蹻腾绿林雄,杀人何草草!长技在掠夺,迅若疾风扫。
蹻腾绿林雄,杀人何草草!长技在掠夺,迅若疾风扫。
窟宅莲子峒,官军漏征讨。今来张义旗,出入恣所扰。
窟宅莲子峒,官军漏征讨。今来张义旗,出入恣所扰。
得志倾巢来,卷地欲未饱。已觉井邑空,转帐市廛小。
得志倾巢来,卷地欲未饱。已觉井邑空,转帐市廛小。
千队忽出城,沙飞城南道。四郊无人居,田荒屋亦倒。
千队忽出城,沙飞城南道。四郊无人居,田荒屋亦倒。
骨肉尽为俘,蹂躏何时了!杀气瘦浮云,长戟阻飞鸟。
骨肉尽为俘,蹂躏何时了!杀气瘦浮云,长戟阻飞鸟。
安得主帅明,散尔归田早!
安得主帅明,散尔归田早!
钱澄之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2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zhì)¹,风雨渡江,岂不快哉!酒香山居士²,约林和靖(jìng)³,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wèi)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xián)杯。
译文: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
注释:¹斗酒彘肩:《史记》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彘肩(猪前肘)。²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³林和靖:林逋,字和靖。⁴坡仙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为坡仙。⁵驾勒吾回:强拉我回来。⁶“西湖正如西子”二句:苏轼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zhú)去来,图画里、峥(zhēng)(róng)楼观开。爱东西双涧(jiàn),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¹。”逋(bū)曰“不然,暗香浮动²,争似孤山先探梅³。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pái)(huái)。”
译文: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白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注释:¹“天竺去来”六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灵隐天竺(寺)一带的景色。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²暗香浮动: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³孤山先探梅:孤山位于里、外两湖之间的界山,山上种了许多梅花。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词的上片写他想赴辛弃疾之邀,又不能去。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起势豪放,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三句用典。使风俗之气变为豪迈阔气。这里的典故,出之于《史记·项羽本纪》。这几句是想象之词,刘过设想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来到辛弃疾的住所,觉得是一件特别痛快的事情。前三句起笔突兀,似平地而起的高楼,极具气势。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就在他要出发之时,却被白居易、林逋、苏轼拉了回来。“驾勒吾回”四字写出了他的无可奈何。接着词人概括三位诗人诗意,说明他不能前去的理由。作者把本不相干的三人集于同一场景进行对话,构思巧妙新奇,“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林逋、白居易两人只顾着喝酒,对苏东坡的提议丝毫不感不趣。

  下片开端打破了两片的限制,紧接着上文写白居易的意见。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自居易在杭州做郡守时,写过不少歌咏杭州的诗句,其中《寄韬光禅师》就有“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之语。这六句也是化用白诗而成,用“爱”字将天竺美景尽情描绘而出,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词人化用三位诗人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更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逸兴韵致和文化内涵,再现了孤山寒梅的雅致与芬芳.给人美好的想象。词人笔意纵横。杂糅了涛的特点于词作之中,正是其创新之处,虽然没有正面写杭州之美,但却使我们看到了杭州的旖旎风光。不同时代的诗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相聚一堂。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口吻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三句顺势而出了,这里“须晴去”的“晴”字,当然与上片的“风雨渡江”遥相呼应,可当作“晴天”讲。但是,从词旨总体揣摩,它似含有“清醒”的意味,其潜台词中似乎是说自己目前正被杭州湖山胜景所迷恋,“徘徊”在“三公”争辩的诱惑之中。那么,赴约之事,且待“我”“清醒”过来,再作理会吧!这样理解,可能更具妙趣。这几句也回应开头,使全词更显得结构严谨,密不可分。

参考资料:
1、 姜钧 .宋词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 ,2012年5月 :第310页 .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 .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9 :第545页 .
3、 夏于全 .唐诗宋词 宋词第十九卷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6年1月 :第114页 .
4、 聂石樵、韩兆琦 .历代词选 :南海出版社 ,2005年8月 :第270页 .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¹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译文:当一片凉月在黄昏中升起来时,它就像那洒满地上的碎阴,甚至比这还更清绝。无论是北枝还是南枝,看上去都似有似无。好几次想去折取一枝,可是一背着灯光,就寻找不到了。当那位倩女的精魂轻飘飘地离开躯体,慢悠悠地走出村前来的时候,看见梅花横斜在深夜的竹林旁,随着云彩飘过,这影子也轻盈地闪动起来,她想必会嫉妒吧。
注释:疏影:词牌名,又名“疏影慢”“绿意”“绿影”“暗绿”“佳色”“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双调一百十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双调一百十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等变体。¹倩女离魂:唐陈玄佑传奇小说《离魂记》中载:张镒在衡州做官,把女儿倩娘许给他的外甥王宙,两人亦互相爱慕。后张镒又把倩娘许给别人,王宙知道后愤而离去。夜半,倩娘忽到王宙船中,两人遂一同逃往四川。五年后,倩娘回娘家探亲,谁知起来迎接的正是她自己本人,两身遂合而为一。原来在家的是躯壳,回来的是灵魂。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kuī)镜蛾(é)眉淡抹。为容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²花光,描取春痕³,不怕丽谯(qiáo)吹彻。还惊海上燃犀(xī)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译文:对着镜子,淡淡画出蛾眉。是啊,修饰仪容,不在外貌美艳,而在于心灵的孤高纯洁。莫非这盈盈的光影,本是美人眉心那朵梅花妆的印迹,因此任凭高楼上《梅花落》的曲子吹了又吹,它都全不在意。啊,它又像人们在大海.上燃亮犀角时,吃惊地看见水中的珊瑚忽然活动起来,我看着、猜着、想着,慢慢酒醒了。一切幻影都消失了,眼前只有满庭香雪也似的梅花开放着,在寒冷的天气里。
注释:¹为容:修饰仪容。²莫是:莫非。³春痕:指女子的眉。⁴丽谯:华美的高楼。⁵做弄:作弄,指被梅影引起了前面各种想像与幻觉。

  梅、兰、竹、菊,古人称之为“四君子”。其中梅以纤尘不染,高洁雅致为世人所称。古人说:梅以韵胜,以格高,即说于此。古今诗词诸家咏梅者众,而张炎的这首咏梅词立意深远,其超脱了梅的形质本体,专咏梅影,其意似在韵格之外。

  这首词,上片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梅影:以满地碎阴写梅影,以“疑有疑无”的幻象写梅影,赞扬梅的难于折曲的品格,以传奇故事写梅影,以过云写梅影;下片以镜中美女写梅影,以春痕写梅影,以水中珊瑚写梅影,以香雪比梅,赞扬梅又香又洁白的品格。全词观察细腻,感受独特,想象丰富,有虚有实。

  上片首先,“黄昏片月”,写梅而先言片月,继承古人咏梅传统,即咏梅影必先写月,以月来衬托梅影,为梅影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接下来,词人精雕细刻,为月下梅影传神写照。词人从七个方面刻画梅影,这里姑且称为“梅影七笔”。曰:“清绝影”,“疑似影”,“缥缈影”,“竹外影”,“淡洁影”,“贞固影”,“玲珑影”。七笔连环,惟妙惟肖。初笔“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写“清绝影”。

  词人先以“碎阴”比喻梅影,进而又用“还更清绝”,以“清绝”形容梅影纤尘不染,绝顶高洁的品格。一个“清”字,道出梅的出凡脱裕。以前的诗词名家都曾咏梅,曰:“雪魄冰魂”,“冰肌玉骨”,而这里一个“清”字更是比“雪”、“冰”、“玉”高出一筹,且是“清”至于“绝”,更是使人产生更多驰骋想象的余地。

  以“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三句写“疑似影”。梅影既至清绝,使词顿生爱意,欲得而甘之,因而枝南枝北,环绕寻觅,及至“背灯”折取,却又不可捉摸。“背灯”是指离开灯光。作者用“几度”,“疑有疑无”,“背灯难折”,了了几笔,勾画出词人对梅影的挚爱,及至到了难舍难分,迷离悄恍的境界,确实为神来之笔。

  第三笔,“依稀倩女”几句,写“缥纱影”。“倩女离魂”出自唐代陈玄祐的小说《离魂词》,言衡州张镒之女倩娘与表兄王宙相恋,但因镒将女另配他人,使王宙含恨离去。倩娘与王宙感情至深,闻王宙离去,神魂离壳于夜间追到王宙船上,随其入蜀。倩娘也因而从此卧床不起。及至五年后,两人回倩娘家,房内卧病的倩娘闻声相迎,两女遂合为一体。从此两人才得到圆满的结局。词人在此以倩女比梅,而又以其“魂”比梅影,魂从倩女出,影从梅中来,其比喻之巧妙,令人叹服。一个“魂”字使梅影的轻盈缥缈脱然而出。“缓步”两句更使这首词描述的梅影活化,使人神往。

  第四笔,“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天”写了“竹外影”。“竹外”出自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有“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横斜”出自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词句以“横斜”来指梅影,短短几句以忽明忽暗的云彩,以岁寒三友的竹衬托出梅影的美好,衬托梅的高洁。

  第五笔,词的下片,以“窥镜蛾眉”三句写“淡洁影”,词人不再写月下之梅,竹外之梅,而写镜中之梅。在词人眼里,镜中更显梅的清绝圣洁。深夜,皎洁的月光把梅影映照在屋内镜面上。一个“窥”字,立刻使人一种美人临窗,飘然欲入的美感。一个“淡”字又给人美自天然雕刻的感觉。“为容不在貌”化用杜荀鹤《春宫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句意。但词人又翻陈出新加上了“独抱孤洁”一句,柳貌而扬神,道出梅影的洁身自好,独抱孤洁的追求。这句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词人不平的遭遇,内心的愤懑,对美的追求,种种复杂的内心世界,都深深地隐含在其中,使人回味。

  “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三句,写“贞固影”。花光即僧仲仁,宋代蘅州花光山长老,与苏轼、黄庭坚同时,黄曾诗言“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可见其画笔之神。“莫是花光”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肯定的语气。这娟娟的梅影,难道是花光和尚笔下所描取的一痕春色吗?“丽谯”指城门上的城楼。“不怕丽谯吹彻”,写出梅超俗脱凡,贞而不堕,孤洁长存,即使城楼号角吹响也无所畏惧。梅的傲风霜笑雪雨,其铁骨幽香,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词人在此的含意,熟悉张炎的读者都会不言自明。

  “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三句是“写玲珑影”。“燃犀”出自《晋书。温峤传》,用晋温峤在采石机燃犀牛角照水底灵怪的故事。依者极具渲染地描写海底的珊瑚,言其玲珑晶莹,活灵活现。其实用意在以尽珊瑚之美,目的在于表现梅影形象之美。

  全词以那么多的篇幅,七笔连环,描写梅影。把“影”写活,呼之欲出。然而词的末句,笔锋一转,原来是酒醒天空,空对一庭香雪,使读者从那迷离神往的境界出脱醒悟:原来一切美好的境界,却因为“酒”在做怪,醉眼看世界,似梦似幻还似真!“酒醒”还有一个典故:隋时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装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雄醉寝,及至酒醒,始知身在梅花树下,美人已去,雄惆怅不已,才知是遇上了梅花神(《龙城录》)。全词用典颇多,而此故事最是贴切。倩女离魂不就是这样的梅花神吗?怎样才能写好“梅影”,这首词给了读者太多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M]. 北京: 长征出版社,1999,1749-1751.
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途,又撑入荷花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柳扶疏¹,玻璃万顷²浸冰壶³。流莺声里笙(shēng)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途,又撑入荷花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译文:柳树的枝叶繁茂纷披,湖面绿水将孤山围起。婉转的黄莺声与笙歌美妙交融,青年男女徜徉在这画图里。她们不禁惊呼:这眼前的美景真比画上还美丽!以致找不到返程的路线,一不小心把船儿掉入荷花丛里。不知是西湖舍不得我,还是我舍不得西湖,不愿归去。
注释: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殿前欢:曲牌名,一名“凤将雏”“凤引雏”“小妇孩儿”,入“双调”。全曲除衬字外四十二字。¹柳扶疏:柳树的枝叶繁茂。²纷玻璃万顷:化用杜甫《渼陂行》:“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³冰壶:本指玉壶,这里指湖上小岛孤山,位于里、外湖之间,一屿耸立,别无联附,是湖山胜绝处。一说冰壶比喻皎洁的月亮。⁴有丹青画不如:化用李庚等辑《天台集》续集别编卷二收无名氏《别题》:“休说三江与五湖,平生心眼此中舒。人人总道浑如画,只恐丹青画不如。”⁵“迷归路”二句:化用李清照《如梦令·酒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支小令抒写的是杭州西湖的夏日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起笔写夏日风光,然后写归途中的趣事,最后通过奇妙的移情,把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新鲜活脱。全曲善于借用前人句意,写得情景交融。

  首句“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起笔便是夏日风光:柳枝披拂,碧水万顷月影沉璧。西湖苏堤、白堤上的杨柳一向是最引人注目的。玻璃,形容湖面的明净、平滑。这是晚归的时分,升起的月轮倒映在朝中,比喻为玻璃、冰壶,还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真叫人身心俱适。“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在婉啭的黄莺声中,游艇上的游人一片欢歌笑语,青年男女互相呼唤嘻戏。流莺的啼鸣常用来比喻歌女歌喉的宛转、动听,这里是实写,与笙歌相伴,益发动人了。西湖夏日风光如此美好,已令人赏心说目;更有鸟语歌声、士女相呼,真使人神迷心醉。画只能表现出静态的有限的空间和色彩,而不能表现这五音繁会的声音,真是有彩笔也画不出来的。

  下面写归途中的趣事。“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因为留连忘返,乐而迷路,这样的趣事当年女词人李清照也经历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有趣的是,曲的作者在这里没有去担心“争(怎)渡,争渡”而是沉入了美妙的想象:“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不知是西湖恋我,它有意摆迷魂阵让我留连,还是我恋西湖,因我太受它了而不愿离开。看来两种情况都有,正如辛弃疾所写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易山为湖,是再合适不过了。曲的最后通过这样奇妙的移情,把曲家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更为新鲜活脱了。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77-778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都成 一作:长如;若似 一作:但似)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¹,昔昔都成玦(jué)²。若似月轮终皎(jiǎo)洁,不昔冰雪为卿³热。(都成 一作:长如;若似 一作:但似)
译文: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我将无惧月宫的寒冷,为你送去温暖。
注释:¹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²玦: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³卿:“你”的爱称。”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无那尘缘 一作:无奈钟情)
无那(nà)¹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²双栖(qī)蝶。(无那尘缘 一作:无奈钟情)
译文: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¹无那:无奈,无可奈何。²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中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玦般残缺。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全词上片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后二句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下片前三句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后二句是作者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2、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青豆主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最全集 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09,第61页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bì)庐在郭外,素¹²唯田园。
译文:简陋的房舍在城外,先人的薄产只有田园。
注释:¹素:旧的。²产:一作“业”。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zhāo)¹市喧。
译文:周围林茂田野广阔,不闻城市中车马声喧。
注释:¹朝:又作“城”。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译文:钓鱼人垂竿在北涧,樵夫的歌声飞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书取幽栖事,将¹寻静者²³
译文:诗成但言隐居情事,还请高人贤士来评谈。
注释:¹将:又作“还”。²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³论:又作“言”。

  皎上人,僧人名皎,生平未详。从诗中均内容看,二人以前交往并不多。诗题为“即事”,是就自已在涧南园的生活情景加以描述。诗首二句为全诗描述的概括。正因在“郭外”,才有“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开阔幽静;正因“素业唯田园”,才有“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的田园乐趣。这些都写得极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结尾点出书赠皎上人,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此诗为孟浩然在故里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居住地的开阔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全诗写得极为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3页

jiànnányuánshìjiǎoshàngré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zàiguōwài chǎnwéitiányuán 
zuǒyòulínkuàng wénzhāoshìxuān 
diàogān竿chuíběijiàn qiáochàngnánxuān 
shūyōushì jiāngxúnjìngzhělù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