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¹从军²远,无家与寄衣。
译文: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没有家你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
注释:¹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²从军:指赴节度使幕。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yuān)¹
译文: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往事如梦回想昔日为我弄织机。
注释:¹鸳机:刺绣的工具。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读者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情意是十分真挚悲切。纪昀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01 :1786-1787 .

dàoshānghòudōngshǔzhìsànguānxuě--shāngyǐn

jiànwàicóngjūnyuǎnjiā

sànguānsānchǐxuěhuímèngjiùyuā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就要到剑外任职路途很遥远,没有家你再也不能给我寄寒衣。

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往事如梦回想昔日为我弄织机。

注释

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

从军:指赴节度使幕。

鸳机:刺绣的工具。

鉴赏

  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夏秋之天,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之途中。

  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之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没有人为他寄衣了。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异异的一句诗中了。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读者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苦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苦鸳机”,情意是十分真挚悲切。纪昀云:“回梦苦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天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01 :1786-1787 .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译文:南天水色遥远,舟行若在虚空。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译文:好不容易贬谪人也发佳兴,竟然亲自来访我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日落看归发,潭澄羡跃鱼。
译文:日落时分愁看归鸟回巢,潭水澄清,喜观鱼儿跃水。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¹书。
译文:圣朝皇上一定会念思才华横溢的贾谊,应该不久就会降下紫泥书请你回去。
注释:¹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sòngbiéshū--bái

shuǐnántiānyuǎnzhōuxíngruòzài

qiānrénjiāxìngzi访fǎngxián

luòkànguīniǎotánchéngxiànyuè

shèngcháojiǎyīngjiàngshū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家园好在¹²留秦³,耻作明时失路人。
译文:家园依旧,而我还留在长安,耻于政治清明之时仍是仕途不得意之人。
注释:¹好在:依旧。²尚:常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中表示让步,以便引起下文,在此是“仍”、“还”的意思。³秦:这里代指长安。⁴耻:此处是意动用法,“以…为耻”的意思。⁵明时:指政治清明之时。⁶失路:指落第不得志,仕途不得意之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恐逢故里莺花笑¹,且²向长安度一春。
译文:回乡担心遭遇到莺与花的嘲笑,只能暂且在长安度过一个春天。
注释:¹笑:嘲笑。一说为花开的意思。²且:姑且,暂且。

  考场失意,千百年来就是读书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尝尽辛酸。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种情绪诉诸笔端。常建的《落第长安》和无名氏的《杂诗》就充分刻画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无颜归家的无奈与悲伤。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成了大多数封建士子的唯一仕进之路。由于进士科的地位重要,中不中进士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诗人杜甫由于屡试不第,所以终生潦倒;章孝标落第后,有一首归燕诗:“旧梁危巢泥已落,今年碍向社前飞。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反映了落第举子凄凉徬徨的心态。然而常建的这首诗不同,整个情绪是高亢的,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反映了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家园好在尚留秦”的意思是:我的家园依旧还在长安附近的秦地。这突兀其来的起句,分明是在回答别人的疑问,人们都知道,进士科竞争十分激烈,绝大多数应试者要被淘汰,那些天南地北、远离家乡的落第者中,肯定有一大部分举子客居长安,以待明年再试的。杜甫为求功名就是困守长安十年的。但是对于家在秦地的常建来说,滞留长安显得不合情理,可能会有外地的举子向他发出了疑问:你大概迁徙到外地了吧。为什么不回家呢?所以诗人起句就先回答这一个问题,接下来再作解释。

  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古人说“知耻近乎勇”。“耻”字表现了诗人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第三句的“笑”有歧义,有人解为嘲笑,意谓“托言莺花笑人”。但这样的话,结句就纯属消极躲避了。其实莺花笑是莺啼花开的意思。初唐岑羲有“花笑莺歌迎帝辇,云披日霁俯皇川”的诗句。莺花是春日里可供赏玩的代表景物,与结句“春”呼应。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诗人是说唯恐碰上故里莺花烂漫的春光,因为它容易触起往日的游兴而蹉跎岁月,进而会造成再试不第的尴尬局面,故尔主动回避。这是由“耻”转生的危机感、恐惧心。

  在这两重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才有结句的决心:家在思耻而不返,“且在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常建终于进士及第,如愿以偿。失败是成功之母;结合常建生平理解这首诗,似乎可以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12-213页

luòchángān

chángjiàn tángdài 

jiāyuánhǎozàishàngliúqín chǐzuòmíngshíshīrén 
kǒngféngyīnghuāxiào qiěxiàngchángānchūn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qī)¹春草生,王孙²³有情
译文:春天来了,原野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草,王孙公子们在草地上尽情地追逐嬉笑。
注释:悲哉行:乐府杂曲歌辞有《悲哉行》,传为魏明帝造。¹萋萋:草木茂盛貌,华丽貌。²王孙:王爵的子孙。³游:游玩。⁴有情:有情致,有情感。
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
差池¹燕始飞²,夭(yāo)(niǎo)³桃始荣
译文:雏燕学飞多有参差,柔润的桃枝上,初开的花朵宛如少女含羞带娇。
注释:¹差池:犹参差,指雏燕学飞多有差池。²始飞:初始飞行。³夭袅:摇曳多姿貌。夭,幼嫩矫好。袅,袅娜,细长柔美。⁴始荣:开始荣发。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zhuó)¹桃悦色²,飞飞³燕弄声
译文:那鲜艳的花瓣,呈现出迷人的色调,翩翩起舞的飞燕也在欢快地鸣叫。
注释:¹灼灼:鲜明貌。²悦色:悦目其颜色。³飞飞:飞了又飞,纷乱貌。⁴弄声:炫耀耍弄其声音。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yán)¹云结阴²,涧下风吹清³
译文:屋檐上空,彩云悠悠地飘,山涧中吹来阵阵清风,吹动着清水。
注释:¹檐上:屋檐上。²结阴:结成阴凉。³吹清:吹动清水。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幽树¹虽改观²,终始³在初生
译文:幽暗郁郁的树木出现了新的面目,却只有一簇簇初生的幼芽,才能涌起盎然的春潮。
注释:¹幽树:幽暗郁郁的树木。²改观:改变为新的景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³终始:终了和开始,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⁴初生:刚刚出生,初期生长。
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
松茑¹欢蔓延²,樛(jiū)(gě)³欣蔂(lěi)
译文:茑萝攀附在松树上,顺当地生长,葛藤缠绕在穆木上,更加枝繁叶茂。
注释:¹松茑:即松萝,女萝。附着在松树上的地衣门植物。²欢蔓延:喜欢藤蔓蔓延生长。³樛葛:弯曲的树枝和葛藤。⁴欣蔂萦:欣喜藤蔂萦绕。蔂,藤。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
眇然¹游宦²子,晤言³时未并
译文:我孤身一人在外飘零,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我的亲友故交。
注释:¹眇然:高远貌;遥远貌。弱小貌;微小貌。²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³晤言:会晤言说,见面谈话。⁴时未并:时事没有并行,时机未有兼并。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
鼻感¹改朔²气,眼伤³变节荣。
译文:沐浴着春天的气息,感慨万千,观赏着美好的景色,忧伤烦恼。
注释:¹鼻感:鼻子感觉。²改朔: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朔,农历初一。更改正朔。借指改换朝代。³眼伤:眼光伤感于。⁴变节:转变四季节气。荣:草木的荣枯。
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
(chà)(chì)¹²徒然³,澶(chán)音形
译文:远离亲友,音讯断绝,怎能叫人心情转好。
注释:¹侘傺: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侘,诧异的。傺,留住。²岂:岂能是。³徒然:偶然,谓无因由。⁴澶漫:放纵泛滥。指纵乐之心,语出《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澶,水流平静。漫,水流盈溢。⁵绝:绝尽,绝断。⁶音形:话音与形貌。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风来不可托¹,鸟去岂为听²
译文:春风习习地吹来,却无法把我的思念寄托,鸟儿翩翩地飞去,又怎能把我的问候捎到。
注释:¹风来不可托: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反其意而用之。²岂为听:岂止是为了听(声音或好音)。

  这首诗首二句以春草起兴,第三至第六句极写春光之旖旎动人,第七至第十句,用名理语为写景部分作结,最后十句转入抒情写意,让全诗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处完成了题意。这首诗,在语言上颇为精工密丽,巧用比兴,始终运用大量拟人化的动词,着力写出景物的神情意态,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

  诗以丽景衬托哀情。首二句以春草起兴,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最宜于怀人相思,青青的草色因此便逐渐成为离思的象征。楚辞之后,汉诗《饮马长城窟行》亦云“青青河畔草,緜緜思远道”,唐以降“春草”更成为诗人们习闻熟见的典型意象,如自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后主的“离情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等。而在这一诗歌语言典型化的过程中,大谢无疑也是重要的一环。

  第三至第六句极写春光之旖旎动人。“差池”指燕子的张舒尾翼、轻捷穿行,“夭袅”写桃花的舒枝展叶、婀娜多姿,这两句是从形态上着眼的;“灼灼”指花色的绚烂鲜丽,“飞飞”写燕语呢喃,这两句又是从声色上着眼的。这四句虽然写的只是寻常之景,但由于讲究选词造句,却增色不少。它们均以连绵字居首,其中“差池”、“夭袅”属双声、“灼灼”、“飞飞”属叠字,两两相对,从而造成一种暄妍热闹的声情;而“差池”和“灼灼”又均用《诗经》成语,这两个成语本来都是写亲人之情的,用其成语也就加强了反衬下文的意味。这四句中二、三两句紧承,一、四两句遥应,这种“丫叉句法”(钱钟书《管锥编》语)在烘染景物的同时,又有矫避平板之效。“檐上”、“涧下”两句又把笔触移到山中,景色也从浓丽一变而为清幽。“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两句,用名理语为写景部分作结。“终始”出于《庄子·达生》:“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初生”则本于《庄子·天地》郭象注:“初者,未生而得生。”意谓春天里林木的形貌变化虽然较为著眼,其实造化万物也莫不都在潜移默化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物理人情,消息相通,由此从目击之景过渡到心之所感。

  以下十句转入抒情写意。这一部分仍以比兴发端。“松茑”、“樛葛”两句,取《诗经·小雅·颊弁》和《周南·樛木》的用语,以缠绕于松树、樛木上的茑藤和葛蔓,比喻家人亲密依存的关系。这两个取譬既上应了“幽树”,又反挑起下句的“眇然”。眇然,微细孤弱貌,这里指游子的茕茕独立。春光愈是骀荡暄妍,相形之下游子就愈发显得飘摇可怜,人与物乃在得不得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禽鸟花木因得时而生意欣然,游子因不得时而意绪阑珊,故面对春色不以为喜,反以为悲。“鼻感”、“眼伤”两句,意同陆机诗中的“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感”与“悲”、“伤”同义互文。而下两句的“侘傺”和“澶漫”则属反义对举。两句谓失意的痛苦刻骨铭心,而纵逸快乐则早就与自己无缘了。“侘傺”和“澶漫”二词是以双声和叠韵相对,四字均为去声,从而传达出愤懑的心声。诗的最后亦以比兴结。

  末两句乃从前人化出,“风来”句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鸟去”句则略近于汉代的《别诗》:“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古诗中素有临风送怀、托鸟寄音的说法,现在连此都不可得,可见其郁结的情怀非常深。全诗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处完成了题意。

  大谢的这首诗,在语言上颇为精工密丽。诗中用连绵词有七处,从典籍中取成语者约十处,远较陆机的原作为多。文字的琢炼也每多胜处,如“桃悦色”、“燕弄声”中的“悦”字、“弄”字,“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虆萦”中的“欢”字、“欣”字,都以拟人化的动词,着力写出景物的神情意态,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从这里不难看出晋宋之际诗歌语言在形式技巧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24-626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诗题“古意”,与“拟古”、“效古”相似,多咏前代故事,以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古意诗,所咏地点、人物似与作者所在的南朝无涉,但却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反映了南朝的一些现实。

  起句“挟瑟丛台下”,是说一位女子带着叫做瑟的乐器来到丛台的下边。按《汉书·高后纪》云:“高后元年,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丛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台在今河北邯郸市东北,汉时台下当有宫室。“挟瑟”恐有一典故,然不知最早的出处何在。与沈约同时或稍后的北齐诗人魏收也写过一首《挟瑟歌》,词曰:“春风宛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筋下成行。”或许能作一佐证。假定是同咏一个故事,那么诗中主人翁便是一个红妆少女,金鞍白马把她带进丛台小苑,心中悲伤,流泪不止。诗中既云“徙倚”,言其低徊彷徨;又云“戚戚”,言其忧愁痛苦,其意与《挟瑟歌》中的“玉筋(泪水)下成行”相仿佛。如果此说能够成立,就便于理解这首诗了。

  自“露葵”以下,诗人不从挟瑟进宫写到君前弹瑟,而集中笔力专写女子的惆怅情怀。露葵为葵之别名,俗称滑菜。《本草》载李时珍曰:“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淇水,古为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北部,其地距河北邯郸的丛台不很远。“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都是女子想象之辞。她昨天伫立到日暮,悲悲戚戚地熬过一夜,第二天早上看到日出露解,遂想到家中园子里的露葵也该采摘了;但是遥隔淇水,她还没有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家中,其内心之痛苦可知。此说亦有所据,《诗经·卫风·氓》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朱熹集传:“言桑之黄落,以比己之容色凋谢。遂言自我往之尔家,而值尔之贫,于是见弃,复乘车而渡水以归。”沈约此诗题作古意,当也有取于《诗经》,虽未全部搬用,但“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他的意思是说女子身入丛台,不能渡过淇水以归家,独处曲房,寂寞凄凉,遂有“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之感。综上所述,可见所写女子当出身于农村,且家住淇水的另一边。她在家时曾经从事采摘露葵之类的劳动。到了丛台以后,虽得享受奢华的生活,但心中对家乡的亲人犹眷念不已。因此,她夜里盖着锦衾,不感到温暖;白天穿着罗衣,也不觉得芳香。诗人虽写前代故事,然亦有感而发。因为以金陵为都城的南朝帝王,大都过着纸醉金迷、征歌逐舞的生活。他们的宫廷养有歌儿舞女,大都来自农村。此诗虽写古代的北方,实际上是借这面镜子,反映当时的现实,寄寓对下层妇女的同情。

  结尾二句,纯系抒情。时间又到了深夜,女子空房独处,只见一轮明月高挂中天。这明月不仅在丛台可以见到,在她的家乡也能见到。“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愁人当此,不能不惹起乡思。然而明月可望,家乡难归,于是她不由得叹息:“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她内心深处隐藏着无限痛楚,连人们都无法理解,那天空的明月更不能知道。诗末以问句作结,那女子的一腔怨情似乎仍在空中回荡,悠悠不尽,发人遐想。

  沈约是梁代著名的声律学家。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验之于此诗,他似乎在身体力行。就字面而言,那碧绿的露葵,清澈的淇水,华丽的锦衾,芳香的罗衣,实是“五色相宣”。就音律而言,它押的是平声阳韵,声调铿锵,韵律和谐;而当中“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两联,对偶工整,低昂互节。这又是“八音协畅”。经过沈约揭示了声律的秘密以后,再经过一百年左右的努力,在中国诗坛上终于涌现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近体律绝。回顾他在这些诗里的艺术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shī--shěnyuē

xiécóngtáixiààiróngguāng

zhùréncháng

kuíkānzhāishuǐwèizhānshang

jǐnqīnnuǎnluókōngxiāng

míngyuèsuīwàizhàoníngzhīxīnnèishāng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孤城¹漏未残,徒侣²(fú)征鞍(ān)
译文:远处的城市逐渐的稀疏但还没有从视野中完全消失,同伴轻抚马鞍前行。
注释:¹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²徒侣:同伴;朋辈。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洛北去游远,淮(huái)南归梦¹(lán)
译文:从洛阳出发远游,过了淮南后归乡之梦愈发强烈。
注释:¹归梦:归乡之梦。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晓灯回壁暗,晴雪¹卷帘²寒。
译文:清晨太阳初升屋内的墙壁依然是暗的,天晴后满地的积雪向卷起门帘的屋里散发着寒气。
注释:¹晴雪:天晴后的积雪。²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强尽主人酒,出门¹行路难²
译文:饮完主人的践行酒,再次出发前面依然路途艰难。
注释:¹出门:外出。²行路难: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liúzèngyǎnshīzhǔrén--hún

chénglòuwèicánzhēngān

luòběiyóuyuǎnhuáinánguīmènglán

xiǎodēnghuíànqíngxuějuǎnliánhán

qiángjǐnzhǔrénjiǔchūménxíng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