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jiàngōngshíshǒu--zhānghuángyán

shàng寿shòushāngwèijǐnzūnnínggōnglànyíngménchūnguānzuójìnxīnzhùgōngféngtàihòuhūn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4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译文: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治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注释:吴:吴县,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为吴中区。长洲:明代县名,后并入吴县。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郡治所:州府官署所在地,此处是指苏州府治。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治:治理。穹窿: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阳山:在今苏州市的西北。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山上多梅花。西脊:又称西碛山,在邓尉山西。铜井:又称铜坑山,亦在今苏州市西南,以产铜而得名。灵岩:山名,在今苏州市木渎镇,又名石鼓山、研石山、象山、石城山。吴之故宫: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曾在灵岩为西施建馆娃宫。据传今灵岩山寺一带即是馆娃宫的遗址。尚:还。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国君主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备受吴王宠爱。相传吴王曾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有琴台、梳妆台等。若:像。虎丘:山名,一名海涌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阊门外。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三日有虎踞于上,故名。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讳,改称武丘。后复旧名。泉石幽胜,上有塔,登眺则全城在目,为苏州名胜。剑池:池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山。相传秦始皇东巡时在这里找寻过吴王阖庐的宝剑;一说阖庐葬在这里,曾用鱼阳扁诸等宝剑各三千殉葬,故名。天平:山名,在灵岩山北,因山顶方平,故名天平山。尚方:山名,又称上方山、楞枷山,在原吴县西南。支硎(xíng形):山名,在原吴县西南,相传晋代名僧支遁曾隐于此山。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旧说有三万六千公顷。七十二峰: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尤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山、鼋头渚最为有名。沉浸:浸入水中。海内:古人以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犹言天下。《战国策·秦策一》云:“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译文:我的同年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注释:同年: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为吴县:出任吴县县令。高第:在吏部举行的考核中列为上等者称高第。给事中:官名。秦汉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常在皇帝左右侍从,备顾问应对等事。因执事在殿中,故名。魏或加官,或为正官。晋以后为正官。隋开皇六年(586),于吏部置给事郎。唐属门下省。元以后废门下省,而留给事中。明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之弊误,有驳正制敕之违失、章奏封还一权。魏用晦所任为刑科给事中,《明史·职官三》言其职责为:“刑科,每岁二月下旬,上前一年南北罪囚之数,岁终奏上一岁蔽狱之数,阅十日一上实在罪囚之数,皆凭法司移报而奏御焉。”惠爱:对老百姓施惠和爱护。扳留:挽留。又作“攀留”,即攀缘车驾挽留,表示对离任者功绩的肯定和对离去的眷念。由是:因此。好事者:喜欢绘画的人。事:从事。以为赠:即作为赠送的礼品。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译文: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思黄州的诗歌。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注释:令之于民: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被:通“披”,受。泽:恩惠。荣:兴旺。择胜:选择形胜之处。尸祝:尸,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祝,传告鬼神言辞的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吴。”注曰:“庖人尸祝,各安其所。”尸祝在此处的意思是:将来把他当作祖先、神灵一样祭祀。浮图:梵语音译,此处指佛教寺院。老子之宫:即道观。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既去:已经离开。惓惓(quán全):恳切、难以舍弃的样子。苏子瞻:即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仁宗嘉二年(1057)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任杭州通判,历知密州、徐州、湖州。御史劾以作诗讪谤朝廷,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间,累迁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再贬惠州、琼州,赦还卒于常州,谥文忠。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宋史》有传。韩魏公:即韩琦(1008—1075),字稚圭,宋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市)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仁宗时,西北边事起,韩琦任陕西经略招讨使,与范仲淹率兵拒战。韩、范久在兵间,名重当时,为宋廷所倚重,时人称为“韩范”。西夏和成,入为枢密副使,嘉中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国公。琦为相十年,临大事,决大议,虽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卒谥忠献。《宋史》有传。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韩琦曾与其兄在黄州居过,黄州人以此为荣。苏轼作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一文:“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此处用韩琦之思念黄州之事言魏用晦思念吴县。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1094)十月二十六日,苏轼作《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云:“而轼亦公(即韩琦)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黄人,即黄州人。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译文: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注释:内庭:即内廷,宫廷之内。隆庆四年(1570),归有光任南京太侍寺丞,留京执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因此有机会在内廷与时任给事中的魏用晦见面。太息:出声长叹。

  《吴山图》是作者的朋友魏用晦离任吴县县令时,当地百姓送给他的一幅山水画。《吴山图记》即以这幅画为线索,先寥寥数笔概写吴县的风物名胜和湖光山色,然后自然而然地写出魏用晦在担任县令时与当地百姓结下的难以忘怀的深厚感情,并以北宋苏轼和韩琦的故事,揭示出“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己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以此来称颂魏用晦对吴县的缱绻深情。作者不刻意雕饰文字而写得清新淡雅,着眼吴县山水画而寓意于山水画外,构思颇为新巧。

  文章首先介绍了吴县诸多的崇山峻岭、吴王故宫、西子遗迹、名胜风景以及沉浸着七十二座山峰的广阔太湖,给读者展示了一派“海内之奇观”的吴县秀丽风光。作者在这里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下文中颂扬“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作好铺垫。接下来记叙了魏用晦做了不到三年的吴县县令,因考绩优等,被召入朝做给事中,吴县百姓念其恩德想挽留他没有成功,便赠《吴山图》以作为纪念。作者在这儿记叙的是临别赠图而不是赠送其他贵重物品,这既表明了吴县百姓对其思德惠政的感谢,也表明了魏用晦为官清廉的品德。

  第二段,归有光以极为感慨的口气,论述了县令对于百姓的重要。“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县令如果贤明,那地方的山川草木也叨他的恩泽而享有荣耀;县令如果不贤明,那地方的山川草木也遭到他的祸殃而蒙受耻辱。这些议论是为了直接引出下一句“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魏君之于吴县的山川,实在是为山河增添了光彩。这一句与文章开头写吴县秀丽山川、名胜古迹的文字相互照应,使议论和写景有机地配合在一起,将魏用晦治理吴县的功绩形象地表现出来。最后以“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结束此段,不仅写出了魏用晦对吴民的怀念之情,也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末一段,归有光以苏轼称赞韩琦不忘情于黄州,并替黄州人将韩琦的《思黄州》诗刻在石碑上的故事,引出“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的道理。并以魏用晦已离开吴县三年,仍时常拿出《吴山图》深情地叹息,来说明魏用晦为官贤明,不忘百姓的品德。文章最后紧扣主题,深深地感叹道:“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使对魏用晦的颂扬之情达到高潮。文章写得婉转情深,意蕴悠远,笔墨更在山水之外,颇具情韵。

  从这篇不长的散文中可以看出归有光把握此类文章的功力。他以县令和吴民相互思念之情作为文章之魂,以《吴山图》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无论是描写吴县秀丽山川、抒发感慨的议论,还是记叙古代贤人的故事,都离不开烘托魏用晦的贤明和政绩。文章以舒缓的语气叙说平平常常的事,却又紧扣着抒发深情这个中心,因而不使人觉得他颂扬好友牵强、琐屑。从文章中还可以看出归有光善于把生活小事引摄到“载道”的“古文”上来,以及善于以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等方式来抒发情致的为文特点。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 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庞为卫军¹参军²,从江陵³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译文:庞君担任卫军将军的参军,从江陵奉命去京都,途经浔阳,作诗赠送我。
注释:¹卫军:当指谢晦,时任荆州刺史,督七州军事,号卫将军。²参军:古代官职名,是王、相或将军的军事幕僚。³江陵: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使:奉命出行。⁴上都:京都,中央政权所在地,当时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⁵见赠:有诗赠给我。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héng)¹之下,有琴有书。
译文:房屋虽然简陋,但有琴又有书。
注释:¹衡门:横木为门,代指简陋的房屋。语出《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同“横”。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载弹载¹咏,爰(yuán)²得我娱。
译文:边弹琴边咏唱,我心乃得欢娱。
注释:¹载:且,于是。²爰:乃。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岂无他好¹,乐是幽居²
译文:岂无其他爱好,最是乐此幽居。
注释:¹好:爱好,喜尚。²幽居:幽静的居处,指隐居。
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朝为灌(guàn)¹,夕偃蓬庐²
译文:日出浇水园中,日入仰卧茅庐。
注释:¹灌园:在园中浇水种菜。《高士传》记楚王遣使聘陈仲子为相,仲子逃去,为人灌园。这里特指隐居的生活。²蓬庐:茅舍,简陋的房屋。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¹
译文:世俗金玉以为宝,我意鄙之不足珍。
注释:¹“人之”二句:是说别人以为宝贝的,我却看得很轻,不以为珍贵。《礼记·儒行》曰:“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不有同好,云胡以亲?
不有同好¹,云胡²以亲?
译文:若非志同道合者,如何相近得相亲?
注释:¹同好:共同的爱好,这里指志同道合。意本《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²云胡:如何。
我求良友,实觏怀人。
我求良友,实觏¹怀人²
译文:我待寻觅知心友,恰遇意中所念人。
注释:¹觏:遇见。²怀人:所思念的人,指庞参军。
欢心孔洽,栋宇惟邻。
欢心孔¹²,栋宇³邻。
译文:两相欢心甚融洽,屋宇相接为近邻。
注释:¹孔:甚,很。²洽:和谐。³栋宇:房屋。⁴惟:语助词。此二句有双关意:一是庞参军曾与诗人为邻居。陶渊明五言诗《答庞参军》诗序中有“自尔邻曲,冬春再交”语可证。二是以德为邻,即“不有同好,云胡以亲”之意。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
¹余怀人,欣德²(zī)³
译文:君为我所思念者,乐修德操勤不止。
注释:¹伊:语助词。²欣德:喜悦于德操。³孜孜:努力不怠。
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我有旨酒¹,与汝乐之。
译文:我今有美酒佳肴,与君同乐当及时。
注释:¹旨酒:美酒。
乃陈好言,乃著新诗。
乃陈¹好言,乃著新诗。
译文:知心话语互倾诉,言志抒情谱新诗。
注释:¹陈:陈述,指交谈。
一日不见,如何不思。
一日不见,如何不思¹
译文:一日不见如三秋,如何教我无忧思!
注释:¹“一日”二句:语本《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三年。如三秋,如同隔了三年那样长。陶诗此二句中间省略,意思是:一日不见,尚如三秋,何况我们这么久没见了,怎能让我不思念呢?
嘉游未斁,誓将离分。
嘉游¹未斁(yì)²,誓³将离分。
译文:同游甚乐未尽兴,君行匆匆又离去。
注释:¹嘉游:美好的、令人愉快的游赏。²斁:满足,厌烦。³誓:同“逝”,发语词。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送尔¹于路,衔(xián)²(shāng)无欣。
译文:送你来到大路上,举杯欲饮无欢意。
注释:¹尔:你。²衔:含。衔觞:指饮酒。
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依依¹旧楚²,邈(miǎo)³西云
译文:江陵故地心依恋,遥望西云深情寄。
注释:¹依依:依恋的样子。²旧楚:指江陵。江陵是古代楚国的国都郢,所以称江陵为“旧楚”。³邈邈:遥远的样子。⁴西云:西去的云。
之子之远,良话曷闻。
之子¹之远²,良话曷(hé)³闻。
译文:斯人离我去远方,知心话语难再叙。
注释:¹之子:此人,指庞参军。²之远:走向远方。³曷:同“何”,怎么。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昔我云¹别,仓庚²³鸣。
译文:昔日你我相离别,当春黄莺始啼鸣。
注释:¹云:语助词。²仓庚:黄莺。³载:始。黄莺始鸣在春天,此处点明上次分别的季节。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今也遇之,霰(xiàn)¹雪飘零。
译文:今日你我喜相遇,雪珠雪花正飘零。
注释:¹霰:小雪珠。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大藩¹有命,作使上京²
译文:王公大人既有命,遣君出使赴上京。
注释:¹大藩:藩王,指谢晦。时谢晦封建平郡王。谢晦有檄京邑书云:“虽以不武,忝荷蕃任。”²上京:同“上都”,京都。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岂忘宴安¹,王事靡宁²
译文:谁人不想获安逸,王事繁多无安宁。
注释:¹宴安:逸乐。王事:指国家的事情。²靡宁:没有停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谁还会忘记安逸享乐的生活,只是国家的事情无休无止,使你不得安宁。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惨惨¹寒日,肃肃²其风。
译文:寒日惨淡暗无光,寒风肃肃刺骨凉。
注释:¹惨惨:暗淡无光的样子。²肃肃:疾速的样子。
翩彼方舟,容裔江中。
¹彼方舟²,容裔³江中。
译文:君乘方舟伏轻波,驶向江中态安详。
注释:¹翩:轻快前进的样子。²方舟:两船相并。³容裔:犹容与,形容船行舒闲的样子。
勖哉征人,在始思终。
(xù)¹哉征人²,在始思终。
译文:远行之人当自勉,最终归处先思量。
注释:¹勖:勉励。²征人:远行之人,指庞参军。
敬兹良辰,以保尔躬。
¹兹良辰,以保尔躬²
译文:值此良辰多谨慎,保重身体得安康。
注释:¹敬:戒慎。²躬:身体。

  此诗共分六章,章章相连,层层相生,气象声响,宛如《诗三百》。诗中既写出幽居之乐,交情之厚,又写出赠别之意。

  首章写诗人幽居之乐。这里有似《归去来兮辞》中环境起居的描写:偃卧衡门之下,琴书相伴,无人事之劳,但有灌园劳碌之欢欣。之所以这样开头,是因为庞参军尽管身在官场,但十分仰慕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第二至三章由幽居转写与庞参军的交情。二人德相尚,酒共饮,作诗唱和,志趣相同,故能彼此亲近,“欢心孔洽,栋宇惟邻”。二人所居“惟邻”为其接近创设了便利条件,然若无相志趣,所居虽近而无益,故此“邻”恐所谓“与心为邻”。庞参军出使上都后仍要回到江陵供职,而诗人在三十七岁前后曾在江陵为官,对江陵感情很深,所以下章说“依依旧楚,邈邈西云”。

  第四章写离别之痛楚,此等痛楚不仅仅是“衔觞无欣”的惨淡之情,更是知心者远去,“良话曷闻”的揪心。

  第五章道出此次离别的原委,是“王事靡宁”,庞参军依然不得已要从命而去。这章四句仿《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忧悲词句,以渲染离情别绪。

  末章乃赠别之意,希望友人身处此世,敬始善终,“以保尔躬”,表现出对友人殷殷的勖勉之情。这章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刘宋中央政权君臣相残、危机四起的特点。因此诗篇结尾忠告友人“保躬”。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18
2、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9-10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楼台向晓¹。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²入破³时。
译文:拂晓时分的楼台,在淡月、低云这么美好的环境里,翠幕里微风传出婉转动听的《梁州》曲,音乐节奏由缓慢而转入快拍。
注释: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¹向晓:指拂晓时分。²梁州:唐宋时有管理音乐的官署为教坊,《梁州》为唐代教坊曲名。³破:唐宋大曲的第三部分。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归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人。
翠生舞袂(mèi)。楚女¹腰肢天与²细。汗粉重匀。酒后轻寒不著(zhuó)³人。
译文:舞袖翩翩,一阵阵暗翠随风而来,丽质天成的舞女有着楚女般纤细的腰肢,她们擦去翠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注释:¹楚女:楚国女子。后多以楚女泛指细腰女子。²天与:上天赐予,此处指丽质天成之意。³著:附黏着。

  此词主要写歌女的才情与美貌。

  上片写在淡月、低云、微风的惬意环境中的动人歌声。这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夜晚,云低月淡,轻风吹拂着楼台翠幕,一场夜宴进行到了拂晓时分,就在夜色将阑的时候,《梁州》曲的节拍由慢而繁,美丽歌女的歌声变得婉转动听。起句点明地点、时间,暗示宴会持续时间之长、与宴者之欢快。次两句点明节候之美好、环境之高贵雅致。上片结句由自然而人声,突出音乐旋律之婉转动听。

  下片重点写舞女,直接描写歌女丽质天成之美。她随着乐曲翩翩而舞,长袖生香,天生纤腰显得更加婀娜,这是舞女给人的感官享受。末两句写歌舞之后,她擦去香汗,重匀脂粉,而喝酒祛寒后,她显得更加妩媚动人,是写舞女跳舞之投入及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

  这首词就题材而言,在欧词中属于侧艳类,但艳而不俗,亦真实地展现了年轻的欧阳修洛阳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编著,欧阳修词全集,崇文书局,2014.06,第34-36页
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页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长安城头头白乌¹,夜飞延秋门²上呼。
译文: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注释:¹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²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¹
译文: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注释:¹胡:指安禄山军队。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金鞭(biān)断折¹九马²死,骨肉不得同驰(chí)驱。
译文: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注释:¹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²九马:皇帝御马。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腰下宝玦(jué)¹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yú)²
译文: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注释:¹宝玦:玉佩。²隅:角落。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译文: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已经百日窜(cuàn)荆棘(jí),身上无有完肌肤。
译文: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高帝子孙¹尽隆准²,龙种自与常人殊。
译文: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注释:¹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是以汉代唐。²隆准:高鼻。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豺狼在邑(yì)¹龙在野²,王孙善保千金躯。
译文: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注释:¹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邑:京城。²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不敢长语临交衢(qú)¹,且为王孙立斯须²
译文: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注释:¹临交衢:靠近大路边。衢:大路。²斯须:一会儿。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昨夜东风吹血腥(xīng)¹,东来橐(tuó)驼满旧都。
译文: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注释:¹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朔方健儿好身手¹,昔何勇锐今何愚。
译文: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注释:¹“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窃闻天子已传位¹,圣德北服南单于。
译文: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注释:¹“传位”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花门¹(lí)²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jū)³
译文: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注释:¹花门:即回纥。²剺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³狙:伺察,窥伺。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¹佳气²无时无³
译文: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注释:¹五陵:五帝陵。²佳气:兴旺之气。³无时无:时时存在。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出于一种人道的同情。

  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断折九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āiwángsūn

 tángdài 

chángānchéngtóutóubái fēiyánqiūménshàng 
yòuxiàngrénjiāzhuó guānzǒu 
jīnbiānduànzhéjiǔ ròutóngchí 
yāoxiàbǎojuéqīngshān liánwángsūn 
wènzhīkěndàoxìngmíng dàndàokùnwéi 
jīngbǎicuànjīng shēnshàngyǒuwán 
gāosūnjìnlóngzhǔn lóngzhǒngchángrénshū 
cháilángzàilóngzài wángsūnshànbǎoqiānjīn 
gǎnchánglínjiāo qiěwéiwángsūn 
zuódōngfēngchuīxuèxīng dōngláituótuómǎnjiù 
shuòfāngjiànérhǎoshēnshǒu yǒngruìjīn 
qièwéntiānchuánwèi shèngběinánchán 
huāménmiànqǐngxuěchǐ shènchūkǒurén 
āizāiwángsūnshènshū língjiāshí 
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
如削¹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二年三岁²同鸳寝,表³温柔心性。
译文:佳人身材苗条,肌肤如红润如玉般莹润。举止端庄文雅。同床共寝两三年,表露出温柔的心性。
注释:¹如削:形容身材苗条。²二年三岁:两三年。³表:表现,表露。
别后无非良夜永。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别后无非良夜永。如何¹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译文:自从分别以后,只觉长夜漫漫。为什么要被功名利禄所牵绊,回去的时间没有定期。料想你的心里,肯定把我冤枉成了薄幸之人。
注释:¹如何:为何。

hóngchuāngtīngxiāndiào--liǔyǒng

xuēhóngyíngcuòyǒuduōduānzhèngèrniánsānsuìtóngyuānqǐnbiǎowēnróuxīnxìngbiéhòufēiliángyǒngxiàngmíngqiānguīwèidìngsuànxīnquèyuānchéngbáoxì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