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标格冠衡阳,官应星辰近拜郎。
何君标格冠衡阳,官应星辰近拜郎。
衣锦暂还湘水曲,腰□言赴粤人乡。
衣锦暂还湘水曲,腰□言赴粤人乡。
蒌藤接室公庭静,茉莉编篱别院香。
蒌藤接室公庭静,茉莉编篱别院香。
一片冰心向南海,谁知岭表是炎方。
一片冰心向南海,谁知岭表是炎方。

sòngxiànlìngdōngguǎn--càinán

jūnbiāoguānhéngyángguānyīngxīngchénjìnbàiláng

jǐnzànháixiāngshuǐyāoyányuèrénxiāng

lóuténgjiēshìgōngtíngjìngbiānbiéyuànxiāng

piànbīngxīnxiàngnánhǎishuízhīlǐngbiǎoshìyánfāng

蔡汝楠

蔡汝楠

蔡汝楠(1514~1565)字子木,号白石,明湖州德清(今属浙江省)人。8岁侍父听讲于甘泉(湛若水)门下,每每有所解悟。年十八中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职行人,不久升刑部外郎,迁职到南京刑部,与尚书顾麟引为忘年交。 ▶ 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译文: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乃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最终壮志难酬真是让人觉得悲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胸罗文章¹兵百万,胆照²华国树千台³
译文:胸有锦绣文章,治国策略好像统军韬略。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注释:¹胸罗文章:指贾谊胸有锦绣文章。²胆照:肝胆相照。华国:即华夏,这里指汉王朝。³树千台:指建立众多的诸侯国。汉制设立“三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则势将设立“千台”。贾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他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雄英无计倾圣主¹,高节终竟受疑猜。
译文:如此杰出的人物却并未赢得汉文帝的赏识,他的高洁大义反而被君主猜忌。
注释:¹圣主:借用古代称颂帝王的惯用语,这里指汉文帝。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千古同惜长沙傅¹,空白²汨罗³步尘埃。
译文:古往今来无数人痛惜贾谊的遭遇,徒然地说贾谊是步了屈原的后尘。
注释:¹长沙傅:指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²空白:徒然说。³汨罗:即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

  全诗56字,毛泽东建国后读史之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首联是总冒,概括了贾谊的一生。特别强调其年少多才、壮志未酬这两点。按,贾谊是西汉大政论家和大文学家,所著《过秦论》三篇,详尽分析秦王朝统一中国及其二世而亡的原因,为汉文帝提供政治改革的借鉴,其文气盛言宜,文采斐然,开千古史论之先河。《论积贮疏》指陈朝廷积贮不充,是不安定因素,强调驱民归农的重要性。贾谊写出这些传世的大作时,多大年纪呢?不过二十三岁。那样年轻,就有治国的才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廊庙才”)。真是人才难得。据载,贾谊为博士,汉文帝或有咨询,诸老博士欲语不能,而年纪最轻的他却能专对,所以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然而,当文帝二年(前178)贾谊将进一步被提拔“任公卿之位”时,却激起朝中大臣一致的反弹。参与攻讦贾谊的,有平定诸吕、拥立文帝的元老级重臣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问题就严重了。文帝不得不作出让步,贾谊终竟被贬谪到长沙,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是命运对他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文帝七年(前173)贾谊被召回长安,任命为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不幸的是,在四年后(前169)的一天,梁怀王因朝见皇上,途中不幸坠马而死,这一场飞来的横祸,彻底终结了贾谊的政治生命,不到一年,他就在抑郁中悄无声息地死去。怎么不是“事堪哀”呢!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颔联上承“廊庙才”,展开铺叙。贾谊文章,在汉初为第一。除了前面提到的《过秦论》、《论积贮疏》外,在贾谊被召回长安的几年中,他又曾多次向王朝上疏,建言献策,写下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这篇长文一反“天下已安已治”之说,指出当时种种社会隐患,如不及时消除,则如“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随时可能转化为政治危机。毛泽东称其“胸罗文章”,并不指一般意义上的文才,而是说有经世致用之才。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贾谊具有何等军事才能,但治国与用兵这两件事往往连类而及。“兵百万”一语的出处,来自西夏人语范仲淹:“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引《名臣传》)。当然,还有一种讲法,是说贾谊文章,当得起百万雄兵,相当于“一支笔当三千毛瑟枪”那个意思。“胆照华国树千台”,乍看不知所云。细读《陈政事疏》,方知所谓“树千台”,乃指疏中提出的“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当时各大诸侯王势力膨胀已成隐患,分封更多的诸侯以削弱各大诸侯国的实权,才能巩固中央集权。汉制,封国设三台,“千台”乃极言分封诸侯国之多。毛泽东从巩固中央集权的角度出发,肯定贾谊“众建诸侯”的意见,是古人咏贾生的名篇中没有说过的话。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颈联上承“壮志未酬”,为贾生抱屈。上句说贾谊如此杰出,却并未赢得汉文帝的真赏。说句公道话,汉文帝对贾谊的破格任用,已算得上非常的恩典了,所以王安石有“谁道君王薄贾生”之慨。汉文帝有汉文帝的难处,一个皇帝要作出重大决定,势必听一听身边人和大臣的意见。《文选》李善注引应劭《风俗通》说,贾谊与邓通俱侍中同位,忠奸不能互容,邓通进谗,导致文帝对贾谊的疏远。所记虽不见于《史记》、《汉书》,当有一定根据。何况还有周勃、灌婴这样的耆旧重臣也站在对立面上,叫文帝怎么办才好呢。“受疑猜”,指当时反对派加给贾谊的两条罪名,一条是“专欲擅权”,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条是“纷乱诸事”,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尾联“千古同惜”指长时期以来,人们对贾谊命运的一致评价,表达了毛泽东对谗言佞臣的痛恨之情。在最后“空白汨罗步尘埃”一句中,毛泽东表达了他对贾谊之死的慨叹和惋惜,认为贾谊虽然在《吊屈原赋》中对屈原选择投江殉国的归宿表示不以为然,然而贾谊最终也没有超越屈原的愚忠,因梁怀王堕马之事而忧伤不止,终于忧郁过度而死,同于屈原的投江,还是步了屈原后尘。毛泽东在这里哀其超凡的才华徒然空耗殆尽。

参考资料:
1、 藏书网.七律·咏贾谊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日¹江上行,东风²日暖闻吹笙(shēng)³
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注释:¹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²东风:春风。³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花须¹柳眼²各无赖(lài)³,紫蝶(dié)黄蜂俱有情。
译文: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闻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注释:¹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²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³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万里忆归元亮井¹,三年从事亚夫营²
译文: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注释:¹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²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新滩莫悟游人¹意,更作风檐(yán)夜雨声²
译文: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注释:¹游人:作者自指。²风檐夜雨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闻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闻,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闻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闻,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55-1156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3、 刘学锴 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143 .

èryuèèr--shāngyǐn

èryuèèrjiāngshàngxíngdōngfēngnuǎnwénchuīshēng

huāliǔyǎnlàidiéhuángfēngyǒuqíng

wànguīyuánliàngjǐngsānniáncóngshìyíng

xīntānyóuréngèngzuòfēngyánshēng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译文:穿桥而过的水光仿佛长练般落到高高的松树上,天生桥犹如白虹在浮云间时隐时现。
注释:天生桥:修文名胜风景区之一,位于谷堡乡哨上,离修文县城12.5公里。
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辽鹤不来华表¹²,仙人一去石桥空。
译文:辽鹤没有归来华表已经毁烂,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空的石桥。
注释:¹华表:古代设在城门、坟墓前的石柱。²烂:腐烂,这里作“毁损”解。辽鹤句:此句用典。据《搜神记》载辽东有丁令威,其人远行,死后化为白鹤归来,栖止于辽东城门华表柱上。此传说距王守仁所生活年代已是几百年后,其时华表已烂。
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
徒闻鹊架¹横秋夕,漫说秦表²到海东。
译文:曾听说喜鹊会在秋夜架起鹊桥,还听说秦始皇的长鞭能把大石赶到海东。
注释:¹鹊架:此句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²秦表:传说秦始皇有神表,能赶石头到海中。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译文:如果将天生桥移到长江,定能救险济生,可惜它却在这万山丛中毫无用处。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¹
译文:去年我们相别,有人传话说您游江东去了。
注释:¹江东:长江流至芜湖,呈南北走向,江东为辽东,即今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谓言挂席¹度沧(cāng)²,却来³应是无长风。
译文:又说您挂帆东海,直渡沧溟,一路上平安无事,风平浪静。
注释:¹挂席:挂风帆。²沧海:此指东海。³却来:返回之意。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运用铺叙手法,讲述诗人与久别重逢的友人狄博通的亲切慰问,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别我向何处”、“传道游江东”为李问狄答,增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相思离别之苦。诗词新颖别致、平淡无奇,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客套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紧扣上文,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关爱之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深切怀念和重逢的喜悦之情。“度沧海”能表达李白凌云之志,“长风”,则形容在大浪袭来时的情景,飘逸洒脱,无拘无束,豪情万丈。诗人运用“长风破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这恰恰是突显出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气质。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与久别重逢友人狄博通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足见李白清新脱俗的诗风。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信口成章,借用“挂席”、“度”、“沧海”、“长风”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生动诙谐地描写了友人狄博通“挂席度沧海”、“游江东”的形象,亦似是喻已,侧面衬托出诗人不满足于“孤臣孽子”的现状,向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想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此诗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体现了李白与友人狄博通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友谊,抒写出诗人见到从江东归来的好友狄博通的欣喜心情。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

dōngjiàntōng

bái tángdài 

niánbiéxiàngchù yǒurénchuándàoyóujiāngdōng 
wèiyánguàcānghǎi quèláiyīngshìchángfēng 
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当年志意¹欲横秋²,今日思之重(zhòng)³可羞
译文:想当年雄心壮志高,现在想来真真觉得无比羞愧。
注释:岁暮:暮年。自贻:写给自己。¹志意:雄心壮志。²横秋:形容人的气势很盛。³重:很,特别。⁴可羞:惭愧。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事到强图皆屑(xiè)¹,道非真得尽悠悠²
译文:正发奋强图之时却疲惫匆迫,未求得真知灼见便转向庸俗无为。
注释:¹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²悠悠:指悠闲自在。庸俗,荒谬。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译文:静心观察事物才能求真,年老读书会越发感悟。
谈麈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谈麈(zhǔ)¹从容对宾客,荐章²重叠³误公侯。
译文:清雅的谈论足以从容应对宾客,连篇累牍的举荐奏章反误了功名。
注释:¹谈麈:清谈。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谈麈,指古人清谈时所执的麈尾。清谈是指在魏晋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释义为清雅的谈论。²荐章:推荐人材的奏章;举荐文书。³重叠:重重叠叠。指连篇累牍。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nú)¹怨白头。
译文:既蒙贤人垂青重用,哪管妻儿报怨发白年衰。
注释:¹妻孥:妻和子。
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余子若为谋。
谷口郑真¹焉敢望,寿陵余子²若为谋³
译文:做不到谷口郑真那样清高隐居,倒像寿陵少年邯郸学步。
注释:¹谷口郑真:西汉末年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人郑子真,为人清高,耕读不仕,修道静默,隐逸民间,修身自保,非其所有,决不苟求。焉敢望:怎敢企望。²寿陵余子:战国时期,燕国寿陵(现在的河南洛宁县)一个少年,特别迷恋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专门到邯郸学习,结果他不仅没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余子:长子之外的儿子。³若为谋:好像是同谋,同类。
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
(dǐng)¹龙虎²忘看守³,棋上山河废讲求。
译文:管控不好厨房的水火,又讲不清棋中谋略。
注释:¹鼎间:指厨房。²龙虎:指水火。龙为水,虎为火。³忘看守:忘记了看管。⁴棋上山河:指棋枰世界。废讲求:很难讲明白。
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
一枕晴窗¹睡初觉,数声幽鸟²语方休。
译文:明亮的窗边一觉睡到大天亮,闻听得静鸟数声鸣叫。
注释:¹晴窗:明亮的窗户。²幽鸟:静鸟。用于描写幽静环境中的鸟儿,一动一静,交相辉映,增添意趣之用。
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
林泉¹好处将诗买,风月²佳时用酒酬(chóu)
译文:好山好水好写诗,良辰美景饮美酒。
注释:¹林泉:山林与泉石。指隐居之地。²风月:指美丽的景色。
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三百六旬¹如去箭,肯²³(jīn)落闲愁。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光阴似箭,岂能让无端无谓的忧愁装满胸。
注释:¹三百六旬:指一年。旬:一旬为十天。²肯:岂肯,岂能。³教:让。⁴襟抱:胸襟,内心。胸中。落:装。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