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故侣剧多情,霓帔霞裳引鹤旌。瑶简要书都散汉,灵霄乞去上真名。
仙山故侣剧多情,霓帔霞裳引鹤旌。瑶简要书都散汉,灵霄乞去上真名。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1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¹。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译文:一年又一年,春草总是惹起离恨,回想前事总是心中忧愁。伤春伤别的情怀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从古到今的人们,都是为了男女情事。
注释:¹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dài)¹,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译文:春天的山林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眉头。不知道能献上多少忧愁!已是夕阳西下,倚着高楼极目远望。
注释:¹翠黛:画眉用的青黑色螺黛。

  这首词托为女子口吻叙写春愁。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看见春草萌生,引起对遥远前事的深长追忆。

  下笔即包蕴深意。“年年”、“悠悠”两叠词用的好,有形象,有感情。“年年”,层次颇多:过去一对恋人厮守在一起,别后年年盼归,今后定有将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悠悠”,形容前事是遥远,形容“想”是深长,都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

  “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这是说,伤春与伤别的感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了,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

  上片把女主人公的感情潮水般的倾泻出来了。“春愁”之意,到此有了着落。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换头三句是说,就像是春山把自己的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的眉头。换头三句特写女子双眉。“春山”是眉之色,造语别饶韵致。

  “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结尾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而又堆集在眉头上。夕阳西下,江楼倚望,有多少愁自在不言之中。

  “不知供得几多愁”一句,既关合山,又关合眉。联系全篇来读,这里用下片写这一日的特定愁绪,写出年年的长久愁绪。一日之愁已是“不知供得几多愁”,何况这种伤春伤别又是无时无休呢!这首词的结尾,颇采用了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的意境。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繁华事散逐香尘¹,流水无情草自春。
译文:金谷园里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
注释:¹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¹
译文: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注释:¹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为石崇坠楼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亦可悲,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是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很多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正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593

jīnyuán

 tángdài 

fānhuáshìsànzhúxiāngchén liúshuǐqíngcǎochūn 
dōngfēngyuànniǎo luòhuāyóuzhuìlóurén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铜鼓¹赛神²来,满庭幡(fān)³裴回。水村江浦(pǔ)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译文:敲响铜鼓赛神来,满庭都是幡旗,还有华盖徘徊。神来去时疾鼓如风雷,一阵阵卷过山村水寨,吹开如烟的浓雾,露出楚山如画的丰采。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¹铜鼓: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²赛神:谓设祭酬神,又称“赛会”。³幡盖:供神佛所用的幢幡伞盖之类。幡,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盖,伞盖,指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⁴裴回:同“徘徊”。⁵浦:水滨。⁶风雷:形容迎神之车马声如风雷震荡。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离别艣(lǔ)¹空萧索,玉容²惆怅妆薄³。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译文:耳边还响着离别时的橹声欸乃,声声震颤着空寂的愁怀。姣美的容颜在惆怅里消瘦,淡淡的妆粉画出深深的怨哀。看青青麦田里春燕双双飞又落,卷起珠帘,空对楼阁,愁情满怀。
注释:¹艣声:离别时船桨击水的声音。艣:大船桨,用人摇动而拨水,使船前进。²玉容:如花似玉之容貌,借指美女。³妆薄:指容妆淡褪。⁴青麦:麦青时节,约夏历三月,已近暮春。⁵落落:形容燕子飞行悠然自在的样子。一说众多貌。⁶珠阁:华丽的楼阁。珠,一作“朱”。“卷帘愁对珠阁”应理解为在珠楼中卷帘愁对帘外春色。

  这首词抒写的是江南民间迎神赛舞的习俗与男女别离容易会面难的情思。上片初看是就题写赛神会的盛况:山村江浦,铜鼓声声,幡盖阵阵,车驰风雪,热闹非凡。赛会一过,烟开云散,楚山历历,霎时间热闹不再,留给人们的是空寂与清冷。这是缘题而写,以赛神会的两种场景,衬托别情离恨之凄楚。虽是缘题而写,却别有深意:以赛会的两个场面,喻神之来去自由,反衬出人别易会难,去而不归。

  如果说上片是从旁以横笔铺写的,下片则是中锋纵笔,抒写人情。“离别”句承上片末句情绪,追忆兰舟送别的苦况:艣声似也因惜别而萧索,衬托别情难耐;“玉容”句写女主人公因离别而内心惆怅,妆容消瘦。末二句写她深感聚首不易,后会难期,怀远之时,卷帘只有空阁相对。这里转而写景,离别时正是暮春三月,麦草青青,紫燕双飞,更使她触景伤怀,愁怨倍增。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其情更哀。

  这首词最大的特色在于,分别营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场景,热闹的赛神场面与冷落空寂的女子闺阁,两者造成大起大落的对比,更好地渲染离愁别苦,也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冲击。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0-72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怜君不得意¹,况复²柳条春。
译文: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注释:¹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此指科举落第。²况复:何况,况且。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为客¹黄金尽²,还家³白发新。
译文:客游京城所带盘缠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注释:¹为客:作客他乡。²黄金尽:用苏秦典故。这里指盘缠花光。³还家:回家。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五湖¹三亩(mǔ)²,万里一归人。
译文: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
注释:¹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²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宅:一作“地”。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知祢(mí)¹不能荐,羞为²献纳臣³
译文:深知你祢丘有才能却没能推荐,作为一名献纳之臣我只觉惭愧。
注释:¹祢: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一作“尔”。²为:一作“称”。³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客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也是孤独一人,生计窘迫。第客联就是对丘为归途形象的描绘:“五湖客亩宅,万里一归人。”这两句是此诗名句,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客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这里以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其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119-120 .

sòngqiūwèiluòguījiāngdōng--wángwéi

liánjūnkuàngliǔtiáochūn

wèihuángjīnjǐnháijiābáixīn

sānzháiwànguīrén

zhīnéngjiànxiūwèixiànchén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¹待春来。
译文:落梅映雪,苔枝缀玉,别是一番景象,犹能引人一醉。我整顿好杯盘器具,等待春天来归。
注释:¹杯具:指饮酒的用具。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东风便试新刀尺¹,万叶千花一手裁。
译文:啊,快了,东风就要手持着刀儿尺儿,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
注释:¹刀尺:裁剪衣服的工具。

  这是早春的季节,大雪纷飞,宛如严冬。腊梅虽然开始凋落,然而,落梅映雪,苔枝缀玉,别是一番景象,犹能引人一醉,正好整治杯盘,迎候春天的信息。黄庶在这首《探春》绝句中,以其首二句描画出一幅早春图景和由此表达出对春天的向往心情。“雪里犹能醉落梅”句,令人想象到“雪里落梅”的画景;“犹能”说明百花虽未生发,然而犹有落梅值得醉赏。“好营杯具待春来”句,是补叙,是“醉”的准备,流露出一股盎然的兴趣。“落梅”二字,实际上也暗含笛曲《梅花落》的意义。作者显系受到江总“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和徐陵“落梅奠酒杯”等诗句的启示,以落梅金卮的情趣,以飞雪迎春的画面,融合成一种新丽的意境。

  诗的三、四两句承接上联“待春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画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图。“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用的是唐人的表现手法和构思,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徐凝的“勾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温庭筠的“远水斜如剪,青莎绿似裁”等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都是将“东风”拟人化,赋予它一把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表现了春风的造化之功。黄庶这两句的构思有自己独到之处:一是表现在“便”字的使用上,便,习也,有熟练自如之意。“便试新刀尺”,说明“东风”年年运用“刀尺”来裁剪大好春色,已成为能工巧匠,今年虽是初试,但大显身手,定属不凡;二是表现在“新”字的使用上,“新”字突出强调了新春伊始,唯其是“新”的刀尺,方能裁剪出新的气象。而且,这一“新”字也不无显示与唐诗中熟见的“刀剪”有所区别的微妙用心。“万叶千花一手裁”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万叶千花”,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所见如徐凝《早春咏雪》中描绘的“珠蕊琼花”的奇特景色,更是想象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的气象。而“一手裁”三字之中充满了对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这是一首即兴写景小诗,严格地说,它只是表达了诗人一种闲情逸致。诗中洋溢着一股欢畅、惊喜的情绪:惊喜于白雪落梅的早春奇特景色,惊喜于春天气息的萌生,惊喜于见梅落而知万叶千花之更新。诗题中之“探”,正表露了一种追求和喜悦。整首诗的格调是清新的:冰清玉洁的景象,芬芳醉人的酒香,飞雪迎来的春意,惊喜畅适的心绪。这便是意境,这便是此诗所独具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6

tànchūn

huángshù sòngdài 

xuěyóunéngzuìluòméi hǎoyíngbēidàichūnlái 
dōngfēngbiàn便shìxīndāochǐ wànqiānhuāshǒuc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