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不尽六朝声。
半壁横江矗(chù)起,一舟载雨孤行。凭空怒浪兼天涌¹,不尽六朝声。
注释:燕子矶:在江苏南京附近之观音山。山上有石,俯瞰大江,形如飞燕,故名。¹兼天涌:兼天,连天。形容不得波浪之高。
隔岸荒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今古不胜情。
隔岸荒(huāng)云远断,绕矶小树微明。旧时燕子还飞否¹?今古不胜情。
注释:¹旧时燕子还飞否:郦道元《水经注》:“石燕山相传其石或大或小,及有雷风则石燕群飞。”词意本此。

注释

注释

燕子矶:在江苏南京附近之观音山。山上有石,俯瞰大江,形如飞燕,故名。

兼天涌:兼天,连天。形容不得波浪之高。

旧时燕子还飞否:郦道元《水经注》:“石燕山相传其石或大或小,及有雷风则石燕群飞。”词意本此。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编,古代汉语字典 大字本 最新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14.02,第598页
2、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编委会编著,汉语大词典普及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08,第352页
3、 廖启良编著,实用古诗佳句韵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75页
4、 (明)汤显祖著;胡金望,吕贤平评注,南柯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03,第202页
归庄

归庄

归庄(1613~1673),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子,明末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有《玄弓》、《恒轩》、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 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自河南¹经乱,关内²阻饥³,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guī)弟妹。
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注释:¹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²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³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⁴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⁵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⁶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⁷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时难年荒¹世业²空,弟兄羁(jī)³各西东。
译文: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
注释:¹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²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³羁旅:漂泊流浪。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田园寥(liáo)¹干戈²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译文: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
注释:¹寥落:荒芜零落。²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吊影¹分为千里雁²,辞根³散作九秋蓬
译文:顾影自怜好像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注释:¹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²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³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⁴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¹五处²同。
译文: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注释:¹乡心:思亲恋乡之心。²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所以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7-128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82-883页

wàngyuèyǒugǎn

bái tángdài 

nánjīngluàn guānnèi xiōngsàn zàichù yīnwàngyuèyǒugǎn liáoshūsuǒhuái怀 shàngliángxiōng qiánxiōng jiāngshíxiōng jiānshìxiàguīmèi 

shínánniánhuāngshìkōng xiōng西dōng 
tiányuánliáoluògānhòu ròuliúdàozhōng 
diàoyǐngfēnwéiqiānyàn gēnsànzuòjiǔqiūpéng 
gòngkànmíngyuèyīngchuílèi xiāngxīnchùtóng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译文:我把握着两袋红色羽毛箭,来到河北,古之燕国和赵国的地方。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译文:正是射杀天狼----骚乱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目睹军情激扬万分。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译文: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兵卒演习作战,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的关塞。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译文:我想请缨参战,不愿意羁旅在南方的古越国地带,我要直趋燕然山,铭功勒石。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译文: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译文:壮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译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百战百胜,一举把敌人们全部消灭才回家乡。

  诗中明言其行止目:“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又抒其报国豪情日:“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或谓“发兵”指天宝十载安禄山讨契丹事,“请缨不系越”句亦涉同年发兵征云南事。总观全诗,乃北游途中抒怀之作.似不宜以时事附会。

  这首诗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光明的憧憬。

参考资料:
1、 李白.《李太白集》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90页
2、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120页

dēnghándānhóngtáizhìjiǔguānbīng--bái

liǎngchìláiyóuyànzhàojiān

tiānlángzhèngshègǎnshíxián

guānbīnghóngtáijiànwàngguān

qǐngyīngyuèqiěxiàngyànránshān

fēngyǐnlóngzhōngzhuīpān

zhùluògāoyuètóuchóuyán

yáozhībǎizhànshèngdìngsǎoguǐfānghái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这首抒情小词,着意人物心理和情态的刻画,语言精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别之情。全词融情于景,清新淡雅,平易自然。

mènglìng··shǎngníngqíng--wángzhīdào

shǎngníngqíngshǒuniǎnméihuāchù

zhúshèngchóuànxiǎngjiāngtóuguī

dōngdōngduǎntǐngdànyānshū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宣和辛丑¹八月十日到莱²,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³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译文:宣和三年八月十日来到莱州,自己一人独自坐在室内,个人喜欢的书籍史典,这间房内都没有。案头上有本《礼韵》,因此随手翻开,拟以所翻开页上的字为韵来写诗。偶尔翻到“子”字,于是以“子”字为韵,写了一首感怀诗。
注释:¹宣和辛丑: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²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莱州知州,李清照到莱州探望赵明诚。³几上:案头。《礼韵》⁴: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⁵约:拟定。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¹可怜合至此。
译文:破旧的窗台和书案上没有一本诗书和史集,给人感觉就像袁术穷途末路生出的感慨:一无所有。
注释:¹公路:袁术字公路。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青州从事¹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²
译文:赵明诚每天奔波于酒宴之中,醉心于钱财当中,整日闹闹哄哄的无事生非。
注释:¹青州从事:指好酒。²生事:惹出事端。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¹凝香有佳思。
译文:写诗需要闭门谢客,在自己的住处焚香静思才会有好的构思。
注释:¹燕寝:指官员住所。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¹子。
译文:在平静中我得到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乌有先生、一个是子虚先生。
注释:¹乌有、子虚: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诗的序言部分写李清照到丈夫赵明诚任知州的莱州探望。但却被赵明诚冷落一旁,而且夫妇俩平生爱好金石之物,在赵明诚的官邸中却一样也没看到。可以想像李清照心中的不满和失落。李清照无聊到随手翻案头上的《礼韵》,以翻到的字为韵,来作诗,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诞生的。

  诗的开头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从写生活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心境。而且用典袁术走投无路,身无一物来比喻丈夫所处的环境。虽然明写赵明诚物质上的缺失,但实写赵明诚在精神层次上的缺失。

  接着转入议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在李清照的眼中赵明诚应酬就一个字“俗”,所以李清照说这是喜生事,也就是惹事非。

  后四句绝非赋闲之篇,李清照写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闭门谢客、凝香佳思、偶得佳句、人生知己。李清照把自己的情操、品格、皆融于诗中。在这首诗中她不仅仅是调侃自己的丈夫,也是展现她自己追求的生活情趣。

  其实,赵明诚虽处仕宦,其风雅素心不曾稍减。有知淄州时所书《白居易<楞严经>跋》为证、赵明诚不以“州守”为重,而以“有素心之馨”为得;复从其夫妇“相对展玩,狂喜不支”的情景尤可想其为人,实为李清照的要求甚高。

参考资料:
1、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3.
2、 李广堰.李清照的女权意识[A].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7).

gǎnhuái怀

qīngzhào sòngdài 

xuānxīnchǒuyuèshídàolái zuòshì píngshēngsuǒjiàn jiēzàiqián shàngyǒu yùn  yīnxìnshǒukāizhī yuēsuǒkāiwéiyùnzuòshī ǒu   yīnwéiyùn zuògǎnhuái怀shī 

hánchuāngbàishūshǐ gōngliánzhī 
qīngzhōucóngshìkǒngfāngxiōng zhōngfēnfēnshēngshì 
zuòshīxièjuéliáomén yànqǐnníngxiāngyǒujiā 
jìngzhōngnǎizhìjiāo yǒuxiānshēng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巴山¹楼之东,秦岭²楼之北。
译文:望云楼的东面是巍峨、绵延千里的大别山;楼的北面可见高峻雄伟、剑峰千仞的秦岭。
注释:望云楼:文同任陕西洋州知州时,宅内之楼。址在洋州,即今陕西省洋县。¹巴山:即大巴山。陕西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的界山。²秦岭:诗中指的是陕西南部一段,是狭义的秦岭,主峰是太白山,在洋县正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译文:在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会立即飞入楼中,高楼顿时隐入云彩之中,景色奇丽无比。

  这首诗写登楼所见的壮景。诗人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用画笔写诗,意境更加开阔,景物别出情趣,是画,而又情出自然。四句诗都有“楼”字,而“满楼云一色”,就成了“楼”外之“楼”了,既将诗意点透,也添加了平淡诗风中的浓味。全诗句句紧扣主题,丝毫不显重复,俨若一首题画诗,堪称宋诗中的佳作。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两句写望云楼的位置及登楼头所见之景。此二句既说明此楼位置在巴山之西、秦岭之南,并交代了此楼之高与位置极佳,才能上楼望见极高峻的巴山、秦岭,也看到崇山峻岭间云彩朵朵绕山飘荡,景象壮丽无比。诗中虽未写云,但云尽在不言中,让人们去体会罢了。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句则由远及近,写楼中近景。望月楼如李白《夜宿山寺》所咏“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绕楼云彩飞入楼中,危楼隐入云彩之中,景色奇丽无比。这两句“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万里晴空、浩茫云海的佳景,自然使人神清目爽,有“荡胸生层云”之感慨。

  此诗最大的表现手法则是运用了一放一收的手法。头两句放开,由近及远,拉开距离,使境界骤然开阔,烘托出望云楼周围的自然环境;后两句收拢,由远及近,拉近距离,近到楼上、楼中、楼云天浑然一体的景色。

  其次,是诗中有画的技法。诗人运用了典型的绘画技法,将望云楼的地理位置——楼之东是巴山、楼之北是秦岭全部画出,气象尽收眼底,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卷帘这一动作,将楼的独特之景“满楼云一色”全部勾画了出来。

  最后是平淡自然的诗风。唐宋后不少诗人和诗论家崇尚平淡的诗风。平淡代表了诗的一种风格,文同的这首诗就属平淡之列。“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用平淡的语言介绍了望云楼所处位置。而诗的结尾时更用平淡语“满楼云一色”,振起全篇,使诗境一下子焕发出光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是在卷起楼上帘子的刹那间的情况,诗人敏捷地捕捉并描绘它,将诗意点透,添加了平淡诗风中的浓味。

参考资料:
1、 郭荣光.历代名诗大观.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59-59
2、 张福清.诗书教育系列 宋诗导读.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02:96-97
3、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传统文化名篇赏析丛书 宋诗名篇赏析.成都市:巴蜀书社, 2012.02:073-07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