王朱由崧政权覆灭后词人追随鲁王朱以海继续为复明而奋斗时所作。

参考资料:
1、 王筱云,等 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16 词曲卷 2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363-364
赏析

  上片一开头,上片起句的描述即烘托了悲感的气氛,似乎从李后主《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中脱化出来。词人卧病枕上,夜夜倾听五更钟声,今病起晨望,则见晓色中风卷落红,扫地以尽。春天在词人卧病时悄悄地过去了,这对“病起”的词人来说,不啻于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里的“病”字,不仅指体内的病痛,而且更是词人心灵创痛的真切流露。接着的“晓云空,卷残红”是非凡想象的描写,写的是晓云散后,空无所有,残红,残余花朵,片片被东风卷起,春色情地抛却人间而长逝,以春色无情衬托出词人对故国的多情。福王亡,唐王败逃,词人一切努力都化作流水,复国之梦日趋遥远。感念及此,多病的词人不免再添上几行清泪去挽留“春天”,无奈的挽留并不奏效,看似一股的伤春之辞,实寓国破家亡之痛。“苦”,是极甚之辞,包涵了词人从希望到失望、痛苦难言的情感。

  下片笔锋一转,词人的笔触便落在了“楚宫吴苑”上。遥想当年,“楚宫吴苑”也曾有过春天,那里也有茂密的青草,繁盛的鲜花,以及绕飞的游蜂。如今已是花落春去,杂草丛生,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一句所描绘的一番惨景。“恋芳丛”二句所写游蜂对芳丛的留恋,“游蜂”包含忠于南明的志士仁人、爱国遗民在内,一个“绕”字则说明了他们对故国的依恋和对复国的无限希望。“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正流露出词人对复国充满了信念,虽然目睹楚宫吴苑的景象不禁为之伤心,然而对于胜利的向往,又使词人从心中发出了“花自笑”的遐想。花落还会重开,这“自笑”之花是来年重开之花,“自笑”之时是来年重开之日,隐喻来年便可以恢复故国河山。肯定的语气,体现了词人胜利的信心,乐观的精神。“人自伤心”顶“楚宫吴苑”句,也顶上片;“花自笑"顶“恋芳丛”四句,深寓了忧国的情怀。最后两句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故君不知何处,而桃花依旧含笑。这仍然是对胜利的乐观。东风是卷去残红、送走了春天的无情之物,因此要叫燕子去咒骂它。这里借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的典故,以表达词人对清军的南侵屠杀所抱有刻骨的仇恨。

  此词上片比兴,亡国之恨隐藏于春尽之恨之中,下片从实赋其事写入,全词描绘了一幅春光消逝、景色惨淡的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复国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716-718
2、 陈邦炎 主编.词林观止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974-975
3、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562-563
4、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199-200
陈子龙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1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早秋惊落叶¹,飘零似客心²
译文: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注释:¹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²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翻飞未肯下,犹言¹²故林。
译文: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注释:¹犹言:好像在说。²惜:舍不得。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主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962
2、 萧涤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

luò

kǒngshàoān suídài 

zǎoqiūjīngluò piāolíngxīn 
fānfēiwèikěnxià yóuyánlín 
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旆同赏郡南池。
五月红莲繁盛时,隼(sǔn)(pèi)¹同赏郡南池²
注释:¹隼旆:绘有隼(一种鸟)的旗帜,后用以指地方长官。²南池:地名,位于永州城南的一处游览胜地。
额名旧载零陵志,碑字新镌子厚诗。
额名旧载零陵志,碑字新镌子厚诗。
采药衔杯愁满满,折花行令笑迟迟。
采药衔(xián)¹愁满满,折花行令笑志志。
注释:¹采药衔杯:折花行令饮酒。采药:采摘芍药。“采药”与下句的“折花”同义。药:芍药的简称。衔杯:即饮酒。
明年岁熟歌声稳,伴醉清香宛是谁?
明年岁熟歌声稳,伴醉清香宛是谁?
陶弼一生在外做官,这是他回到故乡,与当时的永州知府一同游宴南池后所写的一首纪游诗,诗中写景纪游笔调轻松,表现出封建士大夫的闲适心境。

nánchí--táo

yuèhóngliánfánshèngshísǔnpèitóngshǎngjùnnánchí

émíngjiùzàilínglíngzhìbēixīnjuānzihòushī

cǎiyàoxiánbēichóumǎnmǎnzhéhuāxínglìngxiàochíchí

míngniánsuìshúshēngwěnbànzuìqīngxiāngwǎnshìshuí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¹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²玉岩公³为御史,谪(zhé)(yuán)、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láng)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zhì)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译文:杏花书屋,是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曾说他已去世的父亲的玉岩公担任御史之职,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经做梦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孩子则在房内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重新起用后升任宪使,于是他的家从故居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宅院。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将来某一天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注释:¹周孺允:字士洵,周广的小儿子,太仓(今属江苏)人。²先大父:犹言先父。³玉岩公:即周广(1474—1531),字克之,号玉岩,又号抑斋。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莆田、吉水知县,正德中授监察御史,以疏谏明武宗,被贬广东怀远(今属广西)驿丞,险些被刺杀。两年后迁建昌(治所在今江西永新西北)知县,再贬竹寨驿丞。明世宗立,擢福建按察使,又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令贪官恐惧。后卒于南京刑部右侍郎任上。《明史》有传。⁴谪:封建时代官吏被降职调到边远地区。⁵沅、湘:沅江和湘江,均在今湖南省。战国楚屈原因谗被放,流落于沅、湘之间,这里有比喻义,即以屈原比况周广。⁶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⁷起官:被贬官后重新起用,又称起复。⁸陟:提升。⁹宪使: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即御史。《明史》本传:“世宗即位,复故官。”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¹,不及归而没(mò)于金陵²。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³,孺允葺(qì)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yíng),贮(zhù)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méi)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càn)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¹⁰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译文: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在金陵去世。玉岩公去世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人欺侮,家族不免有风雨飘摇的祸患。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才获得安居。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于是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在回头想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到了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注释:¹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刑部的副长官。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仍在南京设立名义上的中央机构,并任命各部官员。²金陵:即今江苏南京。³嘉靖二十年:即公元1541年。⁴葺:修补房屋。⁵楹:房屋一间称一楹。⁶揭:悬挂。⁷楣:门上的横木。⁸艺:种植。⁹洞庭木叶:语出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¹⁰苏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这里系借用,比喻周广被贬官之所,并与前文“谪沅、湘时”照应。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昔唐人重进士科¹,士方登第时,则长安²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³,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wǔ)天子,间(jiàn)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cuì)其躬¹⁰而已;至于其后,犹冀¹¹其世世享德而宣力¹²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译文:过去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大事。如今考察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要想得第,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不忘追求荣华和功名的助成这样的。玉岩公因为直谏之事触犯了天子,发配到道路艰险的岭南十几年时间,所为铁石心肠,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但鞠躬尽瘁;并且对于他的后代,仍然希望他们世世享受祖荫并能无穷无尽的为国家效力啊。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注释:¹唐人重进士科:唐代科举取士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其中以进士一科最为士人所重,时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语。唐代宰相多由进士出身。²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唐代首都。³杏园之宴:唐代帝王赐宴新科进士的宴会。杏园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郊大雁塔南。新科进士于杏园宴后到大雁塔题名留念,为一时盛事。⁴“今世”两句:明代会试在农历二月中,殿试在三月初,与杏花开放时间相当。⁵忤:触犯,不顺从。⁶间关:辗转。⁷岭海: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称。这里即指周广的贬所。⁸科名: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⁹尽瘁:尽全力。¹⁰躬:身体。¹¹冀:期望。¹²宣力:出力,效力。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今去公之殁(mò)¹,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xī)²,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³虽蠖(huò)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译文: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久,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他们的后代现在不知沦落在何地。虽然目前孺允兄弟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得以重用。并且玉岩公诸子都才华出众,可以凭此知道《诗》《书》传家的恩泽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注释:¹殁:死亡。²翕赫:显赫荣耀。³孺允兄弟:指周士淳、周士淹、周士洵兄弟。⁴蠖屈:比喻人不遇时,屈居下位而退隐。⁵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语出《诗经·大雅·生民》:“实发实秀。”原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⁶《诗》《书》:指《诗经》和《尚书》。这里也泛指古代文献。⁷“自今”五句:语见《诗经·鲁颂·有駜(bì)》的第三章。大意是:今年算是个开端,岁岁皆为丰年,君子有了俸禄,就留下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据文中所记年代,本文作于嘉靖二十年(1541)或稍后,归有光时年约三十五岁。周广(玉岩公)于明正德间为御史,直言立朝,曾上疏进谏明武宗,几乎被害。归有光对这位前辈很尊重,与其子周士洵为友,后来又为他的两个哥哥周士淳、周士淹写过墓志铭,可见关系密切,非同一般。此文是为友人的新建书屋作记,缅怀其先人忠义之馀,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克绍箕裘。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我性喜临水,得颍(yǐng)¹意甚奇。
译文:我生性喜爱靠近水,得到颍州西湖实在是意外。
注释:¹颍:指颍州西湖。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到官十日¹来,九日河之湄(méi)²
译文:到达任所才没有多少时间,却大多数时间都是到颍河之滨来。
注释:¹十日:非实数,言其时间短。²湄:水草相接处,即指水滨。
吏民相笑语,使君老而痴。
(lì)民相笑语,使君老而痴。
译文:小吏和百姓互相说笑:这个太守真是老迈而痴呆。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¹
译文:其实并不是太守痴呆,要知道流水自有其美好的姿态。
注释:¹令姿:美好的姿态。令,美好。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吏郡(jùn)十余里,不驶¹亦不迟²
译文:环绕郡城十多里,水流不急也不慢。
注释:¹不驶:指水流不急。驶,马行迅疾,泛指迅速。²不迟:指水流亦不过缓。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yī)¹
译文:上流的水笔直而澄静,下流的水曲折多波澜。
注释:¹漪:微波。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译文:我从画船上俯视明镜般的水面,笑问水中身影你是哪一位?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忽然生鳞(lín)¹,乱我须与眉。
译文:忽然间风过处水面泛起微波,湖面上的微风吹乱了我的胡须和双眉。
注释:¹鳞甲:形容波浪。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译文:水中波底分散成无数个东坡,一会儿风平浪静我的身影又在此地。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此岂水薄(bó)¹,与我相娱嬉(xī)
译文:这哪里是水存心将人捉弄,它不过是和我做片刻游戏。
注释:¹薄相:轻薄之相,指捉弄、开玩笑之意。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
声色与臭(xiù)¹,颠倒眩(xuàn)²小儿。
译文:我想到声色气味等东西,使世间小儿七颠八倒头昏目眩。
注释:¹臭味:气味。²眩:使人眩惑迷乱。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
¹是儿戏²物,水中少磷(lín)(zī)³
译文:跟水同样都是儿戏之物,水却不会让人本性磨损和改变。
注释:¹等:同。²儿戏:一作“儿嬉”。³磷缁:磷,谓因磨而致薄损。缁,谓因染而变黑。后以磷缁比喻受环境影响而起不良变化。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¹²两欧阳³,同参(cān)天人师。
译文:赵景观、陈履常和两位欧阳子,都是参悟天与人的尊师。
注释:¹赵:指赵令畴。²陈:指陈师道。³两欧阳:指欧阳修之子欧阳发、欧阳棐。⁴参:参悟。⁵天人:指物我之间、客观与主观之间。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观妙¹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译文:由客观事物找到真谛各有所得,共同赋写泛舟颍河的歌诗。
注释:¹观妙:谓观物之妙,即由客观景物悟出自然与人生哲理。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译文: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能事¹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译文: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促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
注释:¹能事:十分擅长的事情。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壮哉昆仑¹方壶²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译文: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不观。
注释:¹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²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巴陵¹洞庭日本东²,赤岸³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译文: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不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
注释:¹巴陵:郡名。唐天宝、至德年间改岳州为巴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东。²日本东:日本东面的海域。³赤岸:地名。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江湖的岸。赤:一作“南”。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舟人渔子入浦溆(xù)¹,山木尽亚²洪涛风。
译文: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
注释:¹浦溆:岸边。²亚:通“压”,俯偃低垂。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尤工远势¹古莫比,咫尺应须论²万里。
译文: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
注释:¹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²论:一作“行”,一作“千”。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焉得并州¹快剪刀,剪取吴淞(sōng)半江水。
译文: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注释:¹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

  这是一首题王宰画的诗,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以下是介绍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产生的原因。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赏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让读者不知道何者是诗,何者为画,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咫尺应须论万里”——介绍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学习与研究,1981,0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8-510

wángzǎihuàshānshuǐ

 tángdài 

shíhuàshuǐ huàshí 
néngshìshòuxiāng wángzǎishǐkěnliúzhēn 
zhuàngzāikūnlúnfāng guàjūngāotángzhī 
língdòngtíngběndōng chìànshuǐyíntōng zhōngyǒuyúnsuífēilóng 
zhōurén shānjìnhóngtāofēng 
yóugōngyuǎnshì zhǐchǐyīnglùnwàn 
yānbīngzhōukuàijiǎndāo jiǎnsōngbànjiāngshu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