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sòngdò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qīngjiāngyuèbànglínqiū shàngyíngyíngwàngzhōu 
èzhǔqīngfānzǎo jiāngbiānmíngyuèwèijūnliú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2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jī)绪乱如丝。
译文:水国秋风萧瑟被西风摇落片片黄叶,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绪被撩拨得乱如发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大夫¹泽畔(pàn)²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译文:像是屈原在江边深情吟诵的地方,又像是白居易江边送别的时候。
注释:¹大夫:此指屈原。²泽畔:湖泽之畔。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译文:你们怎么能诋毁中伤我的道义所在,我的这份心思只有那苍天才知道。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译文:苍白的容颜如今又增添了些许白发,现在想辞官归隐已经太迟了。

  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蔡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区,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国”代称之。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依杖水”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出句是因,对句是果;前句写景,后句抒情,写景具体,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风拂动的、郁结在诗人心底的“羁绪”究竟是什么。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自况,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的命运,何况自己?不过,自己虽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样含冤至深,但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同样仿佛一二。因此,颈联就直接怒斥那帮专门罗织罪名、陷己于不义之地的奸佞小人,尽管他们费尽心机,陷害贤良,并且得逞于一时,然而天理自在,道义犹存,鬼神可鉴,苍天有知。如果说,“大夫泽畔行吟处,司乱江头送别时”是作者借古人写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事实的话,那么,“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两句,则是作者对这一既成事实的不满、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对陷入于罪的小人的轻蔑,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现实终归是严酷的,尾联即明白无遗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当道、君主寡恩、伸冤无望、前途渺茫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绪。自古官场皆为是非纷争之地,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这些烦恼,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不失为一条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几经折磨,“苍颜华发”,垂垂老矣。经历了这样身心俱瘁的痛苦后,即使是辞官归隐,作者也嫌太晚太迟,何况获罪之人,羁绊在身,并无辞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懊悔心情,同颔联,颈联相比,虽然显得压抑沉闷,令人有迟暮之感,但同时也能激起人们对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从诗题来看,西下的夕阳映照着波光鳞鳞的水面,作者倚杖伫立水边,映入眼帘的景色当远远不止“水国西风小摇落”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却无心观景,除了这一句外,全诗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其实就在他眼前的具体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羁绪”该有多么复杂,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触动,便同决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绝。

参考资料:
1、 山东省实验中学网.日暮倚杖水边

zhàngshuǐbiān--wáng

shuǐguó西fēngxiǎoyáoluòliāorénluàn

pànxíngyínchùjiāngtóusòngbiéshí

ěrbèishāngdàozàixīnwéiyǒucāngzhī

cāngyánhuájīn便biànguàguānshìchí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qián)(lóu)¹百事乖²
译文: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注释:¹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²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顾我无衣搜荩(jìn)(qiè)¹,泥²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译文: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注释:¹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²泥:软缠,央求。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野蔬充膳甘长藿(huò)¹,落叶添薪(xīn)仰古槐。
译文: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无悔。
注释:¹藿:豆叶,嫩时可食。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diàn)¹复营斋(zhāi)
译文: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祭奠你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42-944页 .

qiǎnbēihuái怀sānshǒu ·

yuánzhěn tángdài 

xiègōngzuìxiǎopiānlián jiàqiánlóubǎishìguāi 
sōujìnqiè jiǔjīnchāi  (jìnqièzuò huàqiè )
shūchōngshàngānchánghuò luòtiānxīnyǎnghuái 
jīnfèngqiánguòshíwàn jūnyíngdiànyíngzhāi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楚辞》
¹²夷羿³,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luò)(pín)?《楚辞》
译文:天帝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雒嫔?
注释:¹帝:天帝。²降:派下。³夷羿:东夷有穷国的君主,擅长射箭,驱逐夏太康,自立为君,后被寒浞杀死。⁴革孽:变革夏政,祸害夏民。⁵雒嫔:洛水的美女,即宓妃。
雒嫔,水神,谓宓妃也。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文选》
雒嫔,水神,谓宓(fú)妃也。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其形也,翩¹若惊鸿²,婉³若游龙。远而望之,皎(jiǎo)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zhuó)若芙渠(qú)出绿波。《文选》
译文:雒嫔,水神,就是宓妃。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因为淹死在洛水,成为洛神。她的形体,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远远看去,明亮洁白就像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朝霞;近处看来,明丽耀眼就像清澈池水中亭亭玉立的荷花。
注释:¹翩:鸟疾飞的样子,此处指飘忽摇曳的样子。²惊鸿:惊飞的鸿雁。³婉:蜿蜒曲折。⁴皎:洁白光亮。⁵太阳升朝霞:太阳升起于朝霞之中。⁶迫:靠近。⁷灼:鲜明,鲜艳。⁸芙蕖:一作“芙蓉”,荷花。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天平山¹上白云泉²,云自无心³水自闲
译文: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
注释:¹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²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³无心:舒卷自如。⁴闲:从容自得。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何必¹²冲山下去,更添(tiān)波浪³向人间。
译文: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注释:¹何必:为何。²奔:奔跑。³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借此来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五),“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今江苏苏州)第一水”,泉水清冽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一绝句”,“名遂显于世”(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山》)。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里暗中却呈现为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彻,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心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油然而生。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以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渐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是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5-916

báiyúnquán

bái tángdài 

tiānpíngshānshàngbáiyúnquán yúnxīnshuǐxián 
bēnchōngshānxià gèngtiānlàngxiàngrénjiān 
半减依依学转蓬,班骓无奈恣西东。
半减依依学转蓬¹,班骓(zhuī)²无奈恣³西东。
译文:像转蓬一样纷飞而起的柳絮,在摇曳、飘荡之间,婀娜、轻柔之态已半减;离别赠柳时,平添一番无可奈何的愁绪,只得任马儿各奔东西。
注释:¹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²班骓: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³恣:没有拘束。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
译文:花絮漫舞,一片片广袤的沙原宛如盖上了洁白的春雪;柳絮轻飞,一条条宽阔的街道整日风吹不息。
北斗城高连蠛蠓,甘泉树密蔽青葱。
北斗城高连蠛(miè)(měnɡ)¹,甘泉树密蔽青葱。
译文:北斗城墙,崔巍高耸,唯见蠛蠓蔽天;甘泉宫内,树木茂密,满目青葱一片。
注释:¹蠛蠓:古书上指蠓。
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译文:汉家旧苑的柳树呵,该已睡足,是否发现那万缕千丝的枝条上,金黄的柳花已随风飞尽?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