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萧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萧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北顾更踌躇。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金碧矗斜曛。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3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一丘¹常欲卧,三径(jìng)²苦无资。
译文: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注释:¹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²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北土非吾愿,东林¹怀我师。
译文: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注释:¹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黄金¹燃桂²尽,壮志逐年衰(shuāi)
译文: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注释:¹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²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日夕凉风至,闻蝉(chán)¹但益悲。
译文: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注释:¹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2-83 .

qínzhōnggǎnqiūyuǎnshàngré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qiūcháng sānjìng 
běifēiyuàn dōnglínhuái怀shī 
huángjīnránguìjìn zhuàngzhìzhúniánshuāi 
liángfēngzhì wénchándànbēi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¹处以默²,妙机其微。
译文:朴实的生活宁静而又安逸,且把万物的精微妙机体味。
注释:¹素:朴实。²处以默:以静默朴实相处。²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饮之太和¹,独鹤与飞。
译文:随时汲取自然的太和之气,思绪像白鹤一样高翔低飞。
注释:¹饮之太和:吸入太和之气。太和,阴阳调和之气。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犹之惠风,荏苒和衣。
译文:冲淡的意境就犹如和畅舒适的春风吹拂,若有若无拂动着敞开的葛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译文:又如竹林中清风拂过,发出如天籁般的轻音,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味之不足,直欲载之而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译文:平淡无奇的生活饶富诗意,何须刻意探究深奥的哲理淡远的境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¹有形似,握手已违²
译文:倘有文学描写逼真形似处,刚刚下笔触及,便又转瞬即逝。
注释:¹脱:倘若。²违:离别,分离。

èrshíshīpǐn ·chōngdàn

kōng tángdài 

chǔ miàowēi 
yǐnzhītài fēi 
yóuzhīhuìfēng rěnrǎnzài 
yuèyīnxiūhuáng měiyuēzàiguī 
zhīfěishēn zhī 
tuōyǒuxíng shǒuwéi 
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夜深不耐微风。重重帘幕,掩映堂中。香渐远、长烟袅穟,光不定、寒影摇红。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为虹。
斜点银釭(gāng),高擎(qíng)莲炬¹,夜深不耐微风。重重帘幕,掩映堂中。香渐远、长烟袅(niǎo)²(suì)³,光不定、寒影摇红。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为虹。
注释:银釭:银灯。¹莲炬:指莲花灯。²袅:烟篆缭绕上腾貌。³穟:同“穗”,本为禾穗,这里借指灯烛芯。
红裳呈艳,丽娥一见,无奈狂踪。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凝空。丁宁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
红裳呈艳¹,丽娥一见,无奈狂踪。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sù)²凝空。丁宁语³、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
注释:¹红裳呈艳:形容灯燃得好。²金粟:指灯花呈金黄色颗粒状。³丁宁语:结灯花时,有小爆炸声,好象丁宁语。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油灯点燃的情景。写出了华灯初张、灯火照明、光焰正旺等情况。下片写灯花结彩。飞蛾扑焰,银花黑夜。末以“丁宁语”两句,借俗传喜兆作结。全词语言形象,对仗工丽,描写细腻,意境优美。
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压征鞍,马前山复山。
美人消息隔重关¹,川途²弯复弯。沉沉³空翠压征鞍(ān),马前山复山。
译文:美人的消息通过重重关隘传来,路途遥远,像是层层的树林压在马鞍上,马跑过一座山又来一座山,怎么也快不起来。
注释: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¹重关:层层的门户或重深的关塞。²川途:路途。³沉沉:沉重的样子。⁴征鞍: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浓泼黛(dài)¹,缓拖鬟(huán)²,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³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译文:沿途的山像浓浓的泼墨画一样,又像美人拖悬的发髻。当年的美人看了又看,只记得她的眼眉。如果再相逢却如同路途一样艰辛。
注释:¹泼黛:中国画有泼墨和凌彩的技法。²缓拖髻:把发髻梳得蓬松低垂。³眉样:画眉的样式。

  全词的中心是要寻找一个“美人”。这美人当初曾近在咫尺——“当年看复看”;现在却远隔千山万水——“相逢艰复艰”。词“情”重于“理”,反复盘旋而不决绝,表层的美丽委婉掩盖了深层的悲哀。“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可能就是从这种意思化来。“重关”,可以是远方的重重关塞,可以是森严的层层门户,甚至可以是内心的某种隔阂和误会。

  “沉沉空翠”是指山中潮湿水汽笼罩着草木所形成的那种青绿色的烟雾。草木越茂盛,雾气就越浓重。再加上山路的漫无止境,就给旅行者一种很沉重的压抑之感,所以说“压征鞍”。

  “浓泼黛,缓拖髻”两句很妙;在此之前重点写旅途的青山,在此之后重点写心中的美人;而这两句,前一句重点在山却点出了人,后一句重点在人却仍带着山,很巧妙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浓泼黛”是说大自然的天工神笔饱蘸了浓香的黛色泼洒点出眼前的山。所以这“浓泼黛”虽然是画山不是画眉,但它的作用是在描绘山的同时暗暗与后边“眉样”的想像相呼应,开始了从青山向美人的转换。“缓拖髻”则是用女子的发髻来形容山。因此“浓泼黛,缓拖鬓”的意象所要表现,其实是现实的青山在旅行者眼中逐渐成心目中美人的过程。在今日物象与当年心象的叠加组合之中,由物象清晰心象朦胧到心象清晰物象朦胧,旅行者的记忆也就从今日回到当年“当年看复看”。“看复看”,写得真是一往情深:美人的芳容曾经如此真切地展示,与她近在咫尺。然而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只馀眉样在人间”。颇使人产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动。美好的理想长存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这就是人类最大的苦恼。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98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雨前初见花间蕊(ruǐ)¹,雨后全无叶底²花。
译文:雨前还见到花间露出的新蕊,雨后却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注释:¹蕊: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²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译文: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叶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第一句“雨前初见花间蕊”。蕊(读rǔ),花心。这句是倒叙,作者追忆雨前的花园景象,意思是说:下雨之前,花儿刚刚开放。“初见”二字,表明诗人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刚刚见到花开,天就下起雨来了,只好躲进屋中,等待雨晴,这两个字写出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心情。

  第二句“雨后全无叶底花”。这句写眼前景象。意思是说:不料久雨过后,连一朵花也见不到了,全在雨水中凋谢了。“全无叶底花”,这几个字内容丰富。一、写出明处的花全被雨水打落了。二、写出诗人不甘罢休,拨开花叶,想找到藏在叶底的没受雨淋的花来,可见赏花之心多么热切。三、“写出连叶底的花也“全无”一朵,整个花园一片浓绿,锦色全无,这是多么令人失望、令人惆怅啊!

  第三句“蜂蝶纷纷过墙去”。这句写到蜜蜂和蝴蝶的失望。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现在,不但花儿没了,蜂蝶也走光了,诗人的庭院真是寂寞极了,诗人的心也是伤感极了。这句通过描写蜂蝶的飞走,加深了抒情的意味,使惜春气氛更加浓重了。

  第四句“却疑春色在邻家”。这句是写诗人的心理,紧承上句写来。诗人看到蜜蜂和蝴蝶纷纷越墙而去,内心忽然产生一线光明,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如果是这样该有多好,自己便可以追随蜂蝶,前去欣赏了。作者内心伤春惜春的心情和眼前自然景象巧妙接合,既赋予蜜蜂蝴蝶以人格精神,又暗暗流露作者的内心感触,两者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其中,“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这首七言绝句,精巧地选择雨晴后的景物,来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73-1374

qíng

wángjià tángdài 

qiánchūjiànhuājiānruǐ hòujiānhuā 
jiádiéfèiláiguòqiáng quèchūnzàilínjiā  (bǎnběn )

qiánchūjiànhuājiānruǐ hòuquánhuā 
fēngdiéfēnfēnguòqiáng quèchūnzàilínjiā  (bǎnběnèr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