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雨初歇,溪水夜来长。幽禽知我閒,飞下复飞上。
山中雨初歇,溪水夜来长。幽禽知我閒,飞下复飞上。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画堂红袖倚(yǐ)清酣(hān)¹,华发不胜簪(zān)²。几回晚直³金銮(luán)殿,东风软、花里停骖(cān)。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译文: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白发纷纷脱落,连簪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注释:¹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²华髪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³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⁴金銮殿:皇帝宝殿。⁵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⁶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御沟冰泮¹水挼(ruó)²蓝。飞燕语呢喃(nán)。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jiān)³。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注释:¹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²挼:揉搓。³银字泥缄:指书信。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形容自己的年老、寂寞。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开头两句从家里生活写起,似乎开得太远,与怀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暗蕴怀念远方朋友的意思。作者不说自己年迈,盼望与老友相聚。而说自己没心思与姬妾周旋,姬妾清闲自在。以侧写正,委婉曲致。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簪里停骖。”接下去叙述自已在金銮殿当值的情景。金殿是皇帝的宝殿,学士怎么能在那里值班歇宿呢?原来学士执掌内廷书诏,为让皇帝传呼方便,学士院便设在金銮殿侧。金殿当值是作者写自已的生活,也是写柯敬仲当年的工作。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一个停住车马的细节,暗示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许传宫烛”补足了“晚直”(值), “轻罗初试”照应了“风软”。“几回晚直金銮殿”到“轻罗初试朝衫”几句,描写了作者作“侍书学士”时的活动。在金銮殿替皇帝书写诏书,允许传呼执烛官人,允许在天热时穿轻罗朝衫,这描写的是金殿当值所做的事,所受的待遇。多么安逸的生活,但词人已是迟暮之年,归隐之心在所难免。

  下阕改变手法,侧重以景言情,写思念朋友和归心似箭的情怀。

  上下阕都以春天为背景,画面颜色调得匀称、明艳,意境柔和妩媚、动静相宜,仿佛要让读者跌入甜糯的燕子呢喃声中,迷醉在簪飞烂漫的东风里。尤其是最后一句“杏簪春雨江南”,全是明艳的名词,组合在一起,有声有色,俨然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长长久久地令人心动。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写春之色,冰白水蓝,颜色鲜明。“接”,“挪”的异体字, “挪”字很传神,将刚化的冰水的形态写得逼真、恰切。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语呢喃’’,自是双燕,边飞边噪,其声是流动、变化的。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这是描写春天的气温,却不仅仅去写春寒。柯敬仲是遭受猜忌、诽谤而不得不隐居家乡的,故此“重重帘幕寒犹在’’便一语双关,说明柯敬仲虽回乡隐居,但对他的飞短流长并没因此而消失,相反,流言蜚语仍象“重重帘幕包裹着他,让人感到寒气森森。当此之时,连柯敬仲昔日的朋友怕招惹是非,竟也不敢同柯教仲来往了。“凭谁”句看似矛盾:既然已经填了这首词寄给柯九思了,怎么又说“凭谁寄银字泥缄”呢?诗人要告诉好友的真实意图也正在这里,到了杏簪春雨江南时候,我也要南归了。这里作者对老友的关心,对世态的鄙弃,都一古脑儿地表现出来了。

  “报道先生归也,杏簪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杏簪春雨江南”。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簪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第564页
2、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163页
3、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288页

fēngsōng··jìngzhòng--

huàtánghóngxiùqīnghānhuáshèngzānhuíwǎnzhíjīnluán殿diàndōngfēngruǎnhuātíngcānshūzhàochuángōngzhúqīngluóchūshìcháoshān

gōubīngpànshuǐruálánfēiyànnenánzhòngzhòngliánhányóuzàipíngshuíyínjiānbàodàoxiānshēngguīxìnghuāchūnjiāngnán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¹猎马²缩寒毛。
译文:九月的天山脚下寒风似刀,城南出猎的马儿缩着寒毛。
注释:赵将军:未详。闻一多考证认为是疏勒守捉使赵宗玼,后继封常宿任北庭节度使。¹城南:庭州城南郊野。²猎马:出猎的马。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将军纵¹²场场胜,赌得单于貂(diāo)鼠袍(páo)³
译文:赵将军比赛骑射场场获胜,赢得那单于穿的貂鼠皮袍。
注释:¹纵:放任自己。²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³貂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诗一开头先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图。深秋时分,在寒冷的天山脚下,北风夹着严寒,犹如利刀一般砭人肌骨。这里用“似刀”来渲染寒风刺骨,风之劲急,天气之严寒,把“风似刀”和“九月”联系起来,形成反差,这样,将边塞生活环境就渲染得更艰苦了。“九月”于中原来说,正是秋高气爽,边塞就已是“风似刀”了。“城南”一句,写很能耐寒的猎马,在寒风中冻得缩缩瑟瑟,进一步将寒风凛冽的气氛,从效应上作了生动的渲染。

  这两句诗,还没有正面写赵将军,只是渲染环境、渲染气氛,为赵将军的活动,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以衬托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后两句构思巧妙,比喻新颖。诗人用赌博来比喻战斗,手法新颖。岑参在诗中以“纵”来形容“博”,可以使人想象赵将军豪放的英雄气概。苦斗沙场,何等艰辛,而赵将军纵情驰骋于其中,视之如同方桌上的一场赌博游戏,表现出无比豪迈的气魄。“场场胜”,“赌得”“貂鼠袍”,显得如此轻松、潇洒。这里,作者似乎展现了赵将军手提大刀,刀尖挑着单于的貂袍拍马而回的轻盈身影。这里所写同前两句严寒艰苦的环境联系起来,在如此艰难困难环境下,却赢得如此轻松潇洒自如,赵将军的英勇善战就得到完美的表现。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情调欢乐昂扬。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32-333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6-247

zhàojiāngjūn

cénshēn tángdài 

jiǔyuètiānshānfēngdāo chéngnánlièsuōhánmáo 
jiāngjūnzòngchángchángshèng chándiāoshǔpáo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biāo)吹面,黄花初把。苍鬓(bìn)羁孤,粗营鸡黍,浊醪(láo)催贳(shì)¹。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译文:秋天的南方,无数的落叶,又零落地飘下。清澄的江水飘过一阵细雨,清凉的风吹过行人面,黄色的花才开始含苞。白眉羁旅一人,简单的在农家小院宿营,几杯浊酒带来许久感伤。对着斜斜的露滴,有点凄冷的香恰如其分,故人去,徒留感叹。
注释:¹贳:赊欠。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qī)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¹。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yú)细看,牛山²底事,强成沾洒。
译文:头上的丝带在醉意中不经意掉落,将要睡觉时,水雾萦绕小屋。回来的相互牵着的儿女,归来时欢语嬉笑,依然邀好友同住。从开着的门望去,一轮明月映江,仿佛是很悲伤的小虫鸣唱了整夜。白天再把茱萸细看,牛山下的事,真的是难以忘怀的。
注释:¹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²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长安伽男儿,二十心已朽。
译文: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léng)¹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译文: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注释:¹楞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人生伽穷拙,日暮聊饮酒。
译文: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只今道已塞¹,何必须白首?
译文: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注释:¹道已塞:指仕进无路。《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chú)¹(zǔ)²
译文: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注释:¹鉏:同“锄”。²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学为尧(yáo)舜文,时人责衰偶¹
译文: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注释:¹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伽迂腐气。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柴门车辙(zhé)冻,日下榆(yú)影瘦¹
译文: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注释:¹“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译文: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太华¹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译文: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注释:¹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旁古¹无寸寻²,一上戛(jiá)³牛斗
译文: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注释:¹旁古:一作“旁苦”。²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³戛:触动,碰撞。⁴斗牛:泛指星宿。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译文: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¹
译文: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注释:¹“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逢霜作朴樕(sù)¹,得气为春柳。
译文: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注释:¹朴樕:木名。《诗经·召南·野伽死麕》:“林伽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¹
译文: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注释:¹“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这是自嘲之辞。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风雪直¹(zhāi)²,墨组贯铜绶(shòu)
译文: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注释:¹直:通“值”,值班。²斋坛:祭坛。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臣妾¹气态间,唯欲承箕(jī)帚。
译文: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注释:¹臣妾:犹奴婢。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¹
译文: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注释:¹“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这是激愤之语。

  此诗开头八句,作者诉说自己政治上“穷拙”的遭际。在“只今道已塞”的景况下,他日暮饮酒,酷爱诵读《楞伽经》和《楚辞》,以排遣内心的苦闷。他已看破官场的黑暗内幕,仕进的前途已经被阻塞,所以产生了“心已朽”的心态。这时他已二十一二岁,诗云“二十”,当为约数。“人生”两句,表达了很深的人生感叹。

  第九句至第十六句,写陈商的景况。先形容他寒酸落拓,穿着布衣,雅尚礼仪,他不肯追逐时尚,苦学古文辞,不像时人追求委靡的骈偶文风。次叙他的家很少有人来访,门庭冷落,连车轮的印迹都冻结起来,门前的榆树在夕阳照射下拖着瘦长的影子。这里,写景凄凉,与前文写人“凄凄”相呼应。黄昏时节来寻访作者,固守苦节,春气亦为之郁结不畅。以上八句诗,描述陈商的形貌、品格及其遭际。

  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四句,称颂陈商的品格并表示师法陈商的心意。前四句写华山之高峻,用暗喻手法,比喻陈商人品、才学之崇高。后四句,说公卿们纵使不看重陈商,作者也不能禁口不称赞,他还要师法陈商,宁愿终日箕踞长坐,也不肯奔走权贵之门。诗句生动地表达出作者钦佩陈商的心仪和景行仰止的态度。

  第二十五句至第三十二句,诗思又回到自己身上。“朴樕”两句,是自谦之词,承上言,作者才不及陈商,不论何时,都不能成材。“礼节”以下六句,说到作者官职卑微,身为奉礼郎,专司礼仪,与作者的性格相背悖,形容憔悴,如同祭祀后被人抛在路边的刍狗。风雪天在斋坛值班,身穿黑色祭服,神气态度犹如承事箕帚的奴婢。诗句备述作者任职时所受的屈辱。

  诗的最后两句,巧妙运用古小说的典故,表达出宏大的志愿。这层诗意,涵盖陈商和作者两人,说何时天眼张开,他们像古剑那样鸣吼而飞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李贺诗中,“剑飞”“剑吼”之意象屡见,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临岐击剑生铜吼”(《开愁歌》),此诗又云“剑吼”,都有自喻之意,期望实现理想,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全诗先分别写李贺、陈商,后写李贺师法陈商,再写李贺直斋坛的情景,各用齐整的八句诗为一个诗段,最后两句,以两人同时收结,形成单起双收的结构特征,自始至终将诗人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写李贺,其中有陈商的神骨;写陈商,其中有李贺的气质,完善地创造出诗篇的结构美。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2-106

zèngchénshāng

 tángdài 

chángānyǒunánér èrshíxīnxiǔ 
léngqiéduīànqián chǔzhǒuhòu 
rénshēngyǒuqióngzhuō liáoyǐnjiǔ 
zhǐjīndào báishǒu 
chénshùshèng chúdòu 
xuéwéiyáoshùnwén shírénshuāiǒu 
cháiménchēzhédòng xiàyǐngshòu 
huánghūnfǎng访lái jiéqīngyángzhòu 
tàihuàqiānrèn chōusēnxiù 
pángcùnxún shàngjiániúdǒu 
gōngqīngzònglián nìngnéngsuǒkǒu 
shēngshītàihuà zuòkànbáizhòu 
féngshuāngzuò wéichūnliǔ 
jiénǎixiāng qiáocuìchúgǒu 
fēngxuězhízhāitán guàntóngshòu 
chénqiètàijiān wéichéngzhǒu 
tiānyǎnshíkāi jiànyōnghǒu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沉沉¹(shù)鼓,萧萧²(jiù)马,起视霜华³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译文:远处隐约传来戍鼓的声音,马厩里传来马嘶鸣的叫声。起来看到满地寒霜,一下就想起了出门时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当时也正是这个时节分别的。
注释:¹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²萧萧:形容马叫声。³霜华:即霜,亦作“霜花”。⁴伊:她。⁵邮亭:驿馆。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北征¹车辙(zhé),南征²归梦,知是调停无计³。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译文:如今,我要北上,而我的思念却在南方。我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世间的事情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能依赖和凭借,只除了“无凭”两字。
注释:¹北征:北行。²南征:南行。³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⁴除却:除去。

  这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中听到远处传来的戍鼓声和厩内马鸣,起来看到满地寒霜,突起思乡之念,想起了出门时和妻子分别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似从韦庄《女冠子》的“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化来,当然也是写爱情的。“戍鼓”和“厩马”联想到长途劳顿,“霜”的肃杀之气和“满地”的无所遁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是以感发的意象取胜的话,那么下片就走向理性的思索。不过王国维能够做到在理性思索之中仍不失感发的力量。

  “北征车彻,南征归梦”是说,我的人在向北方走,我的心却在向南方走,因为我所思念的那个伊留在南方。相反的方向,“车辙”和“归梦”是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所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难以解决的。“调停无计”已经是无可奈何,“知是”更有一种清醒的疼痛。作者悲欢的加上一句“但除却无凭两字”,无凭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凭”这个概念是永恒的。作者想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语态来表达空空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9-13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