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寻有伴入松关,我自栖山尔自还。别后望云无过念,团瓢只在数峰间。
招寻有伴入松关,我自栖山尔自还。别后望云无过念,团瓢只在数峰间。
钱澄之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2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杨朱来此哭¹,桑扈(hù)返于真²。
译文:我来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着一样。
注释: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称居士,此沈居士应为王维友人。¹“杨朱”句:《列子·仲尼》:“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²“桑扈”句:桑扈,即桑户。《庄子·大宗师》:“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而子桑户死,未葬……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磋来桑户乎!……而(汝)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返于真,谓人死归于自然。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独自成千古¹,依然旧四邻。
译文:故友是一个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围邻居的心里面。
注释:¹千古:千古不朽,对死者的悼祝之词。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闲檐(yán)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译文:悠闲地喜鹊在屋檐喧闹着,故居的屋子落满尘埃。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shǔ)月孤莺啭(zhuàn),空山五柳¹春。
译文:夕阳余辉和黄莺的叫声倍显孤单,春天到了,山里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注释:¹五柳:此指沈之山居。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译文:漫山遍野的花朵满脸的愁容,泉水哽咽着迎接来往的客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善卷¹明时隐,黔(qián)娄在日贫。
译文:沈居士如善卷、黔娄那样贤能而安贫。
注释:¹善卷:古之贤士。相传舜尝以天下让卷,卷不受而去,入深山,莫知其终。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逝川¹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译文: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着故友的生命。
注释:¹逝川:逝去的流水。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前后徒言隔¹,相悲讵(jù)²几晨。
译文:我们相隔的时间也不多,相悲的时间过不了几天。
注释:¹言隔:言语隔绝。²讵:岂也。

  这首诗的起四句写前来吊唁,斯人已逝,而周围环境依旧。中八句写吊唁当日所见,一切景物无不涂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贤比喻死者,写景写人皆以极浓郁的主观色彩出之,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此为本诗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叹,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竞恨不得以身相随,因悼念之深而不觉出此重语,将诗人对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层。

  这首诗全篇以哀哭的调子写出,句句都渗透着诗人悲伤的泪水。诗人用了一连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为桑扈、陶渊明、善卷、黔娄,颂扬他安贫乐道的隐逸高风。诗的起头和结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倾吐对友人辞世的怀念、悲伤、哀哭,又避免了长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滞。中间四联,前三联都是借景物抒悲情。“闲檐”、“故榻”一联写主人去后山居的寂寞荒凉;“曙月”、“空山”一联以春天美景反衬悲情;“野花”、“泉水”一联移情于景,将景物拟人化:因为山居主人逝去,就连野花也对客哀愁,泉水亦呜咽迎人。写景手法有别,但悲情同在景中,而且一联比一联强烈。总之,诗人以一掬精诚、满怀酸辛与亡友之魂灵相感通,令人读之凄然。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页
2、 董乃斌编选.王维集:凤凰出版社,2006.11:第240页

guòshěnshìshānzhī--wángwéi

yángzhūláisāngfǎnzhēn

chéngqiānránjiùlín

xiányánxuānniǎoquèmǎnāichén

shǔyuèyīngzhuànkōngshānliǔchūn

huāchóuduìquánshuǐyànyíngrén

shànjuǎnmíngshíyǐnqiánlóuzàipín

shìchuānjiēěrmìngqiūjǐngtànshēn

qiánhòuyánxiāngbēichén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
白池¹青草古盐州²,倚啸高城豁³望眸
注释:¹白池:盐湖名。在今盐池县北,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之北大池。²古盐州:南北朝至西夏州名。³豁:开阔的样子。⁴眸:眼中瞳仁,泛指眼睛。
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
河朔¹毡庐千里迥(jiǒng)²,泾原³旌节隔年留
注释:¹河朔:地区名,泛指黄河以北。²迥:远。³泾原:唐方镇名。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北)。⁴旌节:古代指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亦借指节度使;军权。这里是作者自称。⁵隔年留:意为自己在这里又多呆了一个年头。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辕门¹菊酒²生豪兴,雁塞³风云惬(qiè)壮游。
注释:¹辕门:军营的大门。²菊酒:即菊花酒。重阳佳节,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³雁塞:泛指北方边塞。⁴惬:满足,畅快。
诸将至今多卫霍,伫看露布上龙楼。
诸将至今多卫霍(huò)¹,伫看²露布³上龙楼
注释:¹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²伫看:行将看到。³露布: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⁴龙楼:借指太子所居之宫,此指朝堂。

jiǔdēnghuāchíchéng--wángqióng

báichíqīngcǎoyánzhōuxiàogāochénghuōwàngmóu

shuòzhānqiānjiǒngjīngyuánjīngjiéniánliú

yuánménjiǔshēngháoxìngyànsāifēngyúnqièzhuàngyóu

zhūjiāngzhìjīnduōwèihuòzhùkànshànglónglóu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笑,轻鸥(ōu)¹,漠漠²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译文: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¹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²漠漠:云烟弥漫。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平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43-147
2、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856-863
3、 李世忠.逐臣的悲悯——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shì sòngdài 

xiào qīngōu jiāngfēng jiāngbiānshìguānrén jièzhōunán 
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烂倾新酿酒,饱载下江船。
烂倾新酿酒,饱载下江船。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
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这是一首揭露乡村中土豪的诗篇。村豪,指乡村豪富之家。农民辛勤劳动了一年,果实全被地主村豪掠夺去了。这些土豪在地方上势力很大,连官府也干涉不了他们。他们不是官,但势倾官府,是农村中的恶势力。

  诗的开头两句:“日击收田鼓,称大有年。”写秋收日程已到,村豪们每天敲击收田之鼓,召集佃农们为他们收割,他们督催别人辛苦劳动,让人家头顶烈日,脚踩污泥,汗水滴在田地里,自己只在一旁监收。他们占有绝大部份的土地,剥夺别人的劳动果实。除了打鼓催唤佃农刈禾之外,还不时在啧啧称道说:“今年是大有的丰年。”他们沾沾自喜,恬不知耻,自居田地的主人,在他们看来,连佃农们最低限度的穷苦生活,也全出于他们的恩赐。

  三四两句写村豪在夺取佃农劳动成果之后,狂欢享乐,尽情享用用粮食新酿的美酒,包载下江运谷的船只,颐指气使。这两句反衬佃农劳苦终年,吃的却是粗粝之食。五六两句,写这些村豪家里的人全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妇人的头上插满银钗;儿童的衣袍,全用细软的毛皮和丝绸制成。这两句反衬劳动者衣不蔽体,女无裙裤,孩子们在秋天,也全无衣着。一旦天寒,只有忍饥受冻。

  结尾两句:“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揭露村豪是一股顽固的势力,不仅乡村的小吏不敢过问他们,更教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权势熏天,终年鱼肉人民,毫无顾忌,就是地方官,也奈何他们不得。这“不信有官权”一句,写得极为沉痛,逼近杜甫。

  全诗所述,都是实况。作者同情人民,疾恶豪霸,在做地方官的时侯,对农村现实,有深切的了解。他对贫富不均、苦乐悬殊这一社会现实,则是深恶痛绝的。这首五律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98页

cūnháo--méiyáochén

shōutiánshíchēngyǒunián

lànqīngxīnniàngjiǔbǎozàixiàjiāngchuán

yínchāimǎntóngpáocuìdiéxiān

xiūjièwènxìnyǒuguānquán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译文:昨夜读《三国志》不禁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权谋机巧,只落得三分天下,仔细一想,与其这样,还不如象刘伶,喝他个酩酊大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chī)(ái)¹、老成尪(wāng)(cuì)²。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译文: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活到百岁。少年时癫狂无知,老了又瘦弱焦悴。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
注释:¹痴騃:不慧;愚蠢。²尪悴:瘦弱憔悴。

  此词副题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范仲淹为什么要向欧阳修倾吐衷肠呢?原来欧阳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仁宗时“景祐党争”,欧阳修就坚定的站在范仲淹一边。时以吏部员外郎任开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权相吕夷简擅权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图》,又上《帝王好尚论》等四论,批评朝政。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权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将仲淹贬黜出京,当时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辩,而谏官高若讷却讨好吕夷简,说范应当贬官。欧阳修痛恨谏官高若讷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竟不分是非,行为卑鄙,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斥其一味迎合权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欧阳修也因此被贬夷陵。政治上的风雨磨难,高尚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欧二人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盟友。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对者攻击改革派引用朋党。此时已奉调回京的欧阳修任谏官,为了回击反对派的无端指责,支持庆历新政,又写下了著名的《朋党论》。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同仇敌忾。

  此词大约写于这几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击之时。新政失败,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们自然产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这一点,再来读这首词,读者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它是词人因毕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反映。在心头郁积已久的愤懑总得找个宣泄的出口吧?于是,愤激之时,酒酣耳热,对着同遭厄运的老朋友发发牢骚,说说醉话,有何不可?

  其实,这首词固然宣泄了词人的愤懑,但也折射出了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这与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非常相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八年仍未找到出路,于是在此诗中借题发挥,尽情倾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李白的恃酒放旷并不说明他就此沉沦,即便是这首诗亦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实无情徒唤奈何。范仲淹同样如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 ,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从思想上来说,范仲淹的这种感情是有其深刻渊源的。儒家的积极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而老庄清净无为、随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击时能够舒缓压力的精神避难所。在这点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说,在当时,文人们普遍认为词是娱情遣兴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时亦未能例外,与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应该说,这几句亦真亦幻的牢骚话倒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亲可近。

  当然,范仲淹身处逆境,失意惆怅乃至发牢骚,并不意味着他永久的消沉。庆历六年,贬谪到邓州,摆脱了朝党纷争,暂时卸去了烦琐的朝政和边防重任的范仲淹,度过了三年难得的惬意时光,他营造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始终把关怀民生疾苦放在首位,赢得了邓州人民的衷心爱戴。同时,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高潮,千古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著名诗文都写于此时。这表明,范仲淹已经走出了苦闷、沮丧的阴影,已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他毕生的追求。这才是立体的、全面的范仲淹。

yíndēng ·ōuyánggōngshàngfēn

fànzhòngyān sòngdài 

zuóyīnkànshǔzhì xiàocáocāosūnquánliúbèi yòngjìnguān láoxīn zhǐsānfēntiān zhǐxún zhēnggòng liúlíngzuì 
rénshìdōubǎisuì shàochīái lǎochéngwāngcuì zhǐyǒuzhōngjiān xiēshàonián rěnmíngqiān pǐnqiānjīn wènbái 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