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半轮月,随舟两岸山。碧潭寒见底,怪石巧当湾。
对酒半轮月,随舟两岸山。碧潭寒见底,怪石巧当湾。
自觉胜情惬,谁言客路艰。别归临岁晏,秪怆故人颜。
自觉胜情惬,谁言客路艰。别归临岁晏,秪怆故人颜。

xīnānjiāngzhōngyǒu怀huáixuánzhāozhūzi--liúfāng

duìjiǔbànlúnyuèsuízhōuliǎngànshāntánhánjiànguàishíqiǎodāngwān

juéshèngqíngqièshuíyánjiānbiéguīlínsuìyànzhīchuàngrényán

李流芳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3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珠彩耀前川,归来一扣舷。
珠彩¹耀前川,归来一扣舷(xián)²
译文:灿烂的光彩照亮前面的河流山川,在归来的船上,一直用手拍敲着船边。
注释:¹珠彩:指灿烂的光彩。²扣舷:手击船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微风不起浪,明月自随船。
译文:微微河风掀不起太大的浪花,而明朗的月亮也一直跟随着船只。

zhōuzhōng--fànzhòngyān

zhūcǎi耀yàoqiánchuānguīláikòuxián

wēifēnglàngmíngyuèsuíchuán

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柑手。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新腔¹一唱双金斗²,正霜落,分柑(gān)³。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译文:她唱罢一支新制的曲调,我们一起雨金斗畅饮美酒,正是秋霜初降的时候,她伸出纤纤素手,深情地为我剖开了黄柑。乱红满窗,她倦于窗下引针刺绣,轻轻地唱起一曲又一曲缠绵多情的春词,歌声中,红烛渐渐短小,熏香袅袅,被子已经温暖,如此良宵,真害怕时光就那么轻易消逝过去了。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¹新腔:新创作的曲调。²金斗:即金勺,一种酒器。³柑手:果名,橘属。⁴红窗:闺房中的窗子。⁵春词裁烛:烛下吟诗。春词,指情诗;裁烛,剪去烬馀的烛心。⁶夜香温被:用熏炉烘被子。⁷银壶:银制的漏壶,古代计时器。
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吴天¹雁晓云飞²后,百感情怀顿疏³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花瘦。
译文:拂晓时吴地的鸿雁穿过彩云飞去后,我百感交加,情思无限,顿时连酒都喝不下去。什么时候如果还能一见到她翠袖韵舞,彩扇纷飞,我一定要在她的歌声中喝个烂醉,我的醉魂将在梦里化作挺拔瘦劲的梅花,陪伴她在梅树旁翻唱新曲。
注释:¹吴天:犹言吴地。²云飞:喻情人分离。³疏:稀少。

  词的上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词人与爱妾往昔的浪漫情事。“新腔一唱双金斗。正霜落,分甘手”二韵,开笔逆人,描写昔日欢聚之乐。黄柑荐酒,纤手分擘。这双分柑纤手,永留在词人的记忆里。

  “已是红窗人倦绣。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二韵,继续渲染昔日二人温情。芳香弥漫,温暖罗被,词人害怕春宵太短。前韵勾画出一幅“美人倦绣图”,“怕减”二字,写出了春宵苦短的心理活动。

  词的下片,抒发爱妾去后,词人的“百感情怀”,“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俱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二韵转入今日,抒写姬去之悲。“顿”,形容姬去的忽然,词人顿然失去一切情趣。酒逢知己才有兴味,如今孤身一人身心疏懒,所以喝酒的情绪也没了。与开首“新腔一唱双金斗”形成鲜明对照。

  “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二韵,以梦幻收笔,写出对爱妾强烈的相思之情。“何时”二字,写出词人当年与爱妾曾经共同度过的狂歌醉舞,缱绻难忘的浪漫的爱情生活,如今人去楼空,魂牵神萦,只能在醉梦中相见,但醒来之后只会倍添相思的愁苦。

  这首词在结构上很清晰,上片写往日欢乐,下片写今日愁思。全词言情婉丽,文心曲妙,又真实而亲切,于疏快之中见韵味。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1028-1030页

qīngàn ·xīnqiāngchàngshuāngjīndǒu

wényīng sòngdài 

xīnqiāngchàngshuāngjīndǒu zhèngshuāngluò fēngānshǒu shìhóngchuāngrénjuànxiù chūncáizhú xiāngwēnbèi jiǎnyínlòu 
tiānyànxiǎoyúnfēihòu bǎigǎnqínghuái怀dùnshūjiǔ cǎishànshífāncuìxiù biānpàn zuìhúnmèng huàzuòméihuāshòu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橘熟。贵似荔枝来。
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¹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忘橘(jú)²熟。贵似荔枝来。
注释:¹风韵:风度、韵致。²忘橘:金橘的别称。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试呼名品细推排。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
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niàng)秋醅(pēi)。试呼名品细推排¹。重重香腑(fǔ)(zàng),偏殢(tì)圣贤杯²
注释:¹推排:评定。²圣贤杯:酒杯。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吟咏羊桃的。羊桃又名五棱子,为福建特产,和龙眼、橄榄、菩提果等齐名,七八月熟,味酸而有韵。此词便围绕羊桃这些特点展开描叙。词的上片写羊桃的产地及其特点。开头二句写产地。但作者没直说,而是采用追忆的方式,言其在三山(今福州)芳树下,饮美酒品羊桃,其风味之美一直让他难以忘怀。这两句词既写出了羊桃风韵之美,又巧妙地点出它是福建特产,为后边的叙写创造了良好条件。“黄金”三句写羊桃的特点与身价。言羊桃花其色金黄瓣五出;其味微酸,如成熟的忘橘,味道绝美;其身价之名贵,和荔枝不相上下。可见羊桃色、味俱佳,为水果之珍品,异常名贵。下片写其他果品。故“闻道”二句另辟新意,言其听人说过橘中可容四老,在其果中酿造秋酒。用传说的故事,写橘汁味美如酒。“试呼”三句写橘之外的名贵果品。言把名贵果品都取来,仔细加以考校、品评,每种果品的“腑脏”里都香香甜甜,为何偏要为酒所缠绕?“圣贤杯”三字和“忆醉”二字相照应,说明无须醉酒自娱,品味羊桃之类的名贵果品,也照样令人陶醉,用委婉方式再次叙写羊桃韵味之美,圆满地结住了全词。

línjiāngxiān··zhòngqiàyángtáo--xīn

zuìsānshānfāngshùxiàcéngfēngyùnwàng怀huáihuángjīnyánhuākāiwèishúguìshìzhīlái

wéndàoshāngshānlǎozhōngniàngqiūpēishìmíngpǐntuīpáizhòngzhòngxiāngzàngpiānshèngxiánbēi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愁到浓时酒自斟(zhēn),挑灯看剑泪痕深。
译文:忧愁到浓烈的时候拿酒来自斟,挑亮灯端祥宝剑不觉泪痕已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黄金台¹愧少知己,碧玉²调将空好音。
译文:黄金台尚且羞愧缺少知己,碧玉歌即将自叹空有好音。
注释:¹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²碧玉:碧玉,汝南王妾名。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译文:秋风里万叶飘摇孤馆的梦难成,夜雨中一盏昏灯唤取思乡的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¹萧萧入短襟(jīn)
译文:昨夜里庭院前面的梧桐私语,那萧萧寒气吹入我短薄衣襟。
注释:¹劲气:寒气。

  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里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清惠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降巨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息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李压林《湖山类秘》说:“吴友汪水云出示《类稿》纪其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艰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微而显,隐而彰,哀而不怨,歌欺而悲,甚于痛哭。”徽”与“湿”, 隐与彰,本来是互相对立的,但水云(元量号)独能把它们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就这首诗而言,其中“少知己分”、“空好音护”、“孤馆梦”、“故乡心”等等,几乎可以说是千百年来被文人学士们唱烂了的陈词,因而人们可能误认它是一首等闲之作—这是此诗 “显”与“彰”的一面。但如果知人论世,稍作进一步的考察,那么汪元只要愿意攀附元朝新贵,则“黄金台”必不甚远,故乡也可“荣”归,由此又可断定这首诗中的知己之叹、故乡之思绝不能作通常意义来理解——这又是此诗‘隐”与“微”的一面。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注评.宋诗三百首:黄山书社,2001:337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¹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²无留意。四面边声³连角(jiǎo)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注释:¹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²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³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⁴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zhuó)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lè)¹归无计。羌(qiāng)²悠悠³霜满地,人不寐(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注释:¹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²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³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⁴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⁵征夫:出征的将士。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3-25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第20页

jiāào ·qiū

fànzhòngyān sòngdài 

sàixiàqiūláifēngjǐng héngyángyànliú miànbiānshēngliánjiǎo qiānzhàng chángyānluòchéng 
zhuójiǔbēijiāwàn yānránwèiguī qiāngguǎnyōuyōushuāngmǎn rénmèi jiāngjūnbáizhēngl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