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¹无浪复无烟,楚客²相思益渺(miǎo)³
译文: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江面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
注释: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鹦鹉洲:在长江中,正对黄鹤矶。唐以后渐渐西移,今与汉阳陆地相接。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¹汀洲:水中沙洲。指鹦鹉洲。²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³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¹夕阳斜渡鸟,洞庭²秋水远连天。
译文: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注释:¹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²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
孤城¹背岭寒吹角²,独树³临江夜泊(bó)船。(独树 一作:“戍”)
译文: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注释:¹孤城:指汉阳城。²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³树:一作“戍”。
贾谊上书¹忧汉室,长沙谪(zhé)²古今怜。
译文: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哀怜!
注释:¹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²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上句是诗人灵想独辟出来约晶莹洁净的水界,也是诗人思念源中丞的一个绝美的环境。下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

  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夕阳飞鸟着一“斜”字,画龙点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一近景。一远景;一实写,一虚拟,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形”。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城曰“孤”,角日“寒”,树日“独”,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是此联的妙处所在。

  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50-251页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5-406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4-235

xiàkǒuzhìyīngzhōuwàngyuèyángyuánzhōngchéng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tīngzhōulàngyān chǔxiāngmiǎorán 
hànkǒuyángxiéniǎo dòngtíngqiūshuǐyuǎnliántiān 
chéngbèilǐnghánchuījiǎo shùlínjiāngchuán  (shùzuò shù )
jiǎshàngshūyōuhànshì chángshāzhéjīnli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江面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

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哀怜!

注释

夏口:唐鄂州治,今属湖北武汉,在汉水入江处。汉水自沔阳以下称夏水,故汉水长江汇合处称夏口。鹦鹉洲:在长江中,正对黄鹤矶。唐以后渐渐西移,今与汉阳陆地相接。岳阳:今属湖南,滨临洞庭湖。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唐常代行御史大夫职务。

汀洲:水中沙洲。指鹦鹉洲。

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

孤城:指汉阳城。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树:一作“戍”。

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赏析

  这首诗是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诗中对被贬于岳阳的源中丞,表示怀念和同情,也是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

  首联写诗人为身边景物所触动,而想到贬于洞庭湖畔岳阳城友人,通过写江上浪烟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诗人由夏口至鹦鹉洲一路的所见所闻。尾联为劝慰元中丞语,忧愤之语倾泻而出,以同情友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境遇作结,也是作者自己人生遭际的写照。全诗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密,是艺术上较成熟的作品。

  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思渺然无边。上句是诗人灵想独辟出来约晶莹洁净的水界,也是诗人思念源中丞的一个绝美的环境。下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势,一无挂碍。

  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作者遥想洞庭湖,秋水浩森,鼓涨到远方,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夕阳飞鸟着一“斜”字,画龙点睛,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顺着秋波,与洞庭相连,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一近景。一远景;一实写,一虚拟,创造了极富张力、饶有空间感的“形”。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情思渺远。结构上,上下两句似无联系,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令人寒栗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城曰“孤”,角日“寒”,树日“独”,都是诗人特定心境物化出典的另一种自然风貌。此次诗人被贬载痛南行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以及由号角传出的战乱气息,均借景物淡然映出口情景互藏其宅,是此联的妙处所在。

  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

  全诗是向友人遥寄相思和暗诉心中隐痛的,感情绵邀而凝重,语言整饰而流畅。特别是中间两联,落笔于景,而暗关乎情,情景融浃,相为珀芥,自是中国古典抒情诗的正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50-251页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5-406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4-235
创作背景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公元756年—公元758年)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50-251页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5-406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译文:山形如同盘龙绕去又绕回,闲云野景簇拥高耸的凌歊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离宫¹夜有月高下,辇(niǎn)²日无人往来。
译文:夜来明月照着离宫高高下下,帝王走过的车道白天也重人往来。
注释:¹离宫: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²辇路:即帝王车驾所经过的路。辇,本是人推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如帝辇、凤辇等。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译文:春天的景色不会随同亡国消逝,山花依然像当年一样绽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译文:断碑埋没在茫茫的荒草里,年年风吹雨淋又长新绿苔。

  诗的首联从远处着眼,描写凌歊台的远景。凌歊台所依托的山脉蜿蜒盘旋,从远处延伸到跟前,如一条矫健的龙来回游动飞舞。山势如龙,所以被皇家视为风水宝地;凌歊台坐落在这样的山上,说明其位置得天独厚。悠闲自在的白云在高台四周飘浮,像是在守护着这座宏伟的建筑。“闲云”指山野中所见的云,它们是悠闲的,无拘无束地飘浮,带着纯粹又活泼的野趣。闲云守护,也说明此台地势高,已经深入云雾缭绕之中,需要仰视方可见到。“护”字这种拟人化的用法,可以想见云雾层层围绕的形态。闲云、野鹤一般连用,指脱离朝廷、没有各种制度束缚的人士。凌歊台原本是皇家楼台,现在却只有闲云来相伴,隐隐地表露出凌歊台受到冷落。

  颔联着重写凌歊台内的景色。夜晚的凌歊台离宫旧址,只有月亮静静地升起又沉落,一股清冷、肃杀的气氛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如果说这只是因为夜深而人迹杳然,那么在本该有妃嫔、宫女、臣僚往来的辇路上,即使白天艳阳高照,也没有一丝人影踪迹,更渲染出凌歊台被废弃之后死寂、萧条的情景。“离宫”、“辇路”都是南朝宋刘裕建宫时的旧称,“辇路”即帝王车驾所经的道路。“离宫”、“辇路”用在这里,多少带点思古的幽情。许浑诗中有“三千歌舞宿层台”一句,描写当年刘宋君王的声色享乐生活;而据史书记载,刘裕做皇帝时清心寡欲,并不如此奢华。也许因为如此,萨都剌并没有像许浑那样描写离宫的奢靡繁华,而着墨于凌歊台目前的衰败景象。

  在上面一联渲染的基础上,颈联自然而然道出了这样的感慨:自然界的规律不会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消失,它们依然存在,四季照样轮回。每逢春天来临时,凌歊台上的野花仍像旧日一样盛放,无论这里是辉煌的离宫还是废弃的楼台,都没有任何改变。这一联与上联相对照,一写离宫的萧条肃杀,一写野花的自在开放。历史上的英雄,其事迹、功业会随着王朝的消亡而消散,昔日奢华的亭台楼阁,也会化为废墟,就如同曾经人声鼎沸的离宫,如今绝无人迹,只有闲云作伴,日升月落。另一方面,那些野花悠然自得地盛放,完全不理会人事的兴废。由野花的开放,作者的怀古幽思转为一种豁然开朗的历史观:原来历史也和自然界一样,其兴衰自有内在的规律,世人所能做的,也就是如野花一样尽量地放开心胸、自得自在而已。

  碑石本来是为了刻下帝王的丰功伟业、记载那些辉煌的历史而立起来的,而如今,负有这样使命的碑石已经断裂,淹没在枯黄衰败的野草和荒凉的烟尘中。绿色的苔藓原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现在它们慢慢地爬满了那些经历了风吹雨打的断裂碑石。李白也写过题为《凌歊台》的诗,最后两句是“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由于厚厚的苔藓遍布碑石,游人都没法看清刻在石上的碑文。盛唐时代已然如此,萨都剌所处的元代更不必说。反过来说,正因为没有人清理和守护碑石,任其自生自灭,它们才会变得绿苔遍体,这再一次证实了凌歊台的败落荒凉。除了辇路、断碑,以及传说,再也没有什么事物能证明当年凌歊台的繁华,闲云、野花、月亮,这都不是帝王所带来的事物,也不是哪一代王朝所能控制得了的。帝王也许能在某一段时间里创造非凡的繁华和功业,例如在凌歊台上建造离宫,但也是短暂的事业。人生如梦,繁华如烟,只有日月更替、云起云落、花草枯荣,才是恒久不变的规律。作者以此作结,既有回顾历史的淡淡感伤,又引出对历史发展、朝代更替现象的深入思考。

  萨都剌的怀古诗颇为后人所称道,这首《次韵登凌歊台》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首。整首诗由凌歊台的远景着墨,着力于描写凌歊台上的景物与往昔离宫的对比,昔日的高台、离宫、辇路、碑石都已荒废,今日依旧山险台崇,但这个世界已属于闲云、野草、绿苔。作者在感伤旧事时,又暗含看穿历史规律的平和心态。他怀古,但不是一味地伤古、悲切,而带有深沉的思考,更能打动人心,发人深省。“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一联,已成为咏古述怀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廖菊楝编著.萨都剌: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41-45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¹²腐草出,敢³近太阳飞。
译文:萤火虫侥幸依靠腐草而化出,不敢靠近太阳飞舞。
注释:¹幸:侥幸。²因:依靠,凭借。³敢:岂敢,不敢。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未足¹临书卷,时²能点³客衣。
译文:它的光亮不足以照亮书卷,有时还会玷污衣衫。
注释:¹未足:不足以。²时:有时。³点:玷污。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随风隔幔(màn)¹小,带雨傍林微²
译文:微小的躯体,常在幔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注释:¹幔:帷幔。²微:指萤火虫闪着微光。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十月清霜重¹,飘零(líng)²何处归。
译文:等到十月到来清霜凝重时,不知会飘落在哪里去。
注释:¹重:清霜凝重。²飘零:漂泊。

  唐中宗以后,宦官日益得势。玄宗时,多至三千人,其中有一千多人被抬上五、四、三品高位。以杨思勋、高力士最为显赫一时。比如杨思勋就被授予辅国大将军(正二品)称号,后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再如高力士,曾经手阅处一应进奏文表,文表所奏事项,他甚至有权自行处理,只有遇到大事方才报告皇帝。唐朝有名的将相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是走高力士的后门才爬上去的。

  诗人杜甫看透了“开元盛世”掩盖下的这些腐败现象,在诗中逼真地描摹萤火虫的光影形状,诗人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句写萤火虫本质下贱,不敢在太阳下飞行的阴暗心理。“腐草出”就已经极不体面,作者又巧妙地在句首加上一个“幸”字,则显出即就是那肮脏发霉的腐草,萤火虫也只有遇到侥幸的机会,方能从中出生。另外,古代在皇宫中当宦官的人,入宫前必须接受“腐刑”(也叫“宫刑”,即男子去势)。这第一句中的“腐草”,正足以启人联想到受过腐刑的宦官。

  三、四句以“未足临书卷”否定可以照人读书的传说,写萤火虫成事不足;“时能点客衣”说专以玷污别人为能事,写萤火虫败事有余。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句写萤火虫通常活动情形:它那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随风”有本无根基,借势飘游的意思;“带雨’’有在将死前强作挣扎的意思。“隔慢”“傍林”写它欲潜藏形迹; “小”、“微"二字写形体,也写其本质。

  最后“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两句写萤火虫不久将自行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结束宦官专权制度的强烈愿望。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7-178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huì)¹花香也。雪晴²池馆³如画。春风飞到,宝钗(chāi)上,一片笙箫,风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qiè),羞与蛾儿争耍。
译文:蕙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注释:¹蕙:香草名。²雪晴:雪止天晴。³池馆:池苑馆舍。⁴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⁵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⁶风璃:指灯。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风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⁷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⁸元夜:元宵。⁹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江城人悄初更¹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tī)残红灺(xiè)²。但梦里隐隐,钿(diàn)³罗帕。吴笺银粉砑(yà)。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huán)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译文: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注释:¹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²灺: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³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⁴罗帕: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⁵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⁶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

  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所有的节日中,以元宵最为热闹,也以元宵最为人所重。而在国破家亡之时,这个节日又最容易引起人们对往昔繁盛的追忆,最易牵动人们的故国之思。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雪霁天晴,亭台楼阁之中池波荡漾,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尽是一派迷人景象。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又地方进贡之灯“或以五色琉璃而成”。那令人陶醉的音乐,那壮观的灯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当日元夕景况。“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此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写当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下阕“江城人悄初更打”,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下面数句直至词末,一连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一气直下,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用倒装句法,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而以一“笑”字领起。但这“笑”中实在含有无限酸楚。,因为“繁华”毕竟是一去不返了。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但是在顿挫中显流动,于追琢中出自然。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作者不惜篇幅,不惜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通过梦境加以再现,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268-2270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321-322页

guàn ·yuán

jiǎngjié sòngdài 

huìhuāxiāng xuěqíngchíguǎnhuà chūnfēngfēidào bǎochāilóushàng piànshēngxiāo liúguāngshè érjīndēngmànguà shìànchénmíngyuè shíyuán kuàngniánlái xīnlǎnqiè xiūéérzhēngshuǎ 
jiāngchéngrénqiǎochūgēng wènfánhuáshuíjiě zàixiàngtiāngōngjiè cánhóngxiè dànmèngyǐnyǐn diànchēluó jiānyínfěn dàijiūjiāfēngjǐng xiěchéngxiánhuà xiào绿huánlín chuāngyóuchàng yáng西xià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一共有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译文:每行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这首诗是一首思乡诗。

  “江水三千里”,写去家之远;“家书十五行”,写家书之短。古代的信笺一般每页八行,这封家书只写了两页不到。惟其去家有三千里之遥,而家书又仅有十五行之短,故这封家书的分量更显得非同凡响,诗人接信后也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两句全用实字,对仗工整,对照强烈,简括凝练。 在远离亲人的京师得到盼望已久的家书,诗人的欣慰、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因此诗的后两句完全可以抒写诗人捧读家书时的激动心情,或写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但诗人却匠心独具,将自己的感情意绪完全抛开不写,只从家书的内容落笔,写在这封仅有十五行的家书中,亲人没有别的话语,只叮嘱自己尽早还乡。

  “行行”、“只道”突出了“早还乡”是家书中惟一的书写内容,因其“行行无别语”,更写出这是一种千叮咛、万嘱咐,一再反复诉说的话语,两句诗写出了亲人对自己思念及盼望的殷切和深沉,作为诗人感情的折光,诗人强烈的乡思和迫不及待的归情也就尽在不言中了。据《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传》记载,袁凯元末曾为府吏,博学有才辩,议论飙发,往往屈座人。在文网森严的明初,士大夫人人自危,袁凯历仕二朝,忧谗畏讥,进退维谷,他的处境必然是十分险恶的。家书中亲人切切的叮嘱,固然有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包含着对身羁官场的诗人安危的担忧,而袁凯的乡情中包含对惶惶不可终日的仕宦生活的厌弃及对闲适的家居生活的向往。后来,袁凯就因触怒明太祖朱元璋,惊惧不已,徉狂免归。因此,这里的“早还乡”,是有更深层次的感情内容的。 这首诗紧扣家书展开叙述,信中只劝早早还乡,与诗人以病免归的情事完全吻合。唐人五绝往往自然真切,不假雕饰。这首诗围绕家书一事,纯用白描,情真意切,恰到好处,颇有唐人之风,在明代怀乡诗中实属难得。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08-209页

jīngshījiāshū--yuánkǎi

jiāngshuǐsānqiānjiāshūshíxíng

xíngxíngbiézhǐdàozǎoháixiāng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白须宗孙侍坐时,愿持寿酒前致词。
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
致词何所拟?愿自边城始。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边城贵者李将军¹,战鼓遥疑天上闻。
注释:¹李将军:指汉李广。匈奴称他是飞将军。
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
屯田¹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²溢万群。
注释:¹屯田:用戍卒开荒种田。²攒花、布锦:都是形容词。是说马群色杂如攒花,田园齐整如布锦。
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
白云¹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²复飞散。
注释:¹白云:指送别的那人。²青营:指本人的营寨。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三声画角¹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注释:¹画角:军乐。
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清明部落稠。
丰州¹闻说似凉州²,沙塞清明部落稠。
注释:¹丰州:唐朝时的丰州,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旗与麟州接连。²凉州:在甘肃。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行客已去依独戍,主人犹自在高楼。
梦视旌旆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
梦视旌旆¹何由见,每值清风一回面。
注释:¹旌旆:指送别的那人。
洞里先生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洞里先生¹那怪迟,人天无路自无期。
注释:¹洞里先生:仙人。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亦是三千岁。
吾翁致身殊得计,地仙¹亦是三千岁。
注释:¹地仙:指地上的神仙,这里指别者无意功名,归隐修仙。
莫着戎衣期上清,东方曼倩逢人轻。
莫着戎衣¹期上清²,东方曼倩³逢人轻。
注释:¹戎衣:军人的服装。²上清:道家指天帝的住处为上清宫。³东方曼倩:汉东方朔字曼倩,善于诙谐滑稽,传说中以东方朔为仙人。这几句意思是说,你将成仙长寿,于仙人往来,乐趣无穷。

sòngjiàncóngshūfēngzhōuguīsōngyángjiù--lún

báizōngsūnshìzuòshíyuànchí寿shòujiǔqiánzhì

zhìsuǒyuànbiānchéngshǐ

biānchéngguìzhějiāngjūnzhànyáotiānshàngwén

túntiánjǐnzhōuqiānzǎnhuāwànqún

báiyúnběnshìqiáosōngbànláiràoqīngyíngfēisàn

sānshēnghuàjiǎoyàntōngwànpénggēnshíduàn

fēngzhōuwénshuōshìliángzhōushāsāiqīngmíngluòchóu

xíngshùzhǔrényóuzàigāolóu

mèngshìjīngpèiyóujiànměizhíqīngfēnghuímiàn

dòngxiānshēngguàichíréntiān

shāquándānjǐngfēitóngwèiguìshùlínbìngzhī

wēngzhìshēnshūxiānshìsānqiānsuì

zheróngshàngqīngdōngfāngmànqiànféngrén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