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妇死津头,津亦名「妒妇;」少女相经过,风雨不得渡。
妒妇死津头,津亦名「妒妇;」少女相经过,风雨不得渡。
或为蓬垢颜,窃恐逢彼怒。古云粥仓庚,可以疗此痼;
或为蓬垢颜,窃恐逢彼怒。古云粥仓庚,可以疗此痼;
惜哉彼妇愚,虽死犹弗悟!
惜哉彼妇愚,虽死犹弗悟!

jīn--zhānghuángyán

jīntóujīnmíngshǎoxiāngjīngguòfēng

huòwèipénggòuyánqièkǒngféngyúnzhōucānggēngliáo

zāisuīyóu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4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见说¹(mín)(é)凄怆(chuàng)²,旋³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译文:听人说平乱前的岷峨两山,山色惨淡,风物凄凉;而今传闻平乱后的长江,江水澄碧,风清月朗。我就觉得秋风送爽,正好圆梦好还乡。幸亏你在西南布防,筑起长城坚如铁壁铜墙。虽说当年的政事堂,参知政事的三人中你最年轻,而今西南蛮荒地区,平叛后已是一片和平景象。
注释:¹见说:听说。²岷峨凄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三月,官府因筑茂州(治今四川茂汉羌族自治县)城引起与羌人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宋军将士死伤甚众,随后羌人也大量惨遭杀戮。凄怆,凄惨悲伤。³旋:随即。⁴长城:古代北方为防备匈奴所筑的城墙,引申指国家所倚赖的能臣良将。⁵东府:宋代宰相及中书所居称东府,与枢密院(西府)分掌文武大权。⁶三人最少:与冯当世同时担任参知政事的韩绛、王珪等人中,冯氏最为年轻。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莫负花溪¹纵赏²,何妨药市³微行。试问当垆(l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译文:切莫辜负花溪好风景,你尽可以游赏寄兴;成都的药市买卖好兴隆,何妨逛逛药市,微服出行。探问一下昔日当垆的卓文君,而今还在吗?有了你的游赏,那里的名胜才不至于虚有其名。我想,唱着王褒所作的赞美新曲,你心中该别有一番喜庆与豪情。
注释:¹花溪:即洗花溪。在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草堂故居,是宋代游赏盛集的地方。²纵赏:尽情游赏。³药市:宋时成都每年七月至九月有药市,药物丰富,远近药商、游人很多。⁴微行:指官员便装出行。⁵当垆人:指卓文君。当垆,坐在垆边卖酒。

  这首词直接对当时的人事安排发表意见,直接言及国事,并抒发个人情思和历史感慨。

  词的上片主要写冯京守成都时的事功。起首“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谓动荡不安之岷、峨一带,已出现太平局面,如江汉澄清一般。“见说”、“旋闻”,表明问题解决得很快,又宛然是远道听到家乡新闻的口气,透出一种亲切感。岷峨为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是东坡故乡的名山。“但觉秋来归梦好”,承上“江汉澄清”而来,又映带“岷峨凄怆”之时。久客思乡,故有“归梦”;乱止忧除,故觉“梦好”。东坡之“归梦好”,是因为蜀中有能人镇守,即所谓“西南自有长城”。南朝宋檀道济被文帝收捕,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唐李勣守并州,突厥不敢南侵,唐太宗甚至夸他是“贤长城远矣”。词至此,以“长城”为喻,转入写冯京。“东府三人最少”,提到他任参知政事的时候,宰执中年纪最轻,意味着最有锐气。冯京于熙宁三年六月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踏进政府最高层以此开端,东坡也不忘他参政任上推荐自己的一段因缘,所以提出这一点。“西山八国初平”,借用韦皋事以指冯京之安抚茂州诸蕃部,写其事功亦以称美其人。韦、冯都是镇守西川,事实又相类,此句用典十分贴切,比之直写冯京茂州事,显得典雅有风致。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西蜀的风土人情。结合冯京的知府兼安抚使身份,拟写他那里的公余游赏生活,和人民的关系,起到调剂词情的作用。“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是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这确是一个游赏的好去处。以“遨头”称州郡长官,意为嬉游队伍的首领。东坡有“遨头要及浣花前”的诗句。《老学庵笔记》卷六谓“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用九月九日”;其《汉宫春》词以“重阳药市”与“元夕灯山”为对,其盛况也可以想见。庄绰《鸡肋编》卷上记成都重九药市较详:“于谯门外至玉局化五门,设肆以货百药,犀麝之类皆堆积。府尹、监司,武行以阅。又于五门之下设大尊,容数十斛,置杯勺,凡名道人者,皆恣饮。如是者五日。”这两处游乐,都是群众性的盛集,且都有州郡长官参与。词以“莫负”、“何妨”的敦劝口吻出之,期盼冯京与民同乐,委婉入情。接着“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提起有名的“文君当垆”故事。词中只写到文君,当兼有相如内。这是一则文人才女的风流故事,历代被人津津乐道。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云:“美酒成都堪送老流,当垆仍是卓文君。”而他的另一首《寄蜀客》诗则云:“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东坡的“试问当垆人在否”,立意与之相同,也是说这样的风流人物不在了,只有佳话留传。这意味着人文鼎盛的成都,应该还有特别突出的人材出现,这就期望着地方长官的教导和识拔了。结尾“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便体现了这样的意思。这两句重点“新曲”二字,借王褒作诗教歌称美王襄事,转到歌颂冯京的意思上面。这是指文治,与上片的颂其武功相呼应。“应须分外含情”,表示了东坡拳拳的情意,这内中应该有政治上志同道合的一份。

  此词为《东坡乐府》中唯一的一首言事词,全词既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思,又穿插历史感慨,意境颇高,读来有大气磅礴之感。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述事、用典较多,写得较为平实,又多排偶句,但由于作者以诗为词,以诸多虚词斡旋其间,又多用于句首,两两呼应,读来颇觉流利,使全词气机不滞。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16-719
2、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3

mǎnzi··zhōuzuòshǒuféngdāngshì--shì

jiànshuōmínéchuàngxuánwénjiānghànchéngqīngdànjuéqiūláiguīmènghǎo西nányǒuzhǎngchéngdōngsānrénzuìshǎo西shānguóchūpíng

huāzòngshǎngfángyàoshìwēixíngshìwèndāngrénzàifǒukōngjiàoshìchùwénmíngchàngzheziyuānxīnyīngfēnwàihánqíng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¹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huì)²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其者。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颜如渥(wò)³,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译文:作者谈氏在他写的《崔山君传》里说,那些声称自己如仙鹤般长寿能知往事的人,实在太荒谬了。但据我观察,能够尽到人的本性而不像禽兽那样的人太少了,而这些人又愤世嫉俗、隐居避世,这是为什么呢?昔时的圣人们,有的头像牛,有的身体像蛇,有的嘴巴像鸟,还有的面貌像蒙倛那样方而且丑陋,但是他们仅仅是与那些野兽外貌相似,而本性却完全不同,我们能够说他们不是人吗?而有的人身材丰满,皮肤细嫩滑泽,面色红润有如朱砂,美丽非凡,他们的外表是人,而本性却像禽兽一般。那么是否还能够把他们称作人呢?所以以貌取人,不如观其言察其行来的正确。鬼神之说,我们儒家弟子从不轻信,所以我就从这个故事中选择了愤世嫉俗的一面,来发表一些感想而已。
注释:¹愤世嫉邪: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会现状。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²喙:人的嘴。³渥丹:润泽光艳的朱砂。多形容红润的面色。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¹
译文: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
注释:¹齿:口中两颊生的齿叫牙,俗称大牙。前近唇者称齿。诗中牙齿互文,无别。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俄然¹落六七,落势²殊未已。
译文: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
注释:¹俄然:突然间,形容时间短。²落势:牙齿脱落的势头。殊未已:还没有停止。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yú)存皆动摇,尽落¹应始止²
译文: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
注释:¹尽落:落尽,掉完。²始止:才停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忆初落一时¹,但念豁(huō)可耻²
译文: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
注释:¹落一时:掉第一颗牙时。²但念豁可耻:只觉得豁牙难看。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¹
译文: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
注释:¹始忧衰即死:才担心因衰老快要死了。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每一将落时,懔(lǐn)¹恒在己²
译文: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
注释:¹懔懔:畏惧的样子。²恒在己:自己经常处于这种畏惧状态。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叉牙¹妨食物,颠倒²(qiè)漱水³
译文: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
注释:¹叉牙:与“权桠”义同。即参差不齐。²颠倒:横竖,即横竖都不舒服。³怯漱水:怕用水漱口。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¹
译文: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
注释:¹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最后牙齿离开我脱落寸,像山崩一样快。形容牙掉的突然。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今来落既熟¹,见落空相似。
译文: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
注释:¹熟:习以为常。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馀存二十馀,次第¹知落矣。
译文: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
注释:¹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tǎng)¹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²
译文: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
注释:¹倘:假如。²两纪:一纪十二载,两纪二十四年。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¹
译文: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
注释:¹指:同惰,当意向或意思差不多讲。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¹
译文: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
注释:¹恃:维持、凭借。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译文: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人言齿之豁,左右¹惊谛(dì)²
译文: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
注释:¹左右:左右的人。²谛视:仔细看。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我言庄周¹云,木雁各有喜²
译文: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
注释:¹庄周:名周,人称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为漆国吏。²各有喜:指主人对木与雁的态度,大木、鸣雁等各得其所,比喻有牙无牙各有各的好处。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语讹(é)¹默固好,嚼²废软³还美。
译文: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
注释:¹语讹:语音不清。²嚼:能嚼食的牙齿。³软:柔软的舌。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¹妻子。
译文: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注释:¹诧:夸耀。

  这首诗完全不用一般人所熟习的诗的修辞。除了押韵和五言句这两个诗的特征之外,可以说全是散文的表现法。因此,讲这首诗一点也不费力,思想段落仍是四句一绝,我们现在把它译成散文:第一绝说: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牙与齿虽然有一点区别,但这里是互文同义。第二绝和第三绝说:“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第四绝描写将落的牙齿。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叉牙”是个连绵词,歪斜旁出之意,是状词,不是名词。第五绝和第六绝叙述习惯于落齿的心理状态。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第七绝说: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第八绝说: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山木因不中用,故得尽其天年;雁因为能鸣,故得免于被杀,可知有才与无才,各有好处。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第九绝说:落了牙齿,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没有牙齿,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最后两句是结束: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全诗只用了一个《庄子·山木篇》里的典故,此外没有必须注释才能懂的辞句,我们演译为散文,宛然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小品文。牙齿一颗一颗地落掉,是每一个渐入老年的人都会遇到的事。作者就利用这一件平常的事,描写他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情绪。从紧张到旷达,从忧衰惧死到乐天知命,整个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从执着到自然,基本上还是老庄思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体会,也可以说,作者不因落齿而消沉,对人生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表现方法,在初、盛唐诗中,确是不曾有过。因此,韩愈的诗和文,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怪诞的文学。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集》的序文中说:“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这是记录了当时人对韩愈的态度:始而惊讶,继而讥笑,最后便大施攻击。但韩愈并不动摇,他坚守他的原则:第一,不用陈辞滥调。第二,有独创的风格。他说:“若然与世浮沉,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这是说:如果跟着一般人的路走,而没有独创的风格,在当时虽然不被人排斥为怪,可是也必不能流传到后世。从此也可以了解,韩愈自己很清楚地知道他的文艺创作,不是迎合当世,而是有意于影响后世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的创作是为将来的。

  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实现革新的目的,所以他的第一个原则是“师古”,要向古圣贤人学习。他说:要学习古人的意,而不是学习古人的文辞。“师其意,不师其辞。”就是“务去陈言”和“能自树立”。他的散文,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师,就是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同样,他的一部分诗,虽然当时人以为怪,其实也还是远远地继承了汉魏五古诗的传统,或者还可以迟到陶渊明。从陶渊明以后,这种素朴的说理诗几乎绝迹了三四百年,人们早已忘记了古诗的传统,因而见到韩愈这一类诗,就斥为怪体了。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著.唐诗百话 施蛰存全集 第六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380-383

luò齿chǐ--hán

niánluòjīnniánluò齿chǐ

éránluòliùluòshìshūwèi

cúnjiēdòngyáojǐnluòyīngshǐzhǐ

chūluòshídànniànhuōchǐ

zhìluòèrsānshǐyōushuāi

měijiāngluòshílǐnlǐnhéngzài

chāfángshídiāndàoqièshùshuǐ

zhōngyānshěluòbēngshān

jīnláiluòshújiànluòkōngxiāngshì

cúnèrshízhīluò

tǎngchángsuìluòzhīliǎng

luòbìngkōngjiàntóngzhǐ

rényán齿chǐzhīluò寿shòumìngnánshì

yánshēngyǒuzhǎngduǎněr

rényán齿chǐzhīhuōzuǒyòujīngshì

yánzhuāngzhōuyúnyànyǒu

éhǎojuéfèiruǎnháiměi

yīnsuìchéngshīshíyòngchàzi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翠鸟¹²高作巢(cháo)³避患,及生子,爱之,恐,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¹⁰爱之,又更下巢¹¹,而人遂¹²¹³而取之¹⁴矣。
译文:翠鸟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灾祸。到了它生了小鸟的时候,特别喜爱它,担心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到更低的地方,于是人们就把翠鸟的孩子捉住了。
注释:¹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²先:起先。³以:用。⁴避患:避免灾祸。患:灾祸。⁵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及:到了…的时候。⁶恐:担心。⁷坠:落,掉下。⁸稍下:稍微低一点。⁹复:又,再。¹⁰益:更加。¹¹下巢:把窝做低。¹²遂:于是,就。¹³得:得以。¹⁴之:代词,代指翠鸟的孩子。语气词,了。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香幞(fú)¹(zhě)²新,盘龙³(cù)(dèng)鳞。
译文:覆盖在马鞍上的红褐色罗帕,喷香崭新,马镫上绣绘的盘龙,鳞甲生动逼真。
注释:¹香幞:即香罗帕。平时盖在马鞍上,骑时则去掉。²赭罗:红褐色的罗纱。³盘龙:弯曲着的龙。⁴蹙:指用金丝银线把丝织品刺绣成皱纹状。这种丝织品叫“蹙金”。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回看南陌¹上,谁道不逢春²
译文:这匹受宠马儿在村南小路上昂首回顾,看看我,谁能说时机不好难以逢春?
注释:¹陌:田间小路。²逢春:遇着好时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