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ài)通衢(qú)
译文: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身闲不睹(dǔ)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¹
译文: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注释:¹紫姑:传说中女神的名字。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一说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一说被害于厕,于正月十五那天显灵。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guāndēngxíng

shāngyǐn tángdài 

yuèdēngshānmǎn xiāngchēbǎogàiàitōng 
shēnxiánzhōngxīngshèng xiūzhúxiāngrénsà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注释

紫姑:传说中女神的名字。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一说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一说被害于厕,于正月十五那天显灵。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男儿作健¹向沙场²,自爱登台不望乡。
译文:好男儿振奋雄心戍边卫国奔赴沙场,喜欢登上高台远眺,却不是为了望乡。
注释: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题名。内容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¹作健:振作强健之气。²沙场:战场。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太白¹高高天尺五²,宝刀明月共辉光³
译文:高台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腰间宝刀与天边明月相映着迸射寒光。
注释:¹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鄘县东南。²天尺五: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³共辉光:相映生辉。

  此诗描写英姿勃勃的青年形象,抒写了诗人远大的抱负。是作者七绝中以豪放胜者。光芒辐射,眩人心眼。

  前两句诗人以一个少年入手,认为男儿应当奋发有为、奔赴战场。“男儿作健向沙场”一开篇诗人便直吐胸臆“男儿作健向沙场”。好男儿应去从军,在沙场上逞英豪,建功立业。这句化用乐府歌辞《企喻歌》,写得激昂慷慨,雄姿英发。接着写男子愿意为国捐躯,义无反顾之决心。“自爱登台不望乡”,要登的是单于台,受降台,而不是望乡台。十分有“出不入兮往不返”的气概。

  后两句写男儿登临高台之上,勇武的形象光彩照人。“太白高高天尺五”用古谣《三秦记》以形容山高,另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以形容豪门的势焰高张。这句是活用古谣的这两种意义,表示自己少年意气之盛,如太白高山,离天很近。末句再用宝刀来比喻自己的豪情,“宝刀明月共辉光”宝刀的寒光闪闪,足以令敌人胆寒。一个顶天立地的少年壮士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全诗语言豪壮,刻画的少年男儿的英武形象光彩照人,栩栩如生,读来令人振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时光,在这时期“作健向沙场”,让“宝刀明月共辉光”,即拿起武器戍守边防,建立功业,无疑十分光荣。

shǎoniánxíng··nánérzuòjiànxiàng--huángjǐngrén

nánérzuòjiànxiàngshāchǎngàidēngtáiwàngxiāng

tàibáigāogāotiānchǐbǎodāomíngyuègònghuīguāng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春寒恻(cè)¹春阴薄²。整半月,春萧(xiāo)³。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索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注释:¹恻恻:凄清。²薄:侵迫。³萧索:萧条,冷落。
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红入花腮(sāi)¹青入萼。尽不爽²,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注释:¹花腮:即花靥。²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半月春阴,一朝放晴,幽鸟对语,双双飞去。全是眼前景,拈来却涉笔成趣。花虽开罢、结实,绿肥红瘦,不爽季节之序,但狂风可恶,岂欲尽数吹落?南唐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晚来风”,为此词末四句所本。

qīngàn··chūnhánchūnyīnbáo--huī

chūnhánchūnyīnbáozhěngbànyuèchūnxiāosuǒqíngcháoláishēngjiǎoshùtóuyōuniǎoduìdiàoxīnshuāngfēiquè

hónghuāsāiqīngèjǐnshuǎnghuāyuēhènkuángfēngkōngèxiǎoláizhènwǎnláizhènnándàodōuchuīluò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将母邗(hán)¹上,留家白紵(zhù)阴。
译文:带着母亲来到了邗沟,但家尚留在白紵。
注释:¹邗沟:在今天的江苏境内。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月明闻杜宇¹,南北总关心。
译文:母亲月圆之夜突然听到杜鹃的声音,想起离家在外的儿子。虽然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但心中依旧是深深的牵挂。
注释:¹杜宇:杜鹃。

jiāng--wángānshí

jiānghángōushàngliújiābáizhùyīn

yuèmíngwénnánběizǒngguānxīn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官员魏扶,他是唐朝名相魏征的四世孙,魏扶也曾在唐玄宗年间出任过宰相。这首诗是他担任某次科举主考官监考时,步入贡院,看参加考试的学子很多都又紧张又忐忑,于是便即兴写了这首诗勉励他们。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是贡院中森然的环境和氛围。正值深秋时节,梧桐叶被飒飒秋风吹得落满森然的庭院,贡院的朱红大门紧紧关闭,学子们都在幽深的庭院深处奋笔疾书。这两句的描写看似写的是贡院环境,但也是应试学子们的焦虑心情,因为紧张焦虑的内心,所以在他们的感觉中所处的环境便是这般冰冷森然。

  后两句则是对于广大应试学子的勉励,同时也是对他们的承诺。这里曾经也是自己考试的地方,自己也曾在这里辛苦挥洒汗水,希望这次应试的学子能够保持平常心,不要忘记当初是为什么而读书。同时,自己也不会辜负当年的初心,也知道学子的不容易,定然会在考试中公正严明,不徇私。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字,却是写出了一个前辈读书人对于后辈读书人的寄望和关怀,虽然看似写得没那么温情,但是想想当时魏扶主考官的身份,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可以说写得很有水平。在《历代诗话》中对于这首诗还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当时科举放榜制后,有位应试学子落榜,他觉得魏扶并没有做到公正严明,于是便将魏扶的这首诗每句减掉了两个字,以此来嘲讽魏扶。减字后的诗当是“叶落满庭院,朱门试院深。当年辛苦地,今日负初心”,改了以后其实前三句意思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最后一句意思却是截然相反,由“不负初心”变成了“负初心”,讽刺意味十足。

gòngyuàn--wèi

tóngluòmǎntíngyīnsuǒzhūménshìyuànshēncéngshìniánxīnjiāngjīnchūxīn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出自北门,忧心殷(yīn)¹。终²(jù)³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
注释:¹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²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³窭:贫寒,艰窘。⁴已焉哉:既然这样。⁵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¹(zhì)²,政事³(pí)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biàn)(zhé)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
注释:¹王事:周王的事。²适我:扔给我。适:通“擿”,同“掷”,扔。³政事:公家的事。⁴一:都。⁵埤益:增加。⁶徧:同“遍”。⁷谪:谴责,责难。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dūn)¹我,政事一埤遗²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³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注释:¹敦:逼迫。²遗:交给。³摧:挫也,讥刺。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莫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莫余,只好归莫于天,安莫若命。

  此诗经北门开篇,自古以来,北通“背”,朱熹解读第一章开篇为“比”,就预先注明诗的主人公正面临着背时的命运。其实,从府衙北门而出,当然是背对光明而来的,自然是形象暗淡无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着头走回家。因为无职无权,当然就要受穷了,想体面也体面不起来,其内心莫黯然神伤,可想而知。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艰难,这个别人不只包括他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上司,还包括靠他糊那点薪俸养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没有本事,但又无能为力,只剩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了。这个小官吏,甘于清贫,内外交困,穿着寒酸,愧对家人,但又如此任劳任怨,忠于王事,勤于政事,真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谨莫士。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莫,谓莫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莫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80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0-82

běimén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chūběimén yōuxīnyīnyīn zhōngqiěpín zhījiān yānzāi tiānshíwéizhī wèizhīzāi 
wángshìzhì zhèngshì wài shìrénjiāobiànzhé yānzāi tiānshíwéizhī wèizhīzāi 
wángshìdūn zhèngshì wài shìrénjiāobiàncuī yānzāi tiànshíwéizhī wèizhīz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