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译文: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译文: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译文: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zhào)¹,自有云霄(xiāo)万里高。
译文:一群小燕子小麻雀却在那里噪聒:落毛的老鹰不如雀!哈哈!老鹰说:你们别高兴太早,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
注释:¹啅:众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诮意。
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之白的。百世纯洁的色泽,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太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guānfàngbáiyī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yuèbiānfēnggāo yīngbáijǐnmáo 
fēipiànxuě bǎijiànqiūháo 

hándōngshíèryuè cāngyīngjiǔmáo 
yányànquèxiāngzhào yǒuyúnxiāowàngā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

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

一群小燕子小麻雀却在那里噪聒:落毛的老鹰不如雀!哈哈!老鹰说:你们别高兴太早,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

注释

啅:众口貌,太白借用作嘲诮意。

参考资料:
1、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69-70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173
评析

  秋风正劲的时候,白鹰高飞。诗人很喜欢白色,于是就非常突出鹰之白。“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是反衬鹰之白的。百世纯洁的色泽,李白就像是纯洁的白鹰,孤飞在太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片洁白。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波映横塘¹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gāo)²。春城风景胜江郊³
译文:波光粼粼的流水照映着横塘堤,河边的柳树掩映着小桥。天色将暮,使人感到稍许冷意,细细的雨丝洒落在水旁。此时的整个春城的风景远胜临江郊野的风光。
注释:¹横塘:即南京市西南的横塘。²亭皋:水边的平地。³江郊:临江的郊野。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译文:花蕊悄悄地随了蜜蜂去酿作了蜜,溪云有意陪伴着白鹤回巢。草堂边上又抽生了两三竿新竹。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

  起句两个“映”字,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艺术观察力。池溏春水,碧波荡漾,烟柳垂荫,小桥、亭榭若隐若现。水塘之波,塘边之柳,塘上之桥,相映成趣。连用两“映”字,景色明媚,节奏复沓,极具清新风格。第二句写春雨,冷烟疏雨,就是烟雨,就是蒙蒙小雨。因为下雨,池边的亭榭,看上去也有些模糊了。这就使眼前的景色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第三句紧承上二句,具有小结之意: “春城风景胜江郊”。江郊是临江地带。就是说,这里的景致超过了江郊。一个“胜”字,又深化了春景之美。

  下阕“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把“花”和“云”拟人化了,赋予浓郁的感情色彩。花蕊随蜂,溪云伴鹤,说明春意盎然,物随人意,已经很迷人了。再加上一个“暗”字、“还”字,更是传神妙笔,写尽了春光的魅力。所以,夏承焘先生评论此联谓: “花蕊一联,自然流转”是很有道理的。结句“草堂新竹两三梢”,一则扣合上片“春城风景胜江郊”,二则总收全词,好象词人在江边小路踏青,一路看去,最后惊喜地发现竹梢又长了二三节。夏承焘在《金元明清词选》中评论说:“结句轻轻即收,不著议论,而并具微婉。”

  这首词的艺术风格是清秀自然,宛转沉著。这首词好象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作者的情感通过描绘景物,同时把“情之所至,妙不自寻”的意境传递给读者了。值得再三玩味。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译文:想要杀了那爱报晓的公鸡,弹弓赶走那早早就鸣叫的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愿得连冥¹不复曙(shǔ)²,一年都一晓。
译文:只愿黑夜连着黑夜永远不到天明,一年只有一个早上。
注释:¹冥:夜晚。²曙:白天。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冬至至后日初长¹,远在剑南²思洛阳。
译文: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
注释:¹日初长:指冬至之后,白天逐渐由短变长。²剑南:这里指蜀地。因在剑门关以南,故称。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青袍白马¹有何意,金思铜驼²非故乡³
译文: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
注释:¹青袍白马:此和《洗兵行》中所用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的是幕府生活。²金思、铜驼:邵注:金思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³非故乡:金思铜驼,洛阳皆遭乱矣,物是人非。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dì)(è)¹一别永相望。
译文: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
注释:¹棣萼:以比喻兄弟。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愁极¹本凭诗遣(qiǎn)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译文: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注释:¹愁极:意为愁苦极时本欲借诗遣怀,但诗成而吟咏反觉更添凄凉。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参考资料:
1、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卷十四笺此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因梅花而念棣萼,总是触物伤怀。”

zhìhòu

 tángdài 

dōngzhìzhìhòuchūcháng yuǎnzàijiànnánluòyáng 
qīngpáobáiyǒu jīntóngtuófēixiāng 
méihuākāijué èbiéyǒngxiāngwàng 
chóuběnpíngshīqiǎnxìng shīchéngyínyǒngzhuǎnliáng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¹声残。
译文:黄昏时登楼而望,只见杏花在微寒中开放,一钩斜月映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归来,两行大雁北飞,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
注释:¹画角:有彩绘的号角。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qǐ)¹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yíng)盈秋水,淡淡春山²
译文:华美的窗前,一位佳人立于春风中,默默无语,闲愁万种。也应像往日一样,眼如秋水般清亮,眉似春山般秀美。
注释:¹绮窗:雕镂花纹的窗子。²“盈盈”二句:谓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如春山之秀。澹澹,水波动貌。

  起首两句以形象鲜明的笔触绘出了一幅早春图:春寒料峭,杏花初绽,绣楼栏杆,夕阳斜月。这是景物描写,它暗写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联系上下文,读者从这环境烘托中可以看到:一位思妇在早春二月杏花初绽之时,迎着料峭的春寒,登上色彩绮丽的绣楼,倚在栏杆旁,看着落日晚霞飞舞、斜月冉冉升起。她静静地观看眼前景,默默地思念远方征人。这幽静、凄寒的典型环境,正暗暗地烘托出一个忧思难奈的人物情态。黄昏,指登楼时刻;杏花寒,谓登楼季节。据《花候考》,雨水这个节气中,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其时当二月。但这里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故而于清冷中显出幽美。词人独上层楼,极目天涯,无边思绪,自会油然而生。何况登楼之际,春寒料峭,暮色苍芒,一钩斜月,映照栏干,这种环境,多么使人感到孤单凄凉。下面三句,写登楼所见所闻。“一双燕子,两行征雁”,含意深长。燕本双飞,雁惯合群,特写“一双”、“两行”,反衬词人此际的孤独。耳边还传来城上的画角声,心情之凄楚,可以想见。上片写景,然景中有情,情中见人。

  下片由写景到抒情。此情是怀人之情,怀人又从悬想对方着笔。“绮窗”,谓雕饰华美的窗棂。唐王维《扶南曲歌辞》云“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把佳人与绮窗分作两句,意境优美;阮阅此词则将绮窗与人合并一起,径称“绮窗人”,语言更加浓缩,形象更加鲜明。仿佛词人从这熟悉的华美的窗口透视进去,只见其人亭亭玉立于春风之中,悄然无语。这里的“无语”,实际上就是深思:“春闲”,实际上是春愁。就中可以看出.窗内人是一个深于情的女子。结尾两句“盈盈秋水,淡淡春山”,渭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似春山之秀。前面着以“也应似旧”…句,词情顿然跳出实境,转作冥想之笔。

  作者在上下阕的末三句分别写燕子成双,大雁成群,皆是实写所见。以秋水喻美人明眸,以春山状美人黛眉,则是作者想象的虚景。双燕、雁阵反衬出独身一人,秋水、春山突出词人对佳人的怀思。这两处的手法前人也用,并不新奇。但所用的章法结构极有意思。徐培均指出,歇拍“前两句对起,后一句单收,似《浣溪沙》的后片,形成不稳定感,易于过渡”。而结拍首句不对称,后二句对称,正好与歇拍相反。这种结构在韵律上有所更张,增加了全词的活泼感。

参考资料:
1、 兰东辉著,宋词鉴赏辞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03,第58页
2、 王兆鹏编选,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183页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译文: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极目望尽南天。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译文:常听说有五六仙人,在此游乐。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溪流琴高水,石耸(sǒng)麻姑¹坛。
译文: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坛石崖耸立。
注释:¹麻姑:道教神话人物。过去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白龙降陵(líng)阳,黄鹤呼子安¹
译文:白龙降落在陵阳山,黄鹤呼叫子安。
注释:¹“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典出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溪化骑日月,云行翼鸳(yuān)(luán)¹
译文:子安的在这里羽化骑黄鹤上日月,乘长风驾云雾,与鸳鸾比翼。
注释:¹鸳鸾:一作“鹍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lán)¹
译文:下视茫茫宇宙之间,四海皆是波澜壮阔。
注释:¹皆波澜:一作“空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译文:双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艰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译文:人生百岁,现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预期。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译文:强食的瓜儿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译文:我愿跟随仙人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dēngjìngtíngshānnánwàng怀huáizèngdòuzhǔ簿--bái

jìngtínghuíshǒujǐntiānnánduān

xiānzhěliùrénchángwényóupán

liúqíngāoshuǐshísǒngtán

báilóngjiànglíngyánghuángziān

huàyuèyúnxíngyuānluán

xiàshìzhòujiānmíngjiēlán

tàijuéxiàshìcóngzhīnán

bǎisuìluòbànqiánhàomànmàn

qiángshíchéngwèiqīngchénzhǎngtàn

yuànsuízimíngliànhuǒshāojīnd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