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江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
三十年来江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
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工夫得便休。
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工夫得便休。

zhào ·èr

chéng tángdài 

sānshíniánláijiāngshàngyóu shuǐqīngjiàntūngōu 
diàogān竿zhuójìnchóngzāizhú gōngbiàn便xiū 
德诚

德诚

僧。宪宗元和至武宗会昌间在世。嗣药山惟俨,与云岩昙晟、道吾宗周为同道交。住苏州华亭,常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世称华亭和尚,又称船子和尚。撰《拨棹歌》三十九首,多歌咏渔人生活以寓禅理。 ▶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移家避寇¹逐行舟,厌见南徐²江水流。
注释:¹避寇:760~761年(上元年间)、766~779年(大历年间)中,李嘉佑先后曾任台州、袁州刺史。袁晁陷台州并攻下浙东诸州,历时8月,至公元 763年(广德年间)四月始平,所谓移家“避寇”当指此。²南徐:公元307~312年(永嘉年间)乱后,西晋灭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刘宋特于京口设南徐州安置移民。辖境相当今安徽风阳以东、江苏淮河以 南、长江以北地区。其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南京东北部及丹阳、宜兴以东,无锡以北地区。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吴越¹征徭非旧日,秣陵²凋弊不宜秋。
注释:¹吴越:古吴国都吴(今江苏苏州市)、古越国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吴越泛指今江苏、浙江及江西、安徽部分地区。²秣陵:古县名,秦始皇改金陵邑置,治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南。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千家闭户无砧杵¹,七夕²何人望斗牛³
注释:¹玷杵:持衣石与棒槌。比喻浣洗。²七夕:阴历七月初七的夜晚。³斗牛:本指二十八宿的斗宿和牛宿。这是复词偏义,主要指牛宿,即牵牛星,一名河鼓,俗称牛郎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古时神话,以牵牛织女为夫妇,每年七月七日夜有鹊乌群集衔接为桥以便织女渡过银;河与牛郎相会。诗句“七夕何人望斗牛”,意思是战乱中,丈夫被征发,生死不知,谁还能指望有夫妻相会之时。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只有同时骢马客¹,偏宜尺牍问穷愁。
注释:¹马客:指章侍御。骢马,青白色的马。东汉桓舆为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日:“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传》附桓典)
该诗为公元762~763年、763~764年(广德年间)李为避战乱、居家旅泊京口而作。时北方战火尚未熄灭,南方动乱又起,今江苏、浙江一带大多男子被征发;丁壮不存,田野荒芜,无物可收。身为一州之长的李嘉佑都在为生活困顿而愁苦,一般的平民百姓当然更难以为生了。

zǎoqiūjīngkǒuzhāngshìshūxiāngwènyīnzèngzhīshí--jiāyòu

jiākòuzhúxíngzhōuyànjiànnánjiāngshuǐliú

yuèzhēngyáofēijiùlíngdiāoqiū

qiānjiāzhēnchǔrénwàngdòuniú

zhǐyǒutóngshícōngpiānchǐwènqióngchóu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贤哉令尹¹,三仕已之无喜愠(yùn)。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diàn)²(jìn)(shēn)³
译文: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注释:东武:这里指密州高密县。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¹令尹: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后世也用来称知县。²玷:沾辱,自谦之词。³缙绅:本指官员的装束,即将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间的大带子上,借作官员的代称。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¹无觅处。归去来兮²,待有良田是几时。
译文: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不知要等到何时。
注释:¹二顷良田:典出《史记·苏秦传》:“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²归去来兮:归去吧。来,语助词。

  上片重在赞扬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得失萦怀的胸襟和品德。开头一句“贤哉令尹”,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三仕已之无喜愠”来加以申述。这里运用了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赵晦之出仕与罢官两方面的经历,以及赵晦之的忘怀得失的主观态度。在官位观念极重的封建时代,赵晦之这种超脱的态度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苏轼以“贤哉令尹”相许。苏轼这样措辞,表达了苏轼对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宽慰。后两句转到说苏轼自己,很有点自愧不如、自惭形秽的意思。这是苏轼的谦虚,而苏轼对赵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见于言外了。

  下片紧承上片,写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二顷良田”,用了《史记》中的典故,带有几分幽默感。:当初由于“良田”全无,才走到仕途上来的。可是出仕与归田相比,苏轼此时企图选择的还是归田,“不如归去”。然而说是归田,却是无田。这下,苏轼不知道怎么办,在结尾处,苏轼打趣说:还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见苏轼归田(实际是退隐)心情的迫切。这样写,表现了苏轼在出处之间徘徊的人生态度,但主要还是为了进一层淡化赵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罢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当时情境下,这是最得体也最有效的宽慰之辞。

  全词,采用对比、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词,引用《论语》中的语句,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表达了苏轼体贴慰勉的情意。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338-340

jiǎnlánhuā··sòngdōnglìngzhàochǎngshīguānguīhǎizhōu--shì

xiánzāilìngyǐnsānshìzhīyùnrényóumíngdiànjìnshēn

guīèrqǐngliángtiánchùguīláidàiyǒuliángtiánshìshí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一饷疑情无语”,显然不是终日无语、整日销凝而是忽然间因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惆怅。从次句看,很可能是因攀折梅花所致。这情形有类于《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从忆梅到折梅,引起对远人的怀思有一个从无意到有意的过程。折梅与怀人有关,所来自远,南朝刘宋时陆凯赠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故次句言“手捻梅花何处”,其意仍在怀思远人。“何处”二字则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手捻”梅枝,彷徨徘徊。

  女子所怀何人,下句更有暗示。“倚竹不胜愁”,系用杜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杜诗写了一位为丈夫所遗弃的妇人自保贞洁的德操品行。这里用以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离居的忧伤,和对远人一往情深的盼望。同时又沿用杜诗,以翠竹之高节拟人“暗想江归路”,则进一步点出其人远人的踪迹,想当初,他从“江头”扬帆远去的,而此时也该从去路归来了吧!这句“暗想”联上“凝情无语”云云,又进一步通过状态表情,表现女子那深沉的思念,难以用言语表达。而“江头归路”联上“何处”云云,又使人联想到唐诗“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张潮)的意境,使人体会到她的内心之痴迷。

  从“暗想江头归路”到末二句“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在意象上有一个跳跃。两字“去”字,可推知不是丈夫归来,倒是出外时的情景。那时,他就乘着一叶行舟在烟雨迷蒙的江头离她东去,那景象是如此凄迷,记忆又是如此犹新,令人难以忘怀。这种倒叙不仅使读者领略到更多忧伤,丰富了词人的内蕴;而且造成一种类乎汉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的意境,既显示出女主人公企盼的失望,又增加了其性格的温润。

  “词人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张炎《词源》卷下)这首词的作者,注意措语用意的深婉,做到了句无闲字而有余意;结尾处所造想象中境界,亦饶悠悠不尽之韵味,故称合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88-1289页

mènglìng··xiǎngníngqíng--wángzhīdào

xiǎngníngqíngshǒuniǎnméihuāchùzhúshèngchóuànxiǎngjiāngtóuguīdōngdōngduǎntǐngdànyānshū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译文: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声虏新策勋。
译文: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译文: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译文: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译文: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译文: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译文: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不如林中乌与鹊¹,母不失雏²雄伴雌。
译文: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注释:¹乌与鹊:林中自由自在的鸟儿。²雏:小鸟。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译文: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译文: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译文: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biézi--bái

biézizibiébáiguāngshēng

guān西biāojiāngjūnniánxīnxūn

chìjīnqiánèrbǎiwànluòyángyínghuārén

xīnrényíngláijiùrénzhǎngshàngliánhuāyǎnzhōng

yíngxīnjiùwèibēibēizàijūnjiāliúliǎngér

shǐxíngchūzuòzuòxíngqiānrén

xīnyànwǎn使shǐzishēngbié

línzhōngquèshīchúxióngbàn

yīngshìyuánzhōngtáoshùhuāluòsuífēngzizàizhī

xīnrénxīnréntīngluòyángxiànhónglóu

dànyuànjiāngjūnzhònggōnggèngyǒuxīnrénshèng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¹
译文:隐居明招山中讲学的朱熹,品德高尚满世界无人能比。
注释:¹等伦:与之同等或同类。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恨子弗¹见之,一去五百春。
译文:遗憾是你没有机会见到他,因他他已经离开五百年了。
注释:¹弗:不。
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
我学如赘(zhuì)(yóu)¹,未成先误身。
译文:我学他只是了解皮毛点滴,事业未成却先耽误了自己。
注释:¹赘疣: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译文:耽误自己也无非个人不好,误导世人那可就不仁不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