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养马复养鹤,率性无机多脱略。天生支公与凡异,
支公养马复养鹤,率性无机多脱略。天生支公与凡异,
凡情不到支公地。得道由来天上仙,为僧却下人间寺,
凡情不到支公地。得道由来天上仙,为僧却下人间寺,
道家诸子论自然,此公唯许逍遥篇。山阴诗友喧四座,
道家诸子论自然,此公唯许逍遥篇。山阴诗友喧四座,
佳句纵横不废禅。
佳句纵横不废禅。

zhīgōngshī--jiǎorán

zhīgōngyǎngyǎngxìngduōtuōlüètiānshēngzhīgōngfán

fánqíngdàozhīgōngdàoyóuláitiānshàngxiānwèisēngquèxiàrénjiān

dàojiāzhūzilùnrángōngwéixiāoyáopiānshānyīnshīyǒuxuānzuò

jiāzònghéngfèichán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异乡何处最牵愁¹?独上边城²城上楼。
译文: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呢?那就是独自登上这边的层楼。
注释: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¹牵愁:牵动愁绪。²边城:边境附近城镇。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日暮(mù)北来¹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译文: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的大雁飞向南,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
注释:¹北来:从北面飞来。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数声塞(sāi)(jiǎo)¹高还咽(yè)²,一派³泾河冻不流。
译文:塞上的号角声,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被冰封住再不能东流。
注释:¹塞角:边塞上报时的号角。²咽:低咽。³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⁴泾河:即泾水,北源出甘肃平凉,南源出甘肃华亭,东南流入渭水。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君作贫官¹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译文:你作清贫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注释:¹贫官:清贫的官宦。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抒写羁旅客愁。首联以问句呼起,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见满目荒寒引起。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颈联由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全诗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

  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先是自问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发个人愁绪,接着自答孤身一人独自登上边远城楼,这就足“答案”。身处异乡,就已令人孤寂忧愁的了,更何况是客子伶仃一人独自登上偏远边城城上之楼呢。站在边城高处,就能极目远眺,边地景色一览无余。就是这带有边地特征的景色,最能牵动客子心中之愁,此意虽然诗人没有明说,但却蕴情于景。借助逼真的画面予以展现。这就既为下文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体旋律,颇有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式的开头风格。

  颔联开始抒写塞外风光。“日暮北来惟有雁”,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北归雁群,尽管是“平沙万里绝人烟”,但却仍是“衡阳雁去无留意”,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同地向着南方的中原飞去了。渐渐地“几行归雁云边断”,心中不难涌起“何处行人不断肠”的愁怨。诗人的家同本在中原,但却不得不滞留两北边陲一望着那越飞越远的雁儿,令作者伤感。“地寒西去更无州”,虽说现在还是秋天,然而边地冬季来临甚早,早已天寒地冻,衰草连天了。从此再往西去,已经没有朝廷的州郡了。想到自己就像那身不由己无依无靠的蓬草,被寒风一吹,就流落到了这边远荒凉的原州边城了,作者不由得悲从中来。

  颈联紧承上文进行情景描述。“数声塞角高还咽”,处在凄凉哀愁情绪中的诗人偏偏又听到了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军中号角,就不禁在凄凉悲切的羁旅心境中又平添了几多哀愁:“一派泾河冻不流”,诗人此刻站在原卅城上,放眼望去,只见泾河之水早已被冻住不流了,更使人觉得“塞上风云接地阴”,让这种顿起“愁云惨淡万里凝”哀思。面对这样的穷荒野漠,碎丘幽壑,耳闻声声号角,呼呼北风,一介书生剩下的只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和“古来征战几人回”之无穷无尽的感慨了。

  尾联“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这两句是说:你在异乡作小官,我在异乡作异客,其中的客愁,是你我两人都难以收拾的。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呼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抒情,则感情悲怆;写景,则景象萧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时代之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一个原因,身份之不同则是更主要的原因,作者是个消极遁世的隐士,而高适和岑参他们则是积极进取的用世之士。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翠丛深窅。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云容冱(hù)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tiào)。翠丛深窅(yǎo)¹。无人处、数蕊(ruǐ)弄春犹小²。幽姿谩(mán)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³
译文:冬云冻凝成雪片,为黄昏增添了几分寒冷,我们登上楼台一起望远。远方无人的绿草丛中,有几枝小小的梅花在召唤着春天。它挺着自己幽清娇美的身材与我们遥遥相望,含情一笑似乎懂得人的语言。为什么它默默无语?大概它有心事难于表达。
注释:¹窅:深远。²数蕊弄春犹小:指梅花迎春绽放的细小花蕊。³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梅花善解人意,但它却不说话,一定是有难传的心事。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护香须早。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莫待墙阴暗老¹。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²。护香须早。东风度、咫(zhǐ)尺画阑琼沼(zhǎo)³。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译文:不要待在墙阴处暗暗地等着自己衰残,你最适宜于开在月光下,立在瑶琴边。在人们赞美你的笛声中绽放,在晨霜清冷中露出你的笑脸。喜爱梅花就要及早观赏,东风一吹,你便会发觉它已在身边围着画栏的池塘边出现。登高归来你又在我的梦中绕缠,歌声让我从梦中跌落下云端,突然惊醒后才发现只是一场虚幻。想到这个时候,入画的你应该在茶几旁的屏风上正经受着风寒。
注释:¹莫待墙阴暗老:不要等梅花在墙角老去凋谢。²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指与赏梅相称的雅事唯有月下弹琴,凌晨吹笛。³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东风很快就会来到楼阁池塘边,意指梅花也渐凋谢。⁴恁时:那时候。
此词咏梅。早春的时候,百花尚未盛开,眼前忽现一丛迎风绽放的梅花,词人欣喜之余,不能不提笔为它高歌一曲。上片略去对梅的形体描写而突出它的含笑多情,“遥相望、含情一笑”,在作者的眼中,梅花赏识作者的才情,懂得他的心思,是真正的“解语花”。下片写作者趁着冬雪未消,快意地弹琴吹笛,与梅花共舞。作者还时时提醒自己要早早护花,不要等到春风来临,梅花凋谢,才恍然失落,坠入相思之苦。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¹念西风独自凉,萧(xiāo)²黄叶闭疏窗³,沉思往事立残阳。
译文:秋风吹起,已经没有人关心我的冷暖,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注释:¹谁:此处指亡妻。²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³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bèi)¹莫惊春睡²(zhòng),赌书³消得(pō)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醉酒后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我的好梦,轻轻地踱步;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注释:¹被酒:中酒、酒醉。²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³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⁴消得:消受,享受。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妻子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已经与妻子阴阳阻隔,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秋天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个定格镜头,凄凉的景物衬托着作者凄凉的回忆,长久地锲入读者的脑海,并为之深深感动。

  下阕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两句回忆妻子在时的生活的两个片断:前一句写妻子对自己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后一句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这生活片断极似当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诗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

  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参考资料:
1、 小桥流水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性德心事几人知纳兰性德词经典鉴赏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3 :22-24 .
2、 何绵山 .古代诗词鉴赏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547-548 .
3、 刘永生 .明清词曲选 :天津古籍出版 ,1997 :155-157 .

huànshā··shuíniàn西fēngliáng--lánxìng

shuíniàn西fēngliángxiāoxiāohuángshūchuāngchénwǎngshìcányáng

bèijiǔjīngchūnshuìzhòngshūxiāocháxiāngdāngshízhǐdàoshìxúncháng

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仞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登楼眺(tiào)远,见贺兰,万仞(rèn)¹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²,神游无际³,天地犹嫌隘(ài)。琼台玉宇,跨鸾(luán)思返仙界。
注释:¹万仞:极言其高。仞,古代长度单位。²危栏:高栏。³无际:无边际,无穷。⁴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喟。对月清光,饮馀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我醉宿酒¹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²人海混,脱履(lǚ)不能长喟³。对月清光,饮馀(yú)(hàng)(xiè),气逼人清煞(shā)。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注释:¹宿酒:隔夜体内犹存的余酒。²红尘:人世间。³喟:叹息。⁴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⁵煞:同“杀”,表示程度深。

niànjiāo··xuěyuèzhōngdēnglóuwànglánshānzuò--zhūzhān

dēnglóutiàoyuǎnjiànlánwànrènxuěfēnghuàfēngqiánqiānchǐyǐngxièyínpàiwēilánshényóutiānyóuxiánàiqióngtáikuàluánfǎnxiānjiè

zuì宿jiǔchūxǐngjǐngróngshīxìngsǎoqiānjūnkuàixiàshìhóngchénrénhǎihùntuōnéngzhǎngkuìduìyuèqīngguāngyǐnhàngxièrénqīngshāshēngchuīchèshíqíngshuíjiě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¹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²无定,犹相梦魂中。
译文:离别就像那流水,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向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即使情感浅薄似那行踪无定的白云,仍能相逢在梦中。
注释:¹解:懂得,知道。²行云: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可怜¹人意,薄于云水,佳会²更难重(chóng)³。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译文:可惜有的时候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无定性,美好的聚会难以再来。细细回想从前的种种,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
注释:¹可怜:可惜。²佳会:美好的聚会。³难重:难以再来。

  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似更妥贴。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入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短短六句,语意翻复,有柔肠百折之感。

  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一提。

  其一,两层比喻均有转折,而造句上均有所省略。“东西流水”与“行云无定”,于前句为宾语,于后句则为主语。即后句省略了主语。用散文眼光看来是难通的,即使在诗中这样的省略也不多见,而词中却常常有之。这种省略法不但使行文精炼,同时形成一种有别于诗文的词味。

  其二,行云流水通常只作一种比喻,此处分用,“终解”与“犹到”在语气上有强弱之别,仿佛行云不及流水。故两层比喻似平列而实有层递关系,颇具新意。

  过片将前二意合并,“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可怜”乃哀人生遭际,好景不长,既不如流水之“解相逢”,亦不如行云之“入梦来”,别易会难。流水行云本为无情之物,可是它们或终解相逢,或犹到梦中,似乎又并非二味无情。在苦于“佳会更难重”的人儿心目中,人情之薄岂不甚于云水。翻无情为有情,加倍突出人情之难堪。“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这番同”。“细想”二字,是抒情主人公直接露面;“从来”指一生漫长岁月中;“断肠多处”,不知经历过多次的生离死别;仔细回想,过去最为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而经过三重的加倍渲染,这样明快直截的内心独白中,自觉有充实深厚的内蕴。

  《少年游》是重头词,它不仅上下片格式全同,有一体(例如此词)每片也由相同的两小节(以韵为单位)构成。作者利用调式的这一特点,上片作两层比起,云、水意相对,四四五的句法相重,递进之中有回环往复之致。而下片又更作一气贯注,急转直下,故绝不板滞。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71-572
2、 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248-249

shàoniányóu ·duōzuìshì

yàndào sòngdài 

duōzuìshì dōng西liúshuǐ zhōngjièliǎngxiāngféng qiǎnqíngzhōng xíngyúndìng yóudàomènghúnzhōng 
liánrén yúnshuǐ jiāhuìgèngnánchóng xiǎngcónglái duànchángduōchù jīnfān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