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梧桐霜叶飞,寒乌哑哑中夜啼。
兰闺少妇停灯宿,梦见征人塞上归。
相思未诉乌惊起,千结柔肠碧窗里。
鹍弦羞涩掩瑶琴,线断红珠泪如洗。
啼哑哑,声不住。
牵辘轳,逐乌去。
金井梧桐霜叶飞,寒乌哑哑中夜啼。
兰闺少妇停灯宿,梦见征人塞上归。
相思未诉乌惊起,千结柔肠碧窗里。
鹍弦羞涩掩瑶琴,线断红珠泪如洗。
啼哑哑,声不住。
牵辘轳,逐乌去。
郭武

郭武

明凤阳府人,字炅隆。定襄伯郭登同母弟。童年时,仁宗召试以诗,武援笔立就。好学不倦。官尚宝司丞。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凉风厉秋节¹,司典²告详刑³
译文:肃杀的秋季凉风已至,就该慎重考虑征伐之事了。
注释:¹厉秋节:到了用兵的季节。厉:整肃。秋节:秋季。²司典:主管刑法之官。³详刑:亦作“祥刑”,指决狱应该审慎,善于用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我君¹²³发,桓(huán)东南征
译文:我们主公适时去出征,英勇大军出征讨伐孙权。
注释:¹我君:指曹操。²顺:适应。³时:时令。⁴桓桓:武勇的样子。⁵东南征:指征讨孙权。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
泛舟¹君长川²,陈卒³(xí)(jiōng)
译文:出征的船队覆盖江面,陈列的士兵遍布郊野。
注释:¹泛舟:行船。²君长川:覆君水面。³陈卒:排列起来的士兵。⁴被:覆君。⁵隰:低洼的地方。⁶埛:同“垌”,遥远的郊野。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征夫¹怀亲戚²,谁能无恋情³
译文:征战将士思念着亲人,谁能没有眷念的感情。
注释:¹征夫:出征的士兵。²亲戚:亲人。³恋情:依恋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fǔ)¹(jīn)²倚舟樯³,眷眷思邺城。
译文:抚摸着衣襟倚靠着桅杆,眷顾不已想着邺城。
注释:¹拊:同“抚”,抚摸。²衿:衣襟。³樯:船的桅杆。⁴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
哀彼东山人¹,喟(kuì)²感鹳(guàn)³
译文:让人同情《东山》主人公,鹳鸟长鸣唤起心中的悲伤。
注释:¹东山人:指《东山》诗的作者。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描写古代征战的生活和士兵对往事、故乡、亲人的思念。²喟然:叹息的样子。³感鹳鸣:鹳之鸣令人感伤。鹳:鸟名,形状似鹤。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日月不安处¹,人谁获恒²宁。
译文:日月运行不止,人处战乱之中,又怎能得到安宁。
注释:¹安处:安宁的生活处境,意谓没有战事。²恒:一作“常”。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昔人从公旦¹,一徂(cú)²(zhé)³三龄
译文:古人随周公征战,一去就是三年。
注释:¹公旦:指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²徂:往。³辄:就。⁴三龄:三年。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今我神武师¹,暂往必速平²
译文:主公的神勇之师,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胜。
注释:¹神武师:指曹操南征的队伍。神武:英勇威武。²速平:迅速平定。
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弃余亲睦恩¹,输力²竭忠贞。
译文:舍弃与家人的深厚感情,为此次征战贡献力量竭尽忠贞。
注释:¹亲睦恩:指父母、妻子之情。²输力:尽力。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惧无一夫¹用,报我素餐²诚。
译文:只怕我力微德薄,作用还抵不上一个平常人,只有诚心报答无功而受禄的恩遇。
注释:¹一夫:一个普通的男人。²素餐:白吃饭,意谓不劳而食。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夙夜¹自恲(pēng)²性,思逝若抽萦³
译文:自己终日感慨,报恩的思绪萦绕于心。
注释:¹夙夜:早晚,即整天。²恲:流露,形于颜色。³萦:缠绕。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将秉先登羽¹,岂敢听金声²
译文:建功立业只愿做先锋,哪还顾得上听鸣金而停止。
注释:¹羽:箭羽。先登羽,先行出战,喻建功心切。²金声:指军中鸣金收兵的号令。

  该诗开头至“喟然感鹳鸣”为第一段,描写了出征的时机和出征前的场面。首四句说明大军出征“顺时”“厉秋节”以及出征的目的“东南征”,接下来两句描写了出征大军军容强盛严整。然后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达了战士离家乡赴疆场时的悲壮心情。尽管军容强盛严整,毕竟连年征战,诗人的厌战事情油然而生,于是“倚舟樯”“思邺城”。

  “日月不安处”以下十四句为第二段,为了一举平定天下而不再征戎,将士们决心舍命向前“输力竭忠贞”,赞美了他们竭尽忠贞一往直前的慷慨决心。起句先是自问“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而后对比典故再自答“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最后以“输力竭忠贞”“将秉先登羽”表述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愿望。事实上,作者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第二年的正月病逝于征战途中。

  全篇由景入情,层层升华,过渡自然,曲折宛转,尤为换笔换墨之妙。

参考资料:
1、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3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5-137页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¹,山衔²落日浸³寒漪(yī)
译文:池塘四周长满了水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注释:¹陂:池塘。²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³浸:淹没。⁴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水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归去横牛背¹,短笛无腔²信口³吹。
译文: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注释:¹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²腔:曲调。³信口:随口。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cūnwǎn--léizhèn

cǎomǎnchítángshuǐmǎnbēishānxiánluòjìnhán

tóngguīhéngniúbèiduǎnqiāngxìnkǒuchuī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¹离了绿水青山那答²,早来³到竹篱(lí)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cáo)(zhà)。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译文:刚刚离开了自己居住的绿水青山之地,早早地来到竹篱茅舍人家。路畔的野花开的正旺,村头开着一家酒家。直吃得我酩酊大醉。即使喝醉了山童也不会嘲笑咱。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
注释:¹恰:刚才。²那答:那块,那边。³早来:已经。⁴槽头:酿酒的器具。⁵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形容醉态。

chénzuìdōngfēng ·qiàle绿shuǐqīngshān

zhì yuándài 

qiàle绿shuǐqīngshān zǎoláidàozhúmáoshèrénjiā huāpànkāi cūnjiǔcáotóuzhà zhíchīdeqiànqiàn zuìleshāntóngquàn báishànghuánghuāluànchā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¹云不度。山胡²新啭(zhuàn)³,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译文: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极目远送大雁归去。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杜鹃鸟悲啼,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
注释:¹第四阳关:指《阳关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句。这里“阳关”乃借用,“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²山胡:鸟名。³啭:鸟婉转地叫。⁴子规:杜鹃。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¹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²南浦(pǔ),同卷西山雨。
译文: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只希望)暮年时候能在南浦小屋中,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注释:¹渡水穿云:指归鸿。²轩:有窗的长廊。

  上阕描绘作者复杂的心情,“烟中一线来时路”便是他这种复杂心绪的形象概括:词人风尘仆仆地长途跋涉,来到这远离京城的异地,他首先回顾的是来时的道路,而这路已为茫茫的烟尘所笼罩,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线痕迹,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归去,然而归期亦如归路一样渺茫难寻的复杂情怀尽现无遗。“极目送,归鸿去”,是他思归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举目望见天际的归鸿翩飞北去,他望到它们飞向天边,飞得不见了踪影,还在引颈翘首目送那已经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为鸿雁能归而己不能归,他多么想变成一只鸿雁离开这举目无亲的异乡呵!“第四阳关云不度”,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阳关”本在陇西。王维《渭城曲》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阳关”乃借用,“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还得渡越此关……“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形容季节的特征,尤其增加乡思的愁怀,山雀的鸣啭与子规的哀啼益发令人增加千种别意,万种愁怀。

  下阕愁情惨怀的抒发,而极力自我排遣:“忧能损性休朝暮”是一句诉诸理性的语言,词人说忧愁能损伤性情,休要朝朝暮暮为它所困扰纠缠。他想起醉中曾经写过的诗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词人愿自己常常处于酣醉状态,这样就可以从忧中解脱,而让满川风月去替他人忧愁。“渡水穿云心已许”是一句认命之词,词人千里迢迢渡水穿云飘泊异地已不止这一次,对于坎坷的命运心中已早该默认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时光,那么便让它与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轩一同去领受西山来的风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极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与具象的“小轩南浦”合二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体化,而且给以豁达的态度迎接人世风雨的深层意识也赋予了形象性的特征。“卷西山雨”显然是从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而来,但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蕴,因而更显得深沉蕴藉。

参考资料:
1、 中华诗词年鉴编辑部编.中华诗词年鉴 首卷 1988: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首卷第387页

qīngàn··zhìzhōuyùnshàngchóuxiōng--huángtíngjiān

yānzhōng线xiànláishísòngguī鸿hóngyángguānyúnshānxīnzhuànziguīyánzhèngzàirénchóuchù

yōunéngsǔnxìngxiūcháodāngniánzuìshīshuǐ穿chuānyúnxīnniánguāngjǐngxiǎoxuānnántóngjuǎn西shān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萧寺¹(tuó)经马²,元³从竺(zhú)来。
译文: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
注释:¹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²驮经马:汉孝明帝夜梦金人,傅毅说这金人就是“佛”,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国,以白马驮经而归,并立白马寺于洛阳雍门西。³元:“原”的本字,即本来、原来之意。⁴竺国:即天竺国,印度的别称。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空知有善相¹,不解走章台²
译文: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注释:¹善相:即佛家所说的清净慈悲的妙相。²章台:街道名。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隅。汉代京兆尹张敞罢朝会,曾走马过章台街。这里代指官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