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liù)¹。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注释:¹霤:屋檐。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道情亲法侣(lǚ)¹,时望登朝(cháo)²
注释:¹法侣:道友。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恒沙众生,皆为法侣。”²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垂帘独衰疾,击缶(fǒu)¹(chóu)金奏²
注释:¹缶:盛酒浆的瓦器。亦有用铜制造者。亦指瓦质的打击乐器。²金奏:敲击钟镈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
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
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
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注释

注释

霤:屋檐。

法侣:道友。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恒沙众生,皆为法侣。”

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

缶:盛酒浆的瓦器。亦有用铜制造者。亦指瓦质的打击乐器。

金奏:敲击钟镈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93-194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43-144
崔元翰

崔元翰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三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 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长戈莫舂(chōng)¹,长弩²莫抨(pēng)³。乳孙哺子,教得生狞(níng)
译文: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注释:¹舂:冲也。²长弩:一作“强弩”。³抨:一作“烹”。⁴生狞:凶猛;凶恶。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举头子城,掉尾子旌¹。东海黄公²,愁见夜行。
译文: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注释:¹“举头”二句:举其头,可子城,掉其尾,可子旌,言其猛也。掉,举也。²黄公:汉代术士。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道逢驺(zōu)(yú)¹,牛哀²不平。何用尺刀³?壁上雷鸣
译文: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鸣。
注释:¹驺虞:传说中的义兽名。²牛哀:即猛虎。³尺刀:短刀。⁴雷鸣:宝刀啸吼也。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¹有程²,吏不敢听。
译文: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注释:¹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²程:期限。

  此诗共十六句,分三部分。前六句开门见山写虎的凶恶。开始四句以赋的笔法说明戈也不能冲击它,弩也不能弹射它,乳孙哺子,相继为非。五、六两句极言其作恶之甚。当时藩镇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度,不仅自署文武官吏,征收赋税,甚至以土地传之子孙,父死子握其兵权,企图夺取唐王朝的天下。由于各镇时有叛乱,藩镇和朝廷的战争以及藩镇之间的混战,此起彼伏,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诗人以极大的愤慨面对现实,捕捉住事物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此喻象建立起可感的形象,指摘时弊,切中要害。

  中间四句紧承上面的意思指出,有法术能制虎的黄公都怕遇见它,而它看见具有虎形却不食生物的仁义之兽驺虞,心里还感到不舒服,嗔怪驺虞的无用。这是诗人以独特的感受与典型客观事物有机融和创造出来的“猛虎”形象。李贺生活在如上所述的社会环境中,藩镇为害之烈,在他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头脑中都印象极深。这里不直说虎如何伤人,也不去说虎如何凶猛,而是从别人对它的反应上做出鲜明有力的表现,然后再用仁兽驺虞与它两相矛盾着的因素加以申述,既说明了它的残虐,更指出了它“非仁德所能感化。“这种层次分明”,步步递进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起到了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艺术效果。

  最后六句,前两句先说人有宝刀,但悬之壁间无以为用,不能以之除害,宝刀愤激不甘而作雷鸣。这两句诗感情色彩极其浓烈,寄托着诗人愤世的激情。王琦注云“刀作雷鸣似愤人不能见用之意”。李贺热切期望扫平藩镇,完成国家统一,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但却遭到小人的排挤,沉沦下僚,前进无路,报国无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热情的心里进发出愤怒的火花:“忧眠枕剑匣”,“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后四句把矛头直指官家。意思是说泰山之下有妇人一家死于虎口,官家虽然限期捕虎,但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具文,官吏极怕“猛虎”,不敢去冒险。先从“妇人哭声”着墨,陈述人民在官家对虎无能为力,一味退避的形势下受害之深重,然后引到“吏不敢听”,指出他们不敢听官司之期限,创造出对强藩悍将畏之如虎的官家形象。前者写以妇人为代表的广大受难者,后者写以官家为代表的统治者,它们交织在一起显示出诗人正面现实,异常沉痛的心情。

  这首诗古朴无华,意境深邃,用最经济浓缩的笔墨畅述胸怀,从各个侧面充分准确地刻画出猛虎可憎、可恶、可怕、可恨的形象,流露出诗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炽热如焚,忧国悯时的极大痛苦。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87-790

měngxíng--

zhǎngchōngzhǎngpēngsūnzijiàoshēngníng

tóuwèichéngdiàowěiwèijīngdōnghǎihuánggōngchóujiànxíng

dàoféngzōuniúāipíngyòngchǐdāoshàngléimíng

tàishānzhīxiàrénshēngguānjiāyǒuchénggǎntīng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译文: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石楠¹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译文:躲在石楠树茂密的树叶里,在傍晚的时候叫上两三声。
注释:¹石楠:蔷薇目、蔷薇科、石楠属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一催楠鬓(bìn)¹色,再动故园情。
译文: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
注释:¹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耳际之发。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译文:秋风还没开始吹,悲伤的情绪就已从心底泛起。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忆昔在东掖(yè)¹,宫槐花下听。
译文:回想以前还在东宫任职时,总是在槐花树下听蝉鸣。
注释:¹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代指太子所居的东宫。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pén)¹
译文:现在无限的愁绪,就像白云覆盖城市,让人透不过气来。
注释:¹湓城:瑞昌市西清湓山。清湓山有井,形如盆,因号湓水,城曰湓城。

zǎochán--bái

liùyuèchūjiāngtóuchánshǐmíngshínánshēnbáoliǎngsānshēng

cuīshuāibìnzàidòngyuánqíng西fēngshūwèiqiūxiānqiūshēng

zàidōnggōnghuáihuāxiàtīngjīncháoxiànyúnshùràopénchéng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醉之乡,去¹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²,无丘陵阪(bǎn)³;其气和平一揆(kuí),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biē)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译文:醉乡,不知道距离中国有几千里远,那里土地广阔无边,没有丘陵和险峻的高山大坡。气侯四季如春,没有阴晴寒暑的变化。风俗人情基本相同,没有城乡差别。那里的人非常诚实淳朴,没有爱憎喜怒之分。呼吸清风,溽饮甘露,不吃五谷杂粮。他们睡觉的时候舒缓自得,走路时从容不迫,与鸟兽鱼鳖居住在一起,不知道使用车、船等机巧器物。
注释:¹去:距离。²旷然无涯:广阔无边。³阪险:崎岖不平。⁴一揆:一个尺度。⁵精:精粹。⁶于于:舒缓自得貌。⁷徐徐:从容不迫貌。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昔者黄帝氏¹尝获游其都,归而杳(yǎo)²丧其天下,以为结绳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xī),弃甲子而逃,冀臻(zhēn)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jié),怒而升其糟丘¹⁰,阶级千仞¹¹,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¹²得志于世,乃命公旦¹³立酒人氏¹⁴之职,典司五齐¹⁵,拓(tuò)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¹⁶不用。下逮幽厉¹⁷,迄(qì)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ruǎn)(sì)¹⁸、陶渊明¹⁹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译文:很久很久以前,黄帝曾经得到机会,游览过醉乡的国都,回来以后,渺渺茫茫,好像丧失了天下一般,认为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天下也是不厚道的。往后,到了尧和舜时候,曾经准备了大量的美酒和粮食作为礼物,从姑射神人那儿借了一条道路,大概到了醉乡的边邻,因而他们都终身太平无事。夏禹和商汤创立法制,礼节繁缛,音乐复杂,与醉乡隔离了几十代。他们的大臣羲和,放弃了掌管天文历法的职责出逃,希望到达醉乡,结果迷失了道路,半途夭亡,于是天下便不得安宁。到了他们的末代子孙,夏桀和商纣一怒之下顺着千仞高的台阶,登上酒渣堆积的糟丘,向南方遥望,到底也没有看见醉乡。武王取得胜利以后,命令他的弟弟周公姬旦设立了酒人氏这一官职,掌管造酒,扩大疆域七千里,才仅仅与醉乡相通,所以四十多年无人犯法,各种刑罚搁置不用。往后到周幽王、周厉王,再往后到秦朝和汉朝,中国陷入了国破家亡的混乱状态,于是便与醉乡隔绝了,但臣民中得道的人往往有偷着去的。阮嗣宗、陶渊明等几十个人都游览过醉乡,终身没有回来,死后便埋葬在醉乡的土地上,中国便把他们当作了酒仙。
注释:¹黄帝氏:即黄帝。²杳然:深远,见不到影。³结绳:用绳子打结以记事,是文字产生前的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现今某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有用结绳法记事的。⁴尧舜:指唐尧和虞舜,古代传说中的贤良君主。⁵禹汤:指夏禹和商汤,夏代和商朝的开国贤君。⁶羲和:传说中掌天文历法的官吏,具体所指,说法不一。文中所言之羲和,应取《尚书·胤征》所载:夏朝仲康时代的羲和因沉于酒,昏迷天象,未能预报日食,仲康命人征伐治罪。⁷甲子:甲居十干的首位,子居十二支的首位。古人用干支依次相配以记日,后人主要用于记年。此处以甲子代指掌管天文历法的取位。⁸夭:本指夭折、短命,此处应解作道路断绝。⁹桀纣:指夏桀和商纣,夏代和商朝的末代昏君。升其糟丘,使酒糟堆成的小山越升越高,意谓酿酒极多。¹⁰糟丘:酒糟堆成的小山。¹¹阶级千仞:宫殿的台阶有一千仞那么高。阶级指台阶;仞,八尺为一仞。¹²武王:指周武王,西周的开国明君。¹³公旦:即周公旦。¹⁴酒人氏:《周札·冬官考工记》中有酒人氏之取,掌管限酒。¹⁵五齐: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称五齐。¹⁶刑措:指没有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措,搁置。¹⁷幽厉:幽,指周幽王;厉,指周厉王。二王是西周的两个昏君:周幽王以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著于史;周厉王以不听召公劝谏、阻塞言路著于史。¹⁸阮嗣宗:阮籍,字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同被列人“竹林七贤"。他不愿做西晋司马氏的官,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有《阮嗣宗集》传世。¹⁹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因不满东晋士族把持政权,辞官归隐过躬耕生活。喜饮酒,长于诗文辞赋。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xū)氏之国¹乎?何其淳寂²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译文:啊!醉乡的风俗,难道是古代的华胥国吗?为什么这样淳朴寂寥呢?我曾经游览过醉乡,所以为她写了这篇记。
注释:¹华胥氏之国:传说中的国名,用为梦境的代称。²淳寂:淳朴寂寥。

  古时的文人在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现实时,往往借虚幻的境界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王绩这篇文章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塑造了“醉乡”这样一个“其气和平一揆”“其俗大同”的理想王国,其间“无爱憎喜怒”“刑措不用”,无为而治,常人难达其地,只有“爱道者”阮籍、陶潜等十数个“酒仙”,有幸“游于醉乡”。

  王绩曾在隋朝为官,年轻时,也有立功封侯的壮怀;入唐后,对新王朝不满,不久就弃官归隐。他仿效陶渊明、阮籍、刘伶诸人,纵情饮酒,蔑视礼法,以这种方式宣泄心中的块垒,企求精神的解脱。他把醉乡看作理想境界,就含有以醉态与现实抗争的意思。《新唐书·王绩传》言王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刘伶的《酒德颂》直接颂扬酒德,对陈说礼法的“贵介公子、缙绅处士”表示了极度的蔑视;王绩的《醉乡记》则宣扬醉乡功德,以嗜酒来麻醉自己,表露了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

  文中对醉乡的状写受到《老子》《庄子》中有关内容及陶渊明《桃花源记》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如同桃花源一样平旷开阔的自然环境,有如同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仙一般的居民,也有类似老子赞美的“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的生活习俗。作者把这些特征汇聚于笔下,创造出一个无是非纷争、无矛盾差异的境界,人归返于自然之中,呈现出与自然同样质朴率真的风尚。但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作《桃花源记》,其记述重点完全在理想国自身,以桃花源没有压迫欺榨、人人平等的社会特征及其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显示出与现实的区别,表明对现实的否定;而此文虽然也创造了一个与世不同的境界,但作者对其描写却比较简单粗略,更多的篇幅则用于叙述古代各朝君王与醉乡的关系之上,其中有以不同方式与醉乡交往的黄帝、尧、舜和周武王,也有与醉乡隔绝的禹、汤、桀、纣以及幽、厉、秦、汉各代。这样,醉乡就不仅是理想的象征,也成为衡量评判现实社会的标准。

  显而易见,作者肯定的是与醉乡有交往的君王,而否定与醉乡隔绝的君王。他以这样的褒贬方式,进一步揭示了醉乡所象征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内涵,而同时,也流露出他思想上存在的矛盾。他没有让历史上有贤君之称的禹、汤与醉乡发生联系,原因是“禹汤立法,礼繁乐杂”,这表明他把醉乡与封建礼法相对立,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礼法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他的褒贬又基本符合儒家的传统标准。他肯定了周武王的政绩,赞美周武王统治的社会“四十年刑措不用”,说明他并非笼统地一概反对封建礼法,因为西周恰恰是孔子最推崇的朝代,复辟周礼是孔子孜孜以求的目标,历代封建统治者也把西周视作礼法制度最完美的典范。他更渴求的不是取消封建礼法,而是祈求一个合其心意的贤君。他的不满产生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当他以一种特殊形式表示与现实的对抗时,思想深处并没有真正背离儒道的基本原则。

  他写到在与醉乡隔断的朝代,总有爱道者私至醉乡,而自己也得以游历醉乡。显然,他是把阮籍、陶渊明引为同调,同时也暗示自己所处的正是不能与醉乡相通的朝代。他以醉乡对抗封建礼法,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把能与醉乡相通者称为“爱道者”,以与丧乱的时代相对立,说明他终究还是把封建之道作为立身准则,并非真是醉乡之人。

  这篇文章以醉名乡,所举的人和事都与酒有关联,如夏桀与糟丘,黄帝立酒人氏之职,阮籍、陶渊明的酣饮等。这些都有史可查,巧用于文中,自然而富有趣味,足见构思的精妙。在用字上,也很见作者的苦心,如写与醉乡的关系,禹汤用“隔”,桀纣用“不见”,幽厉等则用“绝”,用字的差异表明作者对他们的贬抑程度的不同,他对后两者的态度显然比对禹汤更为严厉。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上 第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801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夜长不得眠¹,明月何²(zhuó)(zhuó)³
译文: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抬头看见那明月多么明亮。
注释:¹不得眠:不能睡眠。²何:何其,多么。³灼灼:灼人貌。明亮貌。盛烈貌。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想闻散唤声¹,虚应²空中诺³
译文:模模糊糊的听到好似有人在呼唤我,我轻轻地回应着。
注释:¹散唤声:散乱的呼唤声。²虚应:虚假地应承。³空中诺:空中的许诺。
这位女子思念心上人,想得神迷心痴,以至于在恍惚中似乎听到心上人断断续续的呼唤,便情不自禁地答应了一声。“想闻”、“虚应”的失常举止,把这位女子如痴如醉的情态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张帆欲去仍搔(sāo)¹,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译文: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注释:¹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zūn)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héng)州。
译文: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参考资料:
1、 谷玉婷编著.宋词三百首详注: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4:第222页

měirén ·guāngzuìzhōngchángduǎn

chén sòngdài 

zhāngfānréngsāoshǒu gèngzuìjūnjiājiǔ yínshīdàichūnfēng zhìtáohuākāihòuquècōngcōng 
shēngpínwèixíngrén zhezūnqiánxuě míngzhāojiǔxǐngjiāngliú mǎnzàichuánhènxiànghé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