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人意怜迟日,吾生重早春。
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人意怜迟日,吾生重早春。
川原看气始,草木辨根陈。白发还多病,踟蹰强饭身。
川原看气始,草木辨根陈。白发还多病,踟蹰强饭身。
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2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大梦谁先觉(jué)¹?平生²我自知。
译文:人生只不过是看起来真实一点的梦境,谁能够先看穿这个呢?我生平所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
注释:¹大梦谁先觉: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觉:这里谓觉醒之意。²平生:平素,往常。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¹
译文:春天我在茅草屋里睡足了觉,窗外的日光慢慢地移动。
注释:¹迟迟:徐缓貌。

  本诗出自《三国演义》,无任何正史记载。与其说是诸葛亮诗,不如说是罗贯中诗。《三国演义》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不愧为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罗贯中亦不愧为小说大家,从这首小诗就能看出端倪来。首先,从写作角度来说,此诗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大气盘旋的铺垫。那么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和场景氛围渲来说,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其次,此诗是为诸葛亮量身订做的,不仅十分符合诸葛亮的身份,而且一开始就为诸葛亮戴上了一顶智慧的帽子。说到这里了,就必须要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了。大梦,是道家对人生的一种诠释,在道思想中,梦既指混沌迷蒙的景象,又指人的感知与思想。“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理解,意思就是在这乱世之中,人人迷茫,惊慌失措,但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其中的缘由一直只有我才知道啊。

  这里为什么是道教思想,而不是其他诸如佛教等教派的思想呢?明代小说家有一个通用的人物形象塑造定型,凡是智慧型的人物,都赋予道士身份,或者与道士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比如大家熟知的瓦岗寨军师徐茂功、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梁山的军师吴用及智慧人物公孙胜,等等。罗贯中塑造诸葛亮也是一样,仙风道骨,呼风唤雨。因此,诗的第一句,基本上就给诸葛亮在小说中的形象定了型。还有一点,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诗句的意思正好与此呼应。

  后两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字面上的意思是,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经从美梦中醒来了,可窗外的太阳还在慢慢吞吞的移动。这句更深层的意思是表达诸葛亮虽然超然物外,遗世隐居,却从未放弃心怀天下、等待伯乐到来的雄心。用“日”来隐喻赏识自己的伯乐、未来的明主,用“日迟迟”形容明主的到来太慢了。实际上这是说给刘备听的,他在埋怨刘备来得太迟了。因为战乱年代,机会稍纵即逝,明主和贤臣相遇、相识、相知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也相当的宝贵。

  由此可见,罗贯中把这首诗放在此处、此时,何其高妙,简直是神来之笔。

  这首诗,仅从字面上看,前两句与后两句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仔细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便活现出来了。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参考资料:
1、 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7页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译文:自从分别以后,不知几个春天没有回家了,又是个温暖的春日,隔窗望去,樱桃花已经开放了。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况有锦字书¹,开缄(jiān)²使人嗟(jiē)
译文:这时远方又有书信传来,开启后不禁让人嗟叹不已。
注释:¹锦字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涛被流放在边远之地,他的妻子思念他,就织锦为文,在丝锦上写信赠给丈夫,她的词作写得凄婉动人。²缄:封。
至此肠断彼心绝。
至此肠断彼心绝。
译文:至此伤心肠断,悲痛欲绝。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云鬟(huán)绿鬓(bìn)¹罢梳结,愁如回飙(biāo)²乱白雪。
译文:女子头发浓密如云,因为她愁绪万千,像旋风吹动雪花那样绵绵不断,她实在懒得梳理。
注释:¹云鬟绿鬓:形容女子头发浓密如云,而且很有光泽。²回飙:旋风。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去年寄书报阳台¹,今年寄书重相催。
译文:去年寄书回来,就说要回来了;今年寄书重新诉说将要归来之意。
注释:¹阳台:楚王梦到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离开时对楚王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¹使西来。
译文:东风啊,你捎去女子的思念,使他早些归来吧。
注释:¹行云:取“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之意。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¹青苔。
译文:等待他归来他却迟迟未归,实在是百无聊赖,只见满地落花堆积,青苔蔓延整个台阶。
注释:¹委:堆积。
《久别离》,乐府《杂曲歌辞》。李白这首诗写的是女子等待久离不归的丈夫早日归来,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夕阳度¹西岭,群壑(hè)²(shū)³已暝(míng)
译文: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注释:¹度:过、落。²壑:山谷。³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¹
译文: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注释:¹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qiáo)¹月欲尽,烟²鸟栖初定。
译文: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注释:¹樵人:砍柴的人。²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¹²期宿来³,孤琴候萝径(jìng)
译文: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¹之:此。²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³宿来:一作“未来”。⁴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月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友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月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8-89

宿shīshānfángdīngzhì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áng西lǐng qúnshūmíng 
sōngyuèshēngliáng fēngquánmǎnqīngtīng 
qiáorénguījìn yānniǎochūdìng 
zhī宿lái qínhòuluójìng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霜落荆(jīng)¹江树空²,布帆无恙(yàng)³挂秋风。
译文:荆门山秋来霜降,树叶零落眼前空;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注释:¹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²空:指树枝叶落已尽。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此行不为鲈(lú)鱼鲙(kuài)¹,自爱名山入剡(shàn)²
译文:此次离家远行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注释:¹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²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

  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7-339 .

qiūxiàjīngmén

bái tángdài 

shuāngluòjīngménjiāngshùkōng fānyàngguàqiūfēng 
xíngwèikuài àimíngshānshànzhōng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¹外,古道²边,芳草³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译文: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重重远山外,缓缓地坠落。
注释:¹长亭:送别场所,象征着离别。²古道:一个普遍的离别场所,古道常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此处的“古道”也表达了无尽的离愁。³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⁴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¹。一壶²浊酒尽³余欢,今宵别梦寒。
译文: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就借着一壶粗酿的酒,趁著今夜这短暂的相聚,饮尽所剩的欢乐,今夜告别的梦中一定非常寒冷。
注释:¹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²壶:又作“斛”“瓢”。³尽:完结,消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译文:在城郊十里长亭的古道边,长满了赏心悦目的翠绿花草,向外延伸到天边。请问你此去后,何时才会回来?若要回来请别犹豫徘徊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译文: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能够欢聚在一起,但却是离别的时候多!

sòngbié

shūtóng jìnxiàndài 

chángtíngwài dàobiān fāngcǎoliántiān wǎnfēngliǔshēngcán yángshānwàishān 
tiānzhī zhījiǎo zhījiāobànlíngluò zhuójiǔjìnhuān jīnxiāobiémènghán 
chángtíngwài dàobiān fāngcǎoliántiān wènjūnshílái láishípáihuái 
tiānzhī zhījiǎo zhījiāobànlíngluò rénshēngnánshìhuān wéiyǒubiédu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