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
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

shìshīshísānshǒuliù--hóngliàng

shuíkuàmíngtuótiānbànhuíchuánrénláiniúyángshíwànbiānzhìsānchéng西kāi

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2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shū)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shē)¹
注释:¹“春妆”句:为红梅花设喻。春妆,亦即红妆之意。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闲庭曲槛(jiàn)无余雪¹,流水空山有落霞²
注释:¹闲庭:幽静的庭院。余雪:喻白梅。²落霞:喻红梅。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¹(jiàng)²(chá)³
注释:¹泛:飘浮,乘舟。²绛河:传说中仙界之水。³槎:木筏。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前身定是瑶台种¹,无复相疑色相差。
注释:¹瑶台种,就是说它是“阆苑仙葩”。瑶台:仙境。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满纸荒唐¹言,一把辛酸泪²
译文:看起来满篇都是荒唐的言辞,字里行间却都浸透着我辛酸的眼泪!
注释:¹荒唐:谓说话浮夸、不实际,或者谓行为放荡为荒唐。²辛酸泪:点明小说饱含作者对现实人生悲剧的辛酸感受。辛酸,辣味和酸味。比喻悲痛苦楚。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都云¹作者痴²,谁解³其中味
译文:都说我太过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和我的良苦用心?
注释:¹云:说。²痴:即不聪明,呆笨。³解:懂得,理解。⁴味:意味,旨趣。此处谓真实的意义。

jué

cáoxuěqín qīngdài 

mǎnzhǐhuāngtángyán xīnsuānlèi 
dōuyúnzuòzhěchī shuíjiězhōngwèi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向来¹人道,真个²胜周公³。燕然眇(miǎo),浯(wú)小,万世功,再建隆。十眇年宇宙,宫中赝(yàn),堂中伴,翻虎鼠,搏鸇(zhān)¹⁰雀,覆¹¹蛇龙¹²。鹤发庞眉¹³,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¹⁴。便¹⁵一朝(zhāo)符瑞¹⁶,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¹⁷,怕西风¹⁸
译文:近十多年来,人们称贾氏功德确实超过了周公。唐代诸籽平息安史之乱的辉煌成就都相形失色、微不足道,俨然是宋代的第二次开国。这十五年贾氏虽无天子的名分却有天子的实权,宫中的皇帝反倒成了赝品。其他宰相一级的执政官都不过是挂名领干薪的,只能在文件末尾签字罢了。因为大权旁落在贾氏之手,皇帝遂由虎变鼠,贾氏则由鼠变虎。无论是忠良还是奸佞,无论是鹰鹋还是鸟雀,只要不是自己的同党,贾氏都一概予以打击、驱逐。某些老人在空旷的山林里寂寞了许多年,都饿瘦了。贾氏当时如同王莽,一旦造出什么符瑞来,就会有大批的党徒拥戴他做皇帝,盗取大宋江山。还说什么东风呢,东风也怕西风啊!
注释: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平韵。¹向来:此前的一段时期内。²真个:真的。³周公:即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因封地在周,世称周公。他曾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在建立周王朝的典章制度、巩固和加强周朝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统治等方面多所贡献。孔子对他赞扬备至,后来的统治阶级也都将他奉为圣贤。史载贾氏因拥立度宗,大权在握,当朝一些官僚阿谀奉承,称他是“周公”。⁴眇:微小。⁵浯溪:在今湖南祁阳西南,北流汇入湘江。溪畔石崖上有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唐人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刻,内容是歌颂唐王朝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⁶再:第二次。⁷建隆:宋太祖开国后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十眇年:贾氏自开庆元年升任宰相,次年即景定元年(1260年)回朝执政,至德梧元年已有十眇年。⁸赝:假。⁹堂中伴:堂,指政事堂,唐宋时期宰相们集体办公的地方。伴,伴食,陪同吃饭。唐玄宗时,卢怀慎与姚崇同掌朝政,遇事推让姚崇作主,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¹⁰鸇:形似鹞鹰的一种猛禽。古人以鹰鹅搏击鸟雀比喻忠直的官员抨击奸邪的官员。¹¹覆:与上文“翻”字同义,都是“颠倒”的意思。¹²蛇龙:古人以“龙”喻指帝王。“蛇”似龙而非龙,则喻指地位亚于帝王的臣僚。义与上文“翻虎鼠”差不多。¹³鹤发庞眉:头发雪白如鹤的羽毛,眉毛黑白间杂。这里代指老人。¹⁴上东封:上东封书。即上书建议东封。古代帝王为标榜太平盛世,每每东封泰山,即赴泰山筑坛祭天。北宋太宗、真宗、徽宗三朝曾拟东封,但真正实行了的只有真宗朝一次。¹⁵便:正、恰。一朝:有朝一日。¹⁶符瑞:祥瑞的征兆。¹⁷东风:喻指度宗。东风即春风,春风化育万物,因此古代多借来比喻皇恩浩荡。¹⁸西风:嗡指贾氏。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¹边尘²起,渔阳³(chān),霓(ní)(cháng)断,广寒宫。青楼(yǎo),朱门¹⁰,镜湖空,里湖通。大纛(dào)¹¹高牙去,人¹²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¹³和戎(róng)¹⁴。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¹⁵。何面江东。
译文:敌军正在入侵,我们却在打着《渔阳》曲,演绎着《霓裳羽衣曲》,如同传说中的月官。妓院不见人影,贾府内也很寂静,俯瞰里湖,没有人敢擅自入湖。贾氏督师外出后,西湖中不见了他那一帮人的踪影,只有重重港汉,夕阳外芳草自碧、落花自红而已,一片寂寥。这回贾氏想用大量金钱求和也办不到了,于是世人方才知道,原来十五年前所谓鄂州“大捷”竟是一场骗局,是向敌人乞求、由敌人“恩赐”的“和平”。贾氏乞和不成,只落得个夜半鸣锣溃逃的可耻结局,让千年万代的人传为笑话,他还有什么脸面见江东父老?
注释:¹甚:正。²边尘:指敌军入侵的战争行动。边,边塞。尘,指兵马蹴踏起的灰土。³渔阳:古代军乐曲名,是鼓曲。⁴惨:当是“掺”的形误字。掺,击鼓。⁵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乐舞。⁶广寒宫:神话传说中的月官。⁷青楼:妓院。⁸杳:形容不见人的踪影。⁹朱门:富贵人家用红漆涂门,故称。这里指贾府。¹⁰悄:形容寂静。¹¹大纛:军队统帅的大旗。¹²人:指贾氏及其周围的一干人等。¹³前此:此前,指前一次。¹⁴和戎:与蒙古人议和。戎,古代对西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¹⁵一声铜:一声锣。锣用铜制作,此处为了押韵,故以“铜”字代“锣”。

  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这首词以史为词,直抒胸臆,笔锋犀利,语气酣畅。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鄂州兵围解除以后,皇帝称贾似道为“师臣”而不呼名,贾似道立度宗赵禥后,朝中一些见风使舵的小人更是公开向贾似道拍马,称之为其“周公”,即是“向来人道”的“人”主要指这些阿谀奉承的群小。作者自己一身傲骨,景定三年(1262年),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这首词,既揭露贾似道的丑态,也讥讽了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求荣者。“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生动描画出这位假周公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丑态。后汉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流芳千古而贾似道亦使门客廖莹中等撰《福华编》,以纪鄂功,自以为胜古,建立万世不灭的功勋,复兴了宋王朝。其虚妄无耻,少有前人可比。

  “十眇年宇宙,宫中,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写贾似道,欺君压臣的罪行。自景定元年进贾似道少师,封卫国公,到德佑元年鲁港军败,十眇年中,南宋朝局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间。贾似道自比周公翻云覆雨,指鹿为马,完全操纵了国家政局。

  “堂中伴”用《旧唐书·卢怀慎传》“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伴食者,指那些阿附于权奸的官僚,“弄虎鼠”用“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为虎”的意思,“搏鸇雀”指奸臣间争权夺利,贾似道上台后即将前任权臣掀翻在地。“覆蛇龙”意同“翻虎鼠”,以上重点写了贾似道擅权败政的劣迹。

  “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写贾似道假造符瑞,蛊惑民心,气压君王。贾似道执政后期,气焰极嚣张,咸淳六年(1270年),诏贾似道入朝不拜,朝退,帝送其出殿;咸淳十年(1274年),贾母死,以天子卤簿葬之,仍不合贾的心意,所以当时朝中可谓是君畏臣。以至刘辰翁在另一首《金缕曲》中曾讥贾似道“正与莽新同梦”,拿他与纂汉的王莽相比。

  词的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边尘起,渔阳惨”,借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句意写元军大举南侵。正是尘乍起,铁骑进犯之时,贾似道却仍在西湖边葛岭寻欢作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霓裳羽衣曲”据传出自月宫,“断”尽之义。烽火绵绵,国家危在旦夕,而权相却仍陶然于仙乐飘飘,霓裳雅东之中。“青楼杳”,原注云:“都城籍妓隶歌舞,无敢犯。西湖风光占尽,而国家沦亡即随。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描写权相将国难置亡不顾,惟顾樽前的红男绿女。“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这一段写鲁港之行及鲁港之败。贾似道前往督战时,调粮选兵,建大纛,耗尽国家的兵力财力,但到前线后,却将精锐尽属他人,自己却自将后军军于鲁港。“斜阳外”几句,以时令节物暗寓花落水流、斜阳烟柳的颓没局势。

  面对危局,贾似道又重施故伎,遣人犒劳敌军,百般求和,但“黄金抛尽”,和议不成,却露出了本来面目,从前的承平只不过是乞和的结果。据《癸辛杂识》载,面对强大的元军,贾似道已心慑胆破根本不敢应战,时元军调动军队,因西风大作,旗帜指向东方,孙虎臣以为北军顺风进攻,仓卒向贾似道告急,贾不辨虚实,鸣锣退师,以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终至大溃。

  最后三句即指此事,这首词采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笔锋犀利,淋漓尽致了揭露了权奸败政误国的真面貌,可以称其为一首别具一格的豪放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135-2138
2、 周汝昌,叶嘉莹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1824-1827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吹箫凌¹极浦²,日暮送夫君³
译文:洞箫声声哀婉悠扬飘渺,长天日暮送君离去。
注释:¹凌:渡过,逾越。这里指箫声远扬。²极浦:远处的水边。³夫君:指作者的朋友。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¹白云。
译文:湖上回望山川,青山白云依旧,而友人却渐去渐远,心中一片惆怅。
注释:¹卷:(白云)弥漫的样子。
这是一首送别诗。洞箫声远,长天日暮,湖上回首,山静云飞,一片萧瑟哀婉的意象,烘托出离别的气氛。诗中动静相交,声色间杂,无一字言情,离情却浓郁其中。全诗境界开阔,意味深沉。唐汝询《唐诗解》:“摩诘辋川诗并偶然托兴,初不着题模拟。此盖送客欹湖而吹箫以别,回首山云,有怅望意。”
参考资料:
1、 爱词霸.欹湖

wángwéi tángdài 

chuīxiāolíng sòngjūn 
shànghuíshǒu shānqīngjuǎnbáiyún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一片月¹,万户²(dǎo)³声。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注释:¹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²万户:千家万户。³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秋风吹不尽¹,总是玉关²情。
译文: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注释:¹吹不尽:吹不散。²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何日平胡虏(lǔ)¹,良人²³远征。
译文: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释:¹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²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³罢:结束。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

  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

  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29-231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四):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9-132
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338-341

 ·qiū

bái tángdài 

chángānpiànyuè wàndǎoshēng 
qiūfēngchuījìn zǒngshìguānqíng 
píng liángrényuǎnz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