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脚斜波月上迟。镜中曾见越来时。湖光一片伤心碧,却与吴儿作水嬉。
露脚斜波月上迟。镜中曾见越来时。湖光一片伤心碧,却与吴儿作水嬉。
飞画鹢,引金蠡。罗旂香干烛龙随。歌尘只是黄昏散,愁满风萝野粉吹。
飞画鹢,引金蠡。罗旂香干烛龙随。歌尘只是黄昏散,愁满风萝野粉吹。
郑文焯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2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河水南径北屈县¹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²相对。《山海经》³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è)涅(niè)。”《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fù)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dèng)。”
译文: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和山西龙门山相对。《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山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注释:¹北屈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北。风山。在今山西吉县西北。²龙门: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北。³《山海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作者已无可考。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秦汉时又有增删。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山川、物产,并保留了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⁴黄垩:一种黄土,可做涂饰之用。⁵涅石:矾石,色黑。⁶《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著,分内、外篇;现只流传内篇二十一篇。⁷阜:土山。《穆天子传》:晋代从战国时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之一,作者不详。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后一卷记盛姬之死。文辞朴质。⁸磴:险峻的山坡。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è)¹,兼孟门津²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shù)广³。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¹⁰,悬流千丈,浑洪¹¹(bì)¹²,鼓若山腾,浚(jùn)波颓垒,迄于下口¹³,方知《慎子》¹⁴,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¹⁵之追也。
译文: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水势猛冲山崖而又折回。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注释:¹阨:这里指阻塞的地方。²孟门津:在陕西宜川东南二十里,与孟门山参差相接。³漱广:因受流水冲击河床变宽。漱,指水的冲击。⁴倾崖返捍:水势猛冲山崖而又折回。倾崖,水势象要倾动山崖。捍,摇动。⁵临危;临近危险的地势。⁶若坠复倚:象要坠落似的,而又有所旁依。⁷石凿:凿石的工具。⁸素气:指白色的水气。⁹窥深悸魄:往深处窥探,使人惊心动魄。窥,窥探,看。悸,惊。¹⁰寻:古代以八尺为寻。¹¹浑洪:水势直大的样子。¹²赑怒:发怒用力的样子。形容水势很大。¹³下口:黄河水流出龙门之口称下口。¹⁴《慎子》:即慎到,著有《慎子》一书。¹⁵驷马:指四匹马拉的车。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由写水开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及孟门一带水势,描绘出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这篇散文文辞优美而绚丽,读之如身临其境。

  文章首先叙述孟门山的地理位置及说明其地质情况,“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继而说明来历,既为水势怒涌绘出外观,也为下文叙写作好铺垫。

  接着是文章主体,分三层说明:以夹岸山势描写开头,继而说明夹岸山石奇特形状,进而说明由于千百年的水石相击,终于水击石穿。作者落笔于山,着意于水,写出黄河与孟门山搏击的壮美景象。第二层着力写水的白气如云,描写真切生动,形象自然,如雾沾人,令人惊心动魄,奇特雄伟。第三层,着重说明波涛汹涌过孟门的气势,奔浪、悬流无比壮观,水势浩大,如狂如怒。水势鼓涌,如山腾起。奔腾的浪涛又向低处流去,水流之速,水势之大,实是气魄宏伟,这壮美既快人心意,又鼓人精神。其次,在于它美的丰富性。它不仅具有内在的无穷无尽的伟力,具有百折不回的韧劲,而且具有外在的色彩之美,声响之美和形体之美,给人以雄伟的美感,但有时它又呈现出温和与细腻。再次,在于它美的流逝性。水流在不同地段,从上口到下口,又具有“奔浪万寻”与“浚波颓垒”的变化。

  这篇文章第一段写风山。第二、三段写孟门山。先写孟门山的位置,次引书证,然后具体写它是黄河的天险。作者在描绘客观景物时,注意和游观者的心理活动结合在一起。水急浪猛,撞击山崖,山崖给人一种将要倾倒的感觉;崖岸的巨石,“若坠复依”,濒临险境,流水撞冲,激起如烟如雾如云的水气,飘飘渺渺,一旦窥探深流,更是令人魂悸魄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编.水经注选 注译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03:18
2、 黄季耕编著.中华历代名文评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212

mèngménshān

dàoyuán nánběicháo 

    shuǐnánjìngběixiànchéng西 西shíyǒufēngshān fēngshān西shí nánmèngménshān lóngménxiāngduì  shānhǎijīng yuē  mèngménzhīshān shàngduōjīn xiàduōhuángènièshí   huáinán yuē  lóngménwèi liángwèizáo chūmèngménzhīshàng liú yǒuqiūlíng gāomièzhī míngyuēhóngshuǐ shūtōng wèizhīmèngmén   tiānzhuàn yuē  běimèngménjiǔzhīdèng  

    mèngmén lóngménzhīshàngkǒu shíwéizhīè jiānmèngménjīnzhīmíng shíjīngshǐzáo zhōngshùguǎng广 jiāànchóngshēn qīngfǎnhàn shílínwēi ruòzhuì zhīrényǒuyán shuǐfēishízáo érnéngshí xìnzāi zhōngshuǐliújiāochōng yún wǎngláiyáoguānzhě chángruòzhānrén kuīshēn shuǐshàngbēnlàngwànxún xuánliúqiānzhàng húnhóng ruòshānténg jùntuílěi xiàkǒu fāngzhī shèn  xiàlóngmén liúzhú fēizhīzhuī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那堪花满枝,翻作¹两相思。
译文:开满枝头的鲜花让我怎能承受,反而让相思之情涌上心头。
注释:¹翻作:反作。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玉箸¹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译文:清晨对镜梳妆时垂下两行泪,春风啊!你是否知道我的心境呢?
注释:¹玉箸:玉石筷子。用以形容泪。

  这首诗的大意是’怒放的春花反而引起我无端的烦恼,相忍的滋味实在让人受不了。对着明镜打扮,非但不感到美,反而有玉泪空垂,这一切的一切,多情的春风啊!你知道不知道!换一种说法,就是写花儿已开满枝头,可是见到春花反而引发相思之情,自己泪流满面,那传递住处的春风,可曾告诉我那心上人啊?

  首句“那堪花满枝”,诗一开头就劈空而来,似情奔涌,似相思爆发,骇人心目,给人以悬念。“那堪”写诗人相思的程度,表示怎能承受的了。这里的“那堪”有两层意思:“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先是情人分离两地相思,本已不堪;继而,偏偏春色恼人,满枝鲜花就好像故意在向她挑逗:花如此好,而人呢,却不能圆!这就怄得她更加不堪,绪新思,一齐迸发花愈好,情愈真;景愈美,思愈切;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深’《《古今词论》)。情景互移,于是,坠入‘思悠悠、恨悠悠”的不尽相思之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花满枝’本是春天景色的典型写照:大地回春,风光宜人,万物欣欣向荣,枝头繁花锦簇正是情人结伴相邀,游春赏花,留恋春景的大好时光,何以我们的诗人反乎寻常,要炭呼忍受不了呢?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这满园春色’惹起了她的相思之苦。”

  最后两句“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诗人以面对明镜梳妆打扮,问春风知道不知道她心中的相思苦淫之情作结,戛然而止,给诗添上了无穷的缠绵悱侧的哀伤情调。既写面对明镜自已打扮的情景,又抒发了心中无限的相思情―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情意绵绵动人肺腑。对此,裔耀华先生有一段精彩解释:“朝起临甓晓妆,不知是镜中映出了窗外景色,还是照出了她憔悴的容颜,又引起她对影伤怀,禁不住双双玉箸簌簸而下,情思百结,莫可名状:花期虽好,徒奈我一人独赏?对镜梳妆,又为谁打扮?无限衷曲,诉与谁听呢!这不堪承受的一切,终于使诗人呼出:春风啊,你知不知道我相思之苦?亲人啊,你晓不晓得我为你憔悴到了这般模样!’这里,拟人、借代、双关、设间,多种修辞手法融为一体,不尽的“春望’之中,说尽了主人公难耐的孤独凄凉同时也寄托了她无限的寂寞与企望。”

  在“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唐代身为乐妓、女冠而又才情不凡的女诗人,虽然凭借她的美丽聪慧和才情风度能够得到文人才子的赞赏和青睐,但她却像是无根依附的浮萍,她早已失去了追求个人幸福的根基,尽管她大胆执著地追求美好爱情生活,但最终却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她用手中诗笔,写下了许多自己情感上的挫折与失意。

参考资料:
1、 刘克智著.唐代爱情名诗词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11:第115页

chūnwàngshǒu ·

xuētāo tángdài 

kānhuāmǎnzhī fānzuòliǎngxiāng 
zhùchuízhāojìng chūnfēngzhīzhī 

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
客路今宵¹始,茅檐(yán)²梦不成。
译文:今夜就要踏上去往他乡的路途,躺在这桥边茅店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睡。
注释:¹今宵:今夜。²茅檐:这里代指茅屋。
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
(chán)¹云外落,萤火水边明。
译文:透过窗户看到月光从云天之外慢慢洒落,漆黑的夜里只有萤火虫的光在闪现。
注释:¹蟾光:指月光。
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
早岁¹艰危集,穷途²(tì)³横。
译文:想到早年家中巨变,到现在还一事无成,眼泪就止不住的流。
注释:¹早岁:早年。²穷途:路已经走到了尽头。³涕泪:眼泪。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译文: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凄惨、无目的地漂泊,伤心之泪如泉水般涌现。
金卮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湖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金卮(zhī)¹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xiè)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蟹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译文:美酒斟满金杯切莫推辞,现在已是柑橘变黄螃蟹变紫的时候。蟹上的鸳鸯或许是泛五蟹的范蠡西施,撇开伤心事,只要白头偕老。喜爱园林中枫林红得像一抹胭脂,霜染在丹枫上,水上飘着红叶,真是可爱。秋天的西蟹就像是风流至极且带着微醉的美人!
注释:¹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小池南畔(pàn)¹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译文: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
注释:¹畔:旁边;边侧。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¹
译文:它胜过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注释:¹东风:春风。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