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春山谷雨前,并¹手摘芳烟²
译文:谷雨的前后,在满是春意的山间,两只手一起采摘春天的绿烟。
注释:¹并:同时。²芳烟:像烟一样的香气。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绿嫩难盈¹笼,清和²易晚天³
译文:那绿色实在是很鲜嫩,很难装满竹篮,在清明和暖的天气,一会儿就黄昏了。
注释:¹盈:充满。²清和:天气清明和暖。³晚天:临近夜的时候,傍晚。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¹²邻院客,试³煮落花泉。
译文:姑且让我邀请邻居一同来喝茶,并试着用落花泉来煮茶。
注释:¹且:暂且。²招:招来、邀请。³试:品尝。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¹
译文:劳烦我的好朋友,相距这么远,你还为我带来这谷雨茶,如果不寄过来,这样的好东西又得隔一年。
注释:¹隔年:过一年。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采茶的时节。谚语道:“谷雨谷雨,采茶对雨”;古人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时,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谷雨品新茶沿袭至今。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诗的首联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采茶图:谷雨时节,茶山如水墨画一般清新、秀雅、灵动。淡淡一片,新绿一片,蒙蒙一片,如烟如雾,或是牛毛般的细雨,飘洒在娇嫩的茶芽上。采茶人错落有致,协调有序地采摘,像是有人在无声指挥似的,双手有节奏地在茶尖上画着拍子,又似女子在温柔地轻抚琴弦。

  “并手”、“难盈笼”,把谷雨采新茶的辛苦与后文以茶馈友的习俗,串成一根情丝,“礼轻情意重”的中华茶礼仪尽显其中。在中国的茶文化史上,常以茶馈送亲友,在这赠送和收受的过程中,许多文人学士常伴以诗文。

  本诗尽显了谷雨节气习俗,茶文化礼仪等中国传统文化。

xièzhōngshàngrénchá--

chūnshānqiánbìngshǒuzhāifāngyān绿nènnányínglóngqīngwǎntiān

qiězhāolínyuànshìzhǔluòhuāquányuǎnláoxiāngláiyòuni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谷雨的前后,在满是春意的山间,两只手一起采摘春天的绿烟。

那绿色实在是很鲜嫩,很难装满竹篮,在清明和暖的天气,一会儿就黄昏了。

姑且让我邀请邻居一同来喝茶,并试着用落花泉来煮茶。

劳烦我的好朋友,相距这么远,你还为我带来这谷雨茶,如果不寄过来,这样的好东西又得隔一年。

注释

并:同时。

芳烟:像烟一样的香气。

盈:充满。

清和:天气清明和暖。

晚天:临近夜的时候,傍晚。

且:暂且。

招:招来、邀请。

试:品尝。

隔年:过一年。

赏析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采古的时节。谚语道:“谷雨谷雨,采古对雨”;古人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时,采摘的古细嫩清香,味道最佳,谷雨品新古沿袭至今。传说谷雨这天的古片了会清火,所以南方有谷雨摘古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古山摘一些新古回来片,以祈求健康。

  诗的首联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采古图:谷雨时节,古山如水墨画一般清新、秀雅、灵动。淡淡一片,新绿一片,蒙蒙一片,如烟如雾,或是牛毛般的细雨,飘洒在娇嫩的古芽上。采古人错落有致,协调有序地采摘,像是有人在无声指挥似的,双手有节奏地在古尖上画着拍子,又似女子在温柔地轻抚琴弦。

  “并手”、“难盈笼”,把谷雨采新古的辛苦与后文以古馈友的习俗,串成一根情丝,“礼轻情意重”的中华古礼仪尽显其中。在中国的古文化史上,常以古馈送亲友,在这赠送和收受的过程中,许多文人学士常伴以诗文。

  本诗尽显了谷雨节气习俗,古文化礼仪等中国传统文化。

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7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¹即高歌失²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³
译文: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注释:¹得:指得到高歌机会。²失:指失去这个机会。³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今朝¹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译文: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注释:¹今朝:今日。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态,则给人具体生动的感受。情而有“态”,便形象化。次句不说“多愁多恨”太无聊,而说“亦悠悠”,也就收到具体生动之效,不特是为了押韵而已。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酊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

  这两句更将“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语具体化,一个放歌纵酒的狂士形象呼之欲出。这,也就是此诗造成的总的形象了。仅指出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到这一形象的独特性。这里取象于放歌纵酒,更带迟暮的颓丧。“今朝有酒今朝醉”,总使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嫉之情。这样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有个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义。

  此诗艺术表现上更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重叠中求变化,从而形成绝妙的咏叹调。

  一是情感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先括尽题意,说得时诚可高兴失时亦不必悲伤;次句则是首句的补充,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则又回到正面立意上来,分别推进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至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

  二是音响即字词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是紧缩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复。

  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叠,但前“愁”字属名词,后“愁”字乃动词,词性亦有变化。可以说,每一句都是重叠与变化手牵手走,而每一句具体表现又各各不同。把重叠与变化统一的手法运用得尽情尽致,在小诗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独到,宜乎千年以来一些穷愁潦倒的人沉饮“自遣”,陶冶情操时,于古人偌多解愁诗句中,惟独最容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来。

  诗名《自遣》,是自行排遣宽慰的意思。解读此诗,关键全在于诗人将“愁’和“恨”排遣掉了没有。而诗人之“愁”和“恨”是社会之愁,家国之愁,这种愁是诗人自己难以解决的。上书,皇帝不听;劝说,皇帝不理;讽谏,皇帝会恼怒。那诗人怎样排遣,是采取了不理、不采、不合作、不发言的态度。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虽带有一定的消积成分,然而大多的知识分子都不发言,都不合作,那“此时无声胜有声”拥有很大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1983 :1276-1277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08-210 .
3、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65-167 .
4、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417-420 .

qiǎn

luóyǐn tángdài 

gāoshīxiū duōchóuduōhènyōuyōu 
jīnzhāoyǒujiǔjīnzhāozuì míngchóuláimíngchóu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丁未¹之岁,冬暖无雪。戊申²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³。风寒冱(hù)之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译文: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
注释:¹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²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³霁:这里谓雪停放晴。⁴冱:寒冷凝结。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¹,又四囿(yòu)于雪,若涂银,若泼汞(gǒng),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²可爱。寒浃(jiā)³肌肤,清人肺腑。
译文: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临着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注释:¹虚澄:空虚清澈。²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³浃:透。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因凭栏楯(shǔn)¹上。仰之茫然²,俯之恍然³;呀(xiā)之莫禁,眄(miǎn)之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dài)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译文: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呀然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注释:¹栏楯:栏干。纵为栏,横为楯。²茫然:迷濛不明。³恍然:模糊不清。⁴呀:张大了口。⁵太素:素净。⁶敷:铺陈。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¹之以飞遨(áo)八表²,之返其怀。汗漫³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之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译文: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
注释:¹挟:依仗。²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³汗漫:没有边际的。⁴衰飒:衰落。⁵二鼓:二更天。⁶兀坐:独自端坐。⁷改:更。⁸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这篇散文以画家对于色彩、光影、物体形态等所特有的敏感,捕捉住了月下雪景的种种特征,将其出色地表现出来。又将月映清波间晃动的树影比喻成“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使人感受到了画家观察表现事物之活泼精细。其次,作者在雪月奇观的描写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寄寓着深沉的哲理。

  新岁正月初三,一场江南罕见的大雪悄然之降,足足下了两天,虽已放晴,但是天塞地冻,直到初十,依然冰封雪凝。此夕月出,雪月争相辉映,寒宵静坐纸窗之下,顿觉寰宇异常光明亮澈,不觉添衣之起,竟然独自踏着碎玉琼瑶,步上溪西小楼。小楼临水,下皆空明澄激;四周景物悉被皑皑白雪覆盖,冰琢玉砌;月光与雪光相激射,“若涂银,若泼汞”,尽显光的强度和质感。“腾光照人”进射出的光彩照耀着人,“骨肉相莹”,仿佛照得人的骨肉都莹洁透明。此为篇中警句,神来之笔。人,净化了;世界,也净化了,是洁白无瑕、晶莹别透。置身于如此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既有蝉蜕于尘埃之外的欣喜,也有几分荒寒空寂的凄然。更有楼前溪水,月光映照在清波间,波光躯粼,树影滉漾,萧疏的枝条倒映于寒碧之中,如同镜子映照着人萧疏的头发,历历分明明。非画家的敏锐目光,不能及此。此时奇寒浸透肌肤,凄清砭入肺腑。

  接着写作者的冥思遐想。独自凭栏,仰观字,混茫一白,令人迷惘;俯视大块,银妆素裹,恍惚迷离;自己禁不住嗟叹惊讶,凝视的目光久久不能收回。此时作者逸兴遄飞,感到物我同化,浑融一体,人与自然都臻于清空澄明的境界。这是上天将我送入远离尘嚣的太素之乡,那种泠泠御风之行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遗憾的是不能形诸笔墨告诉那些未曾从游的人。但是,我所得到的美的享受已经很满足了。

  文中刻画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心态,曲折入微。作者已是垂暮之年,无力浪游天下,但是壮心未泯,虽然独上小楼,却还想着天下的名山大川应该境界更阔吧,那那里的雪月之观应该更加神奇吧,恨不能挟明月之高飞,遨游八方之外,然后再返回这个雪月交辉的溪畔小楼的怀抱,可见他是多么渴望挣脱世俗尘网的羁绊。那那种漫无边际、汗漫之游的神思遐想,虽然难以平息,但是老气衰颓,禁受不住这里的凄骨之寒,于是就纵声高歌,走下楼去。时已二鼓,又回到纸窗之下,独自端坐,怅然若失。此夕的雪月之观,平生亦不屡遇,之自己的健忘却日甚一日,再过几天,又模糊淡忘了,故为记,捕捉住那可遇之不可求的奇观。

参考资料:
1、 林薇编著;吴小林主编.山水有清音 古代游记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第128页
2、 沈周.沈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5-6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¹,总是关山²旧别³情。
译文: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只是这新调所唱依然是旧时关山难度的离别之情。
注释:¹新声:新的歌曲。²关山:边塞。³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liáo)¹边愁²听不尽³,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月仍高悬夜空映照着长城。
注释:¹撩乱:心里烦乱。²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³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这首诗主要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更见功力。

  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到完美体现。

  此诗构思新颖,多次转折,前三句与结句是一大转折,其中“换新声”与“旧别情”为一小转折,“总是”二字状愁绪的强烈,亦颇传神。这不仅使诗歌奇想层出,亦表现出诗人“绪密而思清”(《新唐书·王昌龄传》)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76-79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5-486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4-118
4、 佘正松.边塞诗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163-169

cóngjūnxíngshǒu ·èr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huànxīnshēng zǒngshìguānshānjiùbiéqíng 
liáoluànbiānchóutīngjìn gāogāoqiūyuèzhàochángchéng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括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君子病¹无乎内²而饰³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shú)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pú)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zú)(lì)(kuò)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¹⁰(léi)(něi)¹¹为惧,恤恤焉¹²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¹³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jù),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láng)¹⁴(qiú)¹⁵冲牙¹⁶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yī)¹⁷周旋¹⁸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¹⁹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²⁰也,故诗而序云。
译文:德才兼备的人经常地担忧内心没有一点的本事却一味地炫耀,或是自己很有本事,但是外表却不华美。本来没有本事还到处炫耀,这是为自己布下了一个陷阱,灾害真的是太大了;有本事而不外露,不把它发挥出来,就好像是把好的木材烧掉,把美丽的玉石毁坏,真是太龌龊了!因此就要用锻炼磨砺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既有真才实学,又善于将它显露出来,这一点是很为古代圣贤之人看好的。豆卢先生,是一个内心很有本事的人,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而且很想让他把才能发挥出来,取得成功。但是由于从小就成了孤儿,经常担心疾病和饥渴的来临,寒酸辛苦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走,以此寻求一点生活的资助,他真的是有本事的人啊!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内心拥有的才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发挥,我多么希望你能将《诗》、《礼》当成人生行事的根本,将《春秋》当成是连接的纽带,将那些历史的书籍当成是协助的东西,这样的话,你内在的才华就会像美玉碰撞时发出的声音一样迸发出来,也会像山林中野雉身上炫美的羽毛一样展示出来,到那时,你就能够在各种朝廷政事之间自由地周旋,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然而遗憾的是我没有俸禄,你的需求我没有办法满足你,从而来完成你的志愿,只是希望你能尽早地回来,所以写了这篇序文。
注释:¹病:担心、担忧。²内:内在的修养。³饰:外在的装饰。⁴设覆为阱:在陷阱上放置遮盖的东西。⁵孰:很,程度深。⁶诟:耻辱、羞耻的意思。⁷镞砺:在磨刀石上面磨箭头。⁸括羽:在箭的尾巴上加上羽毛。两个词都是刻苦磨炼的意思。⁹遂:成功、成就。¹⁰幼孤:年龄很小的孩子。¹¹羸馁:瘦弱饥渴的样子。¹²恤恤焉:忧郁的样子。¹³克:能。¹⁴琅乎:象声词,是珠玉等撞击后发出的声音。¹⁵璆璜:都指的是美玉。¹⁶冲牙:指的是古代玉饰上的配件。¹⁷揖让:古时候宾客之间的礼节。¹⁸周旋:行礼时进退之礼。¹⁹称:满足的意思。²⁰反:与“返”通假。
这篇序文是柳宗元在送豆卢膺南游启程时所作的。文章中讲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在柳宗元看来,好的作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要极其重视的,不能有所偏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文章要想有好的形式和内容,这又和作者自身的品行和修养是分不开的,提出了内外兼修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对内外修养的重视。文章条理清晰,言辞中肯。
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虾须窣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
(zhǐ)¹凤衾(qīn)²鸳帐³,欲去无因到。虾须(sū)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yǎo)。强语笑。逞如簧(huáng)、再三轻巧。
译文:她的闺房近在咫尺,我想要去找她却找不到理由。房间里寂静幽暗,透过拂地的门帘,能辨认出她那双频频移动的绣鞋。我只能强颜欢笑,施展巧舌如簧的本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注释:¹咫尺:指距离很近。²凤衾: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³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⁴虾须:古人以为海虾须甚长,可作门帘垂饰的穗子,故虾须成了门帘的代称。⁵窣地:拂地。⁶杳杳:幽暗的样子。⁷如簧:巧舌如簧。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nèn)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译文:早起梳妆之后,她悠闲地抱着琵琶。喜欢弹奏一些男女相思的曲调。那一声声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重重心事。隔帘倾听,只觉肝肠寸断。除非她知道我的心事,否则我就会永远这样忧愁烦恼。

liántīng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zhǐchǐfèngqīnyuānzhàngyīndàoxiāzhòngménqiāorènxiùpíndòngfángyǎoyǎoqiángxiàochěnghuángzàisānqīngqiǎoshūzhuāngzǎoxiánbàoàipǐnxiāngdiàoshēngshēngshìfāngxīngàoliántīngyíngduànchángduōshǎonènfánnǎochúfēigòngzhīd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