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东方公¹足下²:文章道弊五百年³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¹⁰处,见明公《咏孤桐篇》¹¹,骨气端翔¹²,音情顿挫¹³,光英朗练¹⁴,有金石声¹⁵。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¹⁶。不图正始之音¹⁷复睹于兹¹⁸,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¹⁹。解君²⁰云:“张茂先²¹、何敬祖²²,东方生²³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²⁴,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译文:东方公足下:为文之道败坏已经五百年了。建安风骨,到晋、宋时期已无人继承,然而从文献资料上是可以考察的。我曾在空闲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那时都争相追求华丽繁富的辞藻,用比兴手法以寄托情志的情况全没有了,常常因此长叹。想到古人有兴寄之作便时常担心诗歌会不断衰落,象风诗、雅诗那样的诗歌不再出现,因而对此常感不安。前些日子在解三那里见到你所写的《咏孤桐篇》,内容健康充实、气势飞动,音调、感情有抑扬起伏,富有文采而又明白简练,掷于地会发出钟磬般的声音。因而读后使人心明眼亮,郁结的感情得以发抒。想不到正始诗歌的韵味,在这里又重新看到,真可使建安作者彼引看着感到高兴。解三说:“象张茂生、何敬祖这些著名作者,东方生是可以同他们并驾齐驱的。”我认为这是有见识的言论。因感叹您这篇高雅的创作,所以我也写了一首《修竹诗》,倘有理解我的人便可传给他看。
注释:东方左史虬: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详。¹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²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³文章道弊五百年: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⁴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⁵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⁶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⁷兴寄:比兴寄托。⁸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⁹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¹⁰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¹¹明公《咏孤桐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¹²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¹³音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¹⁴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¹⁵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¹⁶“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二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¹⁷不图正始之音:不图,未料到。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¹⁸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¹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²⁰解君:指解三。²¹张茂先: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²²何敬祖:何劭,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²³东方生:指东方虬。²⁴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龙种¹生南岳²,孤翠郁亭亭。
译文:龙种生长在南岳衡山,孤傲的翠竹茂盛高耸。
注释:¹龙种:指良种竹。²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峰岭上崇崒(zú)¹,烟雨下微冥²
译文:上面是峰岭高峻挺拔,下面有烟雨幽暗朦胧。
注释:¹崇崒: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²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夜闻鼯(wú)¹叫,昼聒泉壑声。
译文:夜里听到飞鼠的叫唤,白天乱耳有山泉淙淙。
注释:¹鼯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春风正淡荡¹,白露已清泠。
译文: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
注释:¹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哀响激金奏¹,密色滋玉英。
译文:哀厉声响如击钟鸣奏,深密色泽被霜雪滋润。
注释:¹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岁寒¹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译文:岁寒天冷草木苦霜雪,修竹的光彩犹自青青。
注释:¹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译文:难道不饱尝凝冻凛冽?羞与春天的树木争荣。
春木有荣歇¹,此节无凋零。
译文:春天的树木有盛有衰,它的节梗却从不凋零。
注释:¹荣歇:犹荣衰。
始愿与金石¹,终古保坚贞。
译文:初衷本愿与金石同类,永远保持本性的坚贞。
注释:¹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不意伶伦¹子,吹之学凤鸣²
译文:没曾想会有伶伦先生,吹奏它学那凤凰之声。
注释:¹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²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遂偶云和瑟¹,张乐奏天庭。
译文:于是与云和之瑟配合,设乐合奏在九天之庭。
注释:¹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妙曲方千变,箫韶¹亦九成²
译文:美妙乐曲正千变万化,箫韶一曲也九奏而终。
注释:¹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²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信蒙雕斫(zhuó)¹美,常愿事仙灵。
译文:确实靠的是雕刻的精美,愿意经常地侍奉仙灵。
注释:¹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驱驰翠虬(qiú)¹驾,伊郁紫鸾(luán)(shēng)
译文:驱驰着青龙车驾驰骋,紫鸾笙抒发幽怨愤懑。
注释:¹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结交嬴(qiú)台女¹,吟弄升天行²
译文:跟嬴台仙女结识交往,升天行一曲共奏齐吟。
注释:¹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²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¹
译文:手拉手儿直登上太阳,远游嬉戏又同到赤城。
注释:¹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低昂玄鹤¹舞,断续彩云生。
译文:乐声中玄鹤翩翩起舞,五彩云断续弥布天空。
注释:¹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永随众仙去,三山¹游玉京²
译文:永远地追随众仙而去,游历三山到仙都玉京。
注释:¹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²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这首诗的序文是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论,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令他惊喜的是,东方虬《咏孤桐篇》竟使汉魏诗歌的“风骨”与“兴寄”重新得到复归。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可谓风骨朗健的佳作。陈子昂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遂挥毫写下《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寄赠给东方虬。可惜,东方虬的《咏孤桐篇》今已失传,但从陈子昂的行文来看,那自然是他诗作的同调,而且,陈子昂用以赠答的《修竹篇》的确也是一篇“风骨”与“兴寄”兼备的作品。

  风骨和兴寄是唐诗两个重要的质素,也是后人评论唐诗的两个重要范畴。陈子昂所倡导的“风骨”虽然借自六朝人的成说,但又有他自己新的内涵,是指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那种昂扬奋发、刚健有力的美学风格。陈子昂所高标的“建安风骨”,恰是六朝浮靡诗风的缺失,因此,这对于扭转六朝以来柔弱、颓靡的文风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尤其对于树立唐诗那种昂扬奋发的气度和风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子昂所标举的“兴寄”也是来源于前人主要是汉人“美刺比兴”的观念,其含义就是指诗歌的比兴寄托。这也的确切中了六朝诗歌工于体物、专有形似的弊端。更值得指出的是,陈子昂“风骨”与“兴寄”并举,对唐诗未来的发展,比如实现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也埋下了伏笔。

  陈子昂同时的人如卢藏用对陈子昂的意义已经有所认识,他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给予陈子昂以极高的评价,认为是“道丧五百年而得陈君”,对其代表作《感遇》诗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卢藏用的出发点不是诗歌的美学特质,而是儒家的政教观念,因此与陈子昂在诗歌史上的真正价值,与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对唐诗学的真正意义之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就总体而言,他的评价是客观的、中肯的,得到了后人的赞同。杜甫盛赞陈子昂“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新唐书·陈子昂传》肯定他“始变风雅”。当然,也有人对卢藏用的评价提出过质疑,如颜真卿、皎然等。明末胡震亨《唐音癸签》综合各种意见,仍然认为陈子昂“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

  此诗的序文阐述作者倡导“风骨”、“兴寄”的创作主张,因此,此诗向来被视为陈子昂文学思想的实践范例。

  全诗正文共三十六句,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生长于南方的修竹品质纯美,实为自身道德、风节之写照。后一部分写修竹得伶伦赏识而得以加工成乐器,也是诗人屡次上书陈述治国方略之表徵。接着,修竹进而欲“升天行”,则是诗人亟欲施展抱负的愿望之表露。

  第一部分即前十八句,主要介绍修竹的生长环境和优良质地。首二句,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立意。“南岳”,即著名的五岳之一衡山。品质优良的修竹“龙种”产于此地。名山与物华聚集,一开篇就令人神往不已。“孤翠郁亭亭”,既从形色两方面描绘了修竹优美动人的姿态,也颂扬了它的卓然不群。衡山是万木葱笼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它们与修竹相较,却有所逊色,所以特意以“孤翠”二字,以显其精。接下去,诗人分别写了修竹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品性。“峰岭上崇崒”以下八句,紧承首句,描绘了修竹“生南岳”的情景。上有崇山峻岭,下有涧溪烟雨,突出了处境的幽僻;夜闻鼯叫,昼听泉鸣,渲染了四周的清静;春风舒缓,白露清凉,更衬出了氛围的洁净。正因为生长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以修竹的“哀响”如同鸣金奏乐,“密色”仿佛受到了美玉的滋润。“岁寒霜雪苦”以下八句,上承第二句,表现修竹的品性。“含彩独青青”,照应了上文的“孤翠”,突出了修竹虽受严冬霜雪折磨却青绿如故的独特品质。接着,诗人由表及里,以“岂不厌凝冽”的反诘,转为深入析理。并继而以“羞比春木荣”作了解答。春天风和日丽,一切草木皆应时而发,竞相争荣。“羞比”表明了修竹傲岸不群,不趋时争荣,接着诗人通过“有荣歇”与“无凋零”的对比,揭示了修竹不屑与春木争荣的实质,又探本溯源,表现了它的志向:“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说明修竹的本性决定了它有如金石,坚贞不二,永不凋零。这段议论,诗人采用反诘、对比、比拟等手法,寓理于象,笔挟风力,使行文“结言端直”、“意气骏爽”(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显得尤为刚健有力。

  第二部分即后十八句,写修竹被制成洞箫之后的功用及愿望。相传黄帝派乐官伶伦从昆仑山北的峡谷选取了优的竹子,砍做十二竹筒,按照雌雄凤凰的鸣叫声,为人类创制了十二音律。“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就是诗人大胆想象,对这一传说的化用。“不意”,相对前面的“始愿”这两字使全诗顿起波折,全篇的歌赞对象由修竹转向了洞箫。由于得到黄帝乐官的雕琢,修竹的制成品——管乐洞箫,得到了配合弦乐“云和瑟”在朝廷演奏的机遇。诗人用“遂偶”、“张乐”修饰这一机遇,意态恣肆,语调轻松,暗示洞箫得到赏识器重甚为欣快。“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生动地再现了它在朝廷的表演。能演奏“妙曲”和虞舜制作的《韶》乐,说明其音色优美动听。“方千变”、“亦九成”,形容演奏的乐曲甚多。“方”(刚才)和“亦”(又)两个副词的使用透露出了演奏的频繁忙碌。但是,洞箫并没有满足于此。“信蒙雕琢美,常愿事仙灵”,抒发了它报答知遇之恩,追求美好理想的心愿。从这两句开始到全诗结束,一变前面的第三人称,改用洞箫的口吻,绘声绘色地阐述了它“事仙灵”的心愿:伴随仙人驾翠虬,与仙女弄玉吟赏着美妙的乐曲《升天行》,携手登白日,戏赤城,入三山,游玉京,玄鹤在身边忽高忽低展翅起舞,彩云也在四周时断时续飘来飞去。在这里,诗人融合想象、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描绘了一个自由欢乐、光明美好的理想境界。这个境界虽然是虚幻的,却生动地表现了洞箫对美好理想的热切追求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诗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修竹、洞箫人的思想感情,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又避免了频繁比兴,失于晦涩的弊病,较为显豁地透露了其中的寓意:名为咏物,实为抒怀。诗中修竹的品性、洞箫的理想和追求,实为诗人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坚贞不二的品格、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昂扬奋发的精神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65

dōngfāngzuǒshǐqiúxiūzhúpiān

chénáng tángdài 

dōngfānggōngxià wénzhāngdàobǎinián hànwèifēng jìnsòngchuán ránérwénxiànyǒuzhēngzhě chángxiáshíguān liángjiānshī cǎijìngfán érxīngdōujué měiyǒngtàn rén chángkǒngwēituí fēngzuò gěnggěng zuóxièsānchù jiànmínggōng yǒngtóngpiān  duānxiáng yīnqíngdùncuò guāngyīnglǎngliàn yǒujīnshíshēng suìyòngxīnshìshì huīyōu zhèngshǐzhīyīn shǐ使jiànānzuòzhěxiāngshìérxiào xièjūnyún  zhāngmàoxiān jìng dōngfāngshēngjiān  wéizhīyán gǎntànzhì zuò xiūzhúshī shǒu dāngyǒuzhīyīnchuánshìzhī 

lóngzhòngshēngnányuè cuìtíngtíng 
fēnglǐngshàngchóngcuì yānxiàwēimíng 
wénshǔjiào zhòuguōquánshēng 
chūnfēngzhèngdàndàng báiqīnglíng 
āixiǎngjīnzòu yīng 
suìhánshuāngxuě háncǎiqīngqīng 
yànníngliè xiūchūnróng 
chūnyǒuróngxiē jiédiāolíng 
shǐyuànjīnshí zhōngbǎojiānzhēn 
línglún chuīzhīxuěfèngmíng 
suìǒuyún zhāngyuèzòutiāntíng 
miàofāngqiānbiàn xiāosháojiǔchéng 
xìnméngdiāozhuóměi chángyuànshìxiānlíng 
chícuìqiújià luánshēng 
jiéjiāoyíngtái yínnòngshēngtiānxíng 
xiéshǒudēngbái yuǎnyóuchìchéng 
ángxuán duàncǎiyúnshēng 
yǒngsuízhòngxiān sānshānyóujī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方公足下:为文之道败坏已经五百年了。建安风骨,到晋、宋时期已无人继承,然而从文献资料上是可以考察的。我曾在空闲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那时都争相追求华丽繁富的辞藻,用比兴手法以寄托情志的情况全没有了,常常因此长叹。想到古人有兴寄之作便时常担心诗歌会不断衰落,象风诗、雅诗那样的诗歌不再出现,因而对此常感不安。前些日子在解三那里见到你所写的《咏孤桐篇》,内容健康充实、气势飞动,音调、感情有抑扬起伏,富有文采而又明白简练,掷于地会发出钟磬般的声音。因而读后使人心明眼亮,郁结的感情得以发抒。想不到正始诗歌的韵味,在这里又重新看到,真可使建安作者彼引看着感到高兴。解三说:“象张茂生、何敬祖这些著名作者,东方生是可以同他们并驾齐驱的。”我认为这是有见识的言论。因感叹您这篇高雅的创作,所以我也写了一首《修竹诗》,倘有理解我的人便可传给他看。

龙种生长在南岳衡山,孤傲的翠竹茂盛高耸。

上面是峰岭高峻挺拔,下面有烟雨幽暗朦胧。

夜里听到飞鼠的叫唤,白天乱耳有山泉淙淙。

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

哀厉声响如击钟鸣奏,深密色泽被霜雪滋润。

岁寒天冷草木苦霜雪,修竹的光彩犹自青青。

难道不饱尝凝冻凛冽?羞与春天的树木争荣。

春天的树木有盛有衰,它的节梗却从不凋零。

初衷本愿与金石同类,永远保持本性的坚贞。

没曾想会有伶伦先生,吹奏它学那凤凰之声。

于是与云和之瑟配合,设乐合奏在九天之庭。

美妙乐曲正千变万化,箫韶一曲也九奏而终。

确实靠的是雕刻的精美,愿意经常地侍奉仙灵。

驱驰着青龙车驾驰骋,紫鸾笙抒发幽怨愤懑。

跟嬴台仙女结识交往,升天行一曲共奏齐吟。

手拉手儿直登上太阳,远游嬉戏又同到赤城。

乐声中玄鹤翩翩起舞,五彩云断续弥布天空。

永远地追随众仙而去,游历三山到仙都玉京。

注释

东方左史虬: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详。

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

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

文章道弊五百年: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

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

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

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

兴寄:比兴寄托。

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

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

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

明公《咏孤桐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

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

音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

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

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二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

不图正始之音:不图,未料到。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

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

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

解君:指解三。

张茂先: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

何敬祖:何劭,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

东方生:指东方虬。

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龙种:指良种竹。

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崇崒: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

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鼯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荣歇:犹荣衰。

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

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

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

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赏析

  这首诗的序文是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论,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令他惊喜的是,东方虬《咏孤桐篇》竟使汉魏诗歌的“风骨”与“兴寄”重新得到复归。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可谓风骨朗健的佳作。陈子昂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遂挥毫写下《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寄赠给东方虬。可惜,东方虬的《咏孤桐篇》今已失传,但从陈子昂的行文来看,那自然是他诗作的同调,而且,陈子昂用以赠答的《修竹篇》的确也是一篇“风骨”与“兴寄”兼备的作品。

  风骨和兴寄是唐诗两个重要的质素,也是后人评论唐诗的两个重要范畴。陈子昂所倡导的“风骨”虽然借自六朝人的成说,但又有他自己新的内涵,是指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那种昂扬奋发、刚健有力的美学风格。陈子昂所高标的“建安风骨”,恰是六朝浮靡诗风的缺失,因此,这对于扭转六朝以来柔弱、颓靡的文风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尤其对于树立唐诗那种昂扬奋发的气度和风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子昂所标举的“兴寄”也是来源于前人主要是汉人“美刺比兴”的观念,其含义就是指诗歌的比兴寄托。这也的确切中了六朝诗歌工于体物、专有形似的弊端。更值得指出的是,陈子昂“风骨”与“兴寄”并举,对唐诗未来的发展,比如实现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也埋下了伏笔。

  陈子昂同时的人如卢藏用对陈子昂的意义已经有所认识,他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给予陈子昂以极高的评价,认为是“道丧五百年而得陈君”,对其代表作《感遇》诗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卢藏用的出发点不是诗歌的美学特质,而是儒家的政教观念,因此与陈子昂在诗歌史上的真正价值,与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对唐诗学的真正意义之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就总体而言,他的评价是客观的、中肯的,得到了后人的赞同。杜甫盛赞陈子昂“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新唐书·陈子昂传》肯定他“始变风雅”。当然,也有人对卢藏用的评价提出过质疑,如颜真卿皎然等。明末胡震亨《唐音癸签》综合各种意见,仍然认为陈子昂“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

  此诗的序文阐述作者倡导“风骨”、“兴寄”的创作主张,因此,此诗向来被视为陈子昂文学思想的实践范例。

  全诗正文共三十六句,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生长于南方的修竹品质纯美,实为自身道德、风节之写照。后一部分写修竹得伶伦赏识而得以加工成乐器,也是诗人屡次上书陈述治国方略之表徵。接着,修竹进而欲“升天行”,则是诗人亟欲施展抱负的愿望之表露。

  第一部分即前十八句,主要介绍修竹的生长环境和优良质地。首二句,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立意。“南岳”,即著名的五岳之一衡山。品质优良的修竹“龙种”产于此地。名山与物华聚集,一开篇就令人神往不已。“孤翠郁亭亭”,既从形色两方面描绘了修竹优美动人的姿态,也颂扬了它的卓然不群。衡山是万木葱笼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它们与修竹相较,却有所逊色,所以特意以“孤翠”二字,以显其精。接下去,诗人分别写了修竹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品性。“峰岭上崇崒”以下八句,紧承首句,描绘了修竹“生南岳”的情景。上有崇山峻岭,下有涧溪烟雨,突出了处境的幽僻;夜闻鼯叫,昼听泉鸣,渲染了四周的清静;春风舒缓,白露清凉,更衬出了氛围的洁净。正因为生长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所以修竹的“哀响”如同鸣金奏乐,“密色”仿佛受到了美玉的滋润。“岁寒霜雪苦”以下八句,上承第二句,表现修竹的品性。“含彩独青青”,照应了上文的“孤翠”,突出了修竹虽受严冬霜雪折磨却青绿如故的独特品质。接着,诗人由表及里,以“岂不厌凝冽”的反诘,转为深入析理。并继而以“羞比春木荣”作了解答。春天风和日丽,一切草木皆应时而发,竞相争荣。“羞比”表明了修竹傲岸不群,不趋时争荣,接着诗人通过“有荣歇”与“无凋零”的对比,揭示了修竹不屑与春木争荣的实质,又探本溯源,表现了它的志向:“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说明修竹的本性决定了它有如金石,坚贞不二,永不凋零。这段议论,诗人采用反诘、对比、比拟等手法,寓理于象,笔挟风力,使行文“结言端直”、“意气骏爽”(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显得尤为刚健有力。

  第二部分即后十八句,写修竹被制成洞箫之后的功用及愿望。相传黄帝派乐官伶伦从昆仑山北的峡谷选取了优的竹子,砍做十二竹筒,按照雌雄凤凰的鸣叫声,为人类创制了十二音律。“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就是诗人大胆想象,对这一传说的化用。“不意”,相对前面的“始愿”这两字使全诗顿起波折,全篇的歌赞对象由修竹转向了洞箫。由于得到黄帝乐官的雕琢,修竹的制成品——管乐洞箫,得到了配合弦乐“云和瑟”在朝廷演奏的机遇。诗人用“遂偶”、“张乐”修饰这一机遇,意态恣肆,语调轻松,暗示洞箫得到赏识器重甚为欣快。“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生动地再现了它在朝廷的表演。能演奏“妙曲”和虞舜制作的《韶》乐,说明其音色优美动听。“方千变”、“亦九成”,形容演奏的乐曲甚多。“方”(刚才)和“亦”(又)两个副词的使用透露出了演奏的频繁忙碌。但是,洞箫并没有满足于此。“信蒙雕琢美,常愿事仙灵”,抒发了它报答知遇之恩,追求美好理想的心愿。从这两句开始到全诗结束,一变前面的第三人称,改用洞箫的口吻,绘声绘色地阐述了它“事仙灵”的心愿:伴随仙人驾翠虬,与仙女弄玉吟赏着美妙的乐曲《升天行》,携手登白日,戏赤城,入三山,游玉京,玄鹤在身边忽高忽低展翅起舞,彩云也在四周时断时续飘来飞去。在这里,诗人融合想象、拟人、夸张等多种手法,描绘了一个自由欢乐、光明美好的理想境界。这个境界虽然是虚幻的,却生动地表现了洞箫对美好理想的热切追求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诗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修竹、洞箫人的思想感情,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又避免了频繁比兴,失于晦涩的弊病,较为显豁地透露了其中的寓意:名为咏物,实为抒怀。诗中修竹的品性、洞箫的理想和追求,实为诗人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坚贞不二的品格、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昂扬奋发的精神的写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65
创作背景

  此诗是陈子昂看到东方虬的《咏孤桐篇》(原诗已佚)后有感而发,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集中体现,当作于陈子昂中进士之后,具体作年不详。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65-7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65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1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诗人在秋夜行舟于耒阳溪上。清幽的溪山景色,触动诗人的情怀,由此产生淡淡的旅愁。与《浈阳峡》相比较,诗人更着意融情入景。全诗几乎句句写景,结尾才以一个“愁”字,画龙点睛般点出题旨。但诗中的明月、溪声、岚气、霜华、猿啼,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愁情。可以说,情与景高度融合,浑然一体,构成清幽的意境。张九龄这几首山水诗,写景状物精细工丽,侧重于客观的刻画,由景物触发的情思没有借直接倾诉和议论表达,而是融情于景。情景契合,在艺术技巧上,受谢灵运影响的痕迹较重,显示了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过渡的迹象。

  从写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耒阳溪夜行》,体现了陶渊明对张九龄的影响。张九龄一生积极入世,他没有田园隐居的闲情逸致。但他却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对景物的描绘求神似而不拘泥形似,重意轻象、尚浑整不尚工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它们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这首诗对明月、岭树、溪声、岚气、霜华,猿声的描绘,只以简练的笔触,轻淡地点染,并未作具体、细致、逼真的刻画,色彩也是淡淡的,却产生了高度传神达意的艺术效果。

lěiyángxíng--zhāngjiǔlíng

chéngzhàoguīzhōuyuányuánzhuǎnyōu

yuèmíngkànlǐngshùfēngjìngtīngliú

lánchuánjiānshuānghuáshàng

yuánshēngsuīshìbiéjiāchóu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古河边。
罗浮南斗外,黔府古河边。

jiāngjiānzuò··--pānlín

báiniǎoméifēiyānwēifēngshàngchuán

jiāngcóngfánkǒuzhuǎnshānchānglián

yuèxuánzhōnggānkūnbiéshìchuān

luónándòuwàiqiánbiān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昔年怀壮气,提戈(gē)¹初仗节²
译文: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
注释:薛举:隋末地方割据势力的头目之一。他控制了陕甘交界的地区,号称西秦霸王。¹提戈:拿起武器。²仗节:有符节可持。节,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太宗于击薛举时已封为秦国公,已执掌了军权。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心随朗日高,志与¹秋霜洁。
译文: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
注释:¹与:一作“比”。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移锋¹惊电起²,转战长河³
译文:移动其优势兵力迅速如闪电,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
注释:¹移锋:移动其优势兵力。锋,兵器的尖端,引申为尖锐犀利。²惊电起:喻行动之迅速如闪电。³长河:大河。⁴决:冲破堤岸。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营碎¹落星沉²,阵卷³横云裂。
译文: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
注释:¹营碎:军营被攻破。碎,破。²落星:比喻名人的死亡。³阵卷:阵地被席卷。⁴横云:横列的众多的敌兵。云,在这里比喻敌兵之多。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一挥氛¹(lì)²静,再举鲸鲵(ní)³灭。
译文: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彻底消灭。
注释:¹氛:预示灾祸的凶气。《国语·楚上》:“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注:“凶气为氛,吉气为祥。”²沴:即“沴气”。灾害不祥之气。³鲸鲵:即“鲸”。比喻为凶恶之敌。曹冏《六代论》:“扫除凶逆,剪灭鲸鲵。”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于兹¹²旧原³,属目(zhù)华轩
译文: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
注释:¹于兹:现在。²俯:俯视。³原:宽阔平坦之地。在这里指战场。《尔雅·释地》:“广平日原。”⁴属目:注目。⁵驻:停留,停下来。⁶华轩:指贵人乘坐的车子。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沉沙¹无故迹,减灶²有残痕。
译文: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
注释:¹沉沙:指战后被沙土埋没的兵器。故迹:指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痕迹。²减灶:战国时,魏将庞涓攻韩,齐将田忌、孙膑率师攻魏救韩。孙膑以魏军一向恃勇轻敌,因于进军时故意逐日减少宿营地的灶数,表示士卒逃亡,军无斗志,引诱魏军来追,而于马陵道设伏兵以待。庞涓果中计,追至马陵道遇伏,大败,庞涓阵亡(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¹莲昏。
译文: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注释:¹抱:一作“拖”。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世途¹(jí)²流易³,人事殊今昔。
译文: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
注释:¹世途:人世的道路。²亟:屡。³流易:变化,移动不定。⁴人事:人世上的各种事情。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长想眺前踪¹,抚躬(gōng)²聊自适³
译文: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才深感自慰。
注释:¹踪:踪迹。²抚躬:抚摸着身体。³自适:自感惬意。适,惬意,高兴。

  这首诗一共二十句,可以分两大段,前十句为第一大段,后十句为第二大段。前十句回忆往昔扫灭薛举的征战,追述了作者当年满怀壮气,仗节破敌,“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后十句描述李世民即位后暂停华轩,瞩目俯视旧日战地的情景。这首诗雄放宏拔,颇见动感与力度。

  第一大段是描写诗人当年的英姿豪气和与薛军激战的情形。

  前四句:“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诗人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

  后六句:“移锋随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诗人以一系列新颖的意象来作比喻:唐军在征战之时,其锋芒所向,有如随电骤起,其势如长河的奔涌,一泻而出。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这样,一次大战,使得敌军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彻底消灭。在这六句中,诗人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一气直下,势如破竹,具有雷霆万钧之力。

  第二大段写重过战地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诗人来到扶风战场,停下有华盖的帝王之车,俯视着旧日激战的川原。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这四句正是他所看到的场景。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看不出什么迹象了,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减灶”,语出《史记·孙子传》,齐将孙膑用增兵减灶的计谋,以示兵力虚弱,诱魏将庞涓进入包围圈,将其歼灭。这里的“减灶”,实指军灶,同时也补足了上一段对战争的描写:不仅有战场上的力的明争,而且有帷幄中的智的暗斗。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那中原上的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远处的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昔非比。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才深感自慰。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颇具特色。为了表达“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的感叹,作者在前后两大段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对比,篇首,作者提戈仗节,生龙活虎,是雄姿英发的少年,而篇末感喟世途流易,人事沧桑,则显然已渐入老成。其次是环境的对比,当初激战时有如电起河决,星沉云裂,一派剧烈动荡之势,而驻轩属目时,却是故迹沉沙,水净莲昏,一片安谧宁静气氛了,动静之间,对比十分强烈。第三,由此而引出了情绪上的对比,前一段意气昂扬,雄伟奔放,真有不可一世柏壮志豪情,而后一段则显得雍容稳健,深沉凝重,在胜利的自豪中,掺和着一种因为时光易逝的淡淡的哀愁。这些前后不同的变化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使得诗思更为深厚,耐人寻味。

  这首诗在形式上也自有其特点。除开始二句和结尾二句为散句外,中间全是一对一对的联句,排叠而下,很象后来的排律,不过平仄不合粘对原则罢了。它在语言的工整和词性的对偶上,继承了齐梁诗的特点,为唐诗逐步向排律发展,起了首开风气的作用,是一种创造中的探索。

参考资料:
1、 周萧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06月:6-8

jīngxuēzhàn--shìmín

nián怀huáizhuàngchūzhàngjiéxīnsuílǎnggāozhìqiūshuāngjiéfēngjīngdiànzhuǎnzhànzhǎngjuéyíngsuìluòxīngchénzhènjuǎnhéngyúnlièhuīfēnjìngzàijīngmièjiùyuánshǔzhùhuáxuānchénshājiǎnzàoyǒucánhénlàngxiá穿chuānshuǐjìngfēngbàoliánhūnshìliúrénshìshūjīnzhǎngxiǎngtiàoqiánzōnggōngliáoshì

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译文:母亲高寿,你侍奉周到,满室生光辉。
注释:北堂:意指母亲。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衣。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lái)衣。
译文:先同稚子一同舞蹈,更穿著与老莱子相似的彩衣逗母亲开心。
注释:老莱衣:老莱子穿的五彩衣。相传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身穿五彩衣,模仿小儿的动作和哭声,以使父母欢心。后因以表示孝顺父母。
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
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
译文:学小儿啼哭,怡然大乐,醉了还能骑马月下归家。
人闻无此乐,此乐世中稀。
人闻无此乐,此乐世衣稀。
译文:人世间无此欢乐,此乐世中已经很稀少。

zèngyángchǔ--bái

běitángqiānwàn寿shòushìfèngyǒuguānghuīxiāntóngzhìzigèngzhelǎolái

yīnwèixiǎoérzuìdàoyuèxiàguīrénwénshìzhōng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鲁肃代周瑜,当之¹陆口,过²蒙屯下。肃意³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yì)蒙。酒酣(hān),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yú)?”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fǔ)¹⁰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suì)¹¹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tún)次比近¹²,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¹³以兵并蒙。蒙固¹⁴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¹⁵如此。
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当时吕蒙屯军与成当、宋定、徐顾非常的靠近。这三位将军战死后,他们的儿子都还很小。孙权想把这三人的军兵,全都给吕蒙。可是吕蒙坚决的辞让,说这三位将军勤劳国事,为国家战死,国家还是不应该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忘记这些孤儿。接连上书多次,孙权才同意这一做法。吕蒙又找到了几位老师,让他们辅导这些孩子,他对国家、朋友的操心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注释:¹之:动词,到。²过:到,到达。³意:心思。⁴轻:轻视,藐视。⁵故意:原来的想法;故:原来,以前。⁶宜:应当。⁷诣:拜访。⁸虞:意料,预料。⁹造次:鲁莽,轻率,大意。¹⁰拊:抚摸。¹¹拜:拜望,拜见。¹²比近:靠近。¹³悉: 全,都。¹⁴固:坚决地。¹⁵率:大概,大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