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成相。世之殃。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之孽。谗人达。
主之孽。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师牧野。
武王怒。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恶贤士。
世之祸。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贤者思。
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辩法方。
凡成相。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
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
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
思乃精。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蹷。
成相竭。辞不蹷。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道圣王。
请成相。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
尧授能。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尧有德。
禹劳心力。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
禹有功。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
契玄王。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论举当。
天乙汤。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言治方。
请成相。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
守其职。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用有基。
请牧祺。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脩。君制变。
臣谨脩。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后世法之成律贯。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三月残花落更¹开,小檐(yán)²日日燕飞来。
译文: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
注释:¹更:再,重。²檐:屋檐。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子规¹夜半犹啼(tí)²,不信东风唤不回。
译文:那只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注释: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sòngchūn

wánglìng sòngdài 

sānyuècánhuāluògèngkāi xiǎoyányànfēilái 
guībànyóuxuě xìndōngfēnghuànhuí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占得佳名¹绕树芳²,依依³相伴向秋光
译文:拥有佳名的金钱花围绕着大树吐露芬芳,相依相伴地依偎在一起向着明丽的秋光。
注释:金钱花:即旋覆花,夏秋开花,花色金黄,花朵圆而覆下,中央呈筒状,形如铜钱,因而得名。¹佳名:好名字。²芳:芳香。³依依:形容花开朵朵,相亲相随的样子。⁴秋光:秋天的风光景色。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若教(jiāo)¹此物堪²收贮(zhù)³,应被豪门(zhú)(jiāng)
译文:如果它们真像金钱那样可以被收藏起来,应该早就被那些豪门贵族之家挖尽砍光。
注释:¹教:一作“交”。²堪:可,能。一作“也”。³收贮:收藏。⁴豪门:指有钱有势的人家。⁵尽:都,全。⁶劚:掘,砍。⁷将:语气词。

  这是一首托物寄意的诗。诗题“金钱花”,然而其主旨并不在咏花,是借金钱花抨击了豪门贵族贪得无厌、残酷无情的本性。

  起句“占得佳名绕树芳”,一开头,诗人就极口称赞花的名字起得好。“占得佳名”,用字遣词,值得细细玩味。“绕树芳”三字则不仅传神地描绘出金钱花柔弱美丽的身姿,而且告诉人们,它还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这一句,作者以极为赞赏的口吻,写出了金钱花的名称、形态、香气,引人瞩目。

  “依依相伴向秋光”,与上一句意脉相通。金钱花一朵挨着一朵,丛丛簇簇,就像情投意合的伴侣,卿卿我我,亲密无间,展示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景象。金黄色的花朵又总是迎着阳光开放,色泽鲜丽,娇美动人。作者把金钱花写得楚楚动人,可亲可爱,诗人笔下的金钱花是十分美丽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赞叹之情。

  光就上两句看,诗人似乎只在欣赏花草。然其实作者匠心独运,旨意全在引起后边两句议论:“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笔锋一转,突发奇想:金钱花如此娇柔迷人,如果它真的是金钱可以收藏的话,那些豪门权贵就会毫不怜惜地把它全部掘尽砍光了!这二句,出言冷隽,恰似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他们的丑恶本质。诗人的态度由充满热情转为一脸冷峻。由此可见,作者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反衬出议论的力量。前后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诗的主旨。而后二句中作者故意欲擒先纵,先用了一个假设的口气,随后一个“尽”字,予以坚决肯定。诗意迭宕,显得更加有力。

  罗隐的诗,笔锋犀利泼辣,善于把冷隽的讽刺与深沉的愤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别具一格。这首诗像一把匕首将豪门贵族的假面具剥得精光,具有很强的讽刺和批判力量,充分表现出了这个特色。

参考资料:
1、 施绍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1278-1279

jīnqiánhuā--luóyǐn

zhànjiāmíngràoshùfāngxiāngbànxiàngqiūguāng

ruòjiàokānshōuzhùyīngbèiháoménjǐnzhǔjiāng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宝钗(chāi)¹,桃叶渡²,烟柳暗南浦(pǔ)³。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译文:在桃叶渡口,我们分钗别离,南浦烟柳黯淡,一片凄迷。从此,我最怕登楼,在十日九风雨的天气。黄莺不住地呜叫,催落飞红满天,也没有人去理会!更不用说去劝劝黄莺:别再啼!
注释:¹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即夫妇离别之意,南宋犹盛此风。钗:女子头饰物。²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之处。³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⁴断肠:多用以形容悲伤到极点。⁵飞红:飘落的花瓣。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bìn)边觑(qù)¹,试把花卜归期²,才簪(zān)³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译文:看着鬓边戴的花,取下来仔细端详,用花瓣推算离人归期。刚戴到头上,又取下重新数一数,这样才心里满意。昏暗的灯光下,还记得梦中哽咽自语:是春天把愁给人带来,春天不知回到哪里,为什么不把愁也带去?
注释:¹鬓边觑:觑为细看,斜视之意。斜视鬓边所插之花。²把花卜归期:用花瓣的数目,占卜丈夫归来的日期。³簪:作动词用,意思是戴簪。⁴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其实,既能慷慨纵横,又能昵狎温柔,既擅于豪放,也长于婉约,正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大家风度的表现。只不过这首词作,感情表现得更为细腻罢了。

  这是一首具有政治内涵的词作,乃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说伤春和怀念亲人的苦愁,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蓼园词选》云:“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上片起头:“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写一对情人,在烟雾迷蒙的杨柳岸边,情凄意切,不得不分钗赠别的情景。这向读者暗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祖国南北人民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往,不是更为痛苦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常见的以香草美人作为感情宣泄寄托的一种艺术手法,辛弃疾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手法。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情人分手后,登楼远眺,怀念离人,已是使人不胜其感情负载了,更何况又总是十日有九日地遇到那风雨晦冥的时节呢?刮风下雨,虽能登楼而不能远望,这是使人痛楚的一个原因;风雨晦冥,大自然的阴冷更加深离人的凄苦情怀,这又是使人痛苦的一个因素。只此一句话,就有多层涵义,层层深入,对比映衬,令人不忍卒读!“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落花不要飘零了吧,啼莺也不要叫唤了吧,但都无法摆脱心中那不绝如缕的忧愁,简直叫人断肠了!这是何等深沉曲折的笔触啊,“都无人”和“更谁唤”,加强了那种寂寞凄清、无处寻求知音的氛围。辛弃疾南归后,多年流徙不定,报国之志难酬,天涯万里,何处有知音?不正是这种感情吗?

  下片,“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作者精心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把一个闺中少妇,盼望游子归程的复杂心理状态,活灵活现描绘了出来。她把头上的花钿取下来,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细细数过。她相信自己心中的占卜:一个花瓣代表游子归程的一个日程。花瓣有数,相信游子归程也有定准,她心里因此得到了满足。但是,她数过后又戴上,戴上后又不放心,再次取下重数。这种反复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闺中少妇那复杂的感情。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写她即使昏然入睡之后,还哽咽叨念,春天到来,把忧愁送来了;怎么春天离去,却不把忧愁给带走呢?这也就是说,季节变了,远方的游人啊,怎么还不回来呢?描写思念远人归来之情,真是无以复加了。作者把人物感情竟写得如此细腻而缠绵,如同沈谦所形容的,使人“魂销意尽”,艺术的魅力竟是那么强烈!

zhùyīngtáijìn ·wǎnchūn

xīn sòngdài 

bǎochāifēn táo yānliǔànnán shàngcénglóu shíjiǔfēng duànchángpiànpiànfēihóng dōurénguǎn gèngshuíquàn yīngshēngzhù 
bìnbiān shìhuāguī cáizānyòuchóngshǔ luózhàngdēnghūn gěngmèngzhōng shìchūndàichóulái chūnguīchù quèjiě dàijiāngchóu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夜深客子¹移舟²处,两两沙禽(qín)³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mào)陵游倦,长干望久¹⁰,芳心事¹¹、箫声里¹²
译文: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船桨搅动着荷花,船灯也随之摇动,泛起了阵阵波纹,竟有丝丝惊意。把酒言欢,我心怀归,有此水为证。我本有归去之志,更何况远游已倦,伊人望久,把美好之心愿,诉诸悠悠之箫声。
注释:¹客子:客居他乡之人。²移舟:移舟近岸。³沙禽:栖息沙洲的水鸟。⁴红衣入桨:荷花倒映水中,船桨在花影中划动。红衣,指荷花。⁵青灯:船中油灯,其光青荧。⁶摇浪:灯光映入水中,随波荡漾。⁷徽凉意思:徽觉凉意。⁸有如此水:有此水作证。⁹茂陵游倦:司马相如称病免官后家居茂陵。茂陵,汉武帝陵墓,在今映西兴平县东北。¹⁰长干望久:闺中人盼望已久。长干,金陵(南京)里巷名。¹¹芳心事:美好的心事。¹²萧声里:从萧声中传达出来。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¹、有人应喜。画阑(lán)²桂子³,留香小待,提携(xié)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译文:数着手指算了算归期还未到。伊人闻鹊而喜,画栏之前,桂树飘香,等待人儿归,待得人儿归,好与伊人携手游赏于月光之下,桂花影里。我已是自伤情多,自远游以来,悲欢离合,总如梦幻,悲多欢少,大抵如此。为何友人你也是自恨飘泊,咏出月明千里一类之词章呢?
注释:¹鹊南飞:鹊噪报喜,行人即归,又有月夜鹤飞报喜之意。²画阑:雕花栏杆。³桂子:桂花。⁴提携影底:撰手于花影之下。⁵幽梦:赚胧的梦境。⁶谢郎:谢庄,南朝宋文学家。月明千里,即指谢庄《月赋》之句,此借指友人原作。

  “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发端便写出要眇清逸之境幽趣横生。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惊意思。”次韵更妙。不言桨入红衣,浪摇青灯,而言红衣入桨,青灯摇浪,词情显得摇曳生姿,词人彼情使物,真有常人不可及处。红衣青灯,相映成趣,桨声浪音,一片天籁,不禁引人有超凡脱俗之思。微惊意思,一语双关,一意化两,由景入情,此是由景转情之关节。

  湖上惊意固可感矣,心上意思怎样,在下文便有了答案。“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把酒临风,语出《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但在词人用来,却不但不能超然物外,而且更引出爱情之誓辞。词人指水为誓:不思归去,有如此水。犹言我心怀归,有此水为证。苏轼《游金山寺》诗云:“有田不归如江水!”其言又本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子(重耳)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杜注:“言与舅氏同心之明,如此白水。犹《诗》(《大车》)言谓予不信,有如皎日。”孔疏:“诸言有如,皆是誓辞。有如日,有如河,有如皎日,有如白水,皆取明白之义,言心之明白,如日如水也。”姚际恒《诗经通论》指出,《王风·大车》为男女“誓辞之始”。词人借用古人设誓之语,阐明其必归相见之情,足见相思之深,用意之诚。“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歇拍四句紧承誓语,句句申说思归之情。《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病免,家居茂陵。”李白有《长干行》,写女子望夫之情。词人借用茂陵自指,长干则指所怀念相思之人。歇拍谓:我本有归去之志,更何况远游已倦,伊人望久——“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长亭怨慢》如闻伊人把美好之心愿,诉诸悠悠之箫声。

  换头二韵六句展叙芳心事。“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上句写自己一方,婉言归期未有期。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句意。下句写对方,想象伊人闻鹊而喜。《西京杂记》:“乾鹊噪而行人至。”此用其意。于是词境翻进想象之妙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词人进一步想象,画栏之前,桂树留香,等待人归,待得人归,好与伊人携手游赏于月光之下,桂花影里。此一意境,幻想层出,温柔旖旎而又幽约窈眇,不但刻画出伊人精神,而且写出树亦含情。然而上言归期尚未,则此种种幻境,如鹊南飞有人喜、桂子留香、携手影里,又不免化为之幻影而已。作者《江梅引》云:“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与此同一意境。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词人感喟:我已是自伤情多,十年以来,悲欢离合,总如梦幻,悲多欢少,大抵如此。可是,“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为何友人你也是自恨飘泊,咏出月明千里一类之词章呢?谢郎即南朝宋之谢庄,此借指友人黄庆长。结笔挽合友人与自己一样怀归,正是和作应有之义。但写人亦是写己,结穴于月明千里,清远空灵,有不尽之意。

  此词之佳处,不仅在于心旷神怡之游乐翻出执著缠绵之相思,尤在于从相思之中,又翻出对方之情,对方之境。鹊南飞、有人应喜,是想象对方之现境。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则想象团圆之未来。幻中生幻,奇之又奇,乃全词神光聚照之处。作者情词妙处在于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创造一种清馨幽逸的境界,对方之情即是自己之情。于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融融泄泄。双方之境,亦如双镜互照,交相辉映。试看作者《浣溪沙》:“限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踏莎行》:“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鹧鸪天》:“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都是此种境界。然而,若无指水誓归之至诚,实不可能有此等梦笔生花之奇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740-1742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梦断香消¹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²
译文: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注释:¹香消:指唐琬亡故。²不吹绵:不能吐絮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身行¹作稽(jī)²土,犹吊³遗踪一泫(xuàn)
译文: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¹行:即将。²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³吊:凭吊。⁴泫然:流泪貌。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而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参考资料:
1、 王英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9-1001

shěnyuánèrshǒu ·èr

yóu sòngdài 

mèngduànxiāngxiāoshínián shěnyuánliǔlǎochuīmián 
shēnxíngzuòshān yóudiàozōngxuànr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