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宫殿莽榛芜,炎汉存亡六尺孤。城上风云犹护蜀,江间波浪失吞吴。
永安宫殿莽榛芜,炎汉存亡六尺孤。城上风云犹护蜀,江间波浪失吞吴。
鱼龙夜偃三巴路,蛇鸟秋悬八阵图。搔首桓公凭吊处,猿声落日满夔巫。
鱼龙夜偃三巴路,蛇鸟秋悬八阵图。搔首桓公凭吊处,猿声落日满夔巫。
王士祯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 2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衔日。洒酒西风独立。一叶扁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
山衔(xián)¹。洒酒西风独立。一叶扁(piān)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
译文:在落日衔山的时候,友人乘船离开,水流很急,船行的很快,转眼就看不到了。只剩我一人迎着西风,挥泪送别。
注释:¹衔日: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景象。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
译文:要离开的现在已经走了,心中思念又如何能不去思念?朋友,你到家时一定要记得让鸿雁传封书信给我,以解我的思念之情。

jīnmén--céng

shānxiánjiǔ西fēngbiǎnzhōuliúshuǐzhuǎntóuchùérjīnmíngdàojiāyīngshūhuíyàn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去春¹零落²暮春时,泪湿红笺(jiān)³怨别离。
译文: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注释:¹去春:去年春天。²零落:飘零、凋零。³红笺: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常恐便同巫峡散¹,因何重有武陵期²
译文: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注释:¹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²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传情每向馨(xīn)¹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译文: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注释:¹馨香:芳香。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欲栏边安枕席¹,夜深闲共说相思。
译文: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注释:¹枕席:泛指床榻。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怨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81-782

dān

xuētāo tángdài 

chūnlíngluòchūnshí lèishī湿hóngjiānyuànbié 
chángkǒngbiàn便tóngxiásàn yīnchóngyǒulíng 
chuánqíngměixiàngxīnxiāng háiyīngzhī 
zhǐlánbiānānzhěn shēnxiángòngshuōxiāng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客心争日月¹,来往预(yù)期程。
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注释:¹争日月:同时间竞争。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luò)¹城。
译文: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注释:¹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8-59页 .

shǔdàohòu

zhāngyuè tángdài 

xīnzhēngyuè láiwǎngchéng 
qiūfēngxiāngdài xiānzhìluòyángchéng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陋室¹空堂,当年笏(hù)满床²;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译文: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如今的枯树衰草,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喝酒享乐的歌舞场地。
注释:¹陋室:简陋的屋子。²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蛛丝儿结满雕(diāo)¹,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bìn)又成霜?
译文:曾经豪华的房屋已是蛛丝遍布,可惜那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往日富贵无双,如今怎弄得两鬓白如霜。
注释:¹雕梁:雕过花的屋梁,用来指代豪华的房屋。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译文:旧人故去新人来,人生如戏逢场作戏到头一梦的荒唐无聊。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bàng)¹
译文:金银满箱,转眼沦落成乞丐受人指责。
注释:¹谤:指责、毁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译文:还在感叹他人命薄,哪知自己也落得这般下场。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¹。择膏(gāo)²,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³
译文:虽然对儿子教导有方,也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做土匪强盗;为女儿攀结富贵人家,谁能想到最后却沦落于烟花巷?
注释:¹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²择膏粱: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粱,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粱,美谷。引申为富贵之家。³烟花巷:妓院。烟花,旧时娼妓的代称。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因嫌纱帽¹小,致使锁枷(jiā)²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mǎng)³长。
译文:不满足官职大小,最后只把枷锁扛。昨天还一贫如洗,只有破袄难以御寒。今天却大富大贵,紫蟒都嫌长。
注释:¹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²锁枷:旧时囚系罪人的刑具。³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¹。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²
译文:人生就像一场戏,你刚唱完,我就登上场来,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曲终人散后,蓦然发现,自己忙忙碌碌一生都是在给别人缝制嫁衣,白忙活一场。
注释:¹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²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这首《好了歌注》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杨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小姐流落为妓女;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无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里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消极因素曾被新、旧红学家所扩大渲染,用以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hǎoliǎozhù

cáoxuěqín qīngdài 

lòushìkōngtáng dāngniánmǎnchuáng shuāicǎoyáng céngwéicháng 
zhūérjiémǎndiāoliáng 绿shājīnyòuzàipéngchuàngshàng shuōshénmezhīzhèngnóng fěnzhèngxiāng liǎngbìnyòuchéngshuāng 
zuóhuánglǒngtóusòngbái jīnxiāohóngdēngzhàngyuānyāng 
jīnmǎnxiāng yínmǎnxiāng zhuǎnyǎngàirénjiēbàng 
zhèngtànrénmìngcháng zhīguīláisāng 
xùnyǒufāng bǎodìnghòuzuòqiángliáng gāoliáng shuíchéngwàngliúluòzàiyānhuāxiàng 
yīnxiánshāmàoxiǎo zhìshǐ使suǒjiākáng zuóliánǎohán jīnxiánmǎngcháng 
luànhōnghōngfāngchàngdēngcháng fǎnrènxiāngshìxiāng shènhuāngtáng dàotóuláidōushìwéirénzuòjiàcháng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¹(chāo)²兮,受言³之。我有嘉宾,中心(kuàng)之。钟鼓既设,一朝(xiǎng)之。
译文: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珍重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心中实在很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摆酒飨。
注释:¹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²弨:弓弦松弛貌。³言:句中助词。⁴藏:珍藏。⁵嘉宾:有功诸侯。⁶中心:内心。⁷贶:《郑笺》:“贶者,欲加恩惠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⁸一朝:整个上午。⁹飨:用酒食款待宾客。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¹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²之。
译文: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家中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实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劝酒忙。
注释:¹载:装在车上。²右:通”侑“,劝(酒)。朱熹:“右,劝也,尊也。”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gāo)¹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chóu)²之。
译文: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收櫜囊。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喜洋洋。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敬酒忙。
注释:¹櫜: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²酬:互相敬酒。

  此诗一开头没有从热烈而欢乐的宴会场面人手,而是直接切入有功诸侯接受赏赐的隆重仪式,将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诗人所要突出描写的环节上。“彤弓弨兮,受言藏之。”短短两句既写出所赐彤弓的形状和受赏者对弓矢的珍惜,又间接表达了受赏者的无限感激之情。这样开头看起来有些突兀,然而正显示了诗人突出重点的匠心。“我有嘉宾,中心贶之”的“我”代指周天子。按照叙述逻辑,这两句本应居于开头两句之前,诗人安排在开头两句之后,补充说明事情的原委,不仅没有产生句子错位的混乱感觉,而且使全诗显得曲折有致。周天子把自己的臣下称为“嘉宾”,对有功诸侯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中心”二字含有真心诚意的意思,赏赐诸侯出于真心,可见天子的情真意切。“钟鼓既设,一朝飨之”,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宴会场面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表面看是周天子为有功诸侯庆功,实际上是歌颂周天子的文治武功。

  第二、三章与第一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词上作了一下调整,反复吟唱,个别字句的调整一方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给读者造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不断加强对读者情绪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细节的变化。如周天子对有功诸侯开始是“中心贶之”,继而“中心喜之”,最后发展到“中心好之”,主人的心理变化仅仅用个别不同的字的调整就衬托了出来。再如宴会场面从“一朝飨之”到“一朝右之”再到“一朝酬之”,个别字词的变化既说明了文武百官循守礼法的秩序,又可以看出热烈的气氛不断升级。全诗三章不涉比兴,纯用赋法,语言简练而准确。虽是歌功颂德,却不显得呆板,叙述跌宕起伏,使全诗透露了一丝灵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2-354

tónggōng

míng xiānqín 

tónggōngchāo shòuyáncángzhī yǒujiābīn zhōngxīnkuàngzhī zhōngshè zhāoxiǎngzhī 
tónggōngchāo shòuyánzàizhī yǒujiābīn zhōngxīnzhī zhōngshè zhāoyòuzhī 
tónggōngchāo shòuyángāozhī yǒujiābīn zhōngxīnhàozhī zhōngshè zhāochóu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