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pì)¹人稀到,檐(yán)²虚燕未过。
注释:¹僻:偏,距离中心地区远的。²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
清愁¹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注释:¹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
名字因农诗,襟(jīn)怀¹属钓蓑(suō)²
注释:¹襟怀:胸怀;怀抱。²蓑: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注释

注释

僻:偏,距离中心地区远的。

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

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

襟怀:胸怀;怀抱。

蓑: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有自岳阳¹至者,以滕侯²之书、洞庭³之图来告曰:“愿有所洞。”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yǎn)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jīng)、潭、黔(qián)、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译文:有位从岳州到滁州来的人,带着滕侯的书信、洞庭湖的全图对我说道:“希望能为滕侯所建的新堤写一篇记文。”我打开书信和地图,见从岳阳门到金鸡堤的右方,有一道隆起的标记,又高又长,名叫偃虹堤。我问来人此堤是何人所修,客人回答说:“是我岳州郡守滕大人修建的。”我又问修建这道堤坝能带来何种利益,客人回答说:“洞庭湖乃是天下最险要的去处之一,而岳州又当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四路的要冲。以往在湖中来往的船舶,进到湖中却无处停泊,故而都只能停靠在南岸津渡,那些需要到岳州办事的人,到州衙十分遥远,往来也很辛苦,又经常遇到狂风巨浪的袭击,有颠覆沉没的危险。如今到岳州的船只都可以停靠在偃虹堤下,需要到州衙办事的,既便捷又没有危险。”我继续询问此堤的大小规模、用了多少劳力,客人答道:“堤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是自上而下增加二尺,堤的最上部厚度相当于底部的三分之二,总共用了一万五千五百个劳力,没用一季就建成了。”我又问此堤修建之前是如何谋划的,客人回答说:“州里把这个计划上报给转运司,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该计划是否可行,反复了数次,最终上报朝廷,由三司来最后决定,三司审议后认为可行,这些上级部门一概没有改变我们滕侯的方案。”客人说完催促我道:“这是有德之人的举动,完全值得为此写一篇记文。”
注释:偃虹堤:滕子京任岳州知州时修建的一座堤坝。¹岳阳:宋朝时为岳州,属荆湖北路,在今湖南岳阳。²滕侯:岳州知州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同年进士,西夏元昊反叛。除知泾州。西北帅臣范仲淹举荐他自代,擢知庆州。御史梁坚劾奏他在泾州时耗费公钱十六万贯,降知岳州,后改知苏州,卒。³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最北部。⁴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⁵利害:文中偏指好处。⁶荆、潭、黔、蜀四会之冲:指岳州当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夔州路、益州路四路的要冲。荆:指以江陵为中心的湖北地区;潭:潭州,在今湖南长沙,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司所在地;黔:指夔州路,指长江三峡往西一带地区;蜀: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中地区。⁷三司:北宋前期主管全国经济运转的部门,包括户部司、度支司和盐铁司。三司最高长官的地位相当于副宰相,北宋称为“计相”。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yú)¹,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译文:大凡考虑百姓利益比较深入的人,在谋划某些事情时都是十分精审的,所以能做到用工少而取得的功效却很大。就是这道百步之长的堤坝,却可以抵御天下最险恶的风波和无法预料的凶险,惠及了当地百姓,同时也方便了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广大地区出行之人,只要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远近,都会享受到这道堤坝带来的便利。而岳阳又是四路往来的要冲,每天往来船只需要在此地停泊的,不知道要有多少艘呢!如果堤坝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太守惠及的人事,还能用数字来计算吗?事情不怕做不成,只怕时间久了容易损坏。建筑者最初并不是不想让它长久坚牢,然而后来者却经常会把它荒废弃置。自古以来那些有道德有才干的仁人,总想着为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留下的遗迹到处都能见到。如果后来者都能像初建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得到实惠,普天之下还有不受恩惠的事情发生吗?这也正是滕太守担心的事,所以托我写篇记文留给后来者。
注释:¹虞:忧患。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¹之时,尝显用²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译文:滕太守志向远大、才干超群,是当世颇有名声的良吏。眼下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朝廷的重用。还没能建立丰功伟业,便被迫退下担任了一州太守,其实他并没有用太多的心思,只是略施其余,希望能给一州百姓带来一点恩惠。由于他深思熟虑,故而事半功倍,这种做事的方法很值得后来者效法,这是我写这篇记文的第一个理由。不单纯为了博取当世人的赞誉,而是考虑如何让子孙万代都由此获利,告诫后来者不要将它废弃,这是我写这篇记文的第二个理由。岳州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希望有人为滕太守留下一篇记文,这是我写此文的第三个理由。有上述三个理由就不能不写了,于是写下了此篇文字。
注释:¹急人:用人。²显用:重用。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洞。
译文: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第一段,通过作者同送信人的问答,介绍偃虹堤的概况。作者观看图景,四次发问,送信人一一作了回答。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修堤的目的是为人民兴利除患:“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修建此堤,是为了解决到岳州办事人路远辛劳、风波覆舟的危险。这就突出了滕子京关怀同情民生疾苦的思想品德。按照儒家的仁政,为官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子京可谓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了。受诬陷被贬官,而能勤劳政事,为民兴利,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作者问到修堤的筹划经过,送信人答道:“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日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修堤之事由下至上经过多次反复,都未能改变滕子京原来的设计。这说明开始时考虑、设计细致周密,突出了膝子京的精明能干。四次问答,介绍了偃虹堤的概况,赞扬了膝侯的高尚品德和优异才能。写法精巧,言约意丰。

  第二段,高度评价膝子京修偃虹堤的功绩。修堤的目的是为民兴利除患,所以这段围绕一个“利”字,进行层层论述:“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承上启下,点出“功”字。滕之功,便是民之利。修堤于民有何利?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溯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荆、潭、黔、蜀四州之民来往洞庭湖,可避免“至险不测之虞”,都得到利益。说明受利地域之广,人数之众。“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说明受利时间之长久。那么,偃虹堤究竟能保持多长时间,这是作者不能不考虑的。于是作者接写道:“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从大处着眼宕开一笔,论述事物成与坏、存与废的一般规律。古代仁人志士,为民兴利除患,“遗迹往往而在”,可见工程荡然无存。作者希望“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最后将笔收回,“此朦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求我作记,为的使后来人能长久保住偃虹堤,使人民永远不失掉舟船之利,而不是为自己留名后世。既关心人民眼前的利益,又关心人民的长远利益,滕侯的功绩实在是值得称道。

  第三段,点明作记缘由。偃虹堤为膝子京兴修,为堤作记当然要写到修堤之人。这段一开始写道:“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滕子京的大志和材干,《宋吏》本传中没有明显记载,但从他的朋友的诗文中可以约略看出。他去世后,苏舜钦《滕子京哀辞》云:“论兵虚玉帐,问俗失朱辂”。“忠义平生搴,声名夷翟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可见,他是一个运筹帷幄、忠义兼备、智勇双全的人物。像这样一个人应当是功业显赫的。然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滕子京是在西夏元吴叛乱,陕西危急时任泾州知州的,不久又知庆州,两处都是当时与西夏斗争的要地,但功业未建,就被人诬陷“动用公使钱”而贬岳州。作为放臣逐客,郁郁不得志时,犹能为民除患兴利,仅凭这一点也应该大书特书的。接着,作者又从三个方面写出自己作记缘由:“夫熟虑谋深,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记,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不书,乃为之书。”这“三宜书”,再一次评价、赞扬了滕子京修建偃虹堤的功绩和人民对他的爱戴。因而为偃虹堤作记,实乃义不容辞。

  作记,是为歌颂膝子京的政绩,也是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为谏官时,为治理黄河水患曾三次上书。在滁州、扬州、颖州等处作地方官时,也曾为人民办了不少兴利除害的好事。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如此热情地歌颂滕子京,写出这篇思想进步、意义深刻的优秀记文。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注译.唐宋名家文集 欧阳修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1:第120-123页
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虾须窣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
(zhǐ)¹凤衾(qīn)²鸳帐³,欲去无因到。虾须(sū)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yǎo)。强语笑。逞如簧(huáng)、再三轻巧。
译文:她的闺房近在咫尺,我想要去找她却找不到理由。房间里寂静幽暗,透过拂地的门帘,能辨认出她那双频频移动的绣鞋。我只能强颜欢笑,施展巧舌如簧的本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注释:¹咫尺:指距离很近。²凤衾: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³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⁴虾须:古人以为海虾须甚长,可作门帘垂饰的穗子,故虾须成了门帘的代称。⁵窣地:拂地。⁶杳杳:幽暗的样子。⁷如簧:巧舌如簧。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nèn)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译文:早起梳妆之后,她悠闲地抱着琵琶。喜欢弹奏一些男女相思的曲调。那一声声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重重心事。隔帘倾听,只觉肝肠寸断。除非她知道我的心事,否则我就会永远这样忧愁烦恼。

liántīng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zhǐchǐfèngqīnyuānzhàngyīndàoxiāzhòngménqiāorènxiùpíndòngfángyǎoyǎoqiángxiàochěnghuángzàisānqīngqiǎoshūzhuāngzǎoxiánbàoàipǐnxiāngdiàoshēngshēngshìfāngxīngàoliántīngyíngduànchángduōshǎonènfánnǎochúfēigòngzhīdào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新裂¹齐纨(wán)²,皎(jiǎo)³如霜雪。(皎洁 一作:鲜洁)
译文: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注释:¹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²齐纨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³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裁为合欢扇¹,团团²似明月。
译文: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注释:¹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²团团:圆圆的样子。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出入君¹怀袖²,动摇³微风发。
译文: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注释:¹君:指意中人。²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³动摇:摇动。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常恐秋节¹至,凉飙(biāo)²夺炎热。
译文: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注释:¹秋节:秋季。节,节令。²凉飙:凉风。飙,疾风。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弃捐¹(qiè)(sì)²中,恩情³中道绝
译文: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¹捐:抛弃。²箧笥:盛物的竹箱。³恩情:恩爱之情。⁴中道绝:中途断绝。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yuànxíng

bānjié liǎnghàn 

xīnlièwán jiǎojiéshuāngxuě  (jiǎojiézuò xiānjié )
cáiwéihuānshàn tuántuánmíngyuè 
chūjūnhuái怀xiù dòngyáowēifēng 
chángkǒngqiūjiézhì liángbiāoduóyán 
juānqièzhōng ēnqíngzhōngdàojué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译文:当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花前痛饮而醉,何等快活!今日我呆立在花前,抱病在身,一天天消磨着日子。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独倚破帘闲怅(chàng)¹,可怜虚度好春朝。
译文:我独自倚靠在残破的窗帘旁,闲得无聊。惆怅地向外望去,只可惜我虚度了如此美好的春光。
注释:¹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chóutiānsānyuèsānjiàn--yuánzhěn

dāngniánhuāqiánzuìjīnhuāqiánbìngxiāo

liánxiánchàngwàngliánhǎochūncháo

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
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
译文:不知是谁将杜鹃哀啼出的鲜血,洒作铺天盖地的红色。
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
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
译文:我实在喜欢这枫叶的红,忍不住停下车观赏。像汉代出使西域的苏武那样,身处胡地心属汉朝,感觉到手中绛节都透骨寒冷。
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
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jiān)¹
译文:多年来为你流下的眼泪,我今天都题写在红信笺上。
注释:¹笺:写信或题词用的纸。
宝炬烟销尽,金炉炭未残。
宝炬烟销尽,金炉炭未残。
译文:回想你我欢度良宵的情景,仿佛刚过去没有多久。房间里的烛火才熄灭,金炉里的熏香还有火星。
小窗通日影,丛杏杂烟燃。
小窗通日影,丛杏杂烟燃。
译文:虽然我的小窗通着日影,但太阳的身边红杏围绕,从来不缺人才。
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
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
译文:可是你依然对我很好,即使饮酒宿醉红着脸来见你,你也没有怪罪,使我享受到像杨妃那样的待遇。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
译文:我家在南京担任织造之职,于吴越之地拈线染丝,已经感到很知足。
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
一点偏当额,丹砂¹竞捣丸。
译文:因为有一个美人,她的梅花印子偏偏长在额头上,引得天下人纷纷效仿,也使我终生难忘。
注释:¹丹砂:即朱砂。
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
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
译文:我也算略通音律,红指能弹,但内心同样像岳飞那样,怀着深沉的愿望,矢志报国。
莲匣鱼肠跃,龙沙汗马盘。
莲匣(xiá)鱼肠跃¹,龙沙汗马盘²
译文:愿意为了你剑跃鱼肠,马盘龙沙,去做一些危险的事,甚至献出我的生命。
注释:¹莲匣鱼肠跃:莲匣,指剑鞘。《越绝书》:“越王取纯钩薛烛望之,其花摔如芙蓉。”故剑有莲花之名。鱼肠,古宝剑名。意谓极小之匕首,可置于鱼腹中。一说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²龙沙汗马盘:龙沙,古时指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沙漠地区,后因泛指边塞地区。汗马,即汗血马。《汉书·武帝纪》太初四年:“二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注“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仙。
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¹仙。
译文:南国的红豆挂满了树枝,就像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如果不能在人间的红城墙里永远相伴,我也希望能化为天上赤城的神仙,和你永远在一起。
注释:¹赤城:道教传说中名山。《初学记.登真隐诀》:“赤城山下有丹洞,在三十六洞天数,其山足丹。” (《楝亭集笺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