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廿(niàn)¹居上海,每日见中华²
译文: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
注释:邬其山:即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先生。¹廿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²中华:中国。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译文: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一阔¹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译文: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
注释:¹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忽而又下野¹,南无阿(ē)弥陀²
译文: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
注释:¹下野:下台。²南无阿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这是一首从受诗者所见所闻而写的诗,全诗意在嘲讽国民政府统治者的怪相,采用了写实手法,摒弃了比喻修辞,直斥国民政府,笔锋犀利泼辣,痛快淋漓。

  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三句又用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种种伎俩。其中“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句,写出了军阀政客们手段的凶钱,指出了他们毫不以生命为意、视生命如草芥的模样。尾句用“南无阿弥陀”的敬佛念佛声作结,既写了军阀政客下台失势后,以皈依佛门的形式避仇和等待东山再起的伎俩,又写了民众对他们下台的态度:谢天谢地,他们终于下台了。结句语含双关,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全诗明白如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典型现象,高度概括了军阀、政客们的形象和手段,末句于幽默诙谐中,寄寓了作者对军阀政客们的愤恨。

  这首诗凭写实手法,行嘲讽之旨,且不求渲染,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节奏明快,有民歌风味,语言通俗易懂,爱憎分明。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58页
2、 吴海发.鲁迅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

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

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

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

注释

邬其山:即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先生。

廿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

中华:中国。

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

下野:下台。

南无阿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1年初春。当时,鲁迅先生每天都到内山书店去会晤内山先生欢谈。内山先生感慨良多,鲁迅先生在听了以后,颇感兴趣,在第二天便根据内山先生的谈话,写成一首诗赠给他。

参考资料:
1、 王永培 吴岫光.鲁迅旧诗汇释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85-200页
赏析

  这是一首从受诗者所见所闻而写的诗,全诗实在嘲讽国民政府统治者的怪相,采用了写实手法,摒弃了比喻修辞,直斥国民政府,笔锋犀利泼辣,痛快淋漓。

  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敬句又用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种种伎俩。其中“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句,写出了军阀政客们手段的凶钱,指出了他们毫不以生命为实、视生命如草芥的模样。尾句用“南无阿弥陀”的敬佛念佛声作结,既写了军阀政客下台失势后,以皈依佛门的形式避仇和等待东山再起的伎俩,又写了民众对他们下台的态度:谢天谢地,他们终于下台了。结句语含双关,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全诗明白如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典型现象,高度概括了军阀、政客们的形象和手段,末句于幽默诙谐中,寄寓了作者对军阀政客们的愤恨。

  这首诗凭写实手法,行嘲讽之旨,且不求渲染,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节奏明快,有民歌风味,语言通俗易懂,爱憎分明。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58页
2、 吴海发.鲁迅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8页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客有吴郎吹洞箫(xiāo),明月沉江春雾晓。湘(xiāng)¹不可招,水云中环佩(pèi)²摇。
译文:客人当中有位叫吴国良的朋友,他吹箫献技,那箫声犹如碧波明月下的清沏凄冷气息、又如春日晓雾中的朦胧袅绕。美妙的箫声虽然没有招来娥皇与女英,但听者在水云交织的迷潆中,仿佛听到悦耳的玉饰摇动和磁击的声音。
注释:凭阑人:曲牌名。吴国良:倪瓒的朋友,宜兴荆溪人。¹湘灵:湘水女神。湘水为湖南省境内的一条河流。²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之装饰性玉器。

  这首小令虽说只有短短四句,但曲家却以清丽的语言,为读者创造出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在作者笔下,吴国良技艺高超,箫音低回清婉。倪瓒泛舟江上,听其吹奏。箫声空灵辽远,如幻如真。那江中晃动之月影,朦胧缭绕之春雾,均为吴郎精妙绝伦的洞箫演奏布置了浓重的令人神往的艺术欣赏氛围。这美妙的箫音,会招致娥皇与女英前来鼓瑟呢,云水之间,声音由远而近,似乎是神女的环佩在轻摇、碰撞,是那么玲珑动听,女神真的眷顾,闻箫声而来。

  当然,这样的想象终归只能是想象。作者的意图,一是对友人技艺由衷的赞美,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元代无休无止的动荡,带给曲家的是性灵的遮蔽感和人生的幻灭感。所以,脱迹尘氛之外,扁舟一叶,吹箫度曲,成为其理想的生活方式。“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丰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不污,将依隐焉”(元周南老《元处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倪云林人格高标,文骨清逸,隐于五湖三泖之间,这本身就是一幅大写意。

  总之,此曲短小精悍,神韵超逸,正如倪瓒画作中的小品,冲淡醇雅,不为俗染。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第1028-1029页

pínglánrén ·zèngguóliáng

zàn yuándài 

yǒulángchuīdòngxiāo míngyuèchénjiāngchūnxiào xiānglíngzhāo shuǐyúnzhōnghuánpèiyáo 
幅巾投晓入西园,春动林塘物物鲜。
幅巾¹投晓入西园²,春动林塘物物鲜。
译文:早晨打扮得很潇洒来到西园赏春,在春风的拂动下,林木池水,处处都显得生机勃勃。
注释:¹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不著冠。²西园:指汴京顺天门外的金明池,亦称西池。
却憩小庭才日出,海棠花发麝香眠。
却憩(qì)小庭才日出,海棠花发麝(shè)¹眠。
译文:走累了,退到小庭上休息一会儿,这时才刚刚日出,只见海棠花盛开,麝兽还在那里打瞌睡。
注释:¹麝香:指麝,亦称“香獐”,其分泌的麝香可作药用,可作香料。

chūnshǒu--qínguān

jīntóuxiǎo西yuánchūndònglíntángxiān

quèxiǎotíngcáichūhǎitánghuāshèxiāngmián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吾爱孟夫子¹,风流²天下闻。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注释:¹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²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弃轩冕(miǎn)¹,白首²卧松云。
译文: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注释:¹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²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醉月频中(zhòng)¹,迷花²不事君³
译文: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注释:¹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²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³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高山¹安可仰,徒此揖(yī)清芬²
译文: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注释:¹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²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00-302

zèngmènghàorán

bái tángdài 

àimèng fēngliútiānxiàwén 
hóngyánxuānmiǎn báishǒusōngyún 
zuìyuèpínzhōngshèng huāshìjūn 
gāoshānānyǎng qīngfēn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qīn)¹一半,拥透帘残月。
译文:窗外吹来五更的寒风,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独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拥着被子坐起来,望着窗外的残月回忆往昔。
注释:¹秋衾:秋夜冰凉的被子。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争教¹剩泪不成冰?好处²便轻别。拟把³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译文:怎么能使清泪不长流至结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离别的事放在心上。这因离别而感伤的心绪,还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注释:¹争教:怎教,怎么才能。²好处:欢合情浓之时。³拟把:打算把。

  该篇是纳兰的一首简短小词。上片写相思,似乎是在同忆中找寻往昔的欢乐,又像是在怀念妻子,在她离去后产生了伤感之情,词意扑朔迷离,耐人寻味,有着重情重义之感,也有迷惘哀伤的纠结。

  开头便直言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竹帘之外传来五更的寒风,在这清秋寒冷的早晨实在让人难以消受。这首词写与妻子乍离之后的伤感,写得如此直白动人,只怕是纳兰的内心真的是无法再忍耐下去了,爱情对于他来说是精神的一种很大寄托,但当他所依赖的爱情一份一份都离他而去的时候,再坚强的人,只怕也会难以承受了。

  词一开始便颇有自怨多情之意。不过语言虽然直白粗浅,但是却真挚感人。越是直白简洁,便越是入情至深。而后接下去便说道:“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独自孤眠,秋夜冷冰冰的被子因多出了一半,而晓寒难耐,于是拥被对着帘外的残月。夜半孤枕难眠,只能望着明月去回忆往昔,但可惜,月亮似乎也知道他的心事,窗外所对的只是一轮残月而已。

  欢乐和幸福都是短暂的,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长长久久、永不变更的、纳兰而今只剩下独自一人,孤独无依,现在对着窗外的残月,更是加重了这种孤独感,纳兰自然是情难以自禁,泪流满面。

  故而下片便写道“争教清泪不成冰”,自然承接了上片的情绪,没有什么过渡,也没有任何的引申,依然是简单的描述,将心情的糟糕写得入木三分。直白的描述有时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纳兰将人生苦短、情短苦多的情感纠葛写得让人无法不去动情。

  想起往日的种种,而今自己独自一人赏月,只能清泪长流,空白凝噎,这句中的“成冰”更是写出清冷孤寂的意味了。泪流至结成冰,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哀愁,纳兰的孤独和寂寞,在卢氏离去后便更加明显,但凡卢氏之前用过的衣物、住过的楼阁,对纳兰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纳兰才会说“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自己也知道,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哀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把离别之事放在心上,这离愁别绪待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如此哀伤,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极富浪漫色彩。在词的最后,纳兰从回忆中抽身,回归现实,他知道现今已经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了,与其在回忆中痛苦挣扎,不如转身睡去,让梦境和睡眠赶走孤寂和寂寞。

  全词写痛苦写得淋漓尽致,既然相爱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生老病死种种原因而分开,那当初为何还要用情那么深,以至于到如今还难以消解遗忘。这恐怕是所有有情人的困惑和疑问,纳兰在这首词的最后做了解答。既然相爱,就去爱,一旦当爱不起的时候,便是再后悔也无用了。

参考资料:
1、 方鸣主编.一生最爱古诗词 下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647页

hǎoshìjìn··liánwàigèngfēng--lánxìng

liánwàigèngfēngxiāoshòuxiǎohánshíjiégāngshèngqiūqīnbànyōngtòuliáncányuè

zhēngjiàoqīnglèichéngbīnghǎochù便biànqīngbiéshāngqíngdàixiǎohánzhòngshuō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凤尾¹龙香拨²。自开元³(ní)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xún)阳江头客,画舸(gě)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hóng)没。弦解语,恨难说。
译文:凤尾琴板刻着凤尾,龙香柏木制成弹拨。盛唐开元间霓裳羽衣的乐曲曾经何等辉煌,但一切都成过眼云烟。最不幸的是浔阳江头的诗罢,亭亭画船等待着出发,忽听音乐声悲悲切切。记得王昭君出塞之时,当时黄云弥漫看去像茫茫白雪。当我离开故乡三千余里时,乐曲声声述说着无限的哀怨。我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见孤雁在天边出没。琴弦懂得人间的情意,多少幽恨无法向人述说。
注释:¹凤尾:凤尾琴。²拨:弹拨。³开元: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⁴客:诗客,诗人。⁵画舸:画船。⁶孤鸿:孤单的鸿雁。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辽阳¹驿(yì)使音尘绝。琐窗²寒、轻拢慢捻(niǎn)³,泪珠盈睫(jié)。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译文:征人去辽阳已经多年,如今什么音信都没有。佳人正在慢拨慢弹着琴,表达着心中的郁结,她的伤心泪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她技艺超群,将《梁州》曲演奏得哀彻云霄。千古事,如一场云飞烟灭。贺老再也没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华也从此风光不再。当音乐弹到这里,真让人伤心欲绝。
注释:¹辽阳:此泛指北方。²琐窗:雕花或花格的窗户。³轻拢慢捻:演奏琵琶的指法与运用。⁴《梁州》:曲名,即《凉州》,为唐代凉州一带的乐曲。⁵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⁶定场:即压场,犹言“压轴戏”。⁷沉香亭:指唐代亭子,在长安兴庆宫图龙池东。

  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底,表现各异;试听“琵琶”,一到作者手里,即翻作新声,不同凡响。这首词借唐玄宗年间有关琵琶和音乐的典故,抒写北宋沦亡之悲,讥讽南宋小朝廷耽于安乐。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

  此琵琶,乃檀木所制,尾刻双凤,龙香板为拨,何其精美名贵!“凤尾龙香拨”。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

  “浔阳江头”二句,一转,用白居易《琵琶行》所叙事。源自“浔阳江头夜送罢,枫叶荻花秋瑟瑟。”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白氏在江边关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罢不发。”诗序云“是夕始有迁谪意”,是听了琵琶曲与弹奏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的所感。词以“最苦”二字概括,表明作者也有同感。“画舸”句用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句意。作者以白居易的情事自比,并切琵琶,其“天涯沦落”之感亦可知矣。

  “记出塞”接连数句又一转,从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望昭阳宫殿”等句分明是写一种特殊感情,与当日昭君出塞时去国怀乡之痛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恐怕是在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这种写法在南宋词家中也不乏其人。姜夔《疏影》词中亦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之句,郑文焯亦云“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

  “辽阳驿使”数句转到眼前的现实。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而杳无音信的征人。她想藉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推手”等句,指弹琵琶,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欧阳修《明妃曲》本此而有“推手为琵却手琶”之句;所弹之曲为《梁州》。《梁州》即《凉州》,唐西凉府所进边地乐曲,梁、凉二字唐人已混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白居易诗:“《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可见其声哀怨。“哀彻”两字加深了悲凉的意绪。“云飞烟灭”已将上文一齐结束,“贺老”句便是尾声。

  这尾声与发端遥相呼应,再次强调盛时已成过去,已成为历史。贺老即贺怀智,开元、天宝间琵琶高手,他一弹则全场寂静无声。元稹《连昌宫词》云:“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定场”即无消息,则“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白《清平调》)的贵妃面影当然也不可见,这“凤尾龙香拨”的琵琶亦无主矣。故作者云“弹到此”即“鸣咽”不止,写悲慨无穷的国难家愁。

  此篇手法新颖,从章法上看与《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可并为姊妹篇,都列举了许多有关的典故,而其中皆有一线相连。即所用典故中情事都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经历有关,与当时时代特点有关,故典故虽多,却不为事所累,且抒情气氛浓郁。仍觉圆转流丽。由此可联想到唐时李商隐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一诗,也是列举古来各种挥泪之事,最后归结为一事。辛词章法可能学自李诗,而又有出蓝之妙。再上溯可找到江淹的《恨赋》、《别赋》,李白《拟恨赋》等类篇章,作者用之以为词,可谓创新。

  此词除使用典故多能流转自如外,还显示了辛词的另一特色,即豪放而兼俊美,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词中如“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句,不独用昭君出塞之典故,且含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的诗意,形象很美,韵味亦深长。又“轻拢慢捻”四字,不独是用白居易诗点出弹琵琶,而好在将闺人愁闷无意绪、心情懒慢的神态也随之描画出来了。“泪珠盈睫”,令人想见那长睫毛闪动的晶莹珠泪,非而见美,更渲染了哀怨气氛,烘托了主题。

  前人评辛词曰“大气包举”,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词中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沉郁而激昂。而他的词风却不见粗犷,反倒是思理细腻绵密,语言华丽高雅,虽“用事多”,不嫌板滞。“情”在其中,密处见疏,实中有虚,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这是一首咏物词。咏物抒怀历来是文人骚罢常情,但也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写作。稼轩此词,初看不过是有关琵琶典故的堆积,所以有的评家不太看好;但是细推敲来,所用之典皆不是随意捻来,而是用心良苦,所以此词也为真正识家所赞美。

  凤尾龙香拨:此句是指杨贵妃所用琵琶。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霓裳》指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霓裳》曲罢指杨贵妃之死。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句。

  最苦浔阳江头罢,画舸亭亭待发: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罢不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指昭君出塞。昭阳殿,汉朝未央宫中的殿名。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寒窗、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沈云卿《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辽阳,唐代边防要地,在今辽宁境内。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欧阳修《明妃曲》:“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家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梁州》,唐代教坊曲,亦名《凉州》。

  贺老定场无消息:元稹《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指唐代琵琶高手贺怀智。

  想沉香亭北繁华歇:沉香亭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活动的场所,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此词不是风花雪月之笔。开头写唐,实则写宋。作者自比浔阳江罢,有天涯沦落之感。昭阳宫殿已不可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让人联想起靖康之难。读至此,痛感之情不亚于岳武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长安难望,辽阳呢?音信全无!凉州呢?一曲哀彻!汉朝故都,唐代边镇,如今都沦落金人之手!那唐玄宗与杨贵妃经常游乐的沉香亭,早已是一片荒芜了!读此有“黍离之悲”也!

  琵琶,好音者看来,乐器也;闺怨者看来,倾诉也;无关者看来,一物也。而稼轩看来却有无限家国之恨!此与碌碌鼠辈之别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536-1538

xīnláng ·

xīn sòngdài 

fèngwěilóngxiāng kāiyuáncháng fānfēngyuè zuìxúnyángjiāngtóu huàtíngtíngdài chūsài huángyúnduīxuě shàngchóusānwàn wàngzhāoyánggōngdiàn殿hóng鸿 xiánjiě hènnánshuō 
liáoyāng驿shǐ使yīnchénjué suǒchuānghán qīnglǒngmànniǎn lèizhūyíngjié tuīshǒuhánqínghuánquèshǒu  liángzhōu āichè qiānshì yúnfēiyānmiè lǎodìngchǎngxiāo xiǎngchénxiāngtíngběifánhuáxiē tándào w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