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险,三秋太白明。雁关天上启,狐岭雪中行。
万里长城险,三秋太白明。雁关天上启,狐岭雪中行。
斧钺垂寒色,钲鼙壮朔声。要令沙漠外,遥惮汉贤名。
斧钺垂寒色,钲鼙壮朔声。要令沙漠外,遥惮汉贤名。

sòngzi西chūànxuānèr--shùnchén

wànzhǎngchéngxiǎnsānqiūtàibáimíngyànguāntiānshànglǐngxuězhōngxíng

yuèchuíhánzhēngzhuàngshuòshēngyàolìngshāwàiyáodànhànxiánmíng

李舜臣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2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云台¹高议²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kòu)(xūn)³
译文:朝廷权贵对云台评功画像正议论纷纷,却无人评定李广当年扫荡匈奴的功勋。
注释:旧将军:指西汉将军李广,旧者,指其退役而言。¹云台:即汉代宫中的高台,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的洛阳故城遗址中。汉明帝永明三年(485),在云台画汉光武刘秀时功臣二十八人像于云台。²高议:指朝廷权贵的评议。³荡寇勋:扫荡匈奴的功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日暮灞(bà)陵原上猎¹,李将军是故将军²
译文:退居蓝田南山的李广,日暮时分在灞陵原上骑马射猎,当年的李将军却成了无人理睬的“故将军”了。
注释:¹灞陵原上猎:指李广屡立奇功却未封侯,退居蓝田南山,以射猎消遗。灞陵:汉文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²故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大破匈奴,功高不赏,家居数岁。他曾隐居于蓝田南山,以射猎作为消遣。有一次,他只带名随从,夜间与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经过灞陵亭,正逢亭尉酒醉,对李广大声呵斥。李广的随从说:“故(旧)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强令李广宿于灞陵亭下。此处以汉代飞将军李广之无辜受斥,隐指李德裕等会昌功臣有功不得封赏、反遭贬窜的不幸遭遇。“故”一作“旧”。

jiùjiāngjūn--shāngyǐn

yúntáigāozhèngfēnfēnshuídìngdāngshídàngkòuxūn

língyuánshànglièjiāngjūnshìjiāngjūn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更 一作:再)
万户¹伤心生野烟²,百僚(liáo)³何日更朝天。(更 一作:再)
译文:千家万户都为满城荒烟感到悲惨,百官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朝见天子?
注释:菩提寺禁:指作者被安禄山拘于菩提寺中。菩提寺在洛阳城南龙门,见《能改斋漫录》卷一一。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凝碧池上作音乐:《通鉴》至德元载(756年)八月:“禄山宴其群臣于凝碧池,盛奏众乐;梨园弟子往往嘘唏泣下,贼皆露刃睨之。”凝碧池在东都禁苑中,参见《唐六典》卷七、《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供奉人:在宫中侍奉天子的人,此指乐工。口号: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南朝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¹万户: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²野烟:指荒僻处的霭霭雾气。³百僚:一作“百官”。⁴朝天:朝见天子。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秋槐(huái)叶落空宫¹里,凝碧池²头奏管弦³
译文: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寂的深宫里,凝碧池头却在高奏管弦,宴饮庆祝!
注释:¹空宫:深宫;冷宫。²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兵入长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³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此诗逐层描写国破之哀,是动乱时代的实录。全诗以低沉呜咽的语调倾诉其不幸又无奈的心境,充满悲愤与哀痛之情。

  首句哀民生凋敝,宫室遭难,满目烟尘。

  第二句哀盛世之不再,天子蒙难,百官流离,仓皇失主,诗人忘不了那刚刚逝去的“盛唐气象”,那安宁富足的开元盛世。但盛世不会再来了,诗人对崇高美的景仰中混和着感伤。这不仅是对一个李姓王朝的眷念,也是对历史上曾有过的高度文明的留恋,是对一个文化断层的悲悼。

  第三句哀宫室之荒芜:唐代宫中多植槐树,如今,人去楼空,玉阶蒙尘,秋风瑟瑟,百树凋零,一派冷冷清清的凄凉景象。前三句写不幸,第四句则笔触一转,写乱贼之“庆幸”,他们狂妄自得,宴饮庆祝,在人民的泪光和诅咒中寻欢作乐,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与哀痛。

  这首诗是动乱时代的实录,苦难心灵的低吟。诗人天性软弱且又陷身贼中,因此诗作没有采取激烈的语词来大胆指斥叛贼,而是以低沉的语调倾诉了一种哀其不幸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辣味不足,温婉有余。

  此诗充溢着亡国的悲痛和思念朝廷之情。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唐军收复两京,肃宗自凤翔还长安,凡作过伪官的,都以六等定罪,而王维则因为这首“凝碧池”诗得到过肃宗的嘉许;又加上弟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官为兄赎罪,得到特别宽恕。由此可见此诗在当时影响之大。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42-243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22-124

jìnpéiláixiāngkànshuōzéiděngníngchíshàngzuòyīnshìpéi--wángwéi

wànshāngxīnshēngyānbǎiliáogèngcháotiān

qiūhuáiluòkōnggōngníngchítóuzòuguǎnxián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昔年¹八月十五夜,曲江池²畔杏园³边。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注释:湓(pén)亭:即水湓亭,时为浔阳的一处景点。¹昔年:往年。²曲江池:在长安南约五公里的低洼地带,是古都长安的一处景区。秦始皇时在这里修筑离宫名“宜春苑”。汉武帝时,曲江池被划入上林苑(皇家苑圃)。因其水曲折,故名曲江。《剧谈录》称“曲江池……花卉周环,烟水明媚”。³杏园:在长安朱雀门街东,与曲江毗邻。《两京城坊考》:“杏园为新进士宴游之所。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pén)¹沙头水馆前。
译文: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杏水边。
注释:¹湓浦:即湓水,今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其与长江交会处称湓口,在浔阳,即白居易被贬处。。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译文: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昨风一吹 一作:临风一叹)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昨风一吹 一作:临风一叹)
译文: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承袭了《琵琶行》中的凄凉基调。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

  前四句是对比。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过去他在曲江杏园边赏月,曲江是京城长安的风景胜地,也是唐代的皇家御园,杏园在曲江边,朝廷经常在杏园举办宴庆活动。白居易作为左拾遗,官虽不大,但也有机会参加皇家宴会。八月十五,在繁华的曲江杏园赏月饮酒,他的心情无疑是欢畅的。作为强烈对比的,今年他已经被贬到江州来了,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情,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后四句抒发思乡之情。在环境不利、心情低落时更容易想起故乡,何况是在中秋明月之夜。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就写过“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著名诗句,抒发他强烈的思乡情绪。从“东南见月几回圆”可以看到,首句说的“昔年”不能理解为“去年”,而是“几年前”,写这首诗时,他在江州已经有几年了。从中也能看到白居易还是在江州。他还是像去年一样处在苦闷之中,还是像去年一样思念他的故乡和亲人。末二句“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耐人寻味。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近似之意蕴,表达了一种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全诗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表露了谪居生活中的愁闷。

参考资料:
1、 陆坚 .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6页
2、 陆襄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09:第266-267页

yuèshípéntíngwàngyuè

bái tángdài 

niányuèshí jiāngchípànxìngyuánbiān 
jīnniányuèshí pénshātóushuǐguǎnqián 
西běiwàngxiāngchùshì dōngnánjiànyuèhuíyuán 
zuófēngchuīrénhuì jīnqīngguāngwǎngnián  (zuófēngchuīzuò línfēngtàn )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¹夜间思。
译文:四十年来不间断地画竹子,白天挥毫晚上思考。
注释:¹挥写:指作诗作画。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rǒng)¹削尽留清瘦²,画到生³时是熟时。
译文:经过多年创作,画竹时已经没有繁杂的笔墨而能显现竹的清痩风格;画竹到了有独特风格时,创作便已趋于成熟。
注释:冗繁:指作画时多余的笔墨。²瘦:也指删繁就简,去芜存菁,抓住本质,求其神似。³生:指不拘于成局,随意创新的境界。

huàzhú

zhèngxiè qīngdài 

shíniánláihuàzhúzhī jiānhuīxiějiān 
rǒngfánxiāojìnliúqīngshòu huàdàoshēngshíshìshúshí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¹鼠有皮,人而无仪²!人而无仪,不死何为³
译文:你看这黄鼠还有皮,做人怎能没威仪。做人如果没威仪,为什么不早早死去?
注释:,为什么不早早死去?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¹!人而无止(chǐ),不死何俟(sì)²
译文: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
注释:¹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²俟:等。“不死何俟”为“俟何”宾语前置。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鼠有体¹,人而无礼²!人而无礼,胡³不遄(chuán)死?
译文: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为何不快快死去?
注释:¹体:肢体。²礼:礼仪,指知礼仪,或指有教养。³胡:何,为何,为什么,怎么。⁴遄:快,速速,赶快。

  《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汉儒们“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但对此诗咒骂的对象,说法不一。前人对这个问题大致上有二说:《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郑笺从之;《鲁诗》则认为是妻谏夫,班固承此说。后一说虽然有何楷、魏源、陈延杰诸家的阐发,但究竟由于所申述的内容与此诗所显露的深恶痛绝的情感不吻合,故为大多数说诗者所不取,而从毛序郑笺之说。

  《诗经》中写到“鼠”的有五首(《雨无正》“鼠思泣血”之鼠通癙,未计),除此诗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确实“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而此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谁,所刺何事,虽曾有过多种说法,但已无法考实,翻开卫国的史册,在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太多,如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伋;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而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等等。父子反目,兄弟争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没有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尤。这些在位者确实禽兽不如,禽兽尚且恋群,而他们却是骨肉相残。此篇诗人咬牙切齿,是有感而发。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复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1-102
2、 雷抒雁.相鼠:圣人之师——读《诗经·鄘风·相鼠》[J].诗刊,2010,06

xiàngshǔ

shījīng·guófēng·yōngfēng xiānqín 

xiàngshǔyǒu rénér rēnér wéi 
xiàngshǔyǒuchǐ齿 rénérzhǐ rénérzhǐ  
xiàngshǔyǒu rénér rénér ch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