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译文: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译文: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部曲¹人公侯,舆(yú)²亦朱紫³
译文: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注释:¹部曲:部下,属从。²舆台:指地位低的人。³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chán)¹
译文: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注释:¹馋毁:事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
转旆(pèi)燕赵间,剖符¹括苍²里。
译文: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注释:¹剖符:意指任职。²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zǐ)¹
译文: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注释:¹枌梓:指代乡里。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译文: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译文: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译文: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¹
译文: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注释:¹以:用。
乡山¹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译文: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注释:¹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峥嵘(róng)(jìn)¹外,苍莽(mǎng)²几千里。
译文: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注释:¹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²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译文: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登临多瘴(zhàng)¹,动息在风水。
译文: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注释:¹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虽有贤主人¹,终为客行子。
译文: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注释:¹贤主人:指张守珪。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译文: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zǐ)¹
译文: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注释:¹沦滓:沦落玷辱。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溢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sòngzhōngsòngzhíshìyán--gāoshì

dōngchéngǎn

rénshānxiàhǎibiān

jǐngōnghóutáizhū

dāngshíyǒuxūnzāochánhuǐ

zhuǎnpèiyànzhàojiānpōukuòcāng

xiōngxiāngjiànqīnyuǎnfén

gǎiqīngyúnxīnréngzhāoshì

píngshēng怀huáigǎnběnhòuzhī

nánzhòngchénpiāoránshǐ

yóuliángqiěwèishìyuèjīn

xiāngshān西běichóuzhújiàndōngnánměi

zhēngróngjìnyúnwàicāngmǎngqiān

yànbēijiūjiūcháohūnshúyún

dēnglínduōzhàngdòngzàifēngshuǐ

suīyǒuxiánzhǔrénzhōngwèixíngzi

xiézūnjiǔmǎnzhuóliáoquàněr

quàněrwéiyánjiāshēnglú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注释

部曲:部下,属从。

舆台:指地位低的人。

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

馋毁:事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

剖符:意指任职。

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枌梓:指代乡里。

以:用。

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

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贤主人:指张守珪。

沦滓:沦落玷辱。

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溢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2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往年宏辞¹御题²有西山晴雪诗。
译文:往年参加宏辞科考试,陛下出的题目有以“西山晴雪”作诗。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宏辞:金章宗明昌初年,为选拔超常人才,特设的制式科目,又叫博学宏词科。²御题:即皇帝的命题。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日射云间五色芝¹,鸳(yuān)(yāng)宫瓦²碧参差³。西山晴雪入新诗。
译文:阳光照耀在云间,犹如五色灵芝仙草。俯仰生姿的鸳鸯宫瓦,参差反射着青碧光彩。西山晴雪的美景,如今重新进入了诗篇。
注释:¹五色芝:即祥瑞的灵芝,古称仙草。五色,指彩云,写祥瑞的气象。²鸳鸯宫瓦:指宫殿上的琉璃瓦,仰为沟,俯为脊,脊上雨水往沟里流下。因俯仰之边相扣,故喻鸳鸯。³差参:高低错落叠放。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焦土已经三月火¹,残花犹发万年枝²。他年江令³独来时。
译文:故都遭遇敌军的烧杀劫掠,城郭已化为焦土,而存活下来的残花依然在万年久远的枝头萌发。在那年江令郎独自归来的时候。
注释:¹三月火:指项羽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这里指蒙古军攻汴京,放火焚毁宫室。当年,金灭北宋时,亦然。汴京屡建屡遭浩劫。²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³江令:指南朝陈国之江总,字总持。好学,能文。尤善五七言诗。陈后主即位,授尚书令。大权在握,伤于浮艳,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陈亡人隋。后来诗文中以江令喻有文才之人。作者以江令自喻,慨叹沦为遗民的伤痛。

  词的上片,作者回忆二十年前,汴京的灿烂与辉煌,以及御题赋诗的憧憬。下片则写遭劫后的破败荒凉,以及亡国之臣的失落。全词运用简明对比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余地。该词采用今昔盛衰对举之法,写世事之变迁,道无尽之哀感。

  词的上片追忆往昔盛况。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来以为兆瑞之草。如《神农芝论》云:山川云雨、五行四时、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皆为圣王休祥焉。汉朝有灵芝生于宫,每每君臣欢庆,大赦天下(见《双书》《东观汉记》等)。此词谓皇宫所生五色神芝,借以象征太平盛世。虚处着笔,正、反映射全篇。下面一句是说,丽日照耀下的宫殿,红墙绿瓦,流光溢彩。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如《长恨歌》云“鸳鸯瓦冷霜华重”,即指此。亦称鸳瓦,李庾《东都赋》所云“鸳瓦鳞翠,虹梁叠壮”即是。以上只两句,即将国运昌泰的气象勾勒了出来。“西山晴雪人新诗”,是景致,是文事,也不无怀念旧君之意。作者于词下自注云:“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以上怀旧,只用侧笔出之,与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云云之正写不同。于此又可见词与诗在表现方式上有直婉的不同质素。

  词的下片文情陡转,与世事突变合拍。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三月火”,是对蒙古军队的愤怒控诉。“万年枝”,盖谓社稷倾覆,故都化为一片焦土,而花儿犹自开落,成为人世变故的见证。两相对照,愈见物是人非。末句“他年江令独来时”,强调“他年”、“独来”,显然突出了词人旧地重游,一来表明词中所写均为自己此行所见所感,二来表明自己和江令一样已是沦为异族臣民。一个亡国遗民来到残破不堪的故都,此情此景,难以为怀。其深沉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自在不言中。全文上结晴雪入诗,下结江令独来,一文事,一文士,有照应勾连之妙趣,通体停匀,双结工稳婉转。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第140页—第141页
2、 李道英.《赏诗词 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70页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异国¹非所志,烦劳殊(shū)²清闲。
译文: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注释:¹异国:这里指自己覆灭的国家。²殊:不同或超过。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译文: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让我抓住不放的是“钟山”这个词。后主对“钟山”这个词很有爱,自号钟隐、钟山隐者。“钟山”对后主来说,意味着出世、隐居、清逸。因此联系全文,“钟山”一次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无乃见钟山并非说见不到钟山,而是说无法继续目前这种类似隐居的闲逸的状态。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像现在这样清逸闲散。

  他说“不想去”,意味着有选择的余地。又说不想去的理由是因为“不能这么安逸”,意味着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是相当安逸舒适的。如果是亡国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选择的吗?他当前的生活状态,能用“安逸”来描述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不是亡国前后的作品。

  将这首诗和后主的生平相联系,可以作以下猜测:所谓异国,并非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自己灭亡的唐朝。所谓惊涛,并非是说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现状。所谓钟山,并非是说某座山,而是说隐居的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隐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现在正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满足,不想放弃这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类似于“惊涛骇浪”般的,有别于现在的生活。

wánghòujiànxíngshī--

guófēisuǒzhìfánláoshūqīngxián

jīngtāoqiānwànnǎijiànzhōngshān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昨日登高¹罢,今朝更²举觞(shāng)³
译文: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
注释:¹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²更:再。³举觞: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¹
译文: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¹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从这一角度入手,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借叹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馋离京、流放夜郎的坎坷与不幸,正见其愁怀难以排解。此诗语虽平淡,内涵却十分深沉。主要表现了作者一生屡遭挫败和打击,而在节日里所引发的忧伤情绪。

参考资料:
1、 林莽.李白诗词选.合肥市:黄山书社,2007年:121页

jiǔyuèshíshì

bái tángdài 

zuódēnggāo jīnzhāogèngshāng 
huātài zāoliǎngchóngyáng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二社¹良辰,千秋庭院。翩(piān)²又见新来燕。凤凰巢(cháo)稳许为邻³,潇湘烟暝(míng)来何晚。
译文:春光明媚,良辰美景,庭院秋千高挂。燕子翩然归来。承蒙尊贵的凤凰垂青,才能与之相邻。飞越湘水烟波,相从恨晚。
注释:¹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²翩翩:轻快飞行的样子。³许为邻:同意燕子来作邻居。⁴潇湘:湘江的别称,因湘江水深清得名。词中泛指南方,是燕子所来的地方。⁵烟暝:暮霭弥漫。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乱入¹红楼²,低飞绿岸。画梁³时拂(fú)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译文:争先恐后飞入红楼,成群结队萦绕柳堤。雕梁之上轻歌漫唱。若问燕子为谁来,卷帘之恩重如山。
注释:¹乱入:纷纷飞入。²红楼:指富贵人家。³画梁:有雕刻绘画的房梁。⁴歌尘:梁上的尘土。⁵珠帘卷:卷起珠帘让燕自由出入。

  上片起首三句“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千秋”有秋千之意,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千秋””暗点时令,与“二社”照应。“翩翩又见新来燕”,燕子一会儿飞向空中,一会儿贴近地面,自由之态可掬。句中着一“又”字,说明燕子的翩然来归,非止一双,“新来”切己之初就任,语虽浅而意深,进一步歌颂朝廷的无量恩德。“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两句暗喻吕夷简的退位让贤,并自谦依附得太晚。据《宋史》本传,词人任枢密副使时曾为吕夷简的亲信、祥符县令陈诂开脱罪责。此事当使吕夷简产生好感。后吕夷简荐以自代,与此不无关系。这一层意思,自然不能明说,若是明说也没有词味。因此词人将其表达得极为婉曲,含蓄蕴藉而不直白、浮浅。“凤凰巢稳许为邻”,词人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意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亦谦恭之意。“来何晚”三字,充满感情色彩。从语气上看,似为自责,其中大有“相从恨晚”之意。

  下片“乱入红楼,低飞绿岸。”二句以象征、比拟手法,通过描写心情舒畅的燕子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的意象,表达出词人当时的欢乐、畅适心境。“画梁时拂歌尘散”,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这也是居处之华贵作一点缀。结尾二句“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以“主人”喻吕夷简,以“燕”喻词人自身,含蓄曲折地表达了感恩之情。“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轻轻逗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代燕子立言以表示对主人感激的象征手法,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在宋代词坛上也不失为特色之一。该词以燕子自喻,有比兴,有寄托,曲笔抒深情,韵味无穷。按当时审美标准,自然也是得“风人之旨”。这种通过燕子寄寓感恩思想的写法,对后人也有影响。

参考资料:
1、 程艳杰,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02 第1版:第19页

shāxíng··èrshèliángchén--chényáozuǒ

èrshèliángchénqiānqiūtíngyuànpiānpiānyòujiànxīnláiyànfènghuángcháowěnwèilínxiāoxiāngyānmíngláiwǎn

luànhónglóufēi绿ànhuàliángshíchénsànwèishuíguīwèishuíláizhǔrénēnzhòngzhūliánjuǎn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¹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译文:天津桥下的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已经没了行人。
注释:¹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榆柳萧疏(shū)¹楼阁闲,月明直见嵩(sōng)²雪。
译文: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皎洁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注释:¹萧疏:形容树木叶落。²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是说,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有了行人。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的三、四句是说,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境界与末句的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光秃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现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是为积雪张本;写人行绝,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后的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进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惊人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有画龙点睛之妙。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8 :第41页-第42页 .

luòqiáowǎnwàng

mèngjiāo tángdài 

tiānjīnqiáoxiàbīngchūjié luòyángshàngrénxíngjué 
liǔxiāoshūlóuxián yuèmíngzhíjiànsōngshānxu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