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芳退后,兰阶下、绿抽簪。渐叶展鸾翎,花含凤嘴,影乱槐阴。
记红芳退后,兰阶下、绿抽簪。渐叶展鸾翎,花含凤嘴,影乱槐阴。
宜男自来入咏,早薰风、长养北堂深。好是彩衣寿酒,一枝照映钗金。
宜男自来入咏,早薰风、长养北堂深。好是彩衣寿酒,一枝照映钗金。
中庭无奈雪霜侵。风木忽哀吟。叹光景无多,芳华易殒,冷泪盈襟。
中庭无奈雪霜侵。风木忽哀吟。叹光景无多,芳华易殒,冷泪盈襟。
伤心药栏西畔,但断机、残月尚如今。总道春晖难答,年年寸草萌心。
伤心药栏西畔,但断机、残月尚如今。总道春晖难答,年年寸草萌心。

lánhuāmànèrxuānjuǎn--chéntíng

hóngfāng退tuìhòulánjiēxià绿chōuzānjiànzhǎnluánlínghuāhánfèngzuǐyǐngluànhuáiyīn

nánláiyǒngzǎoxūnfēngzhǎngyǎngběitángshēnhǎoshìcǎi寿shòujiǔzhīzhàoyìngchāijīn

zhōngtíngnàixuěshuāngqīnfēngāiyíntànguāngjǐngduōfānghuáyǔnlěnglèiyíngjīn

shāngxīnyàolán西pàndànduàncányuèshàngjīnzǒngdàochūnhuīnánniánniáncùncǎoméngxīn

陈霆

陈霆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著有《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清山堂诗话》、《清山堂词话》等。 ▶ 2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一镜清寒。
春屋围花,秋池沿草,旧家锦藉川原¹。莲尾分津,桃边迷路,片红不到人间。乱篁(huáng)²苍暗,料惜把、行题共删。小晴帘卷,独占西墙³,一镜清寒。
译文:春天里,钱得闲的庭院四周开满了鲜花;秋天时,园池的周围长满了杂草;河两边的空地上花草铺地,一派草木繁茂的景象。在荷花池的尽头有一条分叉的水道,而桃林的深处却是曲径通幽,花园周围又用高墙隔断了外人窥视园中美景的视线。花园中茂盛的竹林内,阴凉蔽日,真是个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啊。大家聚集在这儿,用诗词盛赞着园中的美景,可惜我们选遍了诗词名也写不尽园景之美。当天气刚一转晴的时候,如果晚上我们卷起园中楼阁中的窗帘,还可以毫无阻隔地欣赏那一轮悬挂在西面高墙上的清凉的圆月。
注释:庆春宫:词牌名。一名“庆宫春”。此词为平韵体,前段十一句,四平的;后段十一旬,五平韵。越:一本作“赵”。钱得闲:事迹不详。¹锦藉川原:五代十国时的钱为吴越国的建立者。其所居营为衣锦营,后开为衣锦城。钱镠游衣锦臧,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²篁:竹。³墙:一本作“嫱”。⁴一镜:指水平如镜。
风光未老吟潘。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翻烬,系船香斗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
风光未老吟潘¹。嘶骑征尘,只付凭阑。鸣瑟传杯,辟邪²翻烬(jìn),系船香斗³春宽。晚林青外,乱鸦著、斜阳几山。粉消莫染,犹是秦宫,绿扰云鬟(huán)
译文:园中的美景使我延缓了衰老,所谓“得山水情其人多寿”即此之谓也。但是,我那想要报国效忠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壮志,却又在这花园里的闲游之中消磨殆尽了。在这花园中,我们可以自在地弹琴奏瑟,畅饮着醇酒,室内的辟邪炉中香烟缭绕,令人陶醉。春日里,如果我们能够乘小舟绕池游园,当系住小舟上岸之时,又可以在花园各处寻找花花草草来争异斗胜。黄昏之时,我们远眺西边,晚霞笼罩在园林之外,只见群鸦聒噪,纷纷没入到西边的群山中去了。人老色衰不用再去打扮,这好比秦时的老宫女,看到春天的翠绿色,反而会扰乱她的心绪一样。
注释:¹吟潘:指晋诗人潘岳,著名篇《闲居赋》,叹“得闲”。²辟邪:香名。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³香斗:水潭形如熨斗。⁴秦宫:语出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⁵绿扰云鬟:语出《阿房宫赋》:“绿云找扰,梳晓也。

  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钱得闲园池的景物,并抒写作者游园时的感受。上片虚实兼写钱得闲园中各处景点,下片写出自己游园时的感受,不仅表达了隐逸之趣亦寄托了忧患之情。

  上片围绕园中之景展开笔墨。发端一韵,扣题,写钱氏园林之美。“春屋围花,秋池沿草”以对句出之。写此园内,屋之四周种满名花,池之四沿皆植卉草。“春”“秋”二字,指一年到头都是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日家锦藉川原”此化用五代时吴越王钱锣荣归乡里衣锦城时,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缎之事,极写友人园林美如锦绣。友人姓钱,与吴越王同姓,故此典用得贴切自然。“莲尾分津”一韵写碧水洼漪,到处是莲花玉立,山径曲折,处处有桃花迎春。“分津”写水域广阔,渡口多。“迷路”既写曲径通幽,又写桃花茂盛,遮掩了山路。“片红不到人间”,以夸张笔法写钱氏庭园如仙境一般。“乱篁苍暗”一韵,言幽篁蓊蓊郁郁,遮掩着山中亭阁,其上面的题额隐约难见。“小晴帘卷”一韵,写园中西墙内的轩榭,屹立在平如静的水面上,睛日垂帝卷起,水上清冽的寒气阵阵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下片写园内主人。“风光未老吟潘”此句化用晋潘岳的《闲居赋》扣词题“得闲”二字,写友人在花园中悠闲度日,“风光”二字点出友人生活逍遥自在,情趣高洁脱俗。以下二韵围绕“风光”予以渲染。“嘶骑征尘”一韵,写其不为仕途弃波,而把兴趣付于“凭”远跳的山水之中,一个“只”字,言出兴趣的执著。“鸣瑟传杯”一韵,继续渲染“风光”二字,写友人在炉香袅袅的室内,时而饮酒赋诗,时而鸣琴鼓瑟;在一叶扁舟之中,时而荡于碧波,时而系于岸畔。这里有声响、有画面,动静交织。“晚林青外”一韵,言当夕阳西下之时,青迷漫,树枝上乱鸦归巢。此处“晚林”“乱鸦”“斜阳”为全篇涂上了暗色,与全篇景物的亮色相对照,令人有凄婉的感受,为结句作了铺垫。最后“粉消莫染”一韵,结得颇为含蓄,言这里环境虽然极为优美,好似秦朝的阿房宫,但“莫染”二字,点明这里没有绿云扰扰的晓,没有脂水涨腻的红粉,没有爱纷奢而亡秦的宫中佳丽,也就是说它不是真的阿房宫。结句空际转身,突兀而有气魄。这里是世外桃源的景,有避世隐居的情,在国势日微,动荡不安的南宋末期,词人向往平和安逸,忧虑国运日衰之情,都隐隐地寄托在词境之中。故周济曰:“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君特哀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介存斋论词杂著》)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19-122
2、 唐圭璋.词语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1633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别肠转如轮¹,一刻既万周。
译文:离情别思就象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注释:¹轮:早期蒸汽机轮船两侧的双轮。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译文: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的忧愁更加滋长。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译文:古代有山川,也有孤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译文: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今日舟与车,并力¹生离愁。
译文: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生人的离愁别虚。
注释:¹并力:合力,一起。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明知须臾(yú)¹景,不许稍绸(chóu)(móu)²
译文:(火车、轮船)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注释:¹须臾:片刻、短时间。²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译文: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虽有万钧柁(duò)¹,动如绕指柔²
译文:即使有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注释:¹万钧柁:几万斤重的船舵。万钧,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三十斤为一钧。柁,即舵。这里指轮船后面的发动机。²绕指柔:这里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岂无打头风¹,亦不畏石尤²
译文: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注释:¹打头风:迎面吹来的风,逆风。²石尤:即石尤风。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后因称逆风、顶风为石尤风。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译文: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望影倏(shū)¹不见,烟波杳(yǎo)悠悠。
译文: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注释:¹倏:疾速,忽然。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¹(fǒu)²?
译文: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注释:¹留滞:路途阻塞。²不:通“否”。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¹
译文: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注释:¹轻气球:指海上飞的汽艇。

jīnbié ·

huángzūnxiàn qīngdài 

biéchángzhuànlún wànzhōu 
yǎnjiànshuānglúnchí zēngzhōngxīnyōu 
yǒushānchuān yǒuchēzhōu 
chēzhōuzàibié xíngzhǐyóuyóu 
jīnzhōuchē bìngshéngchóu 
míngzhījǐng shāochóumóu 
zhōngshēngshí qǐngshāoliú 
suīyǒuwànjūnduò dòngràozhǐróu 
tóufēng wèishíyóu 
sòngzhěwèifǎn jūnzàitiānjìntóu 
wàngyǐngshūjiàn yānyǎoyōuyōu 
 guīdìngliúzhì 
suǒyuànjūnguīshí kuàichéngqīngqiú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去。
谢奕作剡(shàn)令,有一老翁¹犯法,谢以醇(chún)²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³。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kù),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去。
译文: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已经喝醉了,还不让停。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你是想放了他吗?”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
注释:¹老翁:年老的男子。²醇酒:烈酒。³已:停止。⁴著青布绔:穿着青布裤子,绔,同裤 著,穿。⁵遣:打发。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清时有味是无能¹,闲爱孤云静爱僧。
译文: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注释:¹“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欲把一麾(huī)¹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zhāo)²
译文: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释:¹一麾:旌旗。²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7-1068

jiāngxīngdēngyóuyuánjué

 tángdài 

qīngshíyǒuwèishìnéng xiánàiyúnjìngàisēng 
huījiānghǎi yóuyuánshàngwàngzhāolíng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¹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²。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³(pín)轻笑浅。
译文: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放晴。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注释:¹放:露出。²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³约略:大概,差不多。⁴颦:眉毛。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¹,小艳疏(shū)²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³,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sháo)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译文:一年春光最好之时,不在繁华盛开的时候,那小小的花朵,疏淡的香味最为娇媚温柔。到了清明前后,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注释:¹浓芳:繁花浓艳。²疏香:借指梅花。³乱:热闹,红火。⁴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⁵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致的词,意在提醒至们及早探春,不要遗忘了之后的梅花。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至便青眼。”首二句描写初春天气,积雪融化,天气放晴。“杨柳于至便青眼,”至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故曰:“青眼”。可见词语语意双关,既写初生的柳叶似眼,又巧用“青眼”一次,以示柳对至的好感。"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这首二句便写梅花,词至将梅花拟至化,说它“风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称“一点梅心”。后面两句将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与梅一低颦,一浅笑,相映成趣,含无限风致。

  下片说理,情理交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承上启下。“小艳疏香”说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条稀疏。“娇软”也一样,只是“娇”偏重写梅,“软”偏写柳。“浓芳”二字则下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清明时候,春光烂漫,百花争妍。但百花盛开,反使至感到“无复新意”,况且胜极而衰,春光最盛时,春天也便要逐渐消散了,所以说:“已失去了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词至劝至们及早游春,不要坐等美好时光的流逝。

  这是一首惜春词,意在让至们及早探春莫留遗憾,也寓意着让至们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北:长江出版社,2009:204-205
2、 思履.宋词三百首白银版.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175-176
3、 诸葛忆兵.宋词名篇赏析.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106-107

dòngxiān ·xuěyúnsànjìn

yuányīng sòngdài 

niánchūn wéiméiliǔjiānwèizuìshēn zhìyīnghuālànmànshí chūnshuāichí shǐ使rénxīn zuò dòngxiān  shǐ使tànchūnzhězhī hòushízhīhuǐ 

xuěyúnsànjìn fàngxiǎoqíngchíyuàn yángliǔrénbiàn便qīngyǎn gèngfēngliúduōchù diǎnméixīn xiāngyìngyuǎn yuēlüèpínqīngxiàoqiǎn 
niánchūnhǎochù zàinóngfāng xiǎoyànshūxiāngzuìjiāoruǎn dàoqīngmíngshíhòu bǎiqiānhóng huāzhèngluàn shīchūnfēngbàn zǎozhànsháoguānggòngzhuīyóu dànguǎnchūnhán zuìhóngnu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