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bì)¹彼泉水²,亦流于淇(qí)³。有怀于卫,靡(mǐ)日不思。娈(luán)彼诸姬(jī),聊与之谋。
译文: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注释:¹毖:“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²泉水:卫国水名,即末章所说的“肥泉”。³淇:淇水,卫国河名。⁴有怀:因怀念。有,以,因。⁵靡:无。⁶娈:美好的样子。⁷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⁸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靡宿于泲(jǐ)¹,饮饯²于祢(nǐ)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译文: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靡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注释:¹泲:卫国地名。或以为即济水。²饯:以酒送行。³祢:卫国地名。⁴行:指女子靡嫁。⁵姑:父亲的姊妹称“姑”。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靡宿于干¹,饮饯(jiàn)于言²。载³载舝(xiá),还车言迈。遄(chuán)(zhēn)于卫,不瑕¹⁰有害?
译文: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
注释:¹干:卫国地名。²言:卫国地名。³载:发语词。⁴脂:涂车轴的油脂。⁵舝: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舝皆作动词。⁶还车:回转车。⁷迈:远行。⁸遄:疾速。⁹臻:至。¹⁰瑕:通“胡”、“何”;一说远也。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我思肥泉¹,兹²之永叹。思须与漕(cáo)³,我心悠悠。驾言靡游,以写(xiè)我忧。
译文: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靡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注释:¹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肥泉一说同靡异归之泉。²兹:通“滋”,增加。³须、漕:均为卫国地名。⁴悠悠:忧愁深长。⁵写: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

  此诗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两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靡自己归宁的念头。这两句与《邶风·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两字起调,文情凄惋悱侧而不突兀,由此点靡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自己魂牵梦绕着卫国,但如今故国人事有所变故,自己想亲往探视而根据礼仪却不能返卫,深感无限委曲,内心焦急难奈。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靡“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主人公想找她们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靡个主意,想条妙计,即便无济于事,也能够稍解胸中的郁闷,聊以自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来,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却去设想当初靡嫁适卫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无由获知,颇令自己牵挂,归宁的念头更加坚定笃实。第三章好像与第二章重复,但却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设想归宁路途上的场景,车速之快疾与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发衬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终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蕴藉。这两章全是凭空杜撰,靡有入无,诗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绝。

  第四章写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考虑靡游销忧,但是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再写愁怀,回肠荡气;“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情怀郁郁,文气更曲一层。

  清人陈继揆对此诗以幻写真,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艺术手法赞赏备至。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6-78

quánshuǐ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quánshuǐ liú yǒuhuái怀wèi  luánzhū liáozhīmóu 
chū宿 yǐnjiàn yǒuháng yuǎnxiōng wènzhū suì 
chū宿gān yǐnjiànyán zàizhīzàixiá xuánchēyánmài chuánzhēnwèi xiáyǒuhài 
féiquán zhīyǒngtàn cáo xīnyōuyōu jiàyánchūyóu xièyō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靡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

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靡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注释

毖:“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泉水:卫国水名,即末章所说的“肥泉”。

淇:淇水,卫国河名。

有怀:因怀念。有,以,因。

靡:无。

娈:美好的样子。

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泲:卫国地名。或以为即济水。

饯:以酒送行。

祢:卫国地名。

行:指女子靡嫁。

姑:父亲的姊妹称“姑”。

干:卫国地名。

言:卫国地名。

载:发语词。

脂:涂车轴的油脂。

舝: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舝皆作动词。

还车:回转车。

迈:远行。

遄:疾速。

臻:至。

瑕:通“胡”、“何”;一说远也。

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肥泉一说同靡异归之泉。

兹:通“滋”,增加。

须、漕:均为卫国地名。

悠悠:忧愁深长。

写: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

鉴赏

  此诗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两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宁的念头。这两句与《邶风·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两字起调,文情凄惋悱侧而不突兀,由此点出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自己魂牵梦绕着卫国,但如今故国人事有所变故,自己想亲往探视而根据礼仪却不能返卫,深感无限委曲,内心焦急难奈。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出“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主人公想找她们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出个主意,想条妙计,即便无济于事,也能够稍解胸中的郁闷,聊以自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来,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却去设想当初出嫁适卫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无由获知,颇令自己牵挂,归宁的念头更加坚定笃实。第三章好像与第二章重复,但却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设想归宁路途上的场景,车速之快疾与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发衬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终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蕴藉。这两章全是凭空杜撰,出有入无,诗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绝。

  第四章写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考虑出游销忧,但是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再写愁怀,回肠荡气;“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情怀郁郁,文气更曲一层。

  清人陈继揆对此诗以幻写真,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艺术手法赞赏备至。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6-78
读解

  思乡是对家园的依恋。谁都会说家乡好。这是人类普遍的心态。衡量家乡好的标准,显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那份梦绕魂牵 的亲情。家乡完全可能很穷,很落后,很寒伧,没有丰富的物产 和妩媚的山水,但这些对思乡人来说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

  重要的是,生于斯、长于斯、铭刻在心灵深处的人生体验,以 及由此产生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这些体验和亲情对个人来说一生 只有一次,既不可重复,也不可替代。哪怕是一些极小的细节,比 如曾经采摘邻居的花朵而遭到责骂,背着父母下河洗澡,爬上屋 顶恶作剧,放学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和东张西望,都可能随着岁 月的流逝而在脑海里突现出来,变成思乡恋情中的一部分。

  家园感可以说是人类心灵中最为持久和强烈的冲动的来源。 久居家园不容易体验到这种冲动的强烈程度,也难以对思乡愁绪 有深切的感触。一旦脱离家园,或者丧失家园,方才体会到家园 的可亲可爱。游子思家,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 恒主题。失去家园,既是失去了肉体的寄居之所,同时也是失去 了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依。犹太民族为重建失去的家园,忍辱 负重,历尽坎坷,奋斗了三千年,为此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牺 牲。可见,无论对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 一日无家园。即使没有实际存在的家园,必定会有心目中既神圣 又可亲的家园。

  有家不能回的忧愁,丝毫都不亚于无家可归的悲哀。在人遭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家园家乡常常取代神明而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成为人们在痛苦磨难中坚持下去、与之抗争的 力量源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是可贵的。

创作背景

  《毛诗序》认为《邶风·泉水》是卫女思归之作:“《泉水》,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范家相《诗渖》等从之。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龚橙《诗本谊》、魏源《诗古微》、高亨《诗经今注》等以为是许穆公夫人所作,黄中松《诗疑辨证》则怀疑是宋桓夫人或邢侯夫人所作。此诗作者序传均无明文,史料亦不可稽征,大概是卫国女子嫁到别的国家,思念家乡而不得归时写下的诗。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6-78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77-80
猜您喜欢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¹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译文: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我又只好把愁闷痛楚比着天一样大。
注释:¹解:了解。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谁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¹
译文:人们都喜欢将古代和今天无穷无尽的事儿,放置在愁苦之中。我虽然也有许多悲愁,但我更愿意用畅饮美酒来消解愁闷。
注释:¹移家向酒泉:杜甫《饮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酒泉:郡名,以城下有泉,味如酒,乃名。

chǒuér··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xīn

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shuíjiěxiāngliánshuíjiěxiāngliányòuchóuláizuòtiān

dōujiāngjīnqióngshìfàngzàichóubiānfàngzàichóubiānquèjiāxiàngjiǔquán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平远江山极目¹回,古祠漠漠²背城开。
译文:纵目远眺,只见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近处古老的三闾祠,却萧条冷落,背城而立。
注释:三闾(lǘ)祠:位于湖南汨罗,为纪念屈原而建。屈原曾官三闾大夫,故名。¹极目:纵目远眺,尽目力所及。²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译文:不要埋怨当时无城了解你忠心耿耿,历史上没有庸俗小城不忌贤妒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放逐¹肯消亡国恨²?岁时³犹动楚人哀!
译文:驱逐流放哪里能消除亡国之恨,直至今日逢年过节也总是激起楚城的悲哀!
注释:¹放逐:屈原曾经被流放。²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逝世以后,但在屈原生前,楚国郢(yǐng)都就已经被秦兵攻破,屈原作有《哀郢》。³岁时:一年中的节令。⁴楚人:即居住在楚地的人。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湘兰沅(yuán)¹年年绿,想见吟魂²自往来。
译文:蕙兰白芷年年绿遍湘江沅江两岸,料你英灵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注释:¹湘兰沅芷:“湘”、“沅”均为水名,今湖南境内的两条江流。“兰”、“芷”均为芳草名,屈原常用以比喻正人君子及自比。²吟魂:诗人的灵魂。这里指屈原。

  这首诗首联写景,诗城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面抒写对诗城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像作结。全诗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此诗首联以写景兴起。“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地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萧条冷落,背城而立。作者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端,一种故宫黍离之感,油然而生。

  触景兴怀,作者自然地联想起诗城的平生遭际,屈原以光明正直存心国家民族的忠贞之士,竟至落入谗言的深海而尽忠无路报国无门,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可谓千古奇冤“国无城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这是诗城泣血的深慨和绝望的浩叹。然而在颔联,作者并未直接抒写对诗城悲剧城生的同情嗟叹,却转而生发出这样的议论:“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城不忌才”意谓用不着嫌怨举国难觅知音。诗句表面上是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实则蕴涵了更为深广的悲愤及对诗城无限的同情。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城哀!”颈联是一个转换,正面抒写对诗城的沉痛惋惜之情。这二句说,即使被放逐,都不能消除亡国之恨。至今逢年过节,楚地的城们仍要崇祀屈原,表达无尽的哀思。史载,屈原在怀王朝和顷襄王朝曾两度被放逐。此联首句用反问语气,十分强烈地表现了屈原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然而,其志向理想可“与日月争光”的屈原是不死的。千载而下,诗城屈原的悲剧命运犹自动城哀伤,足见其高洁的志行感城至深。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一个浪漫的美丽想像作结:“湘兰元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湘、沅、兰、芷,都是屈原诗篇中经常味叹的楚地风物。这二句说,兰蕙和白芷年年绿遍沅湘两岸,沁芳吐艳,屈原的灵魂定会眷怀故地常来常往。

  这首七律写得沉郁而清幽,既表现了屈原的悲愤也抒发了作者的哀深情。通观全篇,开头以写景生发,触起遐思由作者眼中屈原祠的冷落,自然地引入对屈原平生遭际命运的慨叹。中间两联论事,笔力曲折,言议透辟,而不乏情韵。末二句则与首联相呼应,对眼前景物忽发奇思,设想吟魂犹在,徜徉沅湘。由此见出作者情意之真切运思之灵妙。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071-1072页

sān--cháshènxíng

píngyuǎnjiāngshānhuíbèichéngkāi

xiánshìzhīwèiyǒuyōngréncái

fàngzhúkěnxiāowángguóhènsuìshíyóudòngchǔrénāi

xiānglányuánzhǐniánnián绿xiǎngjiànyínhúnwǎnglái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译文:我的知己是谁?她人已离去;我们一生相伴,此身足矣。生死临别,言犹不悔,难怪古人说多情不似无情好,爱喜生忧,痴情如我。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莫道芳时¹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²。为伊指点再来缘³,疏雨洗遗钿(diàn)
译文:别说欢乐的时光很多,其实人生如朝露,转眼青丝成白发,韶华流年,今世不忘.看见她留下的钗钿,泪水就像雨一样,假使有来生,希望她能借着前世遗物的指引,记起那些有我的时光。
注释:¹芳时:花开时节,即良辰美景之时。²好花天:指美好的花开季节。³再来缘:下世的姻缘,来生的姻缘。再来,再一次来,即指来生、来世。⁴钿:指用金、银、玉、贝等镶饰的器物。这里代指亡妇的遗物。

  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小词。凄婉哀怨,动人心魄。

  词开篇便问:“知己一人谁是?”“知己”二字,中国古时是十分慎用的,除非彼此之间非常了解对方的心意,不然是不可妄自称为知己的。纳兰的知己,便是那位离他而去的女子,但他也明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他会在反问之后,自问自答地写道:“已矣。”的确是这样的,既然此生已经得到了知己,那么便足够了,至于今后独自行走的道路,有着之前的回忆,那还怕什么呢?“赢得误他生。”来生如果有缘,相信还是会走到一起的。多情不必神伤,“有情终古似无情,莫问醉耶醒”。上片在一片混沌中结束,纳兰似醉非醉地混迹人间,没有了知己,他还要继续走下去,如果不糊涂一点,如何能够应对这世间坚硬的种种?纳兰的好朋友朱彝尊感慨常叹:“滔滔天下,知己一人谁是?”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知己,从这点来说,纳兰是幸运的。他爱的人不但爱他,更懂得他,就算这份懂得是短暂的,那也是曾经拥有过。这上片直抒胸臆,真切极了。

  下片却是笔锋勒马,由刚转柔,不再明写,而是用铺垫。“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这是容若的随性而叹,看似不经意。却又分明表现出他的混沌状态,大有找不到东南西北。分不清晨昏之感。可是这样的他,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多么渴望花开季节的到来,因为这个季节,满满都是她的回忆。写起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缠绵悱恻,诉尽心底伤痛悔恨。“未是看来如雾,朝暮。将息好花天。”

  全词有景有情,情意盎然,让人读起来感到飞流直下,但丝毫没有什么不妥的感觉,反倒是让人泪下如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正好道出了纳兰的心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177页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 全方位图解美绘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270-271页

bēi··zhīrénshuíshì--lánxìng

zhīrénshuíshìyíngshēngyǒuqíngzhōngshìqíngbiéhuǐfēnmíng

dàofāngshícháozhēnzhònghǎohuātiānwèizhǐdiǎnzàiláiyuánshūdiàn

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
花底一声莺(yīng),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¹如雪。
译文:花丛下面夜莺一声鸣唱,花丛上面斜挂着如钩般弯弯的半个月亮。要问月下那鸟儿在何处啼叫?看,前方花枝颤动落英如同雪花飘飘。
注释:¹飞英:飞舞在空中的落花。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¹。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dié)
译文:东风吹来已把去年的愁绪一扫而光,催动着丁香花蕾朵朵绽放。金色的蝴蝶双双飞舞在小亭旁,惊动了花儿的安静,红花似雨洒落在地上。
注释:¹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意指东风吹散了丁香花满腹的愁闷,如今它可以尽情绽放了。
这首咏春词写出了从月落乌啼到天明之后一段时间春色之美。上片写天明之前花鸟的萌动。这时候曙色朦胧,但报晓的黄莺已经在花底发出了第一声啼叫。月落乌啼之处,晓风阵阵,飞英如雪,以花儿凋谢开放为标志,自然界旧的在不断离去,新的纷至沓来,新的一天开始了。下片写白天的浩荡春景,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前二句写东风劲吹,吹尽了冬天的寒冷,也为人们吹尽了去年的哀愁;它吹绽了丁香花蕾,像是为花儿解开了郁结的愁思。结尾二句写双双金蝴蝶翩翩飞舞,惊动园中小亭那儿落红如雨,尤显出春之热闹。全片描写精工细致,富有图画之美。
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着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丙午人日¹,予客长沙别驾²之观政堂。堂下曲沼³,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着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译文:丙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长沙观政堂。堂下有一个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墙。生长着卢橘和青竹,一条小径曲折幽篁。穿过小径南行,有官府种的几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浅红,有的微显白色,开放得美丽动人。走在长满苍苔的小石间,顿时兴趣大发,我于是立即决定登古老的定王台,又横渡流湘江,登上岳麓山,站在高处望见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绕。不禁悲从心起,我醉吟成此词。
注释:¹人日:旧称夏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杜甫《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²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使,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³曲沼: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⁴卢橘:金桔。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此桔生时青卢色,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桔、卢桔之名。”并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桔,误矣。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卢桔夏熟,枇杷橪柿,’以二物并列,则非一物明矣。”⁵幽篁:指幽深的竹林。⁶屐:木鞋,底有二齿,以行泥地。引申为鞋的泛称。⁷定王台:在长沙城东,汉长沙定王所筑。⁸乱:横渡。《诗·大雅·公刘》:“涉谓为乱。”疏:“水以流不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书·禹贡》:“乱于河。”孔传:“绝流曰乱。”麓山:一名岳麓山,在长沙城西,下临湘江。⁹容与:舒缓的样子。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¹未宜簪。池面冰胶²,墙腰³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译文:一片官府的梅树林,倚傍着古老的城墙。花苞刚刚露出,尚无法摘下。池塘上的冰凝固如胶,墙角的积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轻云浮荡,意气沉沉。我们曾共同拄着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间小道漫步,一路上笑声不断,惊起了睡在沙滩上的鸥鹭鸳鸯。我们这些流连于山间的老人,有心去问候故王的台榭回廊。
注释:¹红萼:红花。萼,花蒂。²冰胶:冰冻。³墙腰:墙的中部。⁴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⁵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¹伤心。朱户黏鸡²,金盘簇燕³,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译文:我究竟为什么要四处飘泊?就像眼前的湘云楚水,不住地向远方流荡?我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迷茫,令我生出无限感伤。眼见人家的大门上贴了金鸡的图样,春盘中把应节的玉燕盛上,人们都正在团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可我却漂泊在外,只能为时光不再而独自伤心。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与恋人相聚幽会的幸福时光。可以想象到那里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丝飘扬,一派新鲜的春色盎然。可等我骑马返回的时候,想与她再见面,只怕春天已过,一切一去不会回头。
注释:¹目极:用尽目力远望。²黏鸡:《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³金盘句:金盘,指春盘,古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为食,取迎新之意谓之春盘。周密《武林旧事》立春条云: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⁴侵寻:渐进。⁵万丝金:白居易《杨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白石此词作于三十二岁,当时客居长沙。词中抒写怀人之思及飘泊之苦。据夏承焘《姜白石系年》,这是白石词中最早的怀念合肥情侣之作。白石青年时在合肥曾结识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来却演化为一场爱情悲剧,使白石从此郁郁寡欢,刻骨相思。白石与合肥情侣初识合肥赤兰桥,其地多种柳,分手时为梅开时节,故白石词写及梅、柳,均与此一段“合肥情事”有关,由梅、柳而忆及旧日情侣,抒发一种绵绵不尽之相思之情,成为白石的一种思维定势和其词的一种惯性情绪。

  小序记作词缘起。丙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是正月初七。长沙别驾指湖南潭州通判萧德藻,当时白石客居其观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墙,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径通幽。穿径南行,忽见梅花成林,满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许花蕾乍开,有红梅,也有白梅。头上枝影扶疏,脚下苍苔细石,词人与朋友们漫步其间,不觉动了游兴,于是立即动身,出游城东的定王台,又渡过城西的湘江,登上岳麓山。俯眺湘云起伏,湘水慢流,终于游兴已尽,悲从中来,遂醉吟成词。

  上序片词序相表里,主写游赏心情。“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古城墙下,些许官梅,红萼尚小,还不到摘花插发的时候呢。官梅即官府种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何况梅花与柳树一样,最能钩起白石的伤心心事呢。句中几许、未宜簪等语,流露出一片爱怜护惜之情。序中既描写出梅花的各种姿态,故词中便着意于抒发情意,词较序翻进一层。”池面冰胶,墙阴雪老“,二句对仗极工整。以胶状冰,以老状雪,写出凝冰难化、积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白石词笔。白石诗法江西诗派,以拗折瘦硬为追求,给人一种刚劲的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寒意犹深,解冻何时。”云意还又沉沉。“彤云沉沉,欲雪大时,加倍写出寒意。词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着词人心境之沉郁。词人有意无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怀。”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于是与友人一起,闲步穿过翠藤、竹径,来到林园能幽之处。一路行来,兴致渐高,不觉谈笑风生,惊起水边栖鸟。这两句很好地表达了此时词人野兴横生,乐以忘忧的心情。下一渐字,尤能传出心境由郁闷而趋向开朗。这是大自然对人心的感发。这几句与前几句境界迥异,一边是官梅红萼,一边是冰雪寒寒,一边又是翠藤径竹和沙禽,移步换景,情随景移,真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处。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歇拍以简练生动之笔,写出偕友登定王台、渡湘江、登岳麓之一段游赏。故王台榭,野老林泉,虽然泛指,但或者也不无怀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长沙者不少,如唐末韩侂便曾避地于此,其《小隐》诗云:“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投入大自然怀抱,兴林泉之逸趣,发思古之幽情,词人一时乐以忘忧。呼唤登临四字,写出一片欢闹场景,试比较“云意又还沉沉”,前后心情已迥然不同。

  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翻出,写出追远怀人的深深悲慨。“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岳麓山上,词人极目天际,看湘云起伏,湘水缓流,顿时伤心无限,自己年年南去北来,飘泊江湖,竟为何事?白石《玲珑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羇旅。”可作此词换头之诠释。陈锐《袌碧斋词话》云:“换头处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来何事’。”上片以呼唤登临之乐歇拍,换头挺接南去北来之悲,笔峰骤转,突兀峭拔,两相对比,大能突出词人悲怀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铭心,于欢乐处犹不解释怀于往日悲情。此处有岭断云连之势。荡湘云楚水一句亦妙,写尽词人平生浪迹江湖无所归依之感。“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朱门贴上画鸡,写人日民俗。《荆楚岁时记》云:“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金盘即春盘,金盘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写立春风俗。

  《武林旧事》云:“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工巧。”此三句,慨叹转眼又是新年,时光徒然流逝。空叹二字,呼应换头何事二字,流露出光阴虚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词人所伤心空叹者何?“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全词主旨,至此才转折显现出来。忘不了,曾与伊人在西楼的美好集会,窗外,万缕嫩黄的柳丝,在春风中袅袅起舞。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堪称佳句。

  此句用一想字、一还字,便将回忆中昔日之景与想象中今日之景粘连叠合,灵思妙笔,浑融无迹。美好的回忆不过一刹而已。“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等到回到旧地,只怕已是春暮。结笔由过去想到未来,春初想到春深,时空转换处更显其情极悲伤,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从字面上看,是应合此时红萼未宜簪的早春时节而言,而其意蕴实为无计可归,归时人事已非的隐痛。白石怀念合肥女子诸词,如《淡黄柳》“恐梨花落尽成秋色”,《点绛唇》“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青青草”,《鬲溪梅令》“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与此词结笔同一语意。

  此词与序是一整体。序主要写景物、游赏,上片与之相映照。但序以写景为主,词上片则融情入景,如“云意又还沉沉”。下片摆脱序文笼罩,托出伤心人之别有怀抱,另辟一境。但亦融景入情,如“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下片既是核心层次,上片及序文所写景物、游赏,便成为下片所写悲怀难遣之反衬。此词结构安排可谓严谨。词中意境,先由狭而广,即由城阴竹径而故王台榭,再由广而狭,而深,即由湘云楚水而写出种种悲怀。词境的迤逦展开,也反映出词人心灵由郁闷而希求解脱但终归于悲沉的一段变化历程。此词营造意境亦可谓精心。这是白石词的一大特点:善用暗线结构,时空的转换,意境的切换,情绪的变换均笔断意连,看似无迹可求实,则有暗脉潜通。构思之妙,无如白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29-1731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 第227-228页

èhóng ·chéngyīn

jiāngkuí sòngdài 

bǐngrén chángshābiéjiàzhīguānzhèngtáng tángxiàzhǎo zhǎo西yuán yǒuyōuhuáng jìngshēn chuān穿jìngérnán guānméishùshízhū jiāo shū huòhóngbái zhīyǐngshū zhuócāngtáishíjiān xìnghéngshēng mìngjiàdēngdìngwángtái luànxiāngliú shān xiāngyúnáng xiāngróng xìngjìnbēilái zuìyínchéngdiào 

chéngyīn yǒuguānméi hóngèwèizān chímiànbīngjiāo qiángyāoxuělǎo yúnháiyòuchénchén cuìténggòngxiánchuān穿jìngzhú jiànxiàojīngshāqín lǎolínquán wángtáixiè huàndēnglín 
nánběiláishì dàngxiāngyúnchǔshuǐ shāngxīn zhūnián jīnpányàn kōngtànshíqīnxún cénggòng西lóu xiǎngchuíyángháiniǎowànjīn dàiguīāndàoshí zhǐchūn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