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战栗栗,日谨一日。
战战栗(lì)¹,日谨一日。
译文: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一天比一天谨慎。
注释:¹战战栗栗: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人莫踬(zhì)¹于山,而踬于垤(dié)²
译文:人不会在大山上跌倒,往往跌倒在小土堆前。
注释:¹踬:跌倒,摔倒。²垤:小土丘。

yáojiè

míng xiānqín 

zhànzhàn jǐn 
rénzhìshān érzhìdi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一天比一天谨慎。

人不会在大山上跌倒,往往跌倒在小土堆前。

注释

战战栗栗: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踬:跌倒,摔倒。

垤:小土丘。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
五月倾朝谒(yè)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
译文:五月一日满朝文武官员进宫面见圣上,他们没有机会到达逍遥清静的境界了。
注释:五月一日蒙替郎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五月一日,我原来的官职被人替代(诗人原郎的官职已经罢免)不得随例入朝面见皇上而有所感想因而赋诗赠与某人(相公)的。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
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
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wù)女邻。
译文:我这个曾经口含鸡舌香的郎官已经离开了那个星郎位,现在我只想衣锦回到家乡的近邻——建州去。
注释:含香:指口含鸡舌香,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常用指侍奉君王。星郎:古代对郎官的称呼。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 五月一日,蒙替郎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郎是耕人。
译文:我原来也曾当官断案,现在我要规劝老百姓耕种,因为我原本也是一个农民。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译文:我知道该用什么报答皇帝的恩泽(诗人自请外放),我会像惠养自己的身体一样关心百姓的。

yuèméngběnguānsuíquēgǎn怀huáixiànsòngxiānggōng--pín

yuèqīngcháochéncháofēnzàiqīngchénhánxiāngxīnglángwèi

jǐnwéilínzhécéngwèiquànnóngyuánběnshìgēngrén

zhījiāngshìchóugōngdàozhǐyǎngshēnglíngshìyǎngshēn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fù)虎手¹,悬河口²,车如鸡栖马如狗³。白纶(guān),扑黄尘,不知我如可是蓬蒿(hāo)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diān),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译文: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
注释:¹缚虎手:即徒手打虎。²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³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⁴白纶巾:白丝头巾。⁵扑黄尘:奔走于风尘之中。⁶旗亭:即酒楼。此指送别之地。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zhuó)大斗,更为寿,青鬓(bìn)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piān)然,当垆(lú)秦女十五语如弦¹。遗音²能记秋风曲³,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译文:倒大杯,满,满,满!为我们健康,干,干,干!鬓发常青古未有。转眼红颜变苍颜。你看卖酒秦地女,嫣然一笑有多甜。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注释:¹语如弦:这里指胡姬的笑语象琵琶弦上的歌声。²遗音:遗留下的歌曲。³秋风曲:指汉武帝《秋风辞》,感叹欢乐不长,人生苦短。⁴系扶桑:即要留住时光,与“揽流光”意同。扶桑:神话中神树,古谓为日出处。⁵争奈:怎奈。

  贺铸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缚虎手,悬河口”均借代人才。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申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申为有政治才干的人。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车如鸡栖马如狗”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为未出仕之人所著。黄尘指京城的尘土,黄庭坚《呈外舅孙莘老》诗:“九陌黄尘乌帽底,五湖春水白鸥前。”任渊注引《三辅黄图》:“长安城中,八街九陌。”这六字两句参用陆机《代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谓白衣进京。结合下句“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谓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贵。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诗题说“入京”,诗句说“游说万乘(皇帝)”、“辞家西入秦”,皆贺词“扑黄尘”注脚。词径取李诗末句,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虽自负而带一种傍徨苦闷情态,与李白的仰天大笑、欣喜如狂不同,读来别有意味。以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袭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但原辞是通过汉魏易代之际铜人的迁移,写盛衰兴亡之悲感,言天若有感情天也会衰老,何况乎人。此处则紧接上文抒写不遇者奔走风尘,“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悲愤。以上从志士之困厄写到志士之牢骚,继而便写狂放饮酒。做了侠义之事不受酬金,像“雷颠”一样;唯遇美酒则不问价。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干”,写出不趋名利,纵酒放歌,乘醉起舞,一种狂放情态。其中含有无可奈何的悲愤,但写得极有气派,使词情稍稍上扬。

  简言之,此词上片由愁写到酒,而下片则由酒写到愁。过片极自然。不过上片所写的愁,主要是志士失路的忧愁;而下片则转出另一重愁情,即人生短促的忧愁:“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词情为之再抑。以下说到及时行乐,自非新意,但写得极为别致。把歌舞与美人打成一片写来,写笑以“嫣然”,写舞以“翩然”,形容简妙;“当垆秦女十五”云云是从乐府《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化出,而“语如弦”三字,把秦女的声音比作音乐一样动人,新鲜生动,而且不必写歌已得歌意。这里极写生之欢愉,是再扬,同时为以下反跌出死之可悲作势。汉武帝《秋风辞》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曲虽成“遗音”,但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觉“事去千年犹恨促”。由于反跌的作用,此句比“青鬓长青古无有”句更使人心惊。于是作者遂生出“揽流光,系扶桑”的奇想。似欲挽住太阳,系之于扶桑之树,“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这种超现实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无法摆脱的现实苦闷。“志士惜日短”,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光阴虚掷的痛苦。·所以下片写生命短暂的悲愁,与上片写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行路难”的题意也已写得淋漓尽致了。不料最末一句却来了个大转折:“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前面说想留驻日光,使人长生不死,这里却说愁人情愿短命;前面说“事去千年犹恨促”,这里却说一天的光阴也长得难过。一句几乎翻转全篇,却更深刻地反映出志士苦闷而且矛盾的心情,将“行路难”的“难”字写到入木三分。

  全词艺术特点有三:“词别是一家”,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看法,而这首词却写得像诗中的歌行体。“行路难”本就是乐府歌行的题目,此其一;《小梅花》的调式也很特殊,以三字句、七字句为主,间用九字句,“三三七”、“三三九”、“七七”的句式交替使用,句句入韵,平仄韵互换,都与歌行相近,此其二;大量化用前人歌行诗句,其中以采自李白、李贺者为多,此其三。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厨密《浩然斋雅读》引贺语),可见善于隐括前人诗意或化用前人诗句,是贺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此词表现很突出。

  全词表现作者于失意无聊纵酒放歌之际,既感乐往悲来、流光易逝,又觉愁里光阴无法排遣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却用刚健的笔调、高亢的声调写成,章法上极抑扬顿挫之能事,行文上跌宕生姿,属于贺词中的幽洁悲壮之作,在北宋词坛上也是很突出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875-877

xíngnán ·shǒu

zhù sòngdài 

shǒu xuánkǒu chēgǒu báiguānjīn huángchén zhībèishìpénghāorén shuāilánsòngxiányángdào tiānruòyǒuqíngtiānlǎo zuòléidiān lùnqián shuíwèntíngměijiǔdǒushíqiān 
zhuódǒu gèngwéishòu寿 qīngbìnchángqīngyǒu xiàoyānrán piānrán dāngqínshíxián yīnnéngqiūfēng shìqiānniányóuhèn lǎnliúguāng sāng zhēngnàichóuláiquèwéicháng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牡丹花品冠群芳¹,况是其间更有王。
译文:牡丹气质高雅是花中的佼佼者,何况牡丹花中更有牡丹花王。
注释:¹群芳:各种艳丽、芳香的花草。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译文:四种颜色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每种颜色还有各自的香味。

dānyín--shàoyōng

dānhuāpǐnguānqúnfāngkuàngshìjiāngèngyǒuwáng

biànérchéngbǎibǎibānyánbǎibānxiāng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piān)舟远送潇湘¹客。
译文:碧山侵染着寒意,遥闻江上,是什么人在吹奏玉笛呢?伴着一叶扁舟送行客远赴潇湘。
注释:¹潇湘: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¹,来朝²便是关山隔。
译文:两岸芦花,在月光下犹如遍洒的白霜,感伤离别,要知道今夜告别,明朝便是关山阻绝啊!
注释:¹行色: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²来朝:明早。

guīyáo··hánshān--féngyán

hánshān

jiāngshàngrénchuī

biǎnzhōuyuǎnsòngxiāoxiāng

huāqiānshuāngyuèbái

shāngxíng

láicháo便biànshìguānshān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
馈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三首诗是苏轼在1062年(嘉祐七年)冬末写的组诗。组诗的原题邀:“岁晚相与馈问,邀‘馈岁’;酒食相邀,呼邀‘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邀‘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邀此三诗以寄子由。”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月至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知府宋选对苏轼十分关心爱护。苏轼公事之暇,纵观附近的名胜古迹,留下了有名的《凤翔八观》诗。这年苏辙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县)军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苏辙要求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第二年获准。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了这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字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

  《馈岁》全诗十六句,可以分邀三节。前四句邀第一节,交代馈岁风俗的依据。一年的农事中,大家互相帮助,大功已成,终年劳苦,岁暮的余暇稍纵即逝,所以不计较物品,以物相赠,以免造成“邀欢无及”的遗憾。这几句交代背景,点明题目。“邀欢恐无及”五字,直贯三首。“假物不论货”紧起下文八句。第二节八句,举出馈岁之礼,人们各随各自的财力。两句总领下六句,下六句分说,“置盘”二句承接上文,“富人”四句是就贫富而言。盘鲤、笼兔,富家的彩绣耀眼,贫家的“微挚”(“挚”同“赞”,礼品)是“舂磨”(指粮食加工的粉糕之类),使人如同置身于络绎往来的岁暮馈送队伍中,这是一幅精彩的风俗画。作者未着议论,自有赞美故乡风俗醇厚的意味。最后四句邀一节,将内容引到写诗的当前。乡风(对照“官居”)二字总束前文,又联系下面两首。“独唱”句又呼应“官居”二句。不言思家,而在佳节期间,歌颂故乡习俗,叹无人共举乡风,一种无法遏止的思念家乡、思念亲戚之情流于言外。

  这首诗着重对比以见意抒情。前面十二句乡风之淳美,和后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中间山川、鲤兔、彩绣、舂磨是贫富的对比。语句既形象又凝炼,除给尾两句外,全邀对偶句,在苏轼早期的五古中,这是精心刻画之作。

  《别岁》从“别”字着眼,十六句,四句一节。第一节用故人之别引出别岁来。故人离别,即使远去千里,还有再见的机会,但临别时总还有迟迟不忍别的情意。而“岁”却一去不可复追,临别更应郑重对待,这就说明“别岁”的风俗非常必要。既已点明“别岁”,本来可似接着写风俗,但那样就太平直了,作者却针对“岁行那可追”一句逼出下面四句,章法上作一顿挫,把惜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这第二节多化用古诗乐府的成句,如《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叹息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要爱惜时光,自强不息。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多类似的感慨。如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居易诗:“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苏轼也是受到这些诗句的影响,而他却用极平易的语言,表达得恰如其分。这第二节既是承上节末句,把与岁月之别写得如此感慨深沉,又邀下节正面写“别岁”时的欢饮蓄势。

  第三节正面写别岁欢饮的场面。东邻、西舍、酒熟、豕(猪)肥是互文见义,遥应首篇“农功各已收”句。而写欢饮一点即收,和前首“邀欢恐无及”呼应。第三句写热闹欢饮,末句却一落千丈,回到上两节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如果是一般文人,这一节多半要着力铺写,而作者却只用两组对句带过。别岁之意交代完毕之后,表面上题意已尽,但诗人忽然又从这一年联想到第二年,和一、二两节呼应,使感慨更加深沉。这就犹如图画,层峦迭嶂,使人有丘壑无尽之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忽出新意,意虽酸辛,语却略带幽默,这是苏轼诗后来的一大特色。纪昀评苏轼诗时称赞“此首气息特古”,又评这最后一节说:“逼入一步,更沉着。”赵克宜《苏诗评注汇钞》卷一说:“沉痛语以警快之笔出之,遂成绝调。”这些评论都较中肯。这首诗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青年时代学习汉魏古诗的语言气息;另一方面立意遣辞也有他本身的风格,不像在七言古诗里那样笔锋犀利,才气逼人,常常一泻无余,说得太透太尽,而是才情内敛,耐人咀嚼回味。

  最后一首《守岁》也是十六句,可以分邀三节。前六句联系上一首《别岁》,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入题,与前二首又别。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以蛇来比“岁”,又是泛泛设喻。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尽,和《别岁》紧密呼应,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系其尾”虽然字面上用的是《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邀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尾巴梢,不可能系得住。诗人以这样六句开头,表面是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先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中间六句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格外亲切。最后四句邀一节,与篇首第一节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十字,字面上虽然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但意在勉励弟弟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言外有互勉之意。赵克宜评此十字说:“一结‘守’字,精神迸出,非徒作无聊自慰语也。”意思就是说,这个结尾,有积极奋发的意味在内,使全诗精神斗然振起,不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这个评语是有见地的。

  三首诗是一组,每首也都是十六句。古人讲究章法,写组诗既要注意各首间的有机联系,又要注意几首的写法不可雷同,要各有不同的入题、展开、收束的方式。杜甫的《羌村三首》就是范例。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八韵,都写岁暮乡俗,但虚实开合,变化各异。第一首全用赋体,对比见意。语句凝炼,多用偶句,实写多,虚写少。第二首先用故人之别衬出别岁之情,一变《馈岁》中的对偶,而多化用成句,散行见意。从题前写到题后,由旧岁引到新岁,正面占的比例少,是虚多实少。第三首先用六句以比喻反面入题,和前两首都不相同。中段用六句正面实写守岁情景,虚实相间。末四句大起大落,收束全诗。

  苏轼的七言古诗才气横溢,早年的五言古诗也法度谨严,语言洗炼,不枝不蔓。这三首诗可以作邀苏轼早年短篇古体诗的代表。

kuìsuì

shì sòngdài 

suìwǎnxiāngkuìwènwéikuìsuìjiǔshíxiāngyāowéibiésuìzhìchúdànmiánwéishǒusuìshǔzhīfēngshìguānxiàsuìguīérwéisānshīyóu

kuìsuì
nónggōngshōu suìshìxiāngzuǒ 
wéihuānkǒng jiǎlùnhuò 
shānchuānsuíchūchǎn pínchēngxiǎo 
zhìpánhéng lóngshuāng 
rénshìhuá cǎixiùguāngfānzuò 
pínzhěkuìnéng wēizhìchūchōng 
guānrénshǎo xiàngjiājiéguò 
xiāngfēng chàngrén 

biésuì
rénshìqiān línbiéshàngchíchí 
rénxíngyóu suìxíngzhuī 
wènsuìānsuǒzhī yuǎnzàitiān 
zhúdōngliúshuǐ hǎiguīshí 
dōnglínjiǔchūshú 西shèshǐféi 
qiěwéihuān wèiqióngniánbēi 
jiējiùsuìbié xíngxīnsuì 
huí huánjūnlǎoshuāi 

shǒusuì
zhīchuíjìnsuì yǒushé 
xiūlínbàn shuínéngzhē 
kuàngwěi suīqínzhīnài 
értóngqiǎngshuì xiāngshǒuhuānhuá 
chénqiěchàng gēngwèitiānzhuā 
zuòjiǔdēngjìnluò kànběidǒuxié 
míngniánnián xīnshìkǒngcuōtuó 
jìnjīn shǎoniányóuk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