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¹岂料承优诏²,世事空知学醉歌³
译文: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注释:¹生涯:犹生计。²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³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yàn)¹过,淮(huái)南木落楚山多²
译文: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注释:¹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²“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cāng)¹近,顾²影无如³白发何。
译文: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注释:¹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²顾:回看。³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¹人共老²,愧君犹遣(qiǎn)³慎风波。(弃 一作:老)
译文: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注释:¹龙钟:指老态迟钝貌。²老:一作“弃”。³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⁴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谪,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木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上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jiāngzhōuchóngbiéxuēliùliǔèryuánwài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shēngliàochéngyōuzhào shìshìkōngzhīxuézuì 
jiāngshàngyuèmíngyànguò huáinánluòchǔshānduō 
shēnqiěcāngzhōujìn yǐngbái 
jīnlóngzhōngréngòng kuìjūnyóuqiǎnshènfēng  (zuò lǎo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注释

生涯:犹生计。

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醉歌:醉饮歌唱。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顾:回看。

无如:无奈。

龙钟:指老态迟钝貌。

老:一作“弃”。

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赏析

  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谪,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落木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上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当不为溢美之词。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军占据随州,失州而流落江州(今江西九江),后应辟入淮南节度使幕。行前先有五律《江州留别薛六柳八又二员外》,故这首诗题作“重别”。一说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三载(758),时诗人贬南巴尉,中间曾移往洪州暂住,路过江州时作。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归梦寄吴樯(qiáng)¹,水驿(yì)²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³初系缆(lǎn),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译文:归梦寄托在开往吴地的船上,一站又一站的水路前面的途程还很长。想见初到鹦鹉洲旁系缆停留的时候,斜阳里望见烟长错落的江城武昌。
注释:¹吴樯:归吴的船只。²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这里泛指行程。³芳洲:指鹦鹉洲,在武昌东北长江中。⁴缆:靠岸后固定船只所用的铁索或粗绳。⁵武昌:如今的湖北省鄂州市古称。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愁鬓(bìn)点新霜¹,曾是朝衣染御(yù)²。重到故乡交旧³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译文:愁多鬓边新添了白发,想过去也曾身穿朝衣上殿见君王。如今重回故乡旧友稀少不胜凄凉,却怕他乡要胜过故乡了。
注释:¹新霜:新添的白发。霜:指白发。²朝衣染御香:谓在朝中为官。朝衣:上朝拜见皇帝的官服。³交旧:旧交,老朋友。

  公元一一七八年(南宋淳熙五年)春二月,陆游自蜀东归,秋初抵武昌。这首词是作者在将要到武昌的船中所写的。

  上片写行程及景色。“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陆游在蜀的《秋思》诗,已有“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之句;动身离蜀的《叙州》诗,又有“楚柁吴樯又远游,浣花行乐梦西州”之句。屡言“吴樯”,无非指归吴的船只。担忧前程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无非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情,希望船行顺利、迅速而已。妙在“寄梦”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有如李白诗之写“我寄愁心与明月”。“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想见”,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

  武昌有江山草树之胜,崔颢《黄鹤楼》诗,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单单一个“认”字,便见是归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对照辨认。这三句,写景既美,又切武昌情况;用笔贴实凝炼,而又灵活有情韵。

  下片抒情。“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上句自叹年老,是年五十四岁;下句追思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经很久。这次东归,是奉孝宗的召命,念旧思今,一样是前程难卜,感情复杂,滋味当然不会好受。“朝衣”事,是从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中演化而出。

  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运用了设想的手法。

  作客思乡,本是诗人描写晋王赞诗:“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唐李商隐诗:“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陆游在蜀,也有思乡之句,如“久客天涯忆故园”、“故山空有梦魂归”等。这时作者在还乡途中,忽然想起:“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意境新奇。这个意境,似源于杜甫《得舍弟消息》诗:“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但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欲归不得,不如在他乡暂且安身,是对过去之事的比较;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寂寞与伤感更大,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语句相同,旨趣不同,着了“却恐”二字,更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沿袭。

  这未必就等于黄庭坚所说的“脱胎换骨”,而更可能是对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谋而合。这种想归怕归的心情,内心是矛盾的,所以陆游到家之后,有时有“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又岂料如今余此身”(《沁园春》)之叹;有时又有“营营端为谁”、“不归真个痴”之喜。

  这首词,精炼贴实之中,情景交至,设想新奇,虽词较短,但富有很深的意味。

nánxiāng ·guīmèngqiáng

yóu sòngdài 

guīmèngqiáng shuǐ驿jiāngchéngcháng xiǎngjiànfāngzhōuchūlǎn xiéyáng yānshùcēnrènchāng 
chóubìndiǎnxīnshuāng céngshìcháorǎnxiāng chóngdàoxiāngjiāojiùshǎo liáng quèkǒngxiāngshèngxiāng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¹先生²³千祀(sì)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mì)兮,揽(héng)¹⁰以荐¹¹芳。愿荒忽¹²之顾¹³怀兮,冀(jì)¹⁴陈辞而有光¹⁵
译文:先生逝世后约一千年的今天,我又一次被贬逐乘船来到湘江。为访求先生的遗迹我来到汨罗江畔,采摘杜蘅向先生敬献芳香。愿先生在荒茫中能顾念到我,让我荣幸地向你倾诉衷肠。
注释: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是战国时候的楚国人,在楚怀王执政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到小人谗言诋毁,被放逐,写成了《离骚》,最终投汨罗而亡。¹后:晚。²先生:指屈原。³盖:大约。⁴祀:年。⁵逐:贬逐。⁶浮湘:漂泊在湘水间的意思。⁷求:访求。⁸汩罗:江名,在今湖南东北部,屈原投汩罗江而死。⁹揽:采,摘。¹⁰蘅若:杜蘅、杜若,均为香草名。¹¹荐:祭献。¹²荒忽:同“恍惚”,模糊的样子。¹³顾:顾念,顾及。¹⁴冀:希望。¹⁵光:明白。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置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先生之不从世¹兮,惟道是就²。支离抢(chēng)(rǎng)³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gāo)(xiù)。牝(pìn)鸡咿(yī)(gā)兮,孤雄¹⁰束咮(zhòu)¹¹?哇咬¹²环观¹³兮,蒙耳¹⁴大吕¹⁵。堇(jīn)¹⁶(huì)¹⁷以为羞¹⁸兮,焚弃稷(jì)(shǔ)¹⁹。犴(àn)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²⁰。陷涂²¹²²秽兮,荣若绣黼(fǔ)²³。榱(cuī)²⁴折火烈兮。娱娱²⁵笑舞。谗巧之哓(xiāo)²⁶兮,惑以为咸池²⁷。便(pián)²⁸(jū)(nǜ)²⁹兮,美逾西施³⁰。谓谟(mó)³¹之怪诞兮,反置瑱(tiàn)³²而远违³³。匿(nì)³⁴重痼(gù)³⁵以讳³⁶避兮,进俞、缓³⁷之不可为³⁸
译文:先生不屈从世俗不随波逐流,只遵循正确的政治主张。当时国家是那样当时国家是那样的残破纷乱,你生活的世道实在令人忧伤。华贵的礼服被抛弃在地上,却穿起羊皮做的粗劣衣裳。母鸡咯咯乱叫,昂然独立的公鸡却不能放声高唱。庸俗下流的曲调人们围住欣赏啊,对高雅美妙的音乐反而捂住耳朵。把毒药当成美好的食物,却把真正的粮食抛弃烧光。明明是牢狱却不知回避,丢下美丽的宫殿任其荒凉。陷进泥坑坐在肮脏的地方弄得满身污秽,却自以为很荣耀像披上锦绣礼服。房屋已被烈火烧毁,却还歌舞欢笑喜气洋洋。喋喋不休的谗言巧语,却糊涂地当成悦耳动听的乐章。本是阿谀奉承厚言无耻的小丑,却把她看成比西施还要漂亮。把治国图强的言论视为怪诞,反而塞住耳朵把它抛到远方。有了重病还要讳疾忌医,其实就是请来名医也束手无方。
注释:¹从世:屈从世俗。²惟道是就:指只遵从美好的政治理想。就:即,趋。道:即屈原所提出的“美政”。³支离抢攘:混舌纷争。⁴遭世:遭遇乱世的意思。⁵孔疚:重病。此指世道混乱,政治腐败。⁶华虫荐壤:美丽的冕服被委屈的弃置在地上。⁷进御:进用。⁸羔袖:用羊羔皮装饰袖口的衣服,指普通的衣裳。⁹牝鸡咿嘎:母鸡喳喳乱叫。¹⁰孤雄:孤单的公鸡。¹¹咮:鸟嘴。¹²哇咬:一种表现男女爱情的乐曲,此指低级庸俗的曲调。¹³环观:环顾欣赏。¹⁴蒙耳:堵住耳朵。¹⁵大吕:古代音乐十二律,大吕是其中的第二律。此指高雅的音乐。¹⁶堇:一种药用的植物,有剧毒。¹⁷喙:鸟喙,有毒的中药。¹⁸羞:同“馐”,美食。¹⁹稷黍:均为谷物。²⁰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指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告,入秦被扣,客死他乡。犴狱:监狱。²¹涂:污泥。²²藉:坐在……之上。²³荣若绣黼: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²⁴榱:椽子,这里代指房屋。²⁵娱娱:快乐的样子。²⁶哓哓:杂乱的叫喊声。²⁷咸池:古乐名,传说由黄帝所作,经尧增修而用之。²⁸便媚:连媚讨好。²⁹鞠恧:弯腰低声下气的样子。³⁰西施:春秋末越国美女,越王勾践求和不得,从范蠡计,把她献给吴王夫差,受到特殊宠爱。³¹谟言:没有信用的言语。³²瑱:玉制的耳饰,用以塞耳。³³远违:抛得远远的。³⁴匿:隐、藏。³⁵痼:难治的病。³⁶讳:忌讳。³⁷俞、缓:俞跗和秦缓,皆为战国时的名医。³⁸不可为:不会治病。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沉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兮,胡久而不芳?
何先生之凛(lǐn)¹兮,厉²针石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¹⁰故都以从利¹¹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fù)(zhuì)¹²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yú)¹³兮,夫惟服道¹⁴以守义¹⁵。矧(shěn)¹⁶先生之悃(kǔn)¹⁷兮,蹈¹⁸大故¹⁹而不贰²⁰。沉璜(huáng)(yì)²¹兮,孰幽而不光?荃(quán)(huì)²²兮,胡²³久而不芳?
译文:为什么像先生这样令人钦佩的人,还偏要磨砺针石去医治那不能治愈的创伤?但从前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曾说: “我慢慢地走。”柳下惠奉行“直道”,也曾说过去哪里能实现这种主张。现在世上的人都在议论先生,说你为什么那样遭受打击还要关怀楚国的兴亡?通达事理的人的卓越行为,本来是知识浅薄的人无法想象。抛弃自己的祖国去追求个人的私利,我知道先生决不忍心这样。袖手旁观坐视自己国家夭亡,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无论处境好坏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你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和理想。何况先生对祖国是这样忠心耿耿,宁可壮烈投江而死也决不改变立场。沉在水底和埋进土里的美玉,怎么会变得幽暗无光?香草被隐藏起来,怎么会因时间久了就失去芳香?
注释:¹凛凛:严肃的样子。²厉:同“砺”,磨刀石。这里用作动词,指磨砺。³针石:金属针和石针,均为古代的医疗器具。⁴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柳下惠以“直道”与人交往,也感叹没有地方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⁵夫子:此指屈原。⁶怀斯:心里怀有忠诚和苦闷的情感。⁷达人:通达事理者。⁸卓轨:高尚的行为。⁹僻陋:见识短浅。¹⁰委:丢弃。¹¹从利:追逐名利。¹²覆坠:覆灭。¹³渝:改变。¹⁴服道: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¹⁵守义:信守大义,保持节操。¹⁶矧:况且。¹⁷悃幅:忠诚。¹⁸蹈:赴。¹⁹大故:大的变故,指死亡。²⁰不贰:无二心。²¹沉璜瘗佩:把美玉沉入水底埋进土里。²²荃蕙蔽:香草被掩埋。荃蕙:两种香草名。²³胡:何,为什么。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辞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芈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¹,犹仿佛其文章。托遗(wèi)²而叹喟兮,涣(huàn)³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kuā)之曭(tǎng)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¹⁰兮,独蕴(yùn)愤而增伤。谅¹¹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¹²兮,抑衔(xián)¹³而不长。芈(mǐ)¹⁴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译文:先生的容貌再也看不到了,但从你的文章里却仿佛看到了你的形象。捧读先生的遗著我满腹感慨,禁不住热泪盈眶。你呵斥星辰而驱逐各种怪异,那样又怎能挽救国家的危亡?你为什么那样指挥风云驾驭雷电,姑且浸沉于那渺茫的幻想。你写下了那些辞藻华美而又朦脆难明的文章,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为你在发狂。唯独我为你的遭遇深怀不平,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悲哀。如果先生不写下这些文章,后世的人又如何把你敬仰?你那爱国的赤诚既然在胸中激荡,哪能长久忍耐在心中而不向外溢扬?芈姓的楚国同你姓屈的能有多大关系,为什么你忧心如焚地为它着想?
注释:¹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先生的容貌虽然看不见了,但读先生的文章就如同看到先生一样。²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³涣:流。⁴呵:大声质问。屈原在《天问》中,对日月星辰、天地山川和神怪传说提出一系列疑问。⁵挥霍:指挥,驱使。⁶荒茫:渺茫无际的宇宙。⁷姱辞:指屈原的作品。姱:美好。⁸曭朗:不明朗的样子。⁹衷:内心。¹⁰坎坎:不平。¹¹谅:料想。¹²内激:内心感到激动的意思。¹³衔忍:隐忍。¹⁴芈:楚国的祖姓,屈姓包含在其中。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yōng)¹有虑时之否(pǐ)(zāng)²。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dào)³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tōu)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译文:我对现在的那些当官的感到痛心疾首,他们中有哪一个关心国家的治乱兴亡!他们只担心自己的俸禄不多啊,又发愁自己的官运不昌。我只好反身自守默不作声,因为我也难以实现我的主张。既然这恶劣的世凤难以改变,我只有长怀先生永不遗忘。
注释:¹庸:难道之意。²否臧:恶与善。³悼:怕,担心。⁴自服:自己的习惯。⁵媮风:苟且偷安之风。

  这是作者被贬后所作凭吊屈原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赞美了屈原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同时借以抒发了自己坚持理想和操守的决心,同时,文中渗透着作者爱国忧国的思想感情。文章采用了离骚体的形式。语颇隽永,耐人寻味。

  文章共分为五段,第一段交代了“逐而浮湘”感慨为文的心境,奠定了正文的情感基调。“先生之不从世兮,唯道是就”,热情歌颂了屈原不随波逐流的崇高品质和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

  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手法集中叙述楚国的贵族保守势力对屈原的迫害。“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嗳兮,孤雄束咮”,形象地表现了楚国上层集团内部在内政、外交上的尖锐斗争。而“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途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或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愈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置填而远违”,则生动说明了楚怀王忠奸不辩,良莠不分,听信谗言,甚至对郑袖、靳尚等人公然接受秦国贿赂、出卖楚国利益的行为而不察觉,最终落得个被秦扣留,死于秦国的下场。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完全依靠奸佞治国,使楚国更加残破、散败,“支离抢攘兮,遭世乱疾”,便是当时楚国国情的真实写照。

  文章第三段则连用五个反问句,猛烈抨击了当年迫害屈原的贵族保守势力,热情讴歌了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景仰、赞美、理解和同情。特别是最后四句,将以上诸般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第四段的开头,作者以逝者遗留的传世之作推求屈原的音容笑貌,继而将自己的悲哀之情推向高潮。“凉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一句,则以画龙点睛之笔,概括反映了屈原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以及研究屈原一生遭遇的途径。

  文章第五段,作者借悼念屈原,感叹自己。声长而语悲,情哀而意深。
 
  纵观全文,柳宗元对楚国黑暗腐朽的政治给予了强烈的批判,赞美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作者通过凭吊屈原来发泄自己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以表达像屈原那样无论受到多大的迫害,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决心。文章充分发挥了骚体赋的长处,语言上众多“兮”字的运用,形成了一唱三叹、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形式上的这种特点与所要表达的沉痛哀婉、悲愤真挚的感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李生万编著.祭文名篇注译赏析: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7:第193页
2、 (唐)柳宗元著;刘振鹏主编.柳宗元文集 2:辽海出版社,2010.05:第49页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
夜来雨。赖¹²得、东风吹住³。海棠(táng)正妖娆。且留取。
译文:夜间的绵绵细雨,那带雨的海棠花分外美丽。愿这美景长留不去。
注释:¹赖:依靠。²倩:请、托。³住:停止。⁴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一作“娇饶”。⁵处:时候,季节。
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
悄庭户。棠细听、莺啼燕语¹。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
译文:庭院中悄然无声。我用心仔细听,小燕黄莺啼唱声声悦耳,分明与人一样明白人间情意,生怕春天走得太快。
注释:¹莺啼燕语:莺啼婉转,燕语呢喃。形容春光明媚。
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无数。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xù)。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jiān)¹无数。去却²寒暄(xuān)³,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译文:枝条美丽的绿树,树荫一片转过正午。我刚刚睡起,层层帘幕还未卷起,我一个人寂寞地观看纷飞的柳絮。我偷偷抹去伤心的眼泪,寄与那烟波浩荡的江水,待并水流到江头的故人那里,告诉她我凄凉之景。唉,你寄来的情书虽然多,除去那些问候话,归期却毫不定,也未说何时才归来。夕阳中我凝神远望,所见到千山茫茫,令人断肠。
注释:¹彩笺:彩色的笺纸。常供题诗或书信用。²去却:除去。³寒暄: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⁴到了:到信的结尾。⁵浑无定据:浑,全。没有一点确切的消息。

  此词以柔笔抒离情,共分三段,前面两段是双曳头,即句式、声韵全都相同。(周邦彦的《瑞龙吟》前面两段也是双曳头,其内容先是走马访旧,其二是触景忆旧)。在此词,前两段虽然都是写景,但第一段是写眼前所见的,第二段是写耳际所听到的;不仅有变化,而且能以怀人深情融入景物中。

  第一段前二句写夜来风雨。前人都说众芳飘零,是风雨肆虐所致,“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雨横风狂三月暮,……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而词人却说是由于夜间春雨连绵,东风劲吹所导致的。“海棠”两句,以“留取”两字,点出眼前景象,正如李清照所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如梦令》)两词都并不落入为花落而伤心的俗套,而着重赞赏雨后的海棠依旧妖娆景色,对此王雱在《倦寻芳》词中有细致的描绘:“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栏,登高榭,海棠著雨胭脂透。”正是这雨后分外妩媚娇艳的海棠,而暂且把春光留住了。

  第二段“悄庭户”两句,写庭院寂寂,了无人声。“细听”两字,接“悄”字而来,形容“莺啼燕语”之细啐轻微。“分明”两句,借莺声燕语托出作者的惜春之心。文人伤春,以各种方式诉述其衷肠,有的是无可奈何的,如“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也有嗟叹无计留春的,如“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留春且住”(晁补之《金凤钩》)。而贺铸却愿意春把相思之情带去“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感后恩》)在此词,是以莺啼宛转、燕语呢喃,似乎都在愁留春不住,这不仅与前面“且留取”呼应,而且又引出自己的惜春之情。

  第三段开头“翠阴初转午”,以树影位置表述时间,诗词中经常见到。如说正午则有刘禹锡的“日午树阴正”(《昼居池上亭独吟》)、周邦彦的“午阴嘉树清圆”(《满庭芳》);说过午则有苏轼和李玉的《虞美人》两者,都用“庭阴转午”。“转午”即树影转过正午位置,而稍向东偏,表示太阳将要西落。此句言“初转午”,则午昼正长。昼长人倦,于是有昼眠之情况。下径接“乍睡起、寂寞看风絮”,无论睡时还是起后,都透露出作者孤独无聊的感情,“重帘未卷”,可以体会作者疲倦的感受,同时将上面的“愁绪”和下面的怀人之情联系起来。

  “偷弹”三句写相思之情极深,词人在另一首《安公子》中亦有“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之句,都是借助东流的江水,请其将自己一片深衷,满怀幽恨,带给伊人。这种构思,似又从周邦彦《还京乐》词句转化出来的“彩笺”三句,承以上怀人情意而来,久别之后盼望着重逢,以切望来书告知归期;苦恨信中除掉寒暄之外别无他语,到头来归期仍是难以知晓。晏几道词“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蝶恋花》),也说的是书信难达,相会之期难卜。这里面有盼望,也有笔墨难以形容的幽怨。

  末句以景语作结,词意从柳永《夜半乐》结句“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转化而来。柳永在他乡作客,离别了伊人,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怅望着长天,那苍然的暮色和声声远去的雁叫声,使作者更增添了思念之情。此词末句刻画暮色中的落日和千山,似乎也在为词人献愁供恨,更觉相思之情,不能自已。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351-1352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第190-191页

jiànjìn··lái--yuánhuá

láilàiqiàndōngfēngchuīzhùhǎitángzhèngyāoráochùqiěliú

qiāotíngshìtīngyīngyànfēnmínggòngrénchóuchūn

jiāshùcuìyīnchūzhuǎnzhòngliánjuǎnzhàshuìkànfēngtōudànqīnglèiyānjiànjiāngtóurénwèiyánqiáocuìcǎijiānshùquèhánxuāndàolehúndìngduànchángluòqiānshān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远望春光镇日¹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注释:太行:即太行山,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达2000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太行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¹镇日:整天。这里指经常。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¹心。
注释:¹北伐:指宋朝爱国名将岳飞北伐抗击金兵入侵。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百战新师¹惊贼胆,三年²苦斗献吾身。
注释:¹百战新师: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²三年:指抗战三年来。该诗写于1939年春。三年,应指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起,即1936年初到1939年春,恰好三年。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从来燕赵¹多豪杰,驱逐倭(wō)²共一樽(zūn)
注释:¹燕赵:指中国古代的燕国、赵国,因位于中国现在的山西省、河北省北部一带,故后泛指中国北方。这里指以太行山根据地为中心的华北地区。²倭儿:指日本侵略者,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汉书·地理志下》:“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这是关于中日间开始交往的最早记载。此后即称日本为倭国。

  1939年春天,抗日战争已进入第3个年头。继汪精卫投降日寇之后,蒋介石又积极反共,消极抗战,而日寇则以主要兵力进攻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这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运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时,八路军总部设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太行山区武乡县王家峪等地,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在这里指挥战斗,多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

  朱德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了当时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派大好形势,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民军赤胆忠心,浴血奋战,威震敌胆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苦斗献吾身”的英雄情怀,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及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

  这首诗的首联,作者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从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气侯。寓情于景,对比强烈,意境鲜明,艺术效果极佳。“远望春光镇日阴”,隐喻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气侯。春天应该是阳光明媚、清新爽朗、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由于蒋介石顽固地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投降政策,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疯狂地压制人民的抗日爱国力量,因此,在作者看来,虽然大自然已经进入了春天,但国民党统治区内的政治气侯却依然阴沉昏暗,没有半点春天的景象。正是在极不协调当中,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不顾民族利益,与人民背道而驰的卖国投降行径。国民党统治区是一片阴沉昏暗的政治形势,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太行高耸气森森”便是作者对根据地大好形势的生动描绘。巍峨延绵的太行山,高高地屹立在华北大地上,她云雾缭绕,林木茂密,一派蓬勃兴旺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庄严肃穆、雄伟坚强之感。这一切也正是抗日根据地的象征。1937年底,朱德率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区以后,为了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广泛宣传了抗日救国的道理,以及八路军与华北人民的血肉关系,一时间,“八路军与华北人民共存之”,“创造抗日根据地”等标语口号随处可见,群众很快就被发动起来了,一个全民抗日的浪潮骤然而起。与此同时,朱德同志又令一二九师各团以营或连为单位,一部分在呼汉、正太路沿线发动并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南犯之敌,一部分组成八路军工作团和游击支队,分散于太行山游击区,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使一批又一批的工农子弟踊跃参加八路军,投奔到抗日的队伍中来。整个太行山区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呈现出一派“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的大好形势,抗日的烽火燃遍了整个太行山区。到1939年春天,根据地抗日军民,不但击溃了日寇的多次扫荡进攻,而且收复县城60余座,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使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就像高耸的太行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华北大地,成为抗击日寇的一座坚强堡垒。

  这首诗虽然是描写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但是首联两句却没有直接来写。第一句是作为背景来进行铺垫的,第二句是用来状景的,但是通过前后句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太行山根据地那高大、坚强、庄严的形象已高高地树立了起来。颔联、颈联便开始对根据地作具体描写。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在这两句当中,作者巧妙而恰当地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强信念。前句作者运用了《晋书·王导传》中的典故:东晋时期,“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颧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皆相视流涕。唯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这个故事说的是西晋灭亡,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新建立了政权——东晋。当时,一些北方过江的士大夫为中原的沦陷而悲叹流泪的情形。后句作者借用了宋朝岳飞抗击金兵南下入侵的故事。岳飞出生于北宋末年,亲眼看到了由于金兵入侵而使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难的悲惨景象。为了抵抗金兵南下,保卫南宋的半壁江山,收复中原,他19岁从军,以“还我河山”为己任,冒矢石,经风霜,长期转战在今两湖、浙、赣、苏、皖一带,历来被人们誉为民族英雄。岳飞38岁时被秦桧迫害致死。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决不会像古代的封建士大夫那样只会为国土的沦陷而空洒热泪,而是要像民族英雄岳飞那样,忠心报国,抗战到底,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英雄气概。一般地来说,像这样连用两个典故的诗句是不容易写好的,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流于生硬呆板,缺乏诗意。但朱德在这里却运用得活泼而流畅,恰切而自然,使诗句充盈而富有意境,铿锵顿挫而又充满豪气,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他和根据地广大军民决心抗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具有广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十分娴熟的写作技艺,但更重要、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人、革命家、爱国主义战士所具有的那种内在的革命气质。

  颈联“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抗日军民所走过的三年艰苦的战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笔调中充溢着豪放之感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质。“百战新师”是指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也可以引申为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八路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红军诞生之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经历了千百次浴血奋战,成为一支钢铁队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前线,成为抗击日寇的一支主要力量。仅第一年就与敌军作战约1300多次,歼敌5万多人。的确是威震敌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概括地描述了作者自己及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抗战三年来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高度赞扬了根据地抗日军民赤胆忠心、抗击日寇、保卫国家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抗战开始的三年,正是根据地军民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当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国民党中央军在前线节节败退,丧师失地。而日寇则以主要兵力重点进攻抗日根据地,并对太行山区实行包围、封锁,妄图把抗日军民困死在太行山上。敌人的封锁和包围,也确实给根据地抗日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没有吃的,战士们常常以榆树皮和野菜充饥,没有穿的,战士们十冬腊月仍穿着单薄的衣服与敌人作战,枪枝弹药的供给也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朱德同志曾号召八路军官兵,“做到拿起枪杆子是子弟兵,放下枪杆子是老百姓,”并同根据地军民一起开荒种地,制造枪枝弹药,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并且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苦斗”二字正是根据地这种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尾联“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唱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抗日军民,坚持抗战,驱逐日寇,夺取胜利所满怀的战斗豪情和信念,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不畏强暴、不甘凌辱的光荣传统,从古到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而献身,谱写了无数的慷慨悲歌。朱德在这里借古喻今,满腔热情地赞颂英勇抗战的根据地军民都是英雄豪杰,豪迈之情,阳刚之气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感奋,信心倍增。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前赴后继,坚持抗战,忠心赤胆保家卫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坚强性格。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共产党就是英雄豪杰,广大的抗日军民就是英雄豪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因为有这么多英雄豪杰,所以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去,夺取抗战胜利的一天就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全国人民载歌载舞,举杯畅饮,共同欢庆抗战的伟大胜利,将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驱逐倭儿共一樽”正是朱德对抗战胜利前景的憧憬。尾联两句,就其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来讲,可以称得上是“豹尾”,它以千钧之力振起了全诗,使全诗具有一种冲天的气势,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诗的意境,把太行山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引向了全国抗战的胜利。可以说,没有这个结尾,全诗就会黯然失色。

  细味全诗,它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两个字——气势。一般地说,气势是难以言传的,它只能在吟咏中去细细地体味,去认真地感受。但它又是可以捉摸的,因为它有其形成的原因。首先,作者在诗中选用了一些具有雄浑强健色彩的词语,如“气森森”、“忠肝”、“北伐心”、“惊贼胆”、“献吾身”、“多豪杰”等等,而且音调响亮,节奏铿锵。其次,也是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作者具有那种不畏强暴,不怕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豪壮情怀和内在气质,而这首诗正是这种情怀和气质的自然流露和升华。另外,诗的体式和韵律,对于表现这种气势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王蕙莉《伟人的咏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226-231页

tàihángchūngǎn

zhū jìnxiàndài 

yuǎnwàngchūnguāngzhènyīn tàihánggāosǒngsēnsēn 
zhōnggānzhōngyuánlèi zhuàngzhìjiānchíběixīn 
bǎizhànxīnshījīngzéidǎn sānniándòuxiànshēn 
cóngláiyānzhàoduōháojié zhúérgòngzūn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¹,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注释:¹石榴裙带:石榴花色的裙带,即鲜红色。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qiǎn)(quǎn)¹?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注释:¹缱绻:感情融洽,难分难舍。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念。

  上片追忆与女子初次见面的情景,由“忆昔”领起,“花间初识面”,含义有二:一是所见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见之人,面亦如花。“红袖”二句正面写女子的娇羞之态;“石榴裙带”三句写其细微动作,侧面表现她的柔媚之情。

  下片是现实的怀想,分两层写出:“碧梧”三句,念及情人深闺难出,缱绻无期;“羡春来双燕”三句,就眼前景,人与物比,羡双燕朝暮双飞,衬托自己的孤独;同时也含有双燕自由而多情,朝暮能与自己相会,而所爱之人却难相见。

míngcháo··huājiānchūshímiàn--ōuyángjiǒng

huājiānchūshímiànhóngxiùbànzhēzhuāngliǎnqīngzhuǎnshíliúqúndàijiāngxiānxiānzhǐtōuniǎnshuāngfèngjīn线xiàn

tóngsuǒshēnshēnyuànshuíliàoliǎngqíngjiàoqiǎnquǎnxiànchūnláishuāngyànfēidàolóucháoxiā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