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¹。天疑裂。断碑(bēi)题字,古苔横啮(niè)²
注释:¹悬崖句:谓群山环绕,举头望去,天空只露一线,仿佛是天幕裂开了。²古苔横啮:意谓断碑上长满了苍苔,那苍苔好像是啃咬着碑文。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风声雷动鸣金铁¹。阴森潭(tán)底蛟龙窟(kū)。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注释:¹风声句:谓龙潭口处如同风雷大作,发出了金征戈矛撞击般的巨大声响、鸣金铁,形容风雷声如同金征戈矛撞击之声。

注释

注释

悬崖句:谓群山环绕,举头望去,天空只露一线,仿佛是天幕裂开了。

古苔横啮:意谓断碑上长满了苍苔,那苍苔好像是啃咬着碑文。

风声句:谓龙潭口处如同风雷大作,发出了金征戈矛撞击般的巨大声响、鸣金铁,形容风雷声如同金征戈矛撞击之声。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3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疑是杨妃¹在,怎脱马嵬(wéi)²?曾与明皇捧砚(yàn)³来,美脸风流杀。叵(pǒ)挥毫李白,觑(qù)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sāi)
译文:莫不是杨贵妃还在世,她是怎样逃脱了马嵬坡的灾难呢?曾经为唐明皇捧着砚台走过来,美丽的面庞风流无比。可恨挥毫的李白,眼看着娇态走了神,竟笔头一歪,把墨点在了桃花般艳丽的脸颊上。
注释:仙吕:宫调名。仙吕宫是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醉中天:曲牌名。¹杨妃:即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是古代著名的美人之一。²马嵬灾:指唐朝的马嵬驿兵变。³捧砚:相传李白为唐玄宗挥毫写新词,杨贵妃为之捧砚,高力士为之脱靴。⁴杀: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深。⁵叵奈:即叵料,不料,没来由。犹言可恨。⁶觑:本意指伺视或窥视,这里是看的意思。⁷洒松烟:乃作者构想之辞。⁷松烟:用松木烧成的烟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这支小令的题目在诗词里很少见,此曲也不是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节,有悬念,堪称妙绝。寥寥几笔,悬念迭起,笔落才发现原来之前全部皆是由美人脸上的一颗痣的联想。

  此曲体物细微、尖新奇警。作者在表现“黑痣”时,不是直接介绍它是如何如何样的特征,而是寓形象于比喻。使用比喻也非开门见山,而是借用故事,迂回深入。首先用两句惊异语开头,突出这位佳人之美:“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杨贵妃在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作者设想她脱险了,至今犹“在”,这种想象是非常大胆新奇的。杨贵妃天生丽质,容貌倾国倾城,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作者将曲中的女子比作杨妃,题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证实。这一比喻显示了她的美貌,又是为她脸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寻找开脱,可见作者对此题的咏写,是以爱怜为前提的。

  大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初曾入长安宫廷三年,相传受到隆重的宠遇,写文章时,曾由杨贵妃捧砚,内臣高力士脱靴(后者见于史书,前者则出于传说)。据此,“曾与明皇捧砚来”该作“曾与太白捧砚来”才是,但因李白是奉唐明皇之命写诗的,所以换个说法,其实际意思是曾代唐明皇捧砚,供李白挥毫。这样就使得皇帝和贵妃世俗化、平民化了,并使得杨贵妃向黑痣靠近了一步。“美脸风流杀。”这么一个绝代佳人捧着砚台在旁边伺候着,李白禁不住走了神,饱蘸浓墨,笔头一歪,向她的脸上挥去,“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这才留下了一颗黑痣。容华绝代的美人的粉面上长着一颗才华横溢的诗人点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衬,益增娇态。作者并不把李白写作好色之徒,却借着他的举动,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价”,同时也婉曲地表现出脸部黑痣的特征。“叵奈”二字,兼有惋惜与无奈的意味,这再次说明诗人选上这个题目是为了显露新巧的构思,而没有轻薄嘲弄的用意。

  白朴此曲,以一个“疑”字引出,悬念,情节,心理,寥寥几笔,全浮于纸上。其艺术手法主要是采用想象和夸张手法,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表现事物,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反映了作者富艳的才情。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64-165

zuìzhōngtiān··jiārénliǎnshànghēizhì--bái

shìyángfēizàizěntuōwéizāicéngmínghuángpěngyànláiměiliǎnfēngliúshānàihuīháobáizhejiāotàisōngyāndiǎntáosāi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lǎ)(ba)¹,唢呐²,曲儿小³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声价¹⁰。(唢呐 一作:锁呐; 声价 一作:身价)
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注释:¹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²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³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⁴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⁵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⁶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⁷仗:倚仗,凭借。⁸你:指喇叭、唢呐。⁹抬:抬高。¹⁰声价:指名誉地位。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甚么 同:什么)
¹听了军愁²,民听了民怕。哪里³去辨甚么真共假?(甚么 同:什么)
译文: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注释:¹军:指军队。²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³哪里:同“那里”。⁴辨:分辨、分别。⁵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⁶共:和。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眼见的¹吹翻了这家²,吹伤了那家³,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译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注释:¹眼见的:眼看着。²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³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⁴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这首小令可分四层,第一层说喇叭、唢呐最突出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暗示小人得意的情状;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全曲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写宦官集团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嚣张的情状,生动传神。“曲儿小”,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本没有参政的资格,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腔儿大”,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耀武扬威。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句中的“小”和“大”互为反衬,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表达效果十分突出。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历史证明,封建社会的中国百姓,总是怕官的,能忍则忍。但当被逼进绝路时,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惊天动地地造起反来,将旧世界炸个粉碎。阉党既要加重对人民敲骨吸髓的剥削,又想避免火山爆发而危及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全仗你抬身价”,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句子,尖锐地指出阉宦在官船上设喇叭,是为了拾高自己的身价,向人民示威,用以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作者洞察了反动派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及其色严内荏的阶级实质,写得入木三分,令人击节称快。

  小令第三层“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这两句上承“曲儿小”一句而来,是互文,即军民听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写统治集团在精神上给军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听到喇叭就愁得要死,怕得要命,军民的反应如此敏感而强烈,因为在他们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家庭被喇叭“吹伤”“吹翻”的悲惨事件,使他们的心一直还在震颤。作者从听觉上写军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强它,成功地从侧面反映了阉党对劳动人民压迫和剥削的程度。。

  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决不是小说家言,而是“眼见”的血淋淋的事实。“这家”“那家”不是十家八家,而是千家万家。这句采用排偶形式一气呵成,给人那家伤了这家翻了紧紧相承目不暇接之感。这惨象,“军”和“民”都“眼见”了,感到自己正面临着被“吹翻”“吹伤”的可能,所以听到喇叭就极度地忧伤和恐惧。真是苛政猛于虎。“这”“那”本属虚指代词,但在这里给读者的艺术体验却是实在而形象的,好像作者指点着把身边相继破散的家庭的真名实姓一一列举给读者听。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参考资料:
1、 宋远凌.吹出一腔怨愤——试析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名作欣赏,1999(01):54-55

cháotiān ·yǒng

wángpán míngdài 

 suǒ érxiǎoqiāngér guānchuánláiwǎngluàn quánzhàngtáishēngjià  (suǒzuò suǒ shēngjiàzuò shēnjià )
jūntīnglejūnchóu míntīnglemín biànshènmezhēngòngjiǎ  (shènmetóng shénme )
yǎnjiàndechuīfānlezhèjiā chuīshānglejiā zhǐchuīdeshuǐjìnéfēi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译文: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译文: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译文: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译文: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

  明余庆的《从军行》虽然不比卢思道和杨素的军旅诗差,但他的名气、官位等可是比前两位差得太远了。《隋书》只是在他父亲的传后提到有关余庆的这么两句话:“子余庆官至司门郎。越王侗称制,为国子祭酒。”此处提到的那位越王杨侗原本是隋末战乱时的东都留守官,听说隋帝杨广被勒死,便在自己控制下的洛阳称起了皇帝,还自改国号为“皇泰”,结果还不满一年,便被那位乐争好斗、“残忍褊隘”的大军阀王世充幽禁后废而代之。明余庆呢,就是为这么个倒霉短命的“皇帝”陛下当“国子祭酒”,其出路和运程可想而知。

  《从军行》全诗只八句,原文为: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其白话大意是: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这首诗除了用典处需略加拆析外,词句并非冷僻诘屈。首句的“三边”系称汉时设立的边地三州“幽、并、凉”州,“幽州”大抵为现今的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并州”相当今日的河北保定、山西的太原及大同一带;凉州则为现在甘肃、宁夏及青海皇水流域的诸地区。古代典籍常将“幽并”连用,此时指称的地域相当现今的河北、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地区。诗毕竟不是地理学,多为意指而极少确指,此诗中的“三边”之谓也就并非要象这里的注明那般确切,无非是指称边境地区而已。

  “从军行”是个乐府诗题,以前介绍卢思道的“从军行”时就提起过。据《乐府题解》的说法,“‘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所以明诗与卢诗的共同点都在于述说了军旅之苦辛。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在写法和着意上,卢诗求细,多至七言28句,不但写战事细腻,写家人对征人的思念也细腻,最后着意于汉夷间的民族和好,表明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和平的向往;明诗求简,仅仅五言八句,一二两句写边关报警、汉师出征,三至六句概述战事的胜利和边地战场的寒苦,最后两句寄托着胜利后对敌方的处置方式的设想----象汉代那样建立专门的城堡、属地和户籍民事组织,把对方有效的控制管理起来。

  虽说明余庆史传无名,却是名家之后。其父明克让算得上梁、周、隋三朝名士。明克让字弘道,山东平原人。《隋书.卷五十八》中居列传之首,里面记述说:“克让少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而且早熟有为,14岁既就任参军,是一位少年参谋。早年是在南朝的梁廷为士,梁灭后在北朝的北周为官。隋文帝登基后,又被隋征召为官,且以侯爵加封。因其为官为文的名望具很高,隋前太子杨勇曾以师相尊,深为隋廷看重。隋文帝时的礼乐典故多由他参与修订编撰。隋文帝开皇14年(公元594年)明克让去世,享年70岁。或许是父辈的熏陶与影响吧,明余庆在隋末文坛上也算是小有名气,这里选录的诗便是其中的左证。

  隋朝历时短,文人名流自然也少,而且其中多数是自北朝和南朝入隋的,前者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后者如虞世基、虞世南等。有趣的是千古荒淫负恶名的隋炀帝杨广却也颇好文学、颇有天分、颇富诗才,尽管他的大多数诗都是反映其荒淫娱乐的消极之作,但也有个别的景物描写诗语言、意境都很不错,如其中的《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看不出是出于帝王之笔,也看不出是出于荒淫者之笔。所以,历史上的大恶者也偶有天赋善意的自然流露,这大概就是三字经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的印证吧!也有的恶痞终生不为善、不言善,但命临终结时的所言所情却往往应验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铭言。又有些扯远了。转回来说,这里提到本无盛名的明余庆,实在是因为他的这首《从军行》的军旅诗写得不错的缘故,并非是冲着他的历史名望的。诗以作结为:隋诗咏战慕昔时,指故言今意可知。略地伤民人尽恨,邀功讨赏众皆嗤。平安有定唯发展,寇盗无生乃孝慈。古鉴虽尘能预警,团圆奋进最相思!

参考资料:
1、 王东的新浪博客 明余庆之《从军行》赏读

cóngjūnxíng

míngqìng suídài 

sānbiānfēngluànjīng shíwànqiěhéngxíng 
fēngjuǎnchángshānzhèn jiāxuānliǔyíng 
jiànhuāhánluò gōngyuèxiǎomíng 
huìhuáinán chízuòshuòfāngchéng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译文:高盖山头映射在落日余晖下,黄昏时我独立林中,只有几只鸟儿归宿窝巢。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¹嘱早归。
译文:在母亲坟墓前祭奠几滴白酒,止不住泪水流了下来,再也听不到母亲叮嘱我早早回家的声音了。
注释:¹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西shàngfén--chén

gāogàishāntóuyǐngwēihuánghūn宿qínlínjiānjiǔkōngchuílèijiàndīngníngzhǔzǎoguī

秋尽。叶剪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秋尽。叶剪红绡(xiāo)¹,砌菊²遗金粉³。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译文:秋天即将结束。叶子红得就像从红绡上剪下来的一样,台阶旁的菊花洒落黄色的花瓣。有大雁排成一字形从北边飞来,可是捎来了我的心上人从边疆写来的书信。
注释:甘草子:词牌名。¹叶剪红绡:秋天的植物叶子都变成了红色,落叶犹如裁剪下来的红丝绸一样。绡,生丝织成的绸子。²砌菊:栽种在门前台阶两边的菊花。砌,台阶。³遗金粉:撒落在地上的菊花花瓣或花粉,因菊花是黄色的花,因而称为金粉。⁴雁字:大雁飞行时所排列而成的字。⁵一行来:有一行大雁飞来。⁶边庭:边塞。此句与上句所说是一个意思,是说这位情郎从军边疆的女子,一看到有大雁从北边飞来,就想这大雁可是捎来了我的情郎从边疆写来的信?古时有鸿雁捎书的传说,因而人们常把大雁当成信使。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
飘散露华¹清风紧²。动翠幕³,晓寒犹嫩,中(zhòng)残妆慵整顿。聚两眉离恨¹⁰
译文:秋风萧瑟,吹动露珠飘散,吹动翠色的帘幕,早晨还不是那么寒冷。喝醉酒身体不适,妆容已残,懒得打扮。两条眉毛因离愁别恨皱起来。
注释:¹露华:露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的光华。一作“落花”。²紧:急。此句是说清风把早晨凝结的露珠吹得飘散而去。³动翠幕:清风吹动绿色的帷幕。⁴晓寒:早晨的寒冷。⁵犹嫩:还不十分太冷。⁶中酒:喝醉酒身体不适。⁷慵:懒。⁸整顿:梳妆整理。⁹聚两眉:皱眉头,人在皱眉头时两眉相聚,所以称聚两眉。聚,一作“蹙”。¹⁰离恨:对离别的幽怨。

  这首词是写闺中人思念远征之人,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意。全词淡雅蕴藉,意尤婉挚。

  此词过片两句妙。大雁为群居群飞之禽鸟,此以雁行雁阵反衬人之孤独寂寥,且以大雁能传书逗出盼边庭来信之意,两句绾结缠联,语含双关。特别是“还有”二字,纯用口语有。倘若改作“可有”“有无”,意趣就淡去了。小词淡雅蕴藉,意尤婉挚。能于传统的征人思妇题材写出一点新意来,诚为不易。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 编选.柳永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

gāncǎozièr--liǔyǒng

qiūjǐnjiǎnhóngxiāojīnfěnyànxíngláiháiyǒubiāntíngxìn

piāosànhuáqīngfēngjǐndòngcuìxiǎohányóunènzhōngjiǔcánzhuāngyōngzhěngdùn

liǎngméihè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