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馅(xiàn)(guǒ)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译文: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shàngyuánzhúzhī

zēng qīngdài 

guìhuāxiāngxiànguǒtáo jiāngzhūjǐngshuǐtáo 
jiànshuōjiāfěnhǎo shìdēngfēngmàiyuánxiā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注释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
2、 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华书局,2007年4月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六版
4、 司马光.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1日
符曾

符曾

符曾(1688—1760)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字幼鲁,号药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著有诗集《赏雨茆屋小稿》,有仁和吴氏刻本流传,亦査慎行作序,序中引虞邵庵之言誉之为“性其完也,情其通也,学其资也,才其能也,气其充也,识其决也,性情子所自具矣”、又著有《春凫小稿》及《半春唱和诗》,(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 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寂寞天宝后¹,园庐²³(hāo)(lí)。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译文: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注释:¹天宝后:指安史之乱以后。开篇是以追叙写起,追溯里家的原因,引出下文。²庐:即居住的房屋。³但:只有。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里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¹因阵败²,归来寻旧蹊(xī)
译文: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注释:¹贱子:这位里家者的自谓。²阵败:指邺城之败。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久行见空巷,日瘦¹气惨凄,但对狐与狸(lí),竖毛怒我啼²
译文: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注释:¹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创语。²怒我啼:对我发怒且啼叫。写乡村的久已荒芜,野兽猖獗出没。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译文: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qí)。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pí)
译文: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虽从本州役,内顾里所携(xié)¹。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²
译文: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注释:¹携:即离。里所携,是说家里没有可以告别的人。²终转迷:终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凶吉难料。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¹。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²
译文: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注释:¹齐:齐同。这两句更进一层,是自伤语。是说家乡已经一里所有,在本州当兵和在外县当兵都是一样。²委沟溪:指母亲葬在山谷里。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¹。人生里家别,何以为蒸黎²
译文: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注释:¹两酸嘶:是说母子两个人都饮恨。酸嘶,失声痛哭。²蒸黎:指劳动人民。蒸,众。黎,黑。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无家别》和“三别”中的其他两篇一样,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从开头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总写乱后回乡所见,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插在中间,将这一大段隔成两个小段。前一小段,以追叙发端,写那个自称“贱子”的军人回乡之后,看见自己的家乡面目全非,一片荒凉,于是抚今忆昔,概括地诉说了家乡的今昔变化。“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两句正面写今,但背后已藏着昔。“天宝后”如此,那么就会想到天宝前的情况。于是自然地引出下两句。那时候“我里百余家”,应是园庐相望,鸡犬相闻,当然并不寂寞:“天宝后”则遭逢世乱,居人各自东西,园庐荒废,蒿藜(野草)丛生,自然就寂寞了。一起头就用“寂寞”二字,渲染满目萧条的景象,表现出主人公触目伤怀的悲凉心情,为全诗定了基调。“世乱”二字与“天宝后”呼应,写出了今昔变化的原因,也点明了“无家”可“别”的根源。“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两句,紧承“世乱各东西”而来,如闻“我”的叹息之声,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悲伤情绪。

  前一小段概括全貌,后一小段则描写细节,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承前启后,作为过渡。“寻”字刻画入微,“旧”字含意深广。家乡的“旧蹊”走过千百趟,闭着眼都不会迷路,如今却要“寻”,见得已非旧时面貌,早被蒿藜淹没了。“旧”字追昔,应“我里百余家”:“寻”字抚今,应“园庐但蒿藜”。“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写“贱子”由接近村庄到进入村巷,访问四邻。“久行”承“寻旧蹊”来,传“寻”字之神。距离不远而需久行,见得旧蹊极难辨认,寻来寻去,绕了许多弯路。“空巷”言其无人,应“世乱各东西”。“日瘦气惨凄”一句,用拟人化手法融景入情,烘托出主人公“见空巷”时的凄惨心境。“但对狐与狸”的“但”字,与前面的“空”字照应。当年“百余家”聚居,村巷中人来人往,笑语喧阗;如今却只与狐狸相对。而那些“狐与狸”竟反客为主,一见“我”就脊毛直竖,冲着“我”怒叫,好像责怪“我”不该闯入它们的家园。遍访四邻,发现只有“一二老寡妻”还活着!见到她们,自然有许多话要问要说,但杜甫却把这些全省略了,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当读到后面的“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时,就不难想见与“老寡妻”问答的内容和彼此激动的表情。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这在结构上自成一段,写主人公回乡后的生活。前两句,以宿鸟为喻,表现了留恋乡土的感情。后两句,写主人公怀着悲哀的感情又开始了披星戴月的辛勤劳动,希望能在家乡活下去,不管多么贫困和孤独!

  最后一段,写无家而又别离。“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波澜忽起。以下六句,层层转折。“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这是第一层转折;上句自幸,下句自伤。这次虽然在本州服役,但内顾一无所有,既无人为“我”送行,又无东西可携带,怎能不令“我”伤心!“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这是第二层转折。“近行”孑然一身,已令人伤感;但既然当兵,将来终归要远去前线的,真是前途迷茫,未知葬身何处!“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这是第三层转折。回头一想,家乡已经荡然一空,“近行”、“远去”,又有什么差别!六句诗抑扬顿挫,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主人公听到召令之后的心理变化。如刘辰翁所说:“写至此,可以泣鬼神矣!”(见杨伦《杜诗镜铨》引)沈德潜在讲到杜甫“独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时指出:“……又有透过一层法。如《无家别》篇中云:‘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无家客而遣之从征,极不堪事也;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弥见沉痛矣。”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尽管强作达观,自宽自解,而最悲痛的事终于涌上心头:前次应征之前就已长期卧病的老娘在“我”五年从军期间死去了!死后又得不到“我”的埋葬,以致委骨沟溪!这使“我”一辈子都难过。这几句,极写母亡之痛、家破之惨。于是紧扣题目,以反诘语作结:“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意思是:已经没有家,还要抓走,叫人怎样做老百姓呢?

  诗题“无家别”,第一大段写乱后回乡所见,以主人公行近村庄、进入村巷划分层次,由远及近,有条不紊。远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则描写细节。第三大段写主人公心理活动,又分几层转折,愈转愈深,刻画入微。层次清晰,结构谨严。诗人还善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诗中“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概括性更强。“蒿藜”、“狐狸”,在这里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谁也不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园中长满蒿藜。在人烟稠密的村庄里,狐狸也不敢横行无忌。“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仅仅十个字,就把人烟灭绝、田庐荒废的惨象活画了出来。其他如“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也是富有特征性的。正因为是“老寡妻”,所以还能在那里苟延残喘。稍能派上用场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诗中的主人公就是刚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的。诗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直接出面,对读者诉说他的所见、所遇、所感,因而不仅通过人物的主观抒情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且通过环境描写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几年前被官府抓去当兵的“我”死里逃生,好容易回到故乡,满以为可以和骨肉邻里相聚了;然而事与愿违,看见的是一片“蒿藜”,走进的是一条“空巷”,遇到的是竖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满目凄凉,百感交集!于是连日头看上去也消瘦了。“日”无所谓肥瘦,由于自己心情悲凉,因而看见日光黯淡,景象凄惨。正因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结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战区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jiābié

 tángdài 

tiānbǎohòu yuándànhāo 
bǎijiā shìluàndōng西 
cúnzhěxiāo zhěwéichén 
jiànyīnzhènbài guīláixúnjiù 
jiǔxíngjiànkōngxiàng shòucǎn 
dànduì shùmáo 
línsuǒyǒu èrlǎoguǎ 
宿niǎoliànběnzhī ānqiěqióng 
fāngchūnchú huánguàn 
xiànzhīzhì zhàolíng 
suīcóngběnzhōu nèisuǒxié 
jìnxíngzhǐshēn yuǎnzhōngzhuǎn 
jiāxiāngdàngjìn yuǎnjìn 
yǒngtòngchángbìng niánwěigōu 
shēng zhōngshēnliǎngsuān 
rénshēngjiābié wéizhēng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mó)¹
译文: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注释: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惟有门前镜(jìng)¹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注释:¹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53

huíxiāngǒushū··èr--zhīzhāng

biéjiāxiāngsuìyuèduōjìnláirénshìbànxiāo

wéiyǒuménqiánjìngshuǐchūnfēnggǎijiùshí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¹。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jí)²。花粉³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译文: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花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注释:¹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²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狼籍,散乱。³花粉:形容花花飘落。⁴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⁵刺桐花:植物,豆料。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花、紫花等色。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¹极。怕流莺(yīng)乳燕²,得知消息。尺素³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màn)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wú)碧。
译文: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注释:¹闲愁:为国家之愁。²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³尺素:书信。⁴彩云,指想念的人。“彩云”又作“绿云”,意同。⁵谩:作空、徒解。⁶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⁷层楼:高楼。⁸平芜:平原、原野。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这样残春景象,在他有点有面的描写中,被收拾无遗,而这位江南女子的伤春之情,也已经从中沁出。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在此描写的基础上,写她的孤寂和苦闷,羞涩和矜持,把一个含羞含情的年轻女子的相思情愫,刻画得体贴入微,美轮美夹;换头的“静”宁,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之后的寂静,也写情人不在的孤寂。因为难以忍受这过度的“静”,所以她“相忆”远方的游子,可是在“相忆”之始,她己感觉“相忆”的徒劳——“空”于是明证,正像上阕起韵的“又”字一样,这里的“空”字,也很能含蓄传恨。以下写“相忆”之情不仅“空”,而且“无说处”,这就加倍传写了她的苦闷和幽怨,所以她感到“闲愁极”。然而这无尽的闲愁。这带有幽怨的相思,依然是“无说处”的。以下就“无说处”转写作者的羞涩和种持。这满怀的闲愁,只能深藏在心中,不仅不能对伊人说。对别人说,而且还生怕流莺乳燕知道。这里,在她极度的羞涩和矜持中,似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段感情是不能为外人所窥破的,是非同寻常的。由是,她只好自己隐忍着,在情感的苦汁里泡得透湿。“尺素”以下,由眼前所感苦境,转入对于游子的痴情等待中去。言其既得不到伊人的一封信,也不知道伊人如今身在何方。以“彩云”这一美好的称谓指称对方,表明了她的痴迷未减,以“依旧”来暗怨游子的薄幸,一直未告诉她自己的行踪。这一痴一怨,与前文相忆而无说处一样,表明她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矛盾,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结韵虽然把她内在情愫化为情蕴饱满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也如此充满了矛盾:她羞亡层楼,怕见平芜,却又情不自禁,登楼远望。作者写女子的相思,运笔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婉转,确能勾魂摄魄,令人赏叹无置。

  对于这样一首从女性那一面写来的闺中念远词,因为读解到这一层次不能窥见抒情主体的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往往试图给它“最终的解释”,即把它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因而得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以怕流莺乳燕,寄托忧谗畏讥之心,也就是说,词中这位寂寞的江南女子,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审美化和柔化创造。中国诗词既然原有“美人香草”的抒情路子。采取这一角度来解释本词,也就未必不可以成立。只不过要句句扣死。却也未免失于穿凿。倒不如果取“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认知态度,更为合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参考资料:
1、 常国武著 .国学经典导读 辛稼轩词集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01 :第268页-第269页 .
2、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6页-第10页 .

mǎnjiānghóng ·chūn

xīn sòngdài 

jiāzhùjiāngnán yòuguòliǎo qīngmínghánshí huājìng fānfēng fānláng hóngfěnànsuíliúshuǐ yuánlínjiànjuéqīngyīn suànniánnián luòjìntónghuā hán 
tíngyuànjìng kōngxiāng shuōchù xiánchóu liúyīngyàn zhīxiāo chǐjīnchù cǎiyúnjiùzōng mànjiàorén xiūshàngcénglóu píng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建昌江¹水县²门前,立马教³人唤渡船
译文:建昌江水流过县门前,立马江边,派人去喊渡船。
注释:¹建昌江:即修水。源出江西修水县西,东流入鄱阳湖。²县:即建昌县,唐代属洪州,今江西永修县。³教:使,令。⁴唤渡船:后人本白居易诗意,于此处修水岸边建唤渡亭,立石刻诗。
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忽似往年归蔡渡¹,草风沙雨渭(wèi)河边。
译文:忽然感觉犹如往年回家,在蔡渡等船,风吹野草,雨打沙滩,我立马在渭河岸边。
注释:¹蔡渡: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下邽镇),与作者故居渭村隔渭水相对,因汉代孝子蔡顺而得名。

  这首诗看似一幅淡墨勾染的风景画,其实是一首情思邈远的抒情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熔诗画于一炉。

  诗的一、二句是一幅“待渡图”:一江修水,横在县城边,城郭房舍,倒映在清清江水里,见其幽;渡船要教人唤,则行人稀少,见其静。读者通过这幅幽静的画面,可以看到立马踟蹰的江州司马待渡在水边。

  下文陡然接个“忽似”,领起三、四句,又推出另一幅似是而非的“待渡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条江水,但这儿是渭水;依然是一个渡口,但这儿是蔡渡。所相似的地方,是微风吹拂着岸边的青草,如银似雪的细沙铺满滩头;而毛毛细雨,把画面渲染得一片迷蒙。无限往事,涌上诗人的心头;无限归思,交织在这两幅既相似又不相同的画图里。“草风沙雨”,色调凄迷,衬托出诗人幽独凄怆的心境。这种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的诗风,正是白居易的独特风格。

  绝句规律,要转得出,结得好。第三句“忽似”一转,立见感情跳跃,从而导出了无限风情的第四句。这个“忽似”,妙在凌空而来,触景而及,推出了新的境界。而这种突然而来的新境界,又正说明诗人经常想着渭村。诗人经常梦魂萦绕,才产生了这突然的联想,让读者于无声处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明代钟惺在《唐诗归》里赞许白居易的诗说:“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此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传之本也。”这诗从“轻快”中取得“静深”之妙,就靠巧妙的转句得到。

  这首诗前两句写等待渡河的场景,描绘出一幅“待渡图”。后两句写自己产生的联想,推出内心隐藏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114-115
2、 古志昂编著.古典诗词四百首鉴赏与古诗词创作入门 创新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06:93-94

jiànchāngjiāng--bái

jiànchāngjiāngshuǐxiànménqiánjiàorénhuànchuán

shìwǎngniánguīcàicǎofēngshāwèibiān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chuò)¹下云烟²,微收³(hào)腕鲜
译文:绰约风姿,好像天上仙子一样,从云端翩然而至,手腕的洁白如凝脂。
注释:¹绰绰:风姿绰约的样子。²下云烟:从烟雾缥缈中而来。下:可以解释为从什么地方来的意思。³微收:是写弹筝时候手腕的动作。⁴鲜:应该是嫩的意思。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夜风生¹碧柱,春水咽²红弦³
译文:似乎习习的夜风是从筝上而来,春水呜咽流动的感觉也好像是从筝是发出的。
注释:¹生:解释为生发。²咽:呜咽,指发出的声音。³碧柱和红弦:是古筝上的部件。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翠佩轻犹触,莺(yīng)枝涩未迁。
译文:好似玉佩轻轻敲击发出的声响,也好像留宿在枝头未飞走的黄莺的啼鸣。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chán)¹
译文: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啊?天上一轮明月洒下清辉,无论在在何处都共同分享着同一轮明月。
注释:¹婵娟:月亮。

zhēng--zhāng

chuòchuòxiàyúnyānwēishōuhàowànxiān

fēngshēngzhùchūnshuǐyànhóngxián

cuìpèiqīngyóuchùyīngzhīwèiqiān

fāngyīngèngmiàoqīngyuègòngchánj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