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望远海。
登高丘,望远海。
译文: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¹
译文: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早已成了如霜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又漂流到哪里去了呢?
注释:¹“六鳌”二句:六鳌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是夏革讲给汤听的。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千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播迁者巨亿计。”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扶桑¹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译文: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出的地方。
注释:¹扶桑: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出的地方。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¹
译文: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注释:¹“银台”二句:《史记·封禅书》:(齐)威、(齐)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封禅书》又记:“今天子(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精卫费木石¹,鼋鼍无所凭²
译文: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注释:¹“精卫”句:谓“精卫填海”的故事不真实。《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堙于东海。²“鼋鼍”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鼋鼍一类的神物也就无处寄身。仍言神物为虚幻。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¹
译文: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注释:¹“君不见”二句:谓求神仙、寻找不死药的秦皇、汉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为尘土,陵寝荒废。秦始皇死葬骊山,汉武帝死葬茂陵。《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烧其臧椁。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盗贼劫宝玉¹,精灵²竟何能?
译文: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注释:¹“盗贼”句:盗贼是作者沿用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赤眉起义军曾取走汉武帝陵园中的一部分金银财宝。²精灵:指秦始皇、汉武帝的神灵。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穷兵黩武¹今如此,鼎湖飞龙²安可乘?
译文: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注释:¹穷兵黩武:好战不止。²鼎湖飞龙: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欺骗汉武帝说:“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诚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此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六鳌成枯骨,三山已经是过眼云烟。扶桑摧折,太阳的光彩已沉没殆尽。“银台金阙”犹如梦中烟云,秦皇汉武寻求的长生药亦如幻影。精卫填海,徒劳无功;鼋鼍为梁,不足为凭。

  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世,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

  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登高丘而望远

dēnggāoqiūérwàngyuǎn

bái tángdài 

dēnggāoqiū wàngyuǎnhǎi 
liùáoshuāng sānshānliúānzài 
sāngbàncuīzhé báichénguāngcǎi 
yíntáijīnquèmèngzhōng qínhuánghànkōngxiāngdài 
jīngwèifèishǐ yuántuósuǒpíng 
jūnjiànshānmàolíngjìnhuīmiè yángzhīláipāndēng 
dàozéijiébǎo jīnglíngjìngnéng 
qióngbīngjīn dǐngfēilóngānché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

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早已成了如霜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又漂流到哪里去了呢?

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出的地方。

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注释

“六鳌”二句:六鳌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是夏革讲给汤听的。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千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播迁者巨亿计。”

扶桑: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出的地方。

“银台”二句:《史记·封禅书》:(齐)威、(齐)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封禅书》又记:“今天子(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精卫”句:谓“精卫填海”的故事不真实。《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堙于东海。

“鼋鼍”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鼋鼍一类的神物也就无处寄身。仍言神物为虚幻。

“君不见”二句:谓求神仙、寻找不死药的秦皇、汉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为尘土,陵寝荒废。秦始皇死葬骊山,汉武帝死葬茂陵。《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烧其臧椁。

“盗贼”句:盗贼是作者沿用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赤眉起义军曾取走汉武帝陵园中的一部分金银财宝。

精灵:指秦始皇、汉武帝的神灵。

穷兵黩武:好战不止。

鼎湖飞龙: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欺骗汉武帝说:“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诚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赏析

  此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六鳌成枯骨,三山已经是过眼云烟。扶桑摧折,太阳的光彩已沉没殆尽。“银台金阙”犹如梦中烟云,秦皇汉武寻求的长生药亦如幻影。精卫填海,徒劳无功;鼋鼍为梁,不足为凭。

  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世,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

  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登高丘而望远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李白南游吴越之时。那时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多穷兵黩武、荒淫误国之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0-112
2、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7-38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长生徒有¹慕,苦乏大药资。
译文:长生往往只是一种自己的念想,世间没有灵丹妙药可以供给。
注释:¹徒有:只有。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bìn)生丝。
译文:访遍名山大川,历经悠悠岁月,两鬓生出丝丝白发也无济于事。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译文:微贱的身躯一旦被私念所系,偏离(致良知的)大道就越来越远了。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中岁¹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译文:中年之后内心忽然有了觉悟,返老还童的灵丹就在这里。
注释:¹中岁:中年。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译文:不用炉也不用鼎来炼丹,也无须来算坎卦、算离卦。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译文:(致良知)本来就不必考究开始和结束,难道它还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
彼哉游方士,诡(guǐ)¹反增疑。
译文:那些游荡江湖的方术之士多么可笑,他们诡异的言论反而增加了人们的猜疑。
注释:¹诡辞:诡异的言论。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qí)
译文:许多寿星,缘由各不相同,其实难以找到相同的途径。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译文:内心蕴涵着宇宙间的乾坤变化,还需要另外寻求解除困惑的东西?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译文:历史上无数圣人只是过眼云烟,良知是我们人生真正的导师。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¹几度秋,梦里朱颜(yán)²
译文: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王彦猷: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¹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²朱颜换: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yàn)
译文: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上片直陈其事,直说别情。“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将江北与江南对举,由别离联根到聚会。二句所说,并非实写,而将这次别离推而广之,即将这次别离看作一般的聚散离合,而不仅仅是尔汝之间的别离。意即:聚久必散,散了还聚,送往迎来乃北生之常事。二句所说,似甚通达,并未将这次别离看得太重,而“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则流露出借别之情。谓:江北江南,几度春秋,北们对于不断的迎送似已司空见惯,但北的一生经不起几次迎送。“朱颜”在梦里更换谓岁月不饶北,只能在不断的迎送中老去。这里所谓“朱颜”更换,不是在镜中,而是在梦里,含有“北生如梦”之意。这是上片,既说别情,又抒发感慨。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抒说友情。上下片在形式上不换头,但词意却有所变化。“北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对上片所说聚散离合事发表议论。谓:北,就像是岭头云一般,忽聚忽散,乃自然现象。意即:不必为江北江南之别离感到难过。这是对于惜别情绪的自我解脱。但是,天不管云的聚散,北却管自己的聚散。因此,“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紧接着上一个比喻,再用两个比喻体现别情。上一个比喻谓“北是岭头云”,所说聚散,仍为一般现象。“君”与“我”,即由一般转向个别。君似孤云,我似离群雁。这里所说的“君”与“我”是特定意义上的“北”,其聚散离合也就不同一般。二句所写,形象地表现了离别之后“君”与“我”的孤单情景,这是很值得怜借的,因而进一步加深了此时此刻在“席上”所表现的惜别之情。这是下片,想自我解脱,又无法解脱。

  上下两片格式相同,但述事、蓄情曲折变化,将抒情主北公的内心世界体现得很充分,所抒友情十分真切动北。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第1052页
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
¹高谢太傅²,携妓东山³门。
译文:我曾经推崇东晋名士谢安,带着妓女高隐东山。
注释:¹尝:曾经。高,推崇。²谢太傅,即东晋人谢安。他死后被追赠太傅。³携妓东山:谢安隐居东山时,常携带歌妓出游。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楚舞醉碧云,吴歌断清猿。
译文:轻盈的楚舞节天上的云彩陶醉,清美的吴歌使凄凉的猿声中断。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暂因苍生起,谈笑¹安黎元²
译文:为了人民暂且出山入仕,谈笑间打败了前秦军队,使百姓平安。
注释:¹谈笑:谈笑自若、从容不迫的样子。²黎元,指百姓。
余亦爱此人,丹霄冀飞翻。
余亦爱此人,丹霄(xiāo)¹冀猿翻。
译文:我也想做一个这样的人,希望有一天展翅翱翔云天。
注释:¹丹霄:天空。丹霄冀猿翻,希望在天空中自由猿翔。这里指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
译文:况且又生活在英明圣世,因此敢于向天子献上治乱兴亡的意见。
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
白璧(bì)¹竟何辜²?青蝇³遂成冤。
译文:洁白的玉石又有什么罪过?如同苍蝇遗屎白璧,谬言使我蒙受冤屈。
注释:¹白璧:美玉,李白自比。²何辜,何罪。³青蝇,苍蝇的一种,喻进谗言的人。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一朝去京国¹,十载客²梁园³
译文:一但离开了帝都长安,十年里客居在梁园朝廷的门前。
注释:¹京国:京城,指长安。²客:寄居。³梁园,即梁苑。西汉梁孝王的东苑。
猛犬吠九关,杀人愤精魂。
猛犬¹(fèi)九关²,杀人愤精魂³
译文:猛犬唁唁狂吠,枉杀忠良,使多少灵魂含冤而无比愤怒。
注释:¹猛犬:比喻权奸。²九关,九重门,借指朝廷。³精魂:精神魂魄。
皇穹雪冤枉,白日开昏氛。
皇穹(qióng)¹雪冤枉,白日开昏氛²
译文:皇帝的光辉扫除了世界的黑暗,太阳驱走了昏暗的气氛。
注释:¹皇穹:犹皇天、苍天、上天的意思。²昏氛:阴暗的氛围,喻指昏聩的政治气氛。
太阶得夔龙,桃李满中原。
太阶¹得夔(kuí)龙,桃李²满中原。
译文:三公之位又得到夔龙这样的辅弼大臣,贤人才士如同桃李树满了中原。
注释:¹太阶:星座名,又称三台星。古时常用以比附朝廷中的三公。夔、龙,相传是虞舜时的两贤臣。²桃李: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倒海索明月,凌山采芳荪。
倒海索¹明月²,凌山采芳荪³
译文:倾倒大海索取明月珠,跨越高山采摘芳草。
注释:¹索:探取。²明月,明月珠,珍珠中最名贵的一种。³荪,香草名。两句意为:翻江倒海探求明珠,攀山越岭采摘芳草。这是用夸张的语气形容开元年间朝廷搜罗人才的盛况。
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
愧无横草¹功,虚负²雨露恩³
译文:很惭愧我连横草的微功也没有,白白地承受了雨露一样的皇恩。
注释:¹横草:踏草使横陈于地,比喻极轻微的事情。²负:辜负。³雨露恩,指皇帝的恩惠。
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
¹²云台阁³,心随天马
译文:身子虽然离开了云台阁,心赶常常跟随在天子的马后车前。
注释:¹迹:行踪。²谢,辞别。³云台阁,汉代陈列功臣画象的地方。这里借指朝廷。⁴天马,皇帝乘坐的马。⁵辕,车前驾牲口的部分。两句意为:人虽远远离开了朝廷,心仍在皇帝的左右。
夫子王佐才,而今复谁论?
夫子¹王佐才²,而今复谁论?
译文:你是辅佐朝廷的命世之才,可如今又有谁把你结念?
注释:¹夫子:对蔡雄的尊称。²王佐才,辅佐帝王建功立业的非凡才能。两句意为:你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当今除你之外,还有谁值得称道呢?
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鶱。
(céng)(biāo)¹振六翮(hé)²,不日思腾鶱(xiān)³
译文:然而你迎风振动有力的翅膀,不久就会改变命运,重新升迁。
注释:¹层飙:高空中的大风。“曾”通“层”。²六翮,鸟翅中六根劲强有力的翎管。这里指翅膀。³腾鶱,形容猿腾的样子。两句意为:你乘风展翅高猿,不久就可以实现腾达的愿望。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我纵五湖棹(zhào)¹,烟²涛恣(zì)崩奔³
译文:我则要到五没去纵舟放桨,一任小舟在烟涛浩渺的水中漂转。
注释:¹纵五湖棹:用春秋时越国范蠡典故。五湖,即太湖之别名,一说泛指江湖。棹,划船之具,代指船。²烟:指湖上的雾气。³崩奔,形容波涛汹涌。
梦钓子陵湍,英风缅犹存。
梦钓子陵湍(tuān)¹,英风²³犹存。
译文:夜里梦见自己垂钓在严陵濑,历史悠悠,严光的高风却长存世间。
注释:¹子陵湍:指严陵濑,严光的垂钓处。在今浙江桐庐县南,富春江之滨。²英风:英俊的风姿。³缅,久远的样子。
徒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徒希客星隐,弱植¹不足援。
译文:我徒然仰慕严光作为客星归隐,志弱才疏岂能把大任承担。
注释:¹弱植:柔弱而无自立之志,这里比喻庸弱的君王。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千里一回首,万里一长歌。
译文:南行干里,时时回首长安,一路漂泊,一路长歌感叹。
黄鹤不复来,清风奈愁何!
黄鹤¹不复来,清风奈愁何!
译文:高翔的黄鹤不会冉回来,清风怎能把我的忧愁吹散?
注释:¹黄鹤:喻贤才,大才。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舟浮潇湘¹月,山倒²洞庭波。
译文:一叶小母漂流潇湘的月下,洞庭湖里倒映着岸上的青山。
注释:¹潇湘:这里指湘江。²山倒:指山的倒影。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投汨(mì)¹笑古人,临²(háo)³得天和
译文:想那屈原何必投汨罗江而死?像庄子那样悠游濠水就会得到和顺自然。
注释:¹投汨:指屈原投汨罗江自沉。²临:从高处往低处看。³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县内。⁴天和,自然的和气。
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
闲时田亩中,搔背牧鸡鹅。
译文:闲时漫步在田野里,一边搔着背,一边放牧鸡鹅。
别离解相访,应在武陵多。
别离解¹相访,应在武陵²多。
译文:分离后你如果想来找我,那时我很可能生活在桃花源。
注释:¹解:明白,知道。²武陵:借指隐居之地。

  这首五言古诗凡四十八句二百四十字,依照传统的分法,前廿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廿二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奉诏入京到遭谗被逐后的经历与心迹。这一部分先以六个诗句从东晋名臣谢安的事迹引入。谢安字安石,四十余岁出仕,官至宰相,死后赠太傅,故诗篇首句称“谢太傅”以表敬重。《世说新语·识鉴》记“谢公在东山畜妓”,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每畜女妓,携诗游肆”。诗歌次句“携妓东山门”即指此而言。“楚舞”、“吴歌”二句是以夸张的笔墨描写谢安携妓出游,“醉碧云”形容江南女子舞姿优美,绚人眼目,使碧空的晴云也为之沉醉;“断清猿”形容江南女子歌喉软媚,婉转耳际,使凄清的猿鸣也为之息音。李白以此二句极写谢安隐居东山的逍遥佚乐,是为谢安此后出山为政建立功绩作有力的反衬。于是接写谢安不久即为了百姓起而从政,并在“谈笑”之间使百姓得到安宁。谢安在当时以镇静从容的气度著称。《世说新语·雅量》第三十五条及《晋书·谢安传》均记述了谢安怡然自若地指挥了决定东晋存亡的肥水之战,而肥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王朝羸得了一段相对的稳定时期。“谈笑安黎元”一句当暗指此。这六个诗句全由开篇的“尝高”二字统起,“高”即推崇敬佩,鲜明地表现出诗人对谢安能隐能仕的敬崇之情。以下“吾亦爱此人”一句与篇首“尝高”二字呼应,结住了对谢安的称颂,引出以下自己奉诏入京之事。“丹霄”即天空,此句意为希望在天空翱翔,喻希冀在政治上大有作为,此即指被征入朝的心情。玄宗的征召使李白极度兴奋,以为自己终于“遭逢”到玄宗这个“圣明主”,故而他大胆地向玄宗进献国家“兴亡”之“言”。然而李白一片赤诚报国的忠心招来的却是谗言和谤语,所以接着的“白璧”、“青蝇”两个诗句,通过典故写自己清白的心地无辜受谤。“青蝇”指谗言毁人的小人,语出《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第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汉朝王充《论衡·累害》又以“青蝇所污,常在素练(白绢)”喻奸邪诬陷忠良。至初唐陈子昂更有“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宴胡楚真禁所》)的诗句,“素”转为“白璧”,且更强调被污之冤。李白化用前人诗句、文句,写出“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的名句,进一步道出“青蝇”之有意点污与“白璧”之无辜受害,其愤激之情、痛切之意大大超过前人。冤狱既成,李白只能被逐出京,于是以“一朝”、“十载”两个诗句记此。“京国”指京城长安,“梁园”本汉代梁孝王所建的游苑,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李白出京后漫游四方,常住梁园,此处又可泛指漫游所历之地。这是一组对偶句,对仗之中,“一朝”与“十载”是时间上的对比,一强调离京之速,一极言漂泊之长;“京国”与“梁园”是空间上的对比,配以“去”、“客”两个动词,突出了诗人以“京国”却不得不离去的一怀漂泊客子之情。这是诗人极为痛心地道出的两个诗句,收来了入京及被逐的经历。以下自诗篇的第十五句始,诗人写出了一连串八个更具象喻意味的诗句。“猛犬”喻把持朝政的权臣,“九关”即九重之门,象征至高无上的朝廷,此句源于《楚辞·九辩》:“岂不闻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与《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隐含了权奸把持朝政尽进谗言之深意。“杀人愤精魂”紧承上句,“杀人”是猛犬施虐的结果,“精魂”是说被虐杀的精英魂魄无比激怒,这之中当然也包含了诗人自己的愤忿。这两句是通过象喻来写实,以下六句则是通过象喻来表现诗人对朝廷的希望。“太阶”本星座名,又称三台星,古代以星座象征人事,称朝廷的最高官员“公”为“三台”,《晋书·天文志上》记有“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之说,此处之“太阶”即代指最高官爵。“夔”舜时的乐官;“龙”即龙子,古代贤人,孟子曾举其语告滕文公;此处“喻指贤臣”“桃李”喻指贤才。“明月”即明月珠,“芳荪”是香草名,此处均喻指贤才。诗人期望着上天能洗去被谗害者的冤情,象明亮的太阳扫清昏霾一样清除朝廷上的黑暗,让最高官职有贤才在位,有用的人才布满中原,如同入海寻索明月珠、跨山采撷芳草一样,朝廷在搜寻着人材。前后八个象喻性的诗句表露着诗人鲜明而强烈的爱与憎,“猛犬”、“昏氛”憎厌之情溢于言表,“白日”、“桃李”、“明月”、“芳荪”充溢着爱与赞。然而诗人的期望毕竟只是假想,诗人亲身的遭遇与此恰恰相悖且情势又毫无转机,诗人一颗善良而赤诚的心不忍打破这假想的美好境界,他只好以惭愧无功、虚受皇恩的诗句曲折表现他不得任用的痛苦,用虽不得当功臣但心永向朝廷的诗句表现自己的深衷。“横草”为行于草中草被踏伏,因以“草功”喻极微小的功劳,语出《汉书·终军传》:“军无横草之功。”旧时认为皇帝所施的恩泽如同雨露滋润草木,故“雨露恩”喻皇恩。诗人抱愧于自无“横草”之功,白白辜负了浩荡的皇恩,这当然是曲笔抒情。“谢”为辞别。“台”代台名,据《后汉书·马武传论》“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可知,云台阁乃图记功臣之所,李白“迹谢”于此则是表示自己的踪迹与云台无缘,这当然又是一处曲笔。“天马”本汉武帝所得的西域名马,因代指皇帝乘坐的马。“辕”,驾车之木,因代指车。李白“心随”“天马”所驾的车,即心心永向朝廷之意,这却是诗人的真情。诗人以此自愧自诉的四个诗句结束了诗歌的第一部份,我们透过这四个看似平和的诗句,似乎可以窥见诗人赤诚的却又是在滴血的心。这四句也正是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的先导。

  诗歌进入第二部分,写对友人的赞颂及自己的心愿。第二部分开头并没有紧紧承接第一部分所表露的心意,而是另辟蹊径,用四个诗句从祝赞友人蔡舍人落笔。李白先是称颂蔡雄是辅佐帝王的英才,而今又有谁能与你相提并论?然后以鸟在高空的振翅翻飞预祝蔡雄不久将被提拔而大有作为。四句祝赞语言上颇有气魄,含义却颇显空泛。对于诗题中的“赠蔡舍人雄”来说,这是主要的赠言,是对朋友的礼貌性的祝福语;对于诗题中的“书情”来说,这却是次要的陪衬,以蔡舍人的仕途升迁反衬自己遭谗离京放浪江湖的生活道路。于是以下十八句,用典故用传说决心归隐之“情”。“我纵五湖棹”用春秋时越国范蠡事。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归隐,乘舟泛于五湖,事见《国语·越语》。李白用此典寓辞别朝廷归隐江湖之意。“烟涛恣崩奔”句加重纵舟五湖的句意,任凭五湖之舟在如烟的波涛中尽情奔流。上句的“纵”与下句的“恣”相呼应相补充,充分显示浪迹江湖的狂放而又自在。“梦钓子陵湍”用东汉严子陵事。严子陵曾与刘秀同游,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隐居垂钓不肯出仕,事见《后汉书·严光传》。李白用此典,梦中垂钓于严子陵当年垂钓处,仍寓隐居江湖之意,但较“五湖”句更进一步,表示隐居乃是梦寐以求的归宿。“英风缅犹存”句加重梦中垂钓的句意。“缅”即邈远之意,向往严子陵英风久远长存。“徒希客星隐”仍用严子陵的典故。“客星”指臣子,《后汉书·严光传》载,严子陵被光武帝刘秀接入宫中,夜间同寝,“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李白用此“客星”之典却是表示相反的用意,只希望“客星隐”去,仍是远离朝廷“纵棹”、“垂钓”的发展。“弱植不足援”则是补充“客星”当“隐”的原因:君王昏弱不值得辅佐。“弱植”,柔弱的植物,喻指昏聩的君王,语出《左传·襄公三十年》“其君弱植”。从诗篇第一段之“遭逢圣明主”到此处的“弱植不足援”,诗人心理上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折,“弱植”是对“圣明主”的否定,因而“不足援”的绝决态度取代了“进兴亡言”的积极进取。于是诗人决心远走了,但救苍生“安黎元”理想的破灭,诗人毕竟是不甘心的,是痛苦的,所以虽行“千里”依旧“回首”,虽行“万里”仍在“长歌”。朝廷已“不足援”,而仙人骑的“黄鹤”又“不复来”,自己不得随骑鹤的仙人飞升,“清风”之中满怀愁情又如之何奈?诗人终于找到了大自然,投身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之中——“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两句飘逸隽永的风景名句,写尽了月下泛舟于湘江之上,饱览青山倒映于洞庭波光之中的潇洒、自在、旷远、怡人。诗人终于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归宿,于是他终于大彻大悟了,他通过“投汨”与“临濠”两个典故,尽抒自己的彻悟之情。“投汨”乃屈原遭谗毁被楚怀王贬谪愤而“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事,“古人”即指屈原,一个“笑”字表现出李白已从屈原式的衷心执着中超脱了出来。“临濠”是《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天和”意为超然于物外的天然、和谐,一个“得”字表现出李白对庄周式的纵情山水逍遥游乐的肯定与向往。在此大彻大悟之后,诗人向朋友表示:闲暇时自己将在田亩之中,懒散自在地搔着背放牧鸡鹅,别离之后你若要寻访我,则大多应在“武陵”--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地桃花源--那隐居避世之处。至此,诗人已在情感上完成了起伏动荡矛盾曲折的历程,而复归于平和超然了。

  总观这首“书情”诗,其思想情感的内蕴确乎是相当丰富而深厚的:它勾勒出诗人十几年来思想情感的运行轨迹,从而透析出诗人的理想、追求、奋争、彷徨、失望直至解脱。这之中有诗人对朝廷对皇帝的一片忠心,有诗人对国事对黎民的一片赤诚,有对最高统治者的希望与失望,有对奸佞小人的鄙夷与斥责。尽管诗人最后选择的是浪迹江湖的隐居之途,但这却是热情正直的浪漫主义诗人对黑暗腐朽现实所作出的痛楚的抉择,仍是他对现实抗争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形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为一首“书情”之诗,当然更是“情动”之“言”。全诗以情感的发展作为一条内在的主线,但此诗之情却又决不单纯是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狂放粗犷,或委婉细腻,而是种种感情兼而有之。有对先贤的景仰之情,对时人的祝赞之情,对奸佞的怒斥之情,以及对自己的勉励之情;还有遭谗的怒愤,难舍的忠心;更有希冀、失望、绝决、解脱……直到诗篇结尾处,那飘逸洒脱的情怀才为这丰缛情感的交响乐章定下了主导的旋律。情感的丰富内涵及服从于这内涵的抒情线索,体现出李白的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全诗看似随着情感的波涛渲泄而下,其实在创作构思上还是十分讲究的。全诗分为上下两部份,第一部份从赞颂谢安引起,顺接此情,导出昂扬激愤的基调;第二部份从祝愿友人引起,反接此情,导出婉转超逸的基调。诗中有叙述,有议论,有写景,有述怀;直抒与象喻相映,述己与赠言交织;又通过古事及典故,呼唤古人为“书”一己之“情”服务:终于使诗篇所“书”之“情”既跌宕起伏、尽致淋漓,又要眇深邃、曲尽其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73-376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28-330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江头女儿双髻(jì)¹,常随阿母²³桑麻。
译文:江边有个姑娘头上梳着双角髻丫,常常跟着母亲每天采桑又是绩麻。
注释:¹双髻丫:未成年的女子把头发编成小辫,盘于头顶左右两边。苏轼《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诗:“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²阿母:母亲。³供:从事。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当户¹夜织声咿(yī)(yā)²,地炉豆秸(jiē)煎土茶。
译文:晚上纺线对着门儿纺车声音咿呀,地边炉上豆秸哔剥正在煎熬土茶。
注释:¹当户:对着门户。²咿哑:织机声。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长成¹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²车。
译文:长大以后离开爷娘嫁到附近人家,门对门儿几步就到不用乘车备马。
注释:¹长成:长大成人。²不上:不到。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青裙竹笥(sì)¹何所嗟(jiē),插髻(jì)(yè)²烨牵牛花。
译文:青布裙竹篾箱毫不伤叹低了身价,髻边插着牵牛花儿多么光彩焕发。
注释:¹青裙竹笥:喻嫁奁之菲薄也。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制盛器。²烨:光彩夺目的样子。一作“灿”。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城中妖姝(shū)¹脸如霞²,争嫁官人慕高华。
译文:城里那些妖媚女子脸儿好似云霞,争着嫁给大官贵人慕他富贵荣华。
注释:¹妖姝:妖艳的女子。²脸如霞:脸泛红貌。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青骊(lí)¹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²抱琵琶。
译文:哪天丈夫骑着黑马远走海角天涯,年年春天哀愁忧伤独自弹着琵琶。
注释:¹青骊:黑色的马。²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开头四句着重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农村男女婚嫁风习;末四句写了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妇女,另一种婚嫁风尚,以及由这种婚嫁风尚带来的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结局。诗中通过农村少女姑娘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在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浣花溪旁的农家女儿身上,带着一种宁静舒坦的心情观望着自己所描写的对象,从淡朴的欢悦之中,体味着生活浑厚的内涵。全诗十二句,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前两层是对浣花女儿的正面描写。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这是写浣花女少小在家时的生活片段。“双髻丫”一句,写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带有一种真淳自然的风致,表现出生活中淡雅而未雕饰的自然美。“常随阿母供桑麻,”这是从生活角度对浣花女子朴素自然之美的进一步充实。接下两句是具体写浣花女儿的劳动情景。“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这里摄取的是劳动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夜阑人寂,充满活力的浣花女子正对着窗门摆弄着织机;机旁不远处,豆秸正在地炉中燃烧,煎在炉上的家制土茶散发出了一阵阵清香。炉火影影绰绰地映照出纺织女子在织机咿哑节奏之中那张宁静充实的面孔。这是一个富有情态的主体画面,有形有声,充溢着安然自得的欢乐,不但描摹了浣花女子的生活真实,而且从中透露了作者所品味到的生活真趣。这是诗的第一层。

  第二层是写浣花女子长成嫁人的情景。“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儿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须油壁车马远道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其中隐含有李白诗中所写的那种真挚爱情:“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窗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正因为这种爱情的存在,浣花女子才会在这种简朴的婚嫁中感到幸福和欢乐的满足:“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这里写浣花女子的朴素淡雅与其所追求的真诚爱情相一致,从而使其本质在人格的和谐之中体现出了高度的审美内涵。“插髻烨烨牵牛花”,这一鲜明形象中不仅包含了浣花女子欢乐的情态,而且表现了其别具一格的美的风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这是诗的第二层。这一层与前一层相连,把浣花女儿的生活情趣与朴素本质,从外到内作了细致地展示,也为作者进一步表达感情进行了从容的铺垫。

  第三层是写城中那些妖艳虚荣的女子。从“浣花女”的诗题来看,这一层似乎带有一些游离的味道,它在形式的衔接上,与前两层出现了错落现象。因而我们只有从诗人的情感上才可以为这一层找到合理的依据正因为诗人在前两层对浣花女子的正面描写之中,从简朴平淡的生活中窥到了深永真淳的自然美的意趣,所以随着诗人在描写中抒发感情的逐渐明朗,他需要更直接、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倾向。这一层就是诗人撷取自己所置身的都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页,借以说明自己的思想。与其说是用来与前面对比,倒不如说是作者需要由之来发出自己的议论。“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着轻薄浮艳的性情;“慕高华”则直接写这种追逐的内在实质,表明了这些“脸如霞”的“城中妖姝”徒有美貌,却在势利的虚荣中湮没了自己的真情。这必然要酿就其生活的悲剧。“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那些荣华富贵的高官并不看重爱情,常常离家远游,结果只落得这些深闺佳人茕茕空房,在一曲曲幽怨的琵琶声中诉说自己的满腹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一诗中曾塑造了一个“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商人妇,陆游借以来比喻争慕高华的浮艳女子,正在于说明其晚岁的孤独与凄凉。再将其与前面所写的浣花女儿相对照,就不难理解生活中欢乐与深永的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把握诗人感情渐次明朗的脉络。自然这中间浸透了诗人的审美理想。

  刘熙载讲:“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见奇,故足令人咀味。”(《艺概·诗概》)《浣花女》中,作者所捕捉的都是些生活中极为寻常、极易见到的东西,因而其在表面上并不见出奇之处。实际上前人七古之作也大多不注重于面相皮毛,而着力于内中贯通于一的气韵,在开阖转折之间显示出天工鬼斧之功力。这首诗在写作上从容叙来,选用的都是些平淡的语言,但“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出语自然老洁”(赵翼《瓯北诗话》),于平和散缓之中,沉淀着丰厚的感受,可以窥到作者的情趣、意趣、理趣。与陆游的爱国诗一样,这首别具一格的作品也有其不容忽视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107-110

huànhuā--yóu

jiāngtóuérshuāngchángsuíāgōngsāng

dāngzhīshēngdòujiējiānchá

zhǎngchéngjiàdōng西jiācháiménxiāngduìshàngchē

qīngqúnzhúsuǒjiēchāqiānniúhuā

chéngzhōngyāoshūliǎnxiázhēngjiàguānréngāohuá

qīngchūtiānzhīniánniánshāngchūnbào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博山¹(jiǒng)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译文:博山炉飘出阵阵香雾,子夫秉红烛引武帝至尚衣轩。
注释:¹博山:即博山炉,又叫博山香薰,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器具。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译文:长夜漫漫,天还未明,寒雁已过。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lóng)¹
译文:庭前雪花纷纷,松桂冒雪,与廊下的灯笼交相辉映。
注释:¹纱笼:纱质的灯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cáo)¹(zá)琵琶青幕中。
译文:堂上宾客们还在饮酒作乐,帘幕中乐声扰扰。
注释:¹嘈:即喧闹,嘈杂。
这首乐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初,上行幸平阳公主家,主置酒作乐。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上意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主遂纳子夫于宫。”

gèng--liú

shānjiǒngjiǒngxiānghóngzhúyǐnzhìgèngchù

mànmànlínwèimínghányàn

tíngqiánxuěsōngguìcónglángxiàdiǎndiǎnxuánshālóng

mǎntángzuìzhēngxiàocáoqī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